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山
字体: 16 + -

第184章 第一把火

    文山和刘鹏几乎是同时交接的,这边就任总经理,那边就任万山县副县长。

    熟悉了两天环境之后,县长朱明达把文山叫到了办公室。

    “有没有什么想法,关于分工?”朱明达问。

    在一个班子里分工是很有说头的,和排名也相关,比如文山曾经就职的那个住建局,一般分管城建的都是排名在前的副局长,所以分管的部门也是主要的,但由于战江的关系,他得到了这个肉核。

    具体到县政府这层,县长之外是常务副县长,一般也是县委常委,分管财政、公安等要害部门,再往下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之后是城建、工业、民政等,一般排在末位的副县长分管科教文卫,也就是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非党的副县长更是,几乎都定格在这几方面,形成了一种惯性。

    这次没有谁打招呼,文山也不希望这种事再次发生,他知道朱明达的询问一是出于礼节,二是因为他背景的特殊性。

    即使不让他分管工业,也是应该事先沟通一下的。

    所以文山没有要求,说听从组织安排。

    “我的意见由你来分管工业,你觉得怎么样?”朱明达看着文山问。

    这有些出乎意外,文山不知道是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

    原先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姓吴,虽说能力一般但执行力还是挺强,这两年没少为出售企业的事抄心,听说他两年前头发只白了一点,现在几乎都白了,要说不操心是假的,但底下也有人反映,说他搂了不少钱。

    可能这也是朱明达让文山接替吴县长分管工业的原因之一,每个人在一个职位干的时间长了都会有些说不清,吴县长分管工业已经六年了。

    见文山犹豫朱明达笑了笑说:“我和吴县长沟通过了,他同意,你不要以为这摊好干,他巴不得扔下呢,现在国有企业已经没有了,集体企业也基本都转制了,我们县支撑工业的只剩下民营企业,你是民营企业家,一是熟悉二是年轻,我给你这个担子是想让我们县的工业真正活起来,赶不赶超海安咱先不论,起码要不被他们拉下太多,财税任务的完成也基本靠你这头,其余的部门都是花钱的,你掂量掂量,愿不愿意接?”

    朱明达以前是干政工的,知道怎么说话既能打动人心又能让他知难而上,也就算在官场里实习过一小把的文山被他说服了,点头表示同意。

    隔了几天县政府召k县长办公会,会上公布了分工情况,文山分管工业,此外负责协调一些中省直单位,比如车站、银行等部门。

    县政府一共有五名副县长,算上朱明达一共六人,万山作为一个只有五十多万人口的山区小县,职数也算不少了。

    公布分工的同时,县政府给文山配备了一名秘书,姓王,叫王冠,考虑到年龄因素,王冠也只有二十八岁。

    此外还有一辆墨绿色桑塔纳2000牌公务用车,车号是盛c80022,这表示着在盛东黎阳是排名第三的地级市,万山在黎阳八个县市区中排名最末,而他文山,在万山的党政班子中排名二十二,后面还有政协副主席等几个人。

    人的身份变化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几个月之前他还只是个政协常委,如今却列在副主席之前,就像做梦似的。

    关于住的地方朱明达也征求了文山的意见,但这个文山说不用替他考虑,他自己会解决,暂时他借住在宾馆,等房子装修好后他就搬过去。

    新买的房子离政府不远,是一个三居室的楼房,文山不想买更大的,虽然不差钱但也不能让人以为他摆阔,在机关里有时也要注意些的,何况他现在确实对这些看得不那么重了,换成现在他不会把自己的办公室装修成那样,简洁明亮就好。

    之后还是熟悉情况,文山用了一个月时间跑遍了万山的十八个乡镇,又用了一个月时间重点走访了二十余家企业,这里有机械制造类的,有化工材料类的,有纺织印染类的,也有农业、养殖、桑蚕、畜牧类的,还有矿山开采类的。

    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考察,文山逐渐弄清了万山的工业架构以及生产模式,虽说他以前了解一些,但没有这么系统,这么全面。

