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军区办事
“你这小伙子书袋掉得不错。”老人乐了,见李亦然也就二十出头,和他小孙子差不多大,善意提醒道:“小伙子,爱学习是不错。不过车子摇摇晃晃,现在光线也不好,你这样看书对眼睛不好。”
“谢谢老爷爷。”对于长者的善意提醒,李亦然一向很听话,他收起手机谢道。其实李亦然现在耳聪目明,夜晚都可视十米外,昏暗的光线对他而已并没有什么影响。
老人对李亦然的反映很满意,笑容慈祥的两分,就这么一问一答和他攀谈起来。两人聊了很多,开始是在聊一些宁海市这几年的变化,后来话题就谈到了当年的抗战上面。
李亦然从小就很崇拜军人,也知道当年抗战的辛苦,但亲耳听到老军人诉说当年,又是另外一番感受,频频点头,听得很入神。
聊完了往事,两人又谈起了近况,“今天我就是过来看战友们,明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再来……”
老者说到这里,声音中透着丝不易察觉的凄凉。
李亦然听出了话中的凄凉,抬头看向老人,昏暗的路灯下,老人说话时嘴角会不自然的往上歪。
歪?李亦然仔细看了看老人,脑中闪过两个字:中风。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社会指的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昏暗的灯光下,老人并没有注意到李亦然的目光很亮,正暗自打量着他。
“呼吸粗重,鼻翼煽动,左脚不便……”脑中闪过老者的病症,李亦然的脸上露出一丝挣扎之色。
《青囊经》中有言,生老病死乃是天道循环,强行将命数已尽的人救回,那是违背天理,不符合医者之道。
通过医气的观察,李亦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机能衰竭,是半只脚踏进棺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的症状,强行将他救治回来,有违《青囊经》的训言。想到这里,李亦然陷入了纠结。
老者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说到后面似乎累了,疲惫地趴在木椅背上,口中喃喃着今年春节不知道外地的孙子会不会回来,缓缓合上了双眼。
李亦然心中还在挣扎纠结,就看到老人趴在椅背上,呼吸粗重的样子,心中一惊,立马伸手去摸老人的后脑,入手非常僵直,这是中风的征兆。
皱了皱眉,李亦然又伸手替老人号脉,用医气查看了他的脑部,发现老人的脑部三分之一已经布满淤血,很多关键部位也被严重阻塞。重度中风发作,如果不及时救治,轻则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重则直接脑部缺氧死亡。
看着呼吸急促、面露痛色的老人,李亦然再次陷入纠结,老人这个病他能治,但身为医者最重要的原则便是医道和医德,如今两者相悖令他左右为难。
李亦然还在犹豫,突然想起老人刚才的脉象,脉象显示老人的身体机能各方面都还不错,如果没有中风这个病,他至少还能再活三年。
“还能活三年,那就是命数未尽,我救他不违医道。”李亦然喃喃自语着,立马动手开始救治老人。
昏黄的灯光下,公交车微微摇晃,老人趴在椅背合着眼休息,坐在一旁像是他孙子的青年人,正用手轻轻按摩着老人的后脑,像是在轻哄老人入眠一般。
陆陆续续上车下车的乘客,偶尔瞥眼看到的便是这么一幕亲情浓厚的画面,但他们都没有发现,青年那轻轻按摩的手掌下有着微弱的柔光,而随着他按摩,老人的额间、发间正冒着黑汗,黑汗越冒越多,然后逐渐凝固成一层薄薄的血痂。
当老人的呼吸变得平稳,微微上翘的嘴角也恢复正常,李亦然这才收回手。想了想,李亦然又拿出便签纸,写了张调养的方子和医嘱,将它放在老者的上衣口袋里。
“宁海军区总医院站,到了,请要下车的乘客有序下车……”李亦然做完这一切,车上的喇叭正好响起。
看了眼熟睡的老人,李亦然笑了笑,起身,下车离去。
316公交车继续前行,此时车上的乘客已经只剩下三四个人,以及后排熟睡的老人。
司机大叔开316路已经好几年,会坐末班车的乘客他基本都认识,透过后视镜看着那位熟睡的老人,他猜想这位老人家多半是睡过站了。
“那位老人家,你……”司机大叔刚要善意的提醒老人,昏暗的街道四周突然冲出很多军牌越野车,刺耳刹车声不断响起,刺目的强光灯,二三十名荷枪实弹士兵从越野车跳下来,一脸杀气的将316路公交车团团围住。
“我滴娘,这是怎么回事。”被强光灯照的眼睛都要睁不开,司机大叔惊恐了。车上剩下的三名乘客,也是吓得脸色苍白,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他们,平时最多也就遇到过小偷小摸,何曾见过荷枪实弹的士兵啊。
“军区办事,所有人坐好,不许动!”车门直接被撞开,一群士兵手持武器,神情严肃的冲上车,为首那人肩上一颗将星闪耀,竟然是个少将。
“妈妈,将军耶,我看到将军了耶。”乘客中,有一对年轻母子,四五岁的小男孩两眼发光,兴奋喊道,吓得他妈妈赶紧捂着他的嘴。
“我滴娘,我这车上藏着什么穷凶极恶的犯人吗,怎么连少将都来了啊。”司机大叔吓得腿软,心中惊恐不已,口中连忙说道:“将军,我们这车就是普通的公交车,乘客都是老弱病残,没有,没有罪犯……”
