消磨随笔
字体: 16 + -

山村

    在八百里的太行山脉中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盆地,而盆地中则是一些村镇的聚落了。这里自古以来都与外界沟通不大畅通,盆地中的平整的土地都会用来耕种。而当人们爬上盆地四周的山上,放眼望去皆是延绵不绝的青山红叶,一望无际。会使人产生一种看山如看海的感觉,生于此间,感天地之浩渺,北国风光莫过于斯。



    在其中的一个的一个村子,坐落在盆地之中,有一条河流从南面东面绕村而过。河中物产丰饶,有一大坑名为鳖坑,坑中龟鳖不知几何,艳阳高照之日只见岸边密密麻麻一片青黑,盖黑龙出水沐阳乎。北人不善食河鲜,故多为外人食之,曰:此地丰饶不下江南乎。后村中干部开一铁厂名为村中资产,实为个人牟利之噱头。只因山人淳朴,亦惧其威不敢多言。炼铁之废水直接排入河中,故河中生物多不见矣。偶钓大鱼,喜,剖食之,味怪,无奈弃之。此伤天害理之举,无奈那时举国皆如此,何耶?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主建此铁厂者后得恶疾,依贪腐之村资续命,村人闻之无不咬牙切齿,窃耳相谈曰此亦为阳间受苦。举头三尺有神明,信九泉之下判官府君司命亦不会轻易饶其罪责。后值不景气遂关闭,虽不再排污。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钢厂却修暗渠污水于其中。上访不成之后,便鲜有问津。时至今日,虽已不再行此径,环境大为改善,偶见水獭和一种记不得名字的候鸟据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居于此,但鱼鲜仍有异味。



    北面祖上种了很多杨树,郁郁青青,聚木成山,故而人们称之为木山亦称为杨树行。木山之北,世代耕种于此,村中先人也多葬于此。从此杨树行也就多了一层含义。再北与邻村交界有一深隙,下有小溪通河流,称之为饮马沟,相传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带领军队路过此地,曾经在此驻马饮水。溪中虾极多,听家中长辈访古,幼时拿一水盆置于激流之处,不大会,可得一盆虾。后钢厂污水从饮马沟流向河中,如今溪中鱼虾不知几何。听人说这条河流最终流向是天津的海河,大多也就听一笑话,这里和天津相距不下五百公里,怎么可能?直到有一天闲极无聊,在电子地图上顺着河流走向一直到了天津,这才知所言不虚。



    西面亦是古木成林,年幼时不知其何门何类,大数皆数人才可堪堪合抱,玩耍于其间只觉走进了蛮荒之中。幼时和童伴清晨来此玩游戏,抬头看的是遮天的华盖,听得之清脆的鸟鸣,偶尔见一两个小动物一闪而过,也是两相惊吓。随意的踢开脚下的枯叶层,只见一条大概有成年人一手长黝黑发亮的蜈蚣、十几只没牙婆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虫子炸了窝似的四散而逃,我们也被吓作鸟兽散。成人忙于工作养家,此地变成了小孩子探险的天堂。后来村中将此地批给了需要盖房子的村民,一片树林也就无有了。



    还有其的可说道的,短短数言难以详尽,随后慢慢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