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大亨
字体: 16 + -

第90章 军人龙玉刚

    送走了副县长高志华,z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又在一起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季书记面前摆着的是高志华同志离去时留下的一本带着血迹的计划书,和在临终前写的最后几个歪斜的遗言,上面清楚的写到:“完成计划!”计划的“划”字都只写了一半,另一半还没写清楚。

    这本计划书其实已经被秘书小韩重新抄写了一份给季书记送了过来,但是季书记还是把高志华的原本拿了过来,动情的对着在坐的各位领导们说着:同志们,大家都看见我面前这本计划书了吧?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计划书,这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这是我们高副县长他未出生的婴孩。现在他人走了,把这个责任留给了我们,我们要怎样去完成他未了的心愿呢?

    以前高志华同志在外面跑资金,拉赞助,找投资的时候,又是那些人成天的在报告上说,他是出去游山玩水?是出去走马观花的?这些同志的话,现在看来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话。

    当然我也有责任,没有具体的去深入了解,就草率的下了结论,导致高志华同志在最后的几个月,连一份像样的工资都没有交到家里,最后是心力交瘁,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样的同志,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榜样我们还要树立多少?

    同志们呐!不能再这样麻木不仁了,高副县长的这份计划书各位都看过了吗?里面的内容你们都了解吗?都知晓了吗?现在这个计划书摆在大家面前了,你们有谁能把这个任务接过去,圆满的完成了吗?

    在场的人都只带耳朵不带嘴,沉默不语,会议一直从上午开到了下午5点,中午大家都没去吃饭,一直在研究着,这个计划书到底是由谁来完成最合适。

    没有人站出来自告奋勇的挑这个大梁,按道理这个人选也就是将来经开区主任的不二人选,那可是这样一个肥缺,经开区一旦实施,经手的项目那可是多的吓人,是县里完全的实力派领导人,可是为什么就是没有人站出来呢?

    原因当然是在这个位置后面的高风险,高付出,一旦挑了这个大梁,就意味着在今后5-10年的全县经济中心,都要由这块产出,不但要产出,而且还不能有所盈亏,这是个形象工程,搞好了扬名立万,搞砸了,后果不堪设想!

    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最大的阻力就是资金来源问题了,没那么多的钱来干这件事情啊?而且就算是拿出了这么多钱来,把厂子什么的都弄好了,也投入生产了,那销路呢?卖给谁去?高志华在外面跑了将近半年都没找到好的套路,最后还把命都搭上去了,这才刚刚过去的事情,活生生的现列子摆在那里的,谁还敢轻举妄动?

    会议中一直都是季书记和唐县长在发言,底下传来的只是应酬的回答声,除了几声敷衍全场就燕雀无声。没个结果,也不能就这样干耗下去,只能让散会,大家鱼贯而出。

    唐县长坐在位置上面留在了最后,季书记本来已经走出了会议室,看见唐县长一个人还在会议室抽烟,就又倒了回来,坐在自己刚才的位置上,和旁边的唐县长说句:老唐,我看实在不行,你还是叫云飞同志顶上去算了!

    唐县长抽出一根烟递给季书记,把打火机也递给了他,抽了一口自己手上的半截子烟说道:李云飞人太年轻,我以前想把他弄到经开区主任上去,原本是想让他用年轻人的冲劲去闯一下,可是从目前的这种情况来看,连老高这样的老资格都没有拿下来的事情,让他去?我还是有顾虑的!

    季书记:云飞同志这个人我看还行,毕竟是你一手带出来的,做事有你的冲劲,而且脑子也很灵活,至少不像刚才那些人那样死板嘛,他引的那个“皇后酒店”账目,我看搞的就很不错嘛。

    唐县长:那个饭店是不能跟这个计划书相提并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嘛,饭店充其量就是个私人企业,可是现如今的这个计划,如果搞下来,那就是一个国企,涉及的事情太多了,李云飞人是机灵,可是毕竟年轻了,我怕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季书记:能有什么麻烦?大不了就是没有赚到钱嘛,钱没赚到,可以从别的地方来弥补嘛,你想想总不能把老高临走时候的嘱托置空吧?

    唐县长边摇头边在嘴里轻声说道:不能,不能,肯定是不能枉费老高的一腔热血的....

    最后在两大领导的一致决定下,由李云飞兼了经开区主任的职务,级别还是副县级。李云飞得知这个决定后,一点都不奇怪,原本经开区的主任就是他去上任的,中途因为高志华副县长担心他年轻人经验不足,怕会出一些大的纰漏,就从中抵挡了一下。

    而现如今大家都知道经开区是块烫手的山芋了,都没人愿意去接手,唐县长一手策划起来的这个计划,关键时候也只有他李云飞顶上去了。

    王跃从季书记的秘书那里拿来了,高副县长遗留下来的把份计划书,这本是手抄本,原本的已经被送往档案局保管了起来,把计划书交到李云飞的面前,李云飞用了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来查看分析,才把这本计划书研究了个透彻,大概的意思就是不赞同出门寻找外资,从目前的情况看,找也找不到好的有势力的财团来投资,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

    李云飞拿着计划书,在自己的办公室走圈圈,一直在找突破口,把计划书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一字一句的进行分析,想融入当时高志华筹划这个计划书时候的想法.