司机大叔话还没有说完,被那名少将用冰冷的目光一扫,就打了个冷颤一句话说不出来。
(本章完)
“谢谢老爷爷。”对于长者的善意提醒,李亦然一向很听话,他收起手机谢道。其实李亦然现在耳聪目明,夜晚都可视十米外,昏暗的光线对他而已并没有什么影响。
老人对李亦然的反映很满意,笑容慈祥的两分,就这么一问一答和他攀谈起来。两人聊了很多,开始是在聊一些宁海市这几年的变化,后来话题就谈到了当年的抗战上面。
李亦然从小就很崇拜军人,也知道当年抗战的辛苦,但亲耳听到老军人诉说当年,又是另外一番感受,频频点头,听得很入神。
聊完了往事,两人又谈起了近况,“今天我就是过来看战友们,明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再来……”
老者说到这里,声音中透着丝不易察觉的凄凉。
李亦然听出了话中的凄凉,抬头看向老人,昏暗的路灯下,老人说话时嘴角会不自然的往上歪。
歪?李亦然仔细看了看老人,脑中闪过两个字:中风。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社会指的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昏暗的灯光下,老人并没有注意到李亦然的目光很亮,正暗自打量着他。
“呼吸粗重,鼻翼煽动,左脚不便……”脑中闪过老者的病症,李亦然的脸上露出一丝挣扎之色。
《青囊经》中有言,生老病死乃是天道循环,强行将命数已尽的人救回,那是违背天理,不符合医者之道。
通过医气的观察,李亦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机能衰竭,是半只脚踏进棺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的症状,强行将他救治回来,有违《青囊经》的训言。想到这里,李亦然陷入了纠结。
老者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说到后面似乎累了,疲惫地趴在木椅背上,口中喃喃着今年春节不知道外地的孙子会不会回来,缓缓合上了双眼。
李亦然心中还在挣扎纠结,就看到老人趴在椅背上,呼吸粗重的样子,心中一惊,立马伸手去摸老人的后脑,入手非常僵直,这是中风的征兆。
皱了皱眉,李亦然又伸手替老人号脉,用医气查看了他的脑部,发现老人的脑部三分之一已经布满淤血,很多关键部位也被严重阻塞。重度中风发作,如果不及时救治,轻则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重则直接脑部缺氧死亡。
看着呼吸急促、面露痛色的老人,李亦然再次陷入纠结,老人这个病他能治,但身为医者最重要的原则便是医道和医德,如今两者相悖令他左右为难。
李亦然还在犹豫,突然想起老人刚才的脉象,脉象显示老人的身体机能各方面都还不错,如果没有中风这个病,他至少还能再活三年。
“还能活三年,那就是命数未尽,我救他不违医道。”李亦然喃喃自语着,立马动手开始救治老人。
昏黄的灯光下,公交车微微摇晃,老人趴在椅背合着眼休息,坐在一旁像是他孙子的青年人,正用手轻轻按摩着老人的后脑,像是在轻哄老人入眠一般。
陆陆续续上车下车的乘客,偶尔瞥眼看到的便是这么一幕亲情浓厚的画面,但他们都没有发现,青年那轻轻按摩的手掌下有着微弱的柔光,而随着他按摩,老人的额间、发间正冒着黑汗,黑汗越冒越多,然后逐渐凝固成一层薄薄的血痂。
当老人的呼吸变得平稳,微微上翘的嘴角也恢复正常,李亦然这才收回手。想了想,李亦然又拿出便签纸,写了张调养的方子和医嘱,将它放在老者的上衣口袋里。
“宁海军区总医院站,到了,请要下车的乘客有序下车……”李亦然做完这一切,车上的喇叭正好响起。
看了眼熟睡的老人,李亦然笑了笑,起身,下车离去。
316公交车继续前行,此时车上的乘客已经只剩下三四个人,以及后排熟睡的老人。
司机大叔开316路已经好几年,会坐末班车的乘客他基本都认识,透过后视镜看着那位熟睡的老人,他猜想这位老人家多半是睡过站了。
“那位老人家,你……”司机大叔刚要善意的提醒老人,昏暗的街道四周突然冲出很多军牌越野车,刺耳刹车声不断响起,刺目的强光灯,二三十名荷枪实弹士兵从越野车跳下来,一脸杀气的将316路公交车团团围住。
“我滴娘,这是怎么回事。”被强光灯照的眼睛都要睁不开,司机大叔惊恐了。车上剩下的三名乘客,也是吓得脸色苍白,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他们,平时最多也就遇到过小偷小摸,何曾见过荷枪实弹的士兵啊。
“军区办事,所有人坐好,不许动!”车门直接被撞开,一群士兵手持武器,神情严肃的冲上车,为首那人肩上一颗将星闪耀,竟然是个少将。
“妈妈,将军耶,我看到将军了耶。”乘客中,有一对年轻母子,四五岁的小男孩两眼发光,兴奋喊道,吓得他妈妈赶紧捂着他的嘴。
“我滴娘,我这车上藏着什么穷凶极恶的犯人吗,怎么连少将都来了啊。”司机大叔吓得腿软,心中惊恐不已,口中连忙说道:“将军,我们这车就是普通的公交车,乘客都是老弱病残,没有,没有罪犯……”
司机大叔话还没有说完,被那名少将用冰冷的目光一扫,就打了个冷颤一句话说不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