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之殇
字体: 16 + -

第十章 却说那陈年旧事

    赵隅对沈秀的感觉是复杂而矛盾的,恰如他对世家高门的感觉。

    赵隅喜欢读书,不仅仅是修真方面的,而且还有其它有关历史地理社会人物风情的各种书籍。从自三代之后,中土先后经历了大夏、大殷、大秦、大商然后就是大周大晋。熟读历史的他自幼就喜欢思考,为什么大夏被大殷取代了,为什么持续时间最长的大殷最后也衰落了而最终由大秦一统天下。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可他依然对此很迷茫。先贤们对这些东西的见解各有观点,好似都很有道理。

    大周受大商禅让,大晋受大周禅让。

    天下人都说,这才是上古三代应该有的样子。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天子之位必须有德者居之,而不是如大夏大殷大秦大商那般一家坐到底。

    赵隅很是赞同这个观点。他很是认可大晋最终替代大周。当年皇甫家两代三人轮流成为大周的执政,唯才是举,天下贤良无论高门还是寒门,只要确实德才兼备,皇甫家不吝任何位置。

    可当大晋先后平定自大商末年以来割据西蜀的公孙家和江东的钱家后,天下一统,蛮夷俯首,四海无事。寒门出身的修者此时该怎么办该怎么出头?

    他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章布不会,很多学院的修者都不会,他们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或是四处交友及时行乐。

    章布也看不惯世家高门,但他看不惯世家高门是因为他认为世家高门占据了原本应该属于他的位置,抢了原本应该属于他的机遇。他不是恨不公平的本身,而是恨自己处于不公平的弱势位置。

    章布不理解赵隅,但赵隅理解章布。

    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事实让喜欢观察的赵隅更加的迷茫。

    寒门修者真比世家高门的修者优秀吗?无论是修为还是人格品质?

    鸿都学院的学院都是各州郡举荐的寒门子,而举荐人是各州郡的中正。大晋各州郡的中正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各地世家高门出身的人担当。赵隅是赵郡人,当初就是受到他们赵郡的中正天下八大豪门出身赵郡李家的李易强力举荐而最终来到上洛成为鸿都学院一名学员的。李易非常看好他在符箓学上的天分,赵隅记得当初他通过李易测试时,李易看向他的那种眼神,那是非常的兴奋。

    “此子日后当成为我们赵郡修者的骄傲!”李易当时就当着众人的面公开赞道。

    不但如此,学习符箓需要耗费极大的资源。李易每年都会派人给赵隅送来相当数量的各种符纸符液乃至各类灵石灵砂,这每每让赵隅感激于心。

    双方无亲无故,而且以赵郡李家的实力,以李易本身四品修者的的修为,完全没有必要刻意讨好他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他赵隅就算日后穿朱带紫,哪怕成为一品黑袍大宗师,在赵郡李家面前依然不够看。作为传承千年的豪门,赵郡李家历史上出过无数的三品二品修者,出过很多一品大宗师,根基之深实力之厚,岂是一介寒门能够望其项背的?

    他了解他们的院长沈秀,他打心底敬佩他的院长沈秀,可对于沈秀的政治理念,他却不完全认同。

    大晋举荐人才的制度叫做九品中正制。家世、个人修为、个人品质三个方面各定上中下三品,所以唤作九品中正制。

    在沈秀看来,个人修为、个人品质自然需要定上中下三品,可家世这条绝对应该删掉!不但如此,就连各州郡中正也需要改革。

    他和沈秀亦师亦友,沈秀的很多想法也只有面对他的时候才会侃侃而谈。他能感受到沈秀对他的期望和重视。他赞同沈秀关于删掉家世一条的看法,可对于中正的品评,他和沈秀看法不同。

    沈秀认为个人修为的判定应该制定严格的统一的标准,然后大家统一考试。如现在这种,仅仅让中正判定,太过主观,并且里面的猫腻太多了。

    赵隅和沈秀讨论过很多次,在他看来这统一的考试标准就是个大问题,而沈秀也给不了什么的标准才能保障选拔的人才是优秀的,才是真正对社会有用的。

    所以,赵隅一直很矛盾,很迷茫,虽然他非常聪明非常优秀,可很多事情他依然搞不清楚想不明白。

    “就是你指点的章布剑法的吧?”沈秀看着跟着赵隅进来的高明,并没有接高明手上的朱果,仅仅让他先放到一旁的桌子上,就这么直接问道。

    “是的。”高明心知也瞒不过这些修为精深的四品修者,当下毫无迟疑地点了点头。

    “你叫高明,司隶上洛人,父母双亡,大晋永和五年进入鸿都学院成为一名杂役,我说的对不对?”

    高明继续点了点头回答道:“院长大人说的一点没错。”

    “大晋永和四年上洛曾经发生过一件大事,”沈秀继续饶有兴趣地说道,不过他这次是传向赵隅的方向,“赵隅你说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永和四年啊,”赵隅稍一思索便开口道,“永和四年十一月六日,上洛武库突然燃起大火,烧毁无数制式甲胄兵器,大晋武库多年积累一朝而毁。武皇帝震怒之下下令将武库令处死。”

    他又稍微沉吟一下,继续道:“不过那武库令名叫刁勇,并不姓高。”

    “哈哈,”沈秀接口道,“赵隅你果然博闻强识。的确,那武库令不姓高,可武库令的主薄姓高啊。高明,我说的对不对?”

