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惊澜
字体: 16 + -

第一章 十三把剑

    tue aug 16 18:50:10 cst 2016

    第一章十三把剑

    剑,本是凶器,攻与伐,却在执剑之人一念之间。

    天下大势,是民心所向还是王道所致?王朝的覆亡,是天道的轮回还是苍生的劫难?古剑被岁月剥蚀,战马在风沙中嘶鸣,风雨飘摇的王朝,谁能主宰苍生的命运。

    手中的剑,为谁而挥?到底是人为剑而战,还是剑为人而争?恐怕我们都不知道,但是却有七个人,七把剑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传奇。

    东海八百里之外有一座孤岛,远看像一座活火山一样,四季通红,人称硫炎岛。没有人知道这座岛上有什么东西,也没有人敢去附近打探。曾经这片海域最强的一群海盗想闯岛,却无一生还,有人说他们被滚烫的流岩化为灰烬,有人说他们被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火龙吞噬,也有人说看见他们上了岛,却没再下来过。关于这座孤岛的传言层出不穷,但却再也没有人去闯岛,因为他们知道,这座岛很可能就意味着死亡。

    不管外界的传言有多可怕,纳兰逸飞却不得而知,他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在这座岛上,也不知道他在岛上呆了多久,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他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义父告诉他的。

    在岛的西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四季都是火红滚烫。他从五岁开始就在这块常人都不敢接近的岩石上练功,每天除了练功,他还要去阅天阁读书,不管是武功秘籍还是文史经略。

    义父说过,等他修炼到御龙决的第九层时就让他出岛。第九层,要以火炼金,从古至今,除了创这套功法的老前辈之外,恐怕再也无人练成过,火克金,亘古不变!但是纳兰逸飞就不同了,这座火岛已经炼了他整整十五年,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天三夜,周围的高温似乎对他丝毫没有影响。

    过了良久,这个周身通红的少年终于睁开了眼睛,“第九层么,不知道岛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喃喃道。说罢拳头一攥,双脚一震,竟凌空跃起丈有余,等他走远之时,这块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巨岩表面竟然悄然龟裂,慢慢化成一堆碎石。

    纳兰逸飞望着远处的阁子,刚想喊一身义父,告诉义父他已经将御龙诀练成了,可他嘴还没张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已经出现在他身前。“孩儿拜见义父”,对于义父的突然出现,纳兰逸飞早已见怪不怪了,他一直想学这套神出鬼没的身法,但是义父告诉他想要学这套身法就先要将御龙诀练到第九层大成之境。这也是他这些年不舍昼夜练习御龙诀的原因之一,这次他却没有开口,他知道义父一定会教他的。

    “不愧是惊鸿剑的后人,别人穷尽一生都难练到三层,你只用了十五年就练到九层大成之境,看来天不亡我,天不亡正道啊”。老头拍着纳兰逸飞的肩膀激动道。纳兰逸飞刚想说什么,突然感到肩头一痛,他知道义父是在试探他的功夫,马上严肃起来与义父拆招。两人对拆二十余招,依然难分胜负。

    “这套幽冥爪法已经有十成功力了,怕是幽冥洞洞主也要自愧不如了”。老头边打边说道,“这招风影腿强劲有余而轻灵不足,不要把全部功力灌注在双腿上,腰身也要随风而动”。“是”,纳兰逸飞边拆招边应道。“寒冰掌是以寒冰之气封住别人经脉,并不是用内力强行压制别人的内力。”老人顿了一下道,“再来!”这次纳兰逸飞使出了御龙诀第二式‘双掌伏龙’,老人感到情况不妙,忙抬起双掌接招,“轰”,四掌相对,砂石顿起,尘埃漫天,两人各退两步。

    “义父!”纳兰逸飞见老人嘴角一丝血迹,刚想过去,老人却摆摆手阻止了。“罢了,义父是真的老了,当真是后生可畏啊!”老人叹息道。说完便仰天大笑,纳兰逸飞感到有些纳闷,老人笑了一会儿,又激动地大哭了起来:“惊鸿剑后继有人了,天下苍生有救了,阉党的好日子要到头了。”老人自是激动无比,纳兰逸飞却是一头雾水。

    “逸飞,你终于可以出岛了,以你现在的武功,放眼各门各派年轻一辈中,恐怕已无敌手。”纳兰逸飞却撇了撇嘴,他很想开口问义父,但他知道义父要告诉他的,他不开口义父也会说,义父不想说的,他问了也没用。