    首先,万山以山为主,决定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不是农业,而是工业,而这工业里的重中之重是矿山企业,其余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围绕矿山而建立的。

    也就是说,矿山是万山经济的命脉,是主线,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不能人为改变的。

    在矿山中,比例占比最大的是锰矿,其次是镁矿,第三是铁、铜、锌等金属矿,此外还有一部分如方解石、青条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宝石类只有青山公司一家,玉矿有几家,但由于玉质不好,均处于停产状态。

    万山的锰不仅储量量大而且含锰量也高,又属于碳酸类锰矿,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万山的锰矿分布不均,大大小小十几个,而且还是原始开采,产量低不说还卖不上价钱,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经济。

    这和自己当初开采红宝石原石时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自己改变了,他们还在坚持。

    坚持这东西看怎么说,如果思想没有转变就是固执,思想转变之后的坚持是品质。

    所以文山上任以来的第一个课题就是转变他们的思想,不用去远的地方看,近的就有一个,这种直观的感觉应该比说教更有说服力。

    一个中巴就都拉来了,文山也没有坐小车,他是和他们一起坐中巴来的。

    两个多月没有到公司,如今厂区又变了一个模样。

    首先卫生状况比他在的时候好了很多,他不太注重这些,如今却很清洁,原先的杂草都被清除了,灰尘也做了处理,不论是环境还是空气都比以前强了。

    其次是会议室比以前大了,刘鹏把健身房、麻将室等都拆了,只留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卧房,其余的并到了会议室里,现在这个会议室能容纳差不多一百人。

    还有就是各种规章制度上墙,连井下都有,很醒目,让人一目了然。

    还有个重大差别,他用的秘书是男的,而且不是村里的,是招聘过来的。

    可能他吃住都在公司,这样比较方便。

    但文山觉得这人不仅管理到位而且没有杂念,如果是康馨他还真不放心。

    康馨是一个月前走的,临走时到县里看望了他,那时他正忙,也没说上几句话,但他觉得康馨很快乐,像一只冲出牢笼的小鸟。

    在井下转了一圈后文山把这十几人领到了会议室,刘鹏和文水他们也一直陪同着,虽然文山是以副县长的身份带人来参观,但这里是他家,谁也不想给他丢脸。

    刘鹏准备了好几天,按照文山的要求,他把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效益产出都做了介绍,特别提到了井下的生产,说青山公司已经废弃了原先打眼爆破的手段,现在采取的都是定点爆破,虽然成本提高了一些但产量翻了几番,同时也节约了不少用工成本,算下来要便宜的多。

    “这是科技的力量,安全、高效。”刘鹏总结说。

    第二大方面是销售手段,在来的路上他们已经参观了青山公司的料场和销售场所,对这种销售方式他们都觉得很新奇。

    当然这种销售方式不适合锰矿石的销售,文山想让他们知道的是,靠出售原材料获取的只是微薄的利润,把握住流通环节才能让利润最大化。

    “只有把产品的销售延伸到流通领域,最好是终端,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这是刘鹏总结的第二个方面。

    前两个方面刘鹏按照文山的要求讲完了,这第三个方面是集约式经营,由于青山公司是垄断式经营所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文山有,在mba课程上他学到了很多,所有刘鹏之后由他主讲,介绍集约式经营的特点以及优势。

    “你们看我的手掌,由五根手指构成,如果单独用一根手指可能提不起来五斤的东西,但我一起用,可以拿起来五十斤的重物,这就是集约经营的优势,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从中得到好处。”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之后,文山结束了这个话题。

    之后是集体讨论,让大家谈谈各自的看法和收获,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路。

    不出所料,这十几个锰矿的厂长都脑洞大开,也说出了不少的好点子,好方法,并且也都赞成集约式经营,但从他们的谈话中,文山能觉察出来他们也有顾虑,那就是权利的弱化,现在他们都是一场之长,一矿之主,如果成立集团化公司的话那么谁来当这个经理,他们又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矿山有大有小,各自的心思也不一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