    “院长大人说的一点没错。”高明听到这里不由佩服面前这二位的记忆力,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了,如此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这两位竟然不用翻书便能立刻说了出来,传说中他们二位都是过目不忘看来所言非虚,“那位主薄正是家父。”

    他是穿越者,他对他这具身体的父母遗留了印象,但着实没有一丝感情,他也从来不思考他父母的死因,也就是这次沈秀和赵隅说了出来,他才想起来原来是有这么一回事情。

    “难道高明你从来就没怀疑过你父母的死因吗?”沈秀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问道,“被武皇帝下旨处斩的只有武库令刁勇啊,并不包含刁勇的下属。”

    高明听闻此话,内心不由得紧张起来。他穿越过来这么多年了,原本就是占据了别人的身体,哪里还记得那么多的细节,就好像依稀记得他们一家是被人杀死在家里的。现在听沈秀这么一说,在原先那个世界看了那么多的影视作品,不由得心里一突,心道:“莫非还真牵扯到什么惊天大阴谋了?但管它多惊天的阴谋那也和老子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啊,老子穿越者,老子小白鼠,老子就是过来旅游的。老沈,你坑爹哪。”

    只是心里这么想,嘴上张口却是恭敬地说道:“还请大人明示!”

    沈秀嘴角露出一丝颇为玩味的笑容,不过开口却是对着赵隅问道:“赵隅,大晋永和四年还有什么大事?”

    “大晋永和四年春,凉州氐蛮庞万年率领五部氐蛮叛乱。”赵隅立即接口回答道。“名将陈子隐在平叛过程中战败身亡。”

    “没错,”沈秀点了点头,“我当时就在长安,就在都督雍凉二州军事赵王皇甫伦帐下当差。”说到这里,沈秀的脸上露出深深的回忆,“世人都说赵王皇甫伦昏庸无能,帐下那么多精兵强将,竟然屡屡败给装备原始的氐蛮,而且还折损了名将堂堂二品紫衣修者吴郡陈子隐。这是大晋自开国以来在战场上折损的唯一一名紫衣修者。一时之间,天下哗然。”

    沈秀说道这里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对了,咱们学院鸿都三杰中的陈荣就是陈子隐的儿子。我曾经和陈子隐在一起共事过,此人炼体修为之高,举世罕见。虽然他不是一品黑袍修者,可以他的修为,很多一品宗师也不是他的对手。再加上他爱兵如子,战阵精通,在他战败身亡之前,从来都是常胜将军,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可惜啊可惜,就是如此天才绝伦的顶级修者,竟然死在了默默无闻的凉州氐蛮身上。赵隅,你可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赵隅摇了摇头。陈子隐战败身亡这事他是知道的,当年此事造成的影响说是天下震惊不为过也。不过他从来不会在沈秀面前问起此事,原因很简单。大晋流传最广的传言便是当年赵王皇甫伦和陈子隐有过节,便故意派陈子隐孤军深入,而且断了陈子隐的后勤补给,这才最终让陈子隐含恨而终。

    传说以陈子隐天下有数顶尖高手的修为,想要突围逃生并不困难,可他认为是自己和皇甫伦的过节造成三千属下跟着自己一道陷入绝境。要么率领大军突围,要么生死与共。陈子隐终究没有选择抛弃属下,一代顶尖高手就这般战死沙场。

    沈秀是赵王皇甫伦的心腹,这几乎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此,赵隅如何敢在沈秀面前提及此事!

    无数大晋修者都传言,设计害死二品修者陈子隐的主谋正是平日里诡计多端的沈秀!

    “人人都说是我沈秀害死了陈子隐。”沈秀好似看透了赵隅心中所想一般,冷笑着说出了这句话,脸上好似罩上了一层寒霜一般,“虽然没人敢在我当面提,可并不代表我不知道他们在背后是如何说我的。哼,这真是颠倒黑白荒谬至极!”

    “其实我何尝不知道陈荣日日咬牙切齿想要有朝一日能手刃我为他父亲报仇雪恨。”沈秀声音低沉,透露出深深地无奈,可突然之间他的嗓门提高了八度,神情也激昂起来,“可我沈秀问心无愧!陈子隐被陷害身死,我沈秀和赵王殿下都是冤枉的。”

    “赵隅,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氐蛮的符箓水平如何?”沈秀突然奇峰突出抛出一个问题。

    “氐蛮的符箓虽说有一些独到之处,”赵隅精通符箓学,对于这些事了如指掌,“可整体水平差我们大晋太多了。”

    “这就是了。”沈秀道,“你可知道当年围攻陈子隐的氐蛮竟然使用了大量的只有我们大晋中领军军才会有的符箓甲胄和武器!”

    “竟然有这回事情?!”沈秀此言一出,立刻将赵隅震惊地呆立当场。“那永和四年上洛武库那场大火?”

    “有人想要永远把这件事情隐瞒下来!”沈秀冷冷说道,“哼,只手遮天的哪里是我沈秀和赵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