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下井
tue jul 05 19:44:28 cst 2016
太阳落山之前,一个简易的营救平台总算搭建好了。而我们四个人也各自领到了一些装备,包括氧气瓶,战术头灯,冷烟火,对讲机,生理盐水,能量棒,镐头,和简单的防身工具等。
由于事发仓促,队里的绳子恐怕不够看,只好用些床单,皮带,帐篷牵引绳等临时接凑。盘在一大堆五彩斑斓,看看就瘆得慌。而作为几人中体重最轻的我,很不幸,被排在第一顺位,趁机检验绳子韧度过不过关。当时我的脸都绿了。奶奶的,就算我是属老鼠的,我也不愿做一只小白鼠。哪怕陪伴我的,还当真有一只土拨鼠。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
下井之前,李铁——也就是被我叫做木子的家伙,摘下胸前的十字架,轻轻套在我脖子上,趁机在我耳边轻轻说道:“放心,我在上面看着。”
我当然知道他的意思。不过有老刘在,谅他们也不敢做出始乱终弃的举动。毕竟放弃了我,也意味着老刘放弃了他的侄子。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而我更是偶尔得知,其实小刘是老刘的私生子。其中的不堪,也就不细表了。总之,我大体上还是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
确认拴在腰上和套在大腿上的绳索足够结实,准备下井之前,我还故作轻松得模仿李铁,在胸前划了个十字。
绳子一点一点得顺下去,周围的温度也随之一点一点得下降。战术头灯的光芒虽然足够明亮,但是在这样的空间中,还是显得那么单薄。腕表上的数字一直在以一种稳定的频率跳动着,而感觉中那么漫长的时间里,我也只不过下降了仅仅五十米。看似不多,但其实垂直距离还是相当可观的。而对体力的消耗,不啻于水平冲刺了五百米、
头顶的声音慢慢被距离削弱,对讲机里也开始出现滋啦滋啦的杂音,但是目前来看,沟通还是没有问题的。我让上面的人暂停了绳索的下落。
“怎么了?”半天后老刘才焦急得问道。
“没事”我故作轻松“抽根烟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刘就是急冒了烟,眼下也只能好声好气伺候安慰着。抬头看去,那个直径不到十米的洞口也不过只有砂碗大小。
等等,似乎那里有些不对劲。仿佛从心底而起的一阵凉风,原本湿漉漉的后背,瞬间又被一层冷汗包裹。我小心地摸了摸面前的岩层,努力回忆着大学笔记中的点点滴滴,浮于脑海中的,却仿佛试卷上的大片空白。我小心地折亮一根冷烟火,尽量从坑洞中心投下去。刺眼的光芒随着视线的拉长慢慢柔和,衰弱,直至消失于视野。大体估量,这个坑洞少说也有三百米开外。
即便对岩体力学学之不精,往常的经验和常识也告诉我,这种直径十来米,但深度却达到三百米的洞穴,根本不可能出现!何况对于这样的柱状空间而言,洞顶的声音会被放大,而不至于在这样一个距离被消弱到几不可闻的程度。
而且腕表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至少现在为止,我仍然保持着垂直的下降方向。
面前的页岩层冰凉但是光滑无比,仿佛进行过细致的打磨和抛光,失去了原本的纹理。这样的洞穴,实在难以相信会是自然生成的产物。莫非又像那次一样?!
在这样的环境中,烟雾既不上升,也难以扩散。弥漫在身边,都快将我眼泪呛出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钻探偶尔发现了一座不知道年代的古墓。那一次,所有在场的人都闷声发了笔小财。我手中至今还有一对玉佩没舍得也没敢出手,其中的一块此刻仍揣在我屁股兜里。莫非这一次会是历史的重演?如果当真这样,那就再也不怕信用卡的催款电话打到七大姑八大姨和所有有过通话记录人的手机上了。
想到这里,不由得精神一震。管他呢,反正腰上有根保命的绳索拴着,再不济不过无功而返,山爬的多,地洞钻的还少么?
扯下面罩戴好,打开了氧气阀。呼吸不畅倒是其次,如果不小心来一口沼气,那可就销魂了。
“六十米,通讯确认”
“通讯正常,确认,通讯正常”
“七十米通讯确认”
“通讯正常”
“一百米……”
“一百五十米通讯确认”
“滋……滋滋”这一次对讲里只有一种滋滋,仿佛铝片刮擦铁盆般令人牙酸齿冷的声音。
“喂,喂喂”靠!
