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干无痕
字体: 16 + -

第46章 之无奈痛苦(三十三)

    两个酒罐体积很大,多段泵和电机又很沉,小件东西虽轻却又很多。寄放在十几里外的人家里。应找个大车拉回那些大件的东西外,剩余的就能用三轮板车拉了。

    “局里能不能出个车,我把东西快点拉回来。”刘威找到局办公室主任怯生生地问道。

    “局里不能出车,你要是个人花钱,我帮你雇一台。”办公室钱主任说道。

    放屁!我要是花钱雇车,还用得着你?刘威恨恨地想着,却没敢知声,眼巴巴的看着局里的福利大车停放在那。

    人在难处帮一把,会使人终身难忘。尽管帮的人不希翼有所回报,但千百年来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仍是后人尊崇的坐佑铭。

    落井下石,古今有之。但除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希翼外,人们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希翼归希翼,又有谁看到“招报应”的呢?于是就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说穿了,无非是无可奈何的一种期盼。

    这个时候,出公家的车,拉回公家的东西,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吗?这不是明显的在难为你吗?刘威强忍着满腔怒火,压抑着胸中不平的愤恨,却不得不求助于人。强颜欢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刘威体味到了。

    “你去粮食所找子杰所长,求他给你出趟车。”黄玉林告诉刘威。

    “行。什么时候拉?”当刘威把来意委婉的说出来时。子杰二话没说,同意帮忙。

    “明天吧。”刘威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

    “这么地,你明天在家等着,车和装卸工我都给你找妥。”子杰热心地张罗着,他知道,人在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

    九八年,对刘威来说是遭厄运的一年。对全国来说,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哈雷慧星绕过地球,据说是三十几年才能看见一回。接着就是hbxjyn等地发生大地震。南面长江发百年罕见的大洪水,北面的嫩江、松花江闹水灾。而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却断流干旱。全国损失的人、财、物价值以千亿计算。

    到了十一月份,天空又出现了流星雨。真应了天灾人祸之说。

    古书上说,天塌地陷,不知是不是指这个?地陷可以了,天塌是怎么回事呢?小时候听老人说,流星是贼星,每一棵流星的出现,都代表着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天人一体,天地照映。看来还是有根据的。

    地震水灾能不死人吗?谁知道死多少呢?没有人去细查有多少棵流星飞过。

    “刘威吗?我是小盖子。赶紧过来吧。”第二天才八点多钟的时候,粮食所的小盖子打来电话。不用问,一定是车的问题办妥了。

    等刘威到了粮食所门前时,小盖子早已等候在那里了。

    “走,现在就去。”见刘威来了,小盖子不等刘威说话,拽起来就走。

    “车呢?”刘威问。

    “粮食所拉粮车坏了。子杰答应让我给你雇台车,顺便把粮食所的装卸工带上,一上午就能完事。”小盖子边说边走着。

    到了车市,讲妥了价钱,带上了三个装卸工,就去拉酒具和设备了。一上午,基本完事了。剩下的另星部件,用三轮车就可以拉了。

    八月份的天,说变就变。上午的天气还是好好的,到了五点多钟的时候,就下起大雨,雨下的越来越大,推车在路上的刘威。无处躲藏,只好任倾盆大雨淋个透。

    存放快三年的机械设备上面,落满了厚厚的尘土,电机及弯管的表面都腐蚀了,长满了红色的铁锈。灰头障脸,遍身沾满了铁绣的刘威,在瓢拨大雨中,吃力的推着车子。雨水顺着头顶向下流去,红色的铁锈,从脸上流了下来,一道一道的,象血一样向下淌着。这血仿佛是从刘威心里流出来一样,愤恨挤压着心,心不觉的疼。屈辱、愤懑、无奈、无力折磨得刘威浑身火燥一般,一腔燃烧的抗挣之火,一种与石俱焚的动力推着沉重的车轮。一个信念,别倒下,先咽下这口气,先扫清自己的后路,才能腾出手去打击对手。

