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山
字体: 16 + -

第164章 滚滚红尘

    两年时间,从文山和穆丹结婚那天算起,穆家第一次召开家庭会议。

    穆丹的哥嫂也回来了,所有成员都在。

    穆长青宣布了几件事,第一件事是省里找他谈了,希望他能退居二线,他同意了,并在十天之后正式解甲归田,因为黎阳那边还有一些事要交代清楚。

    第二件事是二线之后他打算和蔡芝雅到临海去定居,一是离开这是非之地,二是临海靠海,气候好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再者临海是蔡芝雅的娘家,那边还有哥嫂等人,便于照顾。

    第三件事是他会在这十天之内把“青山公司”的监管事宜撤销,让凌霄回来,之后把公司正式还给文山。

    第四件事是他同意穆丹和文山离婚,然后穆丹随他一起去临海居住,希望文山放弃孩子的抚养权。

    第五件事是文山和穆丹现在居住的房子作为补偿赠与文山,他已经写好了财产赠与协议,文山签字后正式生效。

    前两项文山听到一点风声,后三项都是关于他的,但他事先一点不知道,他不知道穆丹怎么和父母说的,但这么大的事他们居然不征求一下自己的意见就擅作决定,这是根本没把他当做穆家的一份子。

    在他们眼里,自己还是石墨,永远变不了金刚石,他不知道穆丹是不是这么认为,那么当初的情谊都哪里去了?

    被墨湘竹破坏掉了还是姜亚梅,亦或是文青与高冰,他不知道,或许是自己亲手毁了这份感情,但现在,已经无所谓了,他有的,只有愤怒。

    矿山、房子,是他们的筹码,换取和穆丹离婚以及孩子的抚养权,这里哪还有感情的因素,只有赤裸裸的交易。

    文山同意了,矿山的所有权他接受,房子他不要,从这一刻起他也不想在滨州待了,一所破房子他还没瞧得起,是穆家的他一分不要。

    是自己的,早晚要夺回来,孩子姓文,不姓穆。

    如果不是还有大事要做文山都想一脚踹开房门回秀水去,此后再不踏进穆家半步。

    穆长青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他看了眼文山,叹了口气。

    这是怪自己不成材啊,文山装作没看见,但他心里记住了这个表情。

    在此后的九天里,穆长青兑现了他的承诺,文山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和穆丹办理了离婚手续并且签署了自愿放弃孩子抚养权的协议,他突然感到一身轻松。

    这一年的时间他明显感到了来自穆家的压力,这是在以前无法想象的,或许当初穆长青说得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到头来只能是各走各的路,但愿穆丹一路走好。

    或许是还残存那么一份情谊,从民政局出来后穆丹哭了,但文山反而没有动容,这条路是她选择的,与自己无关。

    离开的前一天穆丹回家收拾东西,看着即使头不梳脸不洗也无法掩盖天生丽质的穆丹文山突然发了疯,他把她抱起来,扔到了床上。

    文山自己也不知道是出于报复还是想有一个留念,他几乎用强奸的方式占有了穆丹,穆丹没有反抗,只有两行热泪流出眼角,流过她白皙的脸颊,最后滴落在床单上。

    穆长青走了,蔡芝雅走了,穆丹走了,还有文思cd走了,文山没有送,但他远远地看着,看着他们上车,看着他们远离,看着一切过往随着车轮滚滚奔向了远方。

    那一刻他想起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滚滚红尘》,它是这么唱的: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也不惜

    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

    当晚文山自己一个人去了ktv,他唱了半夜的歌,用他那跑调的嗓子,循环反复只唱这一首歌,不知不觉也有两行泪流了下来……

    第二天,文山精神抖索地去上班,他还有一件事未了。

    tp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市里已经批下来一个月,各方的势力围绕着这一块大肥肉已经明争暗斗了很久,今天他必须做一个决断,不惜任何代价。

    会上局长提出了三家房地产公司作为备选,一是“绿景”,二是“鹏程”,三是“光阳”。

    “绿景”不是本地企业,但却是全国知名的房地产企业,据说是省领导打了招呼的。

    “鹏程”就是周天顺的企业,背后是战江,文山这些天有一个问题没想明白,穆长青和战江是一个战壕的,为什么穆长青辞了职而战江什么事没有,难道是因为他官小?

    “光阳”是万全的企业,局长别的不争,这么大一块肥肉他不可能弃而不食。

    参加会的人不少都知道这个套头,大家七嘴八舌的最后也没个定论。

    文山始终没说话,他知道局长会征求他的意见。

    讨论了两个小时,最后局长问文山有什么看法。

    “既然局长问我了,我就从分管的角度说一下我的意见。”文山开门见山,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权力所属,以便引起重视和共鸣。

    “绿景资金雄厚,知名度高,能力没有问题,问题是这样的企业一般工期都比较长,因为他们同时在全国各地开发,很难专注于一个地方。”

    “我再说鹏程,本土企业,能力也有但名声不好,他们盖的楼盘质量普遍存在问题,老百姓不认可。”

    “光阳,名声不错,但公司规模不大,他想一家吃下这个项目我怕他噎着,弄不好就会出现烂尾工程。”

    文山简短意赅,同时点出了这三家公司的长处和短处,众人一听有理,纷纷点头。

    见有了共识之后文山继续说:“既然三家都有长短那就取长补短,我的意见是把整个地块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由绿景开发,他们家大业大,这么大地方还是会保证工期的;三分之一给光阳,这样他们的资金也就够了,本土企业还是应该多扶持,他们壮大了我们才能更好。”

    说到这里文山顿了一下,大家都以为剩下的三分之一非“鹏程”莫属,因为都知道他和战江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他要是不替说话也交代不过去,于是静待文山的下文。

    文山清了一下喉咙接着说:“这剩下的三分之一给谁?鹏程?我不赞成,没有老百姓口碑的企业你说他不偷工减料谁信?你们信么?你说他不赚黑心钱你信么?反正我是不信,那么给谁?今年有一处工程摆在那,无论从工程质量还是工期来说都是一面旗帜,棚户区的改造更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觉得应该把剩下的三分之一交给这样的企业去开发,盖老百姓称赞,政府也满意的放心楼!”

    这段话与其说是发表意见还不如说是鼓动或演讲,有一两个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但看到大家都是一脸的惊愕这才把手放下,回复到一脸严肃的表情。

    局长听完其实在心里是很赞成的,一是文山说得有理,二是也有万全的份,但他怕的是这个决议一旦做出来会遭到战江的否决,那就前功尽弃了。

    “这个,文局长,咱先有到这,缓议一下。”局长说。

    文山却怕夜长梦多,他说:“局长,要不大家表决一下,一切后果我来承担。”

    这相当于把责任都揽过来了,局长一咬牙,说“好”,他首先第一个把手举了起来。

    全票通过,文山的目标完成了一半,还剩下最后一关——战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