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神西游
字体: 16 + -

【杂文】穷孩子必须早当家

    我生在农村,又是困难户,自小到大,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大家都才七八岁大。班上一个成绩很好的女生却辍学了,因为家里穷,田里缺人干活,她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这只是我亲眼见过的,那些失学退学伙伴的其中之一,在偏远地区发生的这种事更多。

    当富裕人家的孩子正在家外面呼朋引伴,嬉戏玩闹时,穷孩子们却得去下地里干活,却得在家里做饭洗衣。

    像“六岁孩童,在家生火煮饭,扫地刷碗”等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然后报纸上会大肆表扬赞美一通。似乎他们这样做,吃这么多苦就是应该的,合理的。

    而更令我觉得可怕的是,市民群众们对此喜闻乐见,甚至于出现了年龄党。六岁,五岁,四岁……年纪越小,记者们报道得就越欢快,大众就谈论得愈热烈。

    “孩子是天使?”不,孩子是谈资。

    在最天真最烂漫的时光里,他们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在田野里奔跑追逐,不能像鸡雏狗崽一般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

    活得不如畜生。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西部干旱地区,母牛为了讨口水喝,跑去拦住运水队伍,被抽了好几鞭子仍旧不走开,只是眼巴巴望着运水车,工作人员无可奈何,才给了一盆水。母牛却朝一处土丘呜呜叫唤,一头小牛犊晃晃悠悠从土丘后走了出来,来到母牛边上咕噜饮水。

    母牛尚且知道对自己孩子好,可许多成人却只是把自己的小孩当工具使,作牲口待。

    凭什么穷孩子就要在幼年童年尝遍苦难?凭什么他们不能睡懒觉,不该去玩耍,连抱怨几句都不可以,还要乐观开朗,笑对苦难?

    赌王何鸿燊三子何猷君让人艳羡,毕业于麻省理工,两次获得“世界数学测试”邀请赛奖项,更是在《最强大脑》《一站到底》等综艺节目中大放异彩,观众们不禁感叹世间竟有如此优秀的人,简直就是天之骄子。

    可是要知道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请的是最好的家教,上最好的学校。家里有着佣人保姆,他要做的只是一件事情,学习,成为一个精英。

    他吃过苦吗?他的童年是美好的,是无忧无虑的,在这样阳光正面的环境内成长,能不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吗?

    如果赌王家庭太夸张的话,那么现在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他们对子女又是如何?不也是在童年时期让他们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不去接触成年人世界的残酷,没有沾染上社会阴暗的气息。

    周星驰电影《长江七号》里,星爷和儿子住的是最差的房子,他自己在工地拼死搬砖。可是他给自己儿子上最好的贵族学校,和孩子玩在一起,打成一片。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我映象极为深刻。星爷和徐娇反串扮演的儿子一起打蟑螂。星爷把桌子一拍,一群肥胖的大蟑螂就四散奔逃,星爷和徐娇就一只一只地拍死蟑螂。

    “哈哈哈!”两个人一起肆意大笑,人世间,父与子,亲与爱,教与育莫过于此。

    当儿子徐娇在学校里被老师提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徐娇按老爸星爷的话回答说“做一名善良的穷人。”

    是啊!贫贱不能移。你还能要求穷孩子做什么呢?

    直到现在,我耳畔依旧经常回响起小时候的声音。“你穷,所以你要吃苦耐劳!”“你穷,所以你要认真努力!”“你穷,所以你要忍气吞声!”“你穷,所以你要勤俭节约!”……

    每每吃块肉,都得被人说成是哭穷,装穷,骗取同情心。真的,做穷孩子好难啊!

    社会对穷孩子的道德标准,人性品质的要求实在太高了,总是强行把自己做不到的事硬是加在孩子身上,然后再夸耀几句,到处宣传,明明不该承受的磨难却成了理所当然。

    小时候,我真的很想说一句:“我还是个孩子啊!”可我都没来得及说就长大了。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是成人世界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最后一道庇护屏障。

    希望那些不好的事情不再发生,相信以后的孩子们都能快乐享受童年,未来一切都会变得幸福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