不大会,绳索上传来一点向上的力道。可惜的是,光滑但是坚硬的岩壁已经无法用镐头保持支撑。悬在半空中,只能让他们感知到我这一百多斤的分量而无法给他们一点回应了。除了战术头灯的光线,上下左右已经全是漆黑黑的一片。
腕表显示,一小时中我已经垂直下降了三百四十米,身处海拔900米以下了。体力的透支,环境的变化,让氧气得消耗量变得越来越大。顶多十五分钟,成与不成,都该返上去了。
不知是呼吸的原因还是其他,从面罩向外看去,灰茫茫,好像一道雾墙。而头灯的光线也仿佛受到压制,顶多只能看到两三米远。
只有身处这样一种境况,才会领悟到什么是孤独。好在单身这几年里我也习惯了这种感觉。耳畔清晰回荡着心跳的声音,沉重而低缓。一声声,一遍遍,是拷问,也是考验。而不合时宜得,心头竟然泛起淡淡的想念。
自嘲得笑了一声。难道像我这样一种冷血动物,也会有这样多维的情感么?漫无边际和头绪的胡思乱想,是舒缓情绪最好的办法。某一刻甚至还闪过一个无耻而猥琐的念头:要不要趁着四下无人撸一发呢?奶奶的!该落下面人一脸了!
就在这时候,脚下突然传来坚实的触感。我仰头看了看头顶的笼子。也许是习惯了黑暗,再温柔的光线也会变成一种伤害。生平第一次来到地下这样深度的那只土拨鼠焦躁不安得乱窜。
踩了踩脚下,确实是平整而牢固的岩层。扭头观察一番,似乎右手,不对,是左手边还有着更大的横向空间。折亮一支冷烟火,用尽最后的力气扔出十几米远。哪怕这样的光亮都填充不满那个空间。
至今为止,我没有找到一点小刘等人坠落的痕迹。这么深摔下来,就算摔成肉酱,地底也该摸着发粘,更不用说上方掉落的泥土和一台重达数吨的钻机了!没有,什么都没有!
我不相信这会是一个玩笑。可是,面前的一切,却那样离奇。不管怎样,留着上面的人做判断吧!我拆下头灯上的微型摄像机,借着没有完全黯淡下去的光线将四周情景拍摄下来。
下一次试探,地表发现重量变化的人便会收回绳子,到时候看到这摄像机里的画面,自然会做出针对性的安排。我转过身……
等等,等等,卧槽,我绳子呢?!
太阳落山之前,一个简易的营救平台总算搭建好了。而我们四个人也各自领到了一些装备,包括氧气瓶,战术头灯,冷烟火,对讲机,生理盐水,能量棒,镐头,和简单的防身工具等。
由于事发仓促,队里的绳子恐怕不够看,只好用些床单,皮带,帐篷牵引绳等临时接凑。盘在一大堆五彩斑斓,看看就瘆得慌。而作为几人中体重最轻的我,很不幸,被排在第一顺位,趁机检验绳子韧度过不过关。当时我的脸都绿了。奶奶的,就算我是属老鼠的,我也不愿做一只小白鼠。哪怕陪伴我的,还当真有一只土拨鼠。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
下井之前,李铁——也就是被我叫做木子的家伙,摘下胸前的十字架,轻轻套在我脖子上,趁机在我耳边轻轻说道:“放心,我在上面看着。”
我当然知道他的意思。不过有老刘在,谅他们也不敢做出始乱终弃的举动。毕竟放弃了我,也意味着老刘放弃了他的侄子。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而我更是偶尔得知,其实小刘是老刘的私生子。其中的不堪,也就不细表了。总之,我大体上还是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
确认拴在腰上和套在大腿上的绳索足够结实,准备下井之前,我还故作轻松得模仿李铁,在胸前划了个十字。
绳子一点一点得顺下去,周围的温度也随之一点一点得下降。战术头灯的光芒虽然足够明亮,但是在这样的空间中,还是显得那么单薄。腕表上的数字一直在以一种稳定的频率跳动着,而感觉中那么漫长的时间里,我也只不过下降了仅仅五十米。看似不多,但其实垂直距离还是相当可观的。而对体力的消耗,不啻于水平冲刺了五百米、
头顶的声音慢慢被距离削弱,对讲机里也开始出现滋啦滋啦的杂音,但是目前来看,沟通还是没有问题的。我让上面的人暂停了绳索的下落。
“怎么了?”半天后老刘才焦急得问道。
“没事”我故作轻松“抽根烟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刘就是急冒了烟,眼下也只能好声好气伺候安慰着。抬头看去,那个直径不到十米的洞口也不过只有砂碗大小。
等等,似乎那里有些不对劲。仿佛从心底而起的一阵凉风,原本湿漉漉的后背,瞬间又被一层冷汗包裹。我小心地摸了摸面前的岩层,努力回忆着大学笔记中的点点滴滴,浮于脑海中的,却仿佛试卷上的大片空白。我小心地折亮一根冷烟火,尽量从坑洞中心投下去。刺眼的光芒随着视线的拉长慢慢柔和,衰弱,直至消失于视野。大体估量,这个坑洞少说也有三百米开外。
即便对岩体力学学之不精,往常的经验和常识也告诉我,这种直径十来米,但深度却达到三百米的洞穴,根本不可能出现!何况对于这样的柱状空间而言,洞顶的声音会被放大,而不至于在这样一个距离被消弱到几不可闻的程度。
而且腕表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至少现在为止,我仍然保持着垂直的下降方向。
面前的页岩层冰凉但是光滑无比,仿佛进行过细致的打磨和抛光,失去了原本的纹理。这样的洞穴,实在难以相信会是自然生成的产物。莫非又像那次一样?!
