枷锁与自由
字体: 16 + -

第43章 刘季钟的哲理

    以他的成绩进入科封中学是绰绰有余的事,拿着学生手册去报名就行了。这本珍贵的手册归纳成简短的几个字,这些字一一记载刘季钟大半生的一切。这是谁都没有走过的独特而幽暗的路,只有一个人行走其中——刘季钟。靠意志战胜梦魇的人,从好到坏又从坏到好,从黑暗到通向光明,这是一段多么坎坷不平的道路呀,而且还是裸露着双脚,在途中经历了多大的苦痛啊!

    刘季钟还小,他可能还没有大人般的成熟,偶尔很调皮,但这是可以原谅的。有的人都几十岁了还迷迷茫茫的,不知何处何从,更何况小孩。刘季钟比大人还好的一点是他有着大部分的大人所没有的东西——目标,这也是他在小学取得成功的原因。达成目标了,快步入初中的他却也因此而感到迷茫,得到了这些,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考上市里一流的高中,然后再考一流的大学,总不能如此吧。对小孩来说,这是很高级的目标,但是对于一个即将摆脱小孩时代进入少年时代的人来说,这已经无法满足对高级的需求了。他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医生,治病救人,对社会做出大的贡献。但是他也爱护大自然,爱护花花草草,只要看到一棵树被手锯锯倒,就仿佛从身体上割下一块肉般感到疼痛。他最想救的是那些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病人,他们康复后会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而不是那些破坏环境,偷盗动植物的人,这些人只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灾难而不是益处。

    要了解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他没有时间在做为医生为病人治病前先花上一段时间来去了解这个病人,然后再考虑到底治还是不治。可病人等不了,也不能再等。这样做只会让他的技能荒废掉,失去做为一名医生的资格。医生是行不通的,那他真正热爱的是什么,刘季钟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既然没有了高级的目标,现在的他只能选择低一点的目标,做一个学习机器,为了“一流”而变为“一流”,直到回答这个问题为止。现在他没有选择的权利,被禁锢在一条铁链上,终日要做的是对着书本看了再看。他如果还没找到,就会像那些被现实压迫着的大人一样,失去了前进的热情。

    看着学生手册上的这几个数字:九十八,九十四,一百。多么有规律啊!它们都是偶数,没有一个是除于二而不得整数的。用一百分减去这些分数得到的还是偶数:二,六,唯独只有一个是零,什么都没有。既然什么都没有,那我们还要管他干嘛呢?删去吧。这五个偶数意味着什么,难道是上帝特意的安排?让刘季钟能像偶数一样可以与伙伴成双成对不再孤独?不,恰恰相反,刘季钟是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伙伴跟着,他是一个偶数。但他放假在家独处时,内心便痛苦起来,深陷泥沼不能自拔,只能依靠书本支撑着,麻痹着,不被完全沉下去,不用感受痛苦,这就像是一个单数(也就是孤独症)。他的“单数”已经被书本掩盖,没人能理解,也强忍着不表现出来以免被人看到。

    现在的他实现了目标,单数反而越演越烈,尤其是爸爸离开去工作,他独自一人在家中时。如果他以后是一名医生,就会与许多人交谈的机会,与许多人碰面的时候。可他放弃了那份原本可以得到的快乐。虽然痛苦远远超过快乐,但是他爱花草胜过爱做医生。宁愿有花朵的清香陪着,也不愿意看到一片荒原袭来。失去了高级的目标,而且是他自己选择放弃的,这一切为什么是这样,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一直以来不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吗?为什么刘季钟不是,为什么他要放弃,为什么他能放弃?我有无数个为什么想要问问他,想他给我答案,但他却不表达出来,不说出一点点。