    “逸飞,你不是想学义父那套‘突然出现’的身法吗,义父现在就教你。”纳兰逸飞听了心里一喜,“多谢义父!”纳兰逸飞激动道。老人看了一眼纳兰逸飞,也没多讲什么。“气运丹田,一分为二,上涌天灵穴,下注涌泉穴,向前走坎位,向后走踏兑位,练好了来阅天阁找我。”老人华为说完,已经消失在原地,传来阵阵回音。

    “气运丹田,一分为二,上涌天灵穴,下注涌泉穴,向前走坎位,向后走踏兑位,左右乾坤”,纳兰逸飞喃喃道。脚下生风,不得不说纳兰逸飞作为惊鸿剑的传人,武学天赋更是高于常人。“果然比以前快多了”,纳兰逸飞喜道。不过一天时间,纳兰逸飞已经领悟了这套身法的精髓,便向阅天阁掠去。

    老头子已经对此类事情见怪不怪了,“你小子,比我预想的还快啊,到顶楼来吧。”纳兰逸飞心里喜道:“义父终于肯让我上第三层了。”阅天阁一共分为三层,第一层全是文史经略,第二层是义父收集的武学秘籍,除了三宫四岛之外,天下武学秘籍在这里都能找到。第三层纳兰逸飞从来都没上去过,也不知道上面都有什么,今天义父让他上去,他心里自是无比激动。

    上了第三层,纳兰逸飞没有发现像楼下一样的茫茫书海,只在义父的桌前放着基本破旧不堪的书,穿过小阁子,里面有一个大堂。走进大堂,大堂里面的东西不禁让纳兰逸飞大吃一惊。大堂内不像其他下面两层楼一样昏暗,恰恰相反,这个大堂内红烛高明,威严大气,所有架子上全是剑。纳兰逸飞感到不解,问义父道:“义父,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剑。”老人没有回答,而是拿起了供桌上的一把剑。“这里的剑再多,也抵不过这一把剑啊。”

    纳兰逸飞看着义父手中的剑,心里竟然感到了一丝亲近之意,他总觉得这把剑应该是握在他手中的。老人发觉了纳兰逸飞的眼神,“逸飞,这把剑本就是你的,拿着。”老人将剑抛向纳兰逸飞,纳兰逸飞接住了剑,握住剑炳的一瞬间他觉得体内的功力快速的流向剑身,他想放开剑,却感觉自己好像被这把剑吸住了,手根本松不开。就在他觉得自己的内力快要被吸尽的时候剑身突然发出一道金色的光芒,这道金芒笼罩了纳兰逸飞的全身,一股精纯的内力传向纳兰逸飞。“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感觉内力比以前更浑厚,更精纯了?”纳兰逸飞满腹狐疑。

    “惊鸿认主了,逸飞不要乱动,静下心来,用御龙诀吸收这股力量。”纳兰逸飞闻言忙收心敛神,运起御龙诀,这股功力随着御龙诀冲破了体内的三焦玄关,透遍四肢百骸。纳兰逸飞仿佛看到了有人在挥舞着一把巨剑,剑招浑然天成,大起大落,透着一股开天辟地之威。等这股内力被完全消化之时,纳兰逸飞脑海中竟然浮起一套剑法,一个个精妙绝伦的剑招仿佛刻在他脑海中,无法抹去。

    纳兰逸飞一言不发,执剑飞离阅天阁,找了一处空旷之地。这时他才看清手中的剑,剑长三尺有余,宽约两寸半,剑柄呈龙首状,张着大嘴,四颗龙牙看起来异常尖锐,只是龙口中似乎少了什么东西。剑身上有七个圆形小孔,这七个小孔的尺寸看上去分毫不差。纳兰逸飞叹了一声:“好剑!”便照脑海中的招式练了起来。

    这些招式乃是浑然天成,精妙无比,以纳兰逸飞往日的修炼天赋来看,本该很快就能练成的。可是纳兰逸飞整整练了三天时间,还是领悟不了剑招的精髓,在那道金芒中看到的精妙剑招在他手中试出来竟是那么的生涩别扭,没有他看到的那种韵势。义父经常夸他的武学天赋惊人,这是第一次,纳兰逸飞体会到了深深的挫败感,他将剑插在脚下,“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纳兰逸飞心里虽然有一万个不甘心,却也无济于事。

    正当纳兰逸飞垂头丧气时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这套降龙剑法顺天地万物变化之势,纳日月星辰轮回之律,乃是上乘剑法。你之所以无法领悟,是因为你在这座孤岛上长大,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等你出岛之后再慢慢领悟,以你的资质,怕是要不了多久就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纳兰逸飞听完才知道自己为何领悟不了这套剑法了,虽然义父说过让他出岛,但这是他第一次萌生离开义父出岛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