    俗话说,对症下药,看病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必须要标本兼治,才能彻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而所有围绕着这本计划书的最关键问题就是:交通不便。既是所有问题的根本,也是顽疾。

    z城位于川东部、d市南部,东邻重庆市广平、驼江,南接赤水,西界南安、三江县,北连d市汉川区,两面环山,呈狭长的走廊地带,高速公路的修建工程巨大,困难之多,修到门口的高速公路,都因为几座大山的阻挡,至今没能修到z城的大门口来。

    被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带、川东北城市群后,说了多年的高速公路要横穿z城,可惜只听响声没见动静,出县城的唯一一条交通要道还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一条国道,导致z城的交通非常不便,坐班车下距离仅有100多公里的重庆市都要一整天的时间,以至于外出打工的人们,坐车要坐个7-8天才能到达广州,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闭塞。

    李云飞找到了症结之后就立即向唐县长和季书记上报了自己的计划,提出:如果本县的交通仍然还是以那条老国道为主线,那么大家都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搬包谷,晒谷子要稳当的多,不劳神费心,安稳过日子。

    根据他研究已故高志华副县长的计划书得出的结果,高副县长在外接触的几个最有投资意向的公司,在最后关头的现场调查了解中,都是以交通不便,最后撤出了投资计划,因为人家都核算出了,在后期的运行当中,光运输这块的成本就是很大的一块之出,而且耽误时间,影响效率。

    最后把他的意思明确表达清楚的就是,要想富、先修路。领导们该跑跑d市的大门了,该把自家门口的这条路好好的修理修理了,如果这条路不修到家门口,一切的计划,一切的筹划,都是空谈,就是他李云飞能找到那么多钱来把这个计划实施出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这高速公路的修建,这是国家层面上面的大问题,是国家发改委才能决定的大事,他们几个小小的县委领导人就能去改变国家的方针吗?那不是癞蛤蟆和水牛比大小--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嘛!

    不管当不当回事,自己的工作总还是要做的,唐县长听了李云飞的建议,从此以后那是不厌其烦的在往d市庄市长的桌子上面上报自己县上的高速路计划,而庄市长呢?也是没完没了的帮他往省里递上去。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唐县长上书修路,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终于省里的批文下来了,国家交通部和发改委是正式下文,准备将连接西安和重庆的这条高速路剩余阶段全面贯通,由于资金的问题,沿途各县的政府都要全力支持,协助筑路单位的建设。

    尤以z城的难度最大,他们这块地段山高,沟大,洞子深,造价太高,工程代价之巨大是绝无仅有的,县府领导是发动广大群众,大家捐款,捐物,勒紧腰带。全县的财政,除了必要的开支以外,全都拿出去修路去了。

    工程开始后,隧道贯穿,沟壑搭桥,这样的巨大工程,一般人肯定是干不下来的,那全都是国家的中铁局路桥巨头们才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在平路上挖山,铺路,路基对接,油渣面路,隧道排水,电工配饰等这些细节,只要是人工能干下来的工程,为了节约成本,全被上窜下跳的李云飞给包揽了过来。

    此次的高速路修建工程是全县的全民工程,除了工人的工资,基本是没什么利润,本地的几个工程队,见无利可图也没人愿意接手。

    李云飞就把卫东的“三星建筑公司”拉到了工地上,分派卫东主管,贺二娃协助,分了几个阶梯式的下包,工人全都找的本县的劳动力,让自己的老百姓赚点人工,村长李达国闻到气味就撵了上来,跪求贺二娃和卫东好长时间,差点没给这二位爷当干儿子,被他纠缠的颇烦的卫东分派了些细活给他,李达国立马在他那些人面前抖了起来,当仁不让的也在其中也分到了一杯羹。

    工程量浩大,为能在计划内完成工期,从全县找来了上万的农民工,组成了几个大型施工队,分了几个段次的施工,县委县政府也派人去工地上坚守,贺二娃和卫东吃住基本都是在工地上了,工程款是县财政局长亲自掌管,那里需要什么,要多少,都是由唐县长根据李云飞的报表亲自批示了才能拨款下发。而且是从银行直达,没有中间环节,款项利用充分。

    集政府与百姓之力的大型民生工程,在大家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热情下展开了,经过历时三年一大半的时间修建,终于是贯通了这条z城大动脉!

    -----------------------------------------------------------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