    还有什么比在逆境中产生的动力更伟大的吗?那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那是卧薪尝胆的积蓄,那是求生存本能的需要。

    “伟军吗?请过来一趟。”********席方哲一上班,就看见了放在桌子上寄给他的上访信。

    信有十几页,落款没具署名。反映的是粮食局在这次机关分流中,蒋局长任人唯亲,收受好处。把留在粮食局的人员,逐个评议了一番。接着,又反映了一个叫刘威的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是人为的打击报复。间接地写了此人曾反映过问题,所以,才在这次分流中,给分流了。而且还给停发工资、停止工作等等,最后说道,如果不公平解决此人问题,此人可能会上访告状等。

    粮食局留编人员是经过县委研究确定的。对蒋局长的指控,属无稽之谈。尽管在讨论每个人时,蒋局长的作用是关键的。但还不至于唯亲的程度。不过,分下去的人到底因为什么呢?还是需要问问的。粮改工作意义重大,是本届政府的五大改革之一,忽视不得。不要把问题反映到上面去,还是以大局稳定为好。所以,席书记认为有必要亲自问问主持分流工作的副书记伟军。

    戴书记拿着同样的信,到席书记办公室来。一见面,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我正想和你谈这件事呢。”戴书记扬了扬手中的信说道。

    这次机关分流,阻力很大。为减少阻力,不受人为干扰,留编人员是蒋局长h县委共同研究确定下来的。分流到现在,机关反映平淡,没有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县委也为这次成功的分流而庆幸。因为,在这次分流中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多分流,少下岗,下岗不回家。尽最大可能减轻社会负担,减少矛盾。避免出现上访大军。

    当前社会最敏感的问题,就是粮食改革问题。各媒体的新闻报道及中央台的焦点访谈等节目,都在不断地揭露粮食问题。所以,对粮食改革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要出大喽子。粮食问题,在全国都是一个共性问题。粮食改革出现问题,********要负主要责任。这就是席书记要亲自过问的动机。

    “伟军,这是我们在粮改分流中,收到的第一封信。从信中反映的问题看,没什么大问题。属于发泄不满,带有警告的意思。写信人不外乎是这次分流中不满意或不理想的人,也包括这个叫刘威的人。人事编制问题是经过常委定编的。不可能出现信中说的任人唯亲问题。所以说,你这一段时期的工作,还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现在啊,所有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人的问题。信中提到的这个人,不能不小心慎重为好。人要是真有问题,县委给粮食局做主。但不能过激。这个人也是粮食局机关干部。干部的觉悟,有时比老百姓还要糟,更难缠。所以呢,一个是要找到本人,做好思想说服工作,不要上访,要尽可能的安顿好下岗分流人员的生活问题。第二呢,要找粮食局解决实际问题。差帐找帐,欠债还钱。下岗分流说下岗分流的,不要搅和到一块去。你看怎么样?”

    席书记总结了伟军书记这一段工作的成绩,又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席书记的意见完全正确。我马上去粮食局解决这个问题。”戴书记说完,转身走了。

    “蒋局长,这是我送回来的商品物质明细清单。”刘威拿着局办公室签收到了的清单,递给了蒋局长。

    这份明细清单是复写的,一共五份。肖局一份,甘局一份,黄玉林局长一份,局办室一份,刘威自己留了一份。

    蒋局长仔细地看了那几个大件物质的名称、数量及价格后说;“这是给我的吗?”

    “是。这份是给你的,各位局长都有一份。”刘威说道。

    “行,刘威。有些事,希望你能谅解我们。这么地,下周一,就开局党委会。专题研究你的事,争取尽快解决。”蒋局长一边解释着,一边安慰着刘威。

    戴书记从席方哲书记办公室出来后,没回自己的办公室,直接坐车去了粮食局。

    “蒋局长,你过来一趟。”一上三楼,在走廊上正好碰上要外出的上飞。

    蒋局长随戴书记来到了设在粮食局他的临时办公室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