    “痴儿,别发呆了,来阅天阁第三层,义父有事对你说。“是,义父。”纳兰逸飞话未说完,就已经消失在原地,下一刻就出现在阅天阁三楼。“不错,恐怕除了幽影峰的老峰主,天下没人能看清你的踪迹了。”对于这些帮派和地名,纳兰逸飞从书上都看过了,只是没去过。纳兰逸飞意识到自己出岛的心情已经越来越迫切了。

    正当纳兰逸飞发愣之时,老人向他抛来一个羊皮手卷,手卷早已泛黄,但保存的很完整。“拿去看吧,把上面的东西都记住,一个字也不能落”。“是,义父。”纳兰逸飞说完就坐在楼梯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羊皮手卷,他本以为是什么武功秘籍,却没想到上面画着十三把剑,没把剑后面都有一小段文字。

    降龙剑,原名惊鸿剑,剑长三尺三,宽两寸半,乃隋朝铸剑大师火尘子用龙脉所铸。剑成之时,龙吟冲天,方圆百里群鸟皆被惊飞,故而取名惊鸿。本是为吴王而铸,隋朝灭亡后,此剑也销声匿迹。后来魏征梦中领玉皇旨意,接此剑斩泾河龙王,梦醒之时发现手中尚握此剑。此后唐王将此剑供在泰山之巅,镇天下妖邪,几百年来,多少人想取得此剑,却无人能从镇妖石上拔下此剑。北宋年间,南海之滨有恶龙作祟,朝野上下束手无策,一位叫纳兰少雄的前辈来泰山之巅求得此剑,斩杀恶龙,得八颗龙珠,镶在剑上,威力无穷。从此惊鸿剑重出江湖,由于此剑两次斩龙,人称降龙剑。

    丹凤剑,本名断玉,乃先秦铸剑大师徐夫子所铸,此剑本是一把绝世利刃,但却无惊天弑神之威。后来秦始皇将赐予方士徐福,徐福在栖凤岭发现有凤凰出没,便带人去求凤血,却没料到一群人反被丹凤杀尽,只有徐福一人逃生。在战乱之中,此剑刺破凤爪,沾上了凤血,剑身变得通红。后来侠女秦娥找到了此剑,名扬天下,此剑出鞘之时有凤鸣之音,故取名丹凤。秦娥归隐之后,这把剑也失去了踪影,至今无人知道其下落。

    流苏剑,乃天外陨石所铸。传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星宿移位,天外一颗陨石落在东吴境内,霞光漫天。吴王孙权召集东吴高手,下令将这块陨石铸成宝剑,经七七四十九天,只成一把剑。此剑出鞘之时,霞光映天,故取名流苏,孙权将此剑赐予大都督周瑜佩戴,后来天下一统,此剑曾是司马炎的佩剑。流苏剑看似玉石,却坚不可摧,天下无一神兵利器能将其砍断。

    无忧剑,剑身黝黑,由先秦剑术高手高渐离的后人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刃,铸成金人,却有一把通身黝黑的剑无法熔化,越烧越亮,秦始皇便让人去查此剑来历。原来在湘江一带,有一条河流,河水四季滚烫,便有人探查原因,发现水源之处有一块黝黑色的玄铁,这块玄铁四季高温异常。燕赵之地九大高手闻言纷纷来此,以寒冰之气合力将这块玄铁封住,耗尽热气,铸成宝剑。谁知此剑竟能吸收天地间的热量,除了高家后人,再无人能驾驭此剑。

    凌霜剑,此剑来历向来是一个迷,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出世,人们知道的只是这把剑的一段段传说。此剑历来由冰凤山封仙洞传人掌管,传说此剑传人向来不食人间烟火,极为高冷,且修炼一种极为冰寒的内力,大成之境可借水冰封方圆百丈。凌霜剑自身也散发着寒气,剑出之时,周围草木皆会被镀上一层冰霜,故取名凌霜,有传言说凌霜剑与无忧剑颇有渊源,但无人考证。

    绿柳剑,如果说剑都是锋芒毕露的凶器,那么绿柳剑就是一个例外。绿柳山庄,向来都是一个极为低调柔和的门派,周围群山环绕,绿柳成荫,在此天地灵气浓郁之地,绿柳山庄的人物风采也是极为不凡,男的丰神俊朗,女的清秀柔媚。也是因此,三百年前一群武林恶霸想强取绿柳山庄,纵火烧山,就在绿柳山庄要遭受灭顶之灾之时,一颗据说存活了三千年的柳树树干裂开,从中飘出一只柳叶,化而为剑,一时间,所有柳树枝叶全部变成利器,杀退强敌。绿柳山庄庄主便为此剑取名绿柳,奉为镇庄之宝,若执剑之人内力精纯,有万物慧根,此剑随内力所至,可似树干坚硬,可似柳枝柔韧,可似柳叶轻灵。