    刘季钟按照与同龄的孩子比起来,即使因为一些原因留了一个年级,学的东西少了一个年级,也不妨碍他的发展,甚至比同龄人更加的懂得了深刻的道理。(听清楚了,是深刻的道理而不是复杂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珍惜与同学相处的每一天等等在学校里老师教的简单的道理,他都一一体验过。也就是懂得太多了,才让他感到压抑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只能通过学习的方式来麻醉自己。

    人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可以实现吗?如果不能存在那么人活着有什么用;如果能,那该怎么做。相信这不是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一个人才会思考这个问题,而是无数个时代的无数个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每天冥思苦想,还要辛苦地劳作。终于有一天,为了能得到一丝慰藉,用神与上帝解决了这个问题。世界上本无神与上帝,只有的是眼前看到的一切,神和上帝是人类为了解决这个迄今为止没能解决的问题菜虚构出来的答案,借此希望能得到生命的平衡。

    天上与地下,在词语中,它们是相对立的,是一对反义词。反义词在我们字典里的简单解释是相反的,不同的。可在这个世界上天上和地下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们都存在在地球上,宇宙中;同样有生命的存在。天上的下起雨来滋润大地,而河流又为天上的云的形成产生作用,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像一个人,不能只有半边身体而活下来。难道老师一直教给我们的是错误的观念?那么爸爸和妈妈也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刘季钟妈妈的离开带不走刘季钟的爸爸,还让他活着,他们不是整体吗?其实老师教的没有错,做为一个整体的天上与地下和爸爸与妈妈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人类的无知,世界并不只是有一个答案,我们对唯一过于执着,任性,紧紧地捏着这条绳不放。刘季钟就是过于执着了,虽然每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学习,思考和研究一门学科,经过常年累月的积累就可以成功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刘季钟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但他的思维太过于简单,一点发散性也没有,就这样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他需要多到外面玩耍,要记住就算是还剩下不到几天的时间才步入少年,现在的他还是小孩,这是一条不争的事实,不可改变。做为一个小孩就应该有小孩的特***玩耍,得到一个棒棒糖就喜出望外,买了一个玩具即使是五角钱的,也爱不释手。可他没有,有的只是这个念头,我只有更加的出色,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可以保护好自己与家人。昨天的那个事实证明了他是对了,爸爸的手流下鲜血,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将学到的东西运用上来,才使爸爸少流一滴血,这也因此更加地加深了这个念头。可以说,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也说不上哪种性格的人好,哪种性格的人坏,也不会有高贵与低贱之分。就算是天才也会有一方面输给傻瓜的,我们要做的是挖掘一个人的潜力,让他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比如,政治家有着极大的权利,他们的管理能力很强,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可他们却不会像医学家一样救死扶伤,延长人的寿命;艺术家可以给人带来视觉美,听觉美,赚很多的钱,有大量的粉丝的,却无法像科学家一样,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提升劳动的效率。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压低自己的缺点,朝着一段脚踏实地的道路努力地发展,终会有一天会实现梦想,做出巨大的贡献。

    刘季钟直到现在,在学习上是所向披靡的,没能找到他一点点的缺点,一直以来的进步,使大家惊讶,。有很多人怀疑他是不是偷看其它同学的,不过后来用了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最后大家觉得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得到了全班人的认可。那成绩,要是生活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以后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我说的是如果,如果指的是在想象中的,打个比方与现实比较的,也没有发生的事。如果真的发生后,会怎样,他有了母亲的疼爱,还会记住那令人憎恨的人亲冷漠,还会像现在那样努力地生活吗?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对一个人来说,逆境可以给他前进的动力,激发他的潜力;而有的人遇到逆境则会摧毁他前进的大道,掉进无底坑中。

    显然,刘季钟的结果是属于前者。他克服了很多困难猜才考上了科封中学。一个所有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语文的满分,彻底把他推向顶峰。这是他的努力结出来的香甜的果实,那份味道就算是给一半给他人品尝,他也体会不到那种甜到骨子里的感觉。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报名了,然后慢慢地在家等待暑假的结束,去迎接新的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