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劫传说
字体: 16 + -

第47章 难译的天书

    “咳...咳...,牛二啊,作为一个打了一辈子铁的老师傅,我要告诉你啊,打铁一道,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你要多加练习,刚刚郑涛说,这是买给咱俩的,我先看看你都能看懂哪些,你先一边联系打铁去吧,好了我叫你。”

    自从知道郑涛一身风水本事都是看书学来的,孙老头就下定决心,要多读书,读好书,现在见牛二抢先抱着那些书,忍不住想从牛儿手里哄过来。

    “我说师傅啊,这可是关系到我的终身大事啊,马虎不得,我还是自己决定看哪个吧,待会挑完了再打铁。”

    牛二也不上当,自顾自的就蹲在地上挑了起来。

    “你这夯...,你这好学的劲,值得表扬,师傅倍感欣慰,为了不让你觉得读书无聊,咱们一起挑。”说着,也不待牛二答应,孙老头也蹲在地上挑了起来。

    郑涛忍俊不禁,这秀才的书,在大街上无人问津,在这铁匠铺却成了抢手货,知识改变命运,看来这铁匠铺,是要崛起啊。

    “郑涛啊,这本《匠神笔谈》,读起来怎么奇奇怪怪的,像是打铁,又不完全是打铁,你看这句是什么意思?”

    郑涛正在尝试在体内用灵气布阵,孙老头捧着一本书进来,一脸认真的询问到。

    郑涛见孙伯的样子,想起他与牛二争书的样子,又笑了笑,接过书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万物皆有灵,为匠者,融灵炼魂,唯其独执牛耳....

    “郑涛,郑涛?”

    孙老头一边喊着,一边用手在郑涛的眼前晃了一下,这才见他抬头,方才让他解释一下书上的意思,想不到他自己倒是看的入迷了,也不解释一下。

    “孙伯啊,读书入迷,忘记了你还在身边呢。”

    “你可是说过,这书是送给我们的,可不能反悔啊?还有,这书到底写的什么,又是灵魂,又是炼器,我看到还有阵法什么的。”

    孙老头见郑涛都说能看的入迷,说明这回真是捡到宝贝了,可不能让郑涛再要回去,连忙拿话堵他。

    这次,孙老头还是真猜对了,这书,应该是一个炼器人的笔记,而且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炼器人,按照他自己记载的,只要是给他材料和炉火,连仙器也不再话下。

    “孙伯啊,这是一本笔记,有关炼器的,和你是一个职业,不过呢,你是铸造的是各种铁器,他呢,炼制的是各种材质的兵器或者战袍,有一定的区别,而且所用语言十分古老,一些方法更是晦涩难懂,我也只能看懂个大概。”

    “各种材质的兵器?战袍?那比我们铸造的那些带有卦象的兵器如何?”.

    听到和自己有关,孙老头激动不已,又一阵得意,当初选书的时候,自己一下就被这名字吸引住了‘匠神’,听起来都厉害,牛二那夯货还说不如《聊斋志异》好看,这回傻了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好我慧眼识真金,不然还与这宝贝失之交臂。

    “若是真按照他所说,那咱们铸造的那些兵器,简直就是破铜烂铁。”

    “这么厉害,在哪呢,给我看看,打了一辈子铁,这种锻造技艺,就算没听说过,以我的能力,肯定一点就透。”

    孙老头大言不惭的吹嘘着,伸手就去翻书到处找。

    看着孙伯心急的样子,郑涛把书递过去,指了一个地方给他。

    “斩人无血,崔金断玉,削铁如泥。”前后的字,孙老头认不全,那些鬼画符一样的东西,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斬人無血;崔金斷玉;削鐵如泥’这几个字他勉强还能认出,这都是神兵利器的描述,忍不住出声念了出来。

    “孙伯啊,这书,和《聊斋志异》那些书一起的,说不定就是哪个铁匠一时兴起胡编的,你别太当真。”

    见孙老头满面红光,呼吸急促,恰似回光返照,郑涛心中一紧:可别因为太激动伤了身体。

    “铁匠胡编,亏你能想的出来,铁匠认识几个字,若是都能写书了,谁还打铁,早就去考个功名了。”

    孙老头刚刚捡到个宝贝,可是不允许任何人污蔑亵渎,就连郑涛也不行,虽然他很有见识。说完之后,孙老头就把书揣进了怀里,想了一下,又拿出来给郑涛,毋庸置疑的对他说:“你这几日把它译成白话文,我来钻研一下。”

    郑涛一阵无奈,看他那架势,若是不答应,怕是不会善罢甘休,接过书,就开始埋头苦读。

    孙老头静悄悄的走了出去,又折了回来:“译的时候小心一点,那可是无价之宝,别不小心损坏了。”

    看着眼前《匠神笔谈》,郑涛有些后悔自己买书的决定,这也太难译了,且不说那些奇怪的术语,就连那些复杂的古字,他看着都是十分的费劲。

    刚刚孙老头给他看书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些古字到底是何意,通过前后对此,顺一下,还是能看懂大概的意思,这如果让他译出来,却是有些难度:看书可以一目十行,了解大概意思就好,这思考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就提高了难度。人,往往是眼高手低,郑涛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以为懂了,仔细想想,是这个意思吗?不是这个意思吗?到底是放的金属多一点,还是放的精血多一点?是先炼再锤还是锤完再炼?