    清明剑,剑身明亮如镜,能识善恶,辩真假,驱百毒,若能达到人剑合一之境,执剑之人亦能识善恶真假,百毒不侵。传说此剑在三皇五帝之时就已经存在了,轩辕氏大战蚩尤之时就凭此剑破开迷雾,大败蚩尤于巨鹿。后来此剑只传心如明镜之人,执此剑者,心若明镜高悬,胸怀天下苍生。

    正天剑,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大败赵括的军队,俘获四十万降兵,全部坑杀。传说四十万赵军含恨而死,冤魂不散,让白起寝食难安,白起便找来军中铸剑师,铸了一把宝剑,名曰正天。剑成之后,令士兵执剑站于帐外,但凡妖邪鬼魅敢靠近,格杀勿论,自此之后,再无冤魂敢靠近。后来此剑传人多是骁勇善战的大将,但由于此剑杀孽太重,必须心性坚定,正气凛然之人才能执掌。

    惊雷剑,乃东汉铸剑大师雷厉兵所铸,雷大师一生铸剑无数,却无一把传世神兵,深以为憾。年老之时,他收集天下罕见的玄铁奇石,以精纯内力和火候炼成一把利器。虽有多种罕见材料,但由于剑身不够精纯,此剑并没有多大威力,雷老一怒之下便在五雷山巅用二十四根铁链引来二十四道惊雷,淬炼此剑七七四十九天。此剑经过雷电洗礼之后剑身幽蓝,剑锋所至,往往夹杂雷电之威。

    灵蛇剑,本名银蛇剑,此剑本是银蛇帮的镇帮宝剑。由于银蛇帮的人擅于使毒,为天下正道所不容,天下正道人士集结杀上银蛇帮,虽损失惨重,但银蛇帮也被灭掉。只有银蛇帮少帮仇继天主手持银蛇剑战到最后,正当要自刎之时,一只银色蟒蛇突然出现,将他卷走带到西域万蛇窟。此剑在万蛇窟被万年蛇胆淬炼整整三年,剧毒无比,且变得异常坚韧。仇继天带着此剑冲出江湖,掀起一片腥风血雨,当年围攻银蛇帮的门派几乎尽数被灭,后来无忧凌霜齐出,才组织了这场杀戮。仇继天又被蟒蛇所救,重伤不死,改剑名为灵蛇,伤好之后组建了义蛇门,是江湖最大的杀手门派,只要出得起银子,谁都敢杀。

    嗜血剑,又名饮血,是一把非常邪门的剑,嗜血成性,三日不见血,便会暗淡无光。很久以前,一位吐蕃的僧人带着一把剑来访少林,这个僧人双眼血红,脸色惨白,说这是一把妖剑,会让人迷失心智,戾气日升,自己深受其害,却又怕此剑落入奸人手中,因此来少林寻求佛放化解。少林高手齐聚罗汉堂,既不能化解此剑戾气,又无法毁去此剑,只好将此剑封存在罗汉堂中。后来湘西幽鬼子趁少林大乱之时盗取此剑,此剑与幽鬼子修炼的嗜血术极为相似,幽鬼子得此剑后如虎添翼,不久便创立了幽鬼宗,此剑便成立幽鬼宗的镇宗之宝。

    阴阳剑,本是道家的镇宗宝剑,后来道教内部分裂,天宗主张万法自然,人宗主张逆天改命,逆转阴阳。在道家内战中,人宗用卑鄙手段夺得此剑,自立门户,称阴阳教。据说此剑落到人宗手中,便由人宗长老创出一套非常诡异的剑法,这套剑法能够让对手产生昼夜颠倒,时空错乱的感觉,使人陷入莫名惶恐和生机流逝感之中。让敌人未战先惧,便是这把剑的可怕之处。

    修罗剑,传说此剑本来悬在弱水之滨,是用来镇压佛教叛徒血修罗的一把利器。后来血修罗用花言巧语骗看守金刚拿开此剑,血修罗要逃跑之时,看守金刚拿此剑追杀,两人争执中,此剑掉落凡间。相传此剑沾上了修罗血,剑心亦正亦邪,但是关于此剑的战绩寥寥无几,几乎未在江湖出现过。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