在这样的环境中,烟雾既不上升,也难以扩散。弥漫在身边,都快将我眼泪呛出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钻探偶尔发现了一座不知道年代的古墓。那一次,所有在场的人都闷声发了笔小财。我手中至今还有一对玉佩没舍得也没敢出手,其中的一块此刻仍揣在我屁股兜里。莫非这一次会是历史的重演?如果当真这样,那就再也不怕信用卡的催款电话打到七大姑八大姨和所有有过通话记录人的手机上了。
想到这里,不由得精神一震。管他呢,反正腰上有根保命的绳索拴着,再不济不过无功而返,山爬的多,地洞钻的还少么?
扯下面罩戴好,打开了氧气阀。呼吸不畅倒是其次,如果不小心来一口沼气,那可就销魂了。
“六十米,通讯确认”
“通讯正常,确认,通讯正常”
“七十米通讯确认”
“通讯正常”
“一百米……”
“一百五十米通讯确认”
“滋……滋滋”这一次对讲里只有一种滋滋,仿佛铝片刮擦铁盆般令人牙酸齿冷的声音。
“喂,喂喂”靠!
不大会,绳索上传来一点向上的力道。可惜的是,光滑但是坚硬的岩壁已经无法用镐头保持支撑。悬在半空中,只能让他们感知到我这一百多斤的分量而无法给他们一点回应了。除了战术头灯的光线,上下左右已经全是漆黑黑的一片。
腕表显示,一小时中我已经垂直下降了三百四十米,身处海拔900米以下了。体力的透支,环境的变化,让氧气得消耗量变得越来越大。顶多十五分钟,成与不成,都该返上去了。
不知是呼吸的原因还是其他,从面罩向外看去,灰茫茫,好像一道雾墙。而头灯的光线也仿佛受到压制,顶多只能看到两三米远。
只有身处这样一种境况,才会领悟到什么是孤独。好在单身这几年里我也习惯了这种感觉。耳畔清晰回荡着心跳的声音,沉重而低缓。一声声,一遍遍,是拷问,也是考验。而不合时宜得,心头竟然泛起淡淡的想念。
自嘲得笑了一声。难道像我这样一种冷血动物,也会有这样多维的情感么?漫无边际和头绪的胡思乱想,是舒缓情绪最好的办法。某一刻甚至还闪过一个无耻而猥琐的念头:要不要趁着四下无人撸一发呢?奶奶的!该落下面人一脸了!
就在这时候,脚下突然传来坚实的触感。我仰头看了看头顶的笼子。也许是习惯了黑暗,再温柔的光线也会变成一种伤害。生平第一次来到地下这样深度的那只土拨鼠焦躁不安得乱窜。
踩了踩脚下,确实是平整而牢固的岩层。扭头观察一番,似乎右手,不对,是左手边还有着更大的横向空间。折亮一支冷烟火,用尽最后的力气扔出十几米远。哪怕这样的光亮都填充不满那个空间。
至今为止,我没有找到一点小刘等人坠落的痕迹。这么深摔下来,就算摔成肉酱,地底也该摸着发粘,更不用说上方掉落的泥土和一台重达数吨的钻机了!没有,什么都没有!
我不相信这会是一个玩笑。可是,面前的一切,却那样离奇。不管怎样,留着上面的人做判断吧!我拆下头灯上的微型摄像机,借着没有完全黯淡下去的光线将四周情景拍摄下来。
下一次试探,地表发现重量变化的人便会收回绳子,到时候看到这摄像机里的画面,自然会做出针对性的安排。我转过身……
等等,等等,卧槽,我绳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