    整整一天,郑涛都在纠结类似的问题,这是一本天书啊,尤其是连字都认不全,更是相当于残卷,还近几日译出来,猴年马月译出来,就已经不错了。

    一觉睡的香甜,昨日思考了一天的问题,着实是累了,一觉醒来,已经过了四更天,郑涛不敢耽误,这会儿的天气,五更天一过,太阳就升起了,一日之际在于晨,误了第一缕紫气,就相当于误了半天。简单收拾一下,郑涛就急匆匆的向镇外的小山跑去,片刻之后,又返回房间,满脸的无奈:不把书拿着当幌子,孙伯怕是会生气。

    静坐石板之上,郑涛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随气.....算了,全身没有一丝灵气,如何心随气动?想了一下,还是把书拿出来吧,别一会儿出汗沁湿了书。

    随手放在右手边,郑涛端坐,心神合一,静待紫气。东方,红霞映天,太阳如同害羞的少女,还未见人,已经是满面通红,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一缕阳光穿透那层层云朵,照射在大地之上,郑涛发现自己的感官竟然灵敏了许多,第一时间,未睁开双眼,就感受到了紫气东来,整个人连忙聚气凝神,全神投入到感受灵气游走身体的脉络而后消逝,最后再返回曲池穴中,寻得那少的可怜的灵气。

    这次,他没有直接凝成九珠锁天阵,而是快速的凝成一个七星聚灵阵,相比九珠锁天阵,此阵布置起来就简单多了,阵法没有那么复杂,凝聚的灵气少,阵法一成,灵气随不能固定在穴位里,但是却有源源不断外界灵气涌来,即使流逝较快,但是总能保证一丝灵气存于曲池穴,与九珠锁天阵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之效。

    一个时辰后,郑涛长出了一口气,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不免有些失望,虽然自己改变了方法,由繁琐入简,但还是行不通,用灵气做阵眼,难道真的是异想天开?

    算了,修行不是一蹴而就,每天略有进步,滴水穿石,终有一日会成功的。抛却心中的不悦,郑涛伸向右边的《匠神笔谈》,手到书边,发现书忽然翻了几页,微风徐徐,吹的郑涛一阵凉爽,感叹了一声:“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从山上下来,郑涛直奔昨天秀才卖书的那个地方,却发现秀才根本没来,想必是昨天卖书的钱够吃一阵子的,就没有再来卖书。随便找个附近的人打听了一下,知道那秀才的住处,郑涛在街边买了些酒菜,提着去秀才家了,毕竟是第一次登门拜访,又有求于人,自然是要客气些了。

    “请问此处可是贾秀才的家吗?“

    在县城外一处破旧的草房前,郑涛停住了脚步,超院内喊了一声。

    “正是,不知...恩公,你怎么来了,快里面请。”

    贾秀才听到院外有人打听自己,一出门见是昨天买书的那人,整个人都恭敬起来,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那三两银子,确实解了他和娘子的燃眉之急。

    看着秀才激动的样子,郑涛却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恩公”?受之有愧啊,自己不过是买了几本书而已,举手之劳。

    “贾兄不必客气,叫我郑涛就行了。我应该比你还小上几岁,你这声‘恩公’,可折煞我也。”

    “那怎么能行,读书人最注重礼数,怎能直呼恩公姓名?”

    这秀才要是酸腐起来,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郑涛也不争执,随着他就进去了。

    “娘子,快出来见过恩公。”

    贾秀才刚到房门口,就朝着里面喊到,片刻之后,一女子腰间系着围裙就走了出来,手上还沾着水,想必是在洗菜。

    “见过恩公。”那女子微微欠身,算是行礼,有些拘谨的说到。

    “嫂夫人这是做什么,不必客气,别听贾兄胡说,我只不过是买了几本书,你们这样称呼,我受不起啊。叫我郑涛就行了。“

    见到秀才夫人也是这般客气,郑涛越发的觉得买书这事被贾秀才说严重了。

    “这.....”

    那女子看着贾秀才,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做答。

    “就听恩公的吧,你先去把菜细洗洗,我去街上买些肉回来,今日好好款待一下恩公。”

    秀才说着就要往外走,却被郑涛一把拉住:“贾兄不必如此客气,来的时候,我带了些酒菜,今日上门,还有些事情要请教贾兄,我们坐下,边吃边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