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湿的雨
字体: 16 + -

第2章

    李父李母来自乡下,前几年为了生计,携着点大的李岩来城里打工。一切农村人上城里,只好比瞎子在封闭的屋子里寻找出路——四处碰壁。可幸李父因相貌得免。这李父长得一副标致的圆脸,长鼻子大耳,挤得眼睛小的可怜。皮肤白皙得仿佛被粘稠的牛奶泼了一身,经太阳一晒,渗透到毛孔里不舍离去。五官除了眉毛孤零零地傲视群雄,不肯接受招安,其他四官颜色都淡得可以融入到这“白”里,乐呵呵地享受着这清明盛世的教化。整合起来,他的面颅直像一只发酵的无陷大馒头,因为要迎合客人视觉上的新鲜感,故择些黄色色素,襁褓其中,使其白里透黄。那年夏季,李父李母为了寻找工作,在烈日下奔波数日,阳光强烈得要将中国改头换面,变成黑人的国度,奇怪的是,李父这“白”却并没退却。反而愈长愈白得老成,引得李母自卑之余,福至心灵,笑着打趣说要在镇上开一家饮食店,包子做成他皮肤这样白。没想到李父听后大赞,朗朗说这是家族本位文化的发扬——因为李岩他祖父、曾祖全都干过这行。

    主意既定,两人四处凑钱寻店面,几经周折后终于在镇上繁华的遗落处寻了个店面,开始大操大干。餐具初备,还寻了个落伍的厨师来支撑店面,干厨师这行最不容易失业,因此也就造就了他们火爆的脾气,李父留心他数日,觉得他脾气尚好,是个厨师中的异类,害怕会出什么岔子,但看他厨艺尚好,也便放了心。

    几年下来,李家获利颇丰,缘故是城里人都觉得乡下人淳朴,烧的东西比城里人干净。这当然是自作多情的歪理,恰巧却成全了李父。他们家去年刚在镇上买了套房子,初步小康。李父得意非凡,自诩为“农村人创业的成功典范”,那几个店中的潦倒之士对他吹捧之余,忙向他取经。李父通常只轻蔑一笑,正经说这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自己干到今天这个地步,绝不偶然。继而一遍遍地为自己年少时的日子贴金,说什么自己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发誓将来要做一番大事业,多少名流长辈都曾预言他必将成大事等等,李母在一旁听着这些莫须有的秩事,只在一旁噘嘴骂他臭不要脸。

    据说人生活温饱了便会想着学问,李父自幼酷爱军事,年轻时仰慕英雄豪杰,买了数本《三国演义》一类的俗物来囫囵吞食,收获不少。后来只因为经济条件无从买书,人穷志短,蹉跎了十几年。近日也不知他是看了哪部抗日剧,雄壮之心大起,拍案发誓说要当军事家,托人买了几本《孙子兵法》来读。他自信天资凛然,一看就懂,一遍过后自信中国的兵法知识已经被他参透尽了,只恨胃口大而知识少,不能满足。

    一个爱慕虚荣的人脑中添了些新知识,只好比人体肠子里面的积泄物,或是流浪汉路边无意捡到的钱,是断不能久存的,需要排泄或花出去。只是这样一来,可苦了李母的耳朵,每日闻听着李父扯些个什么“致人而不致于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不休,这还不算,李父在脑中、嘴上意念军事也就罢了,还要将它带到生活行动中去玩弄。在里屋做包子时,李父总是喜欢将一块块切好的面团放在桌子上逐一排列,摆弄阵势,脑中一面臆造出些作战情节。两军交阵,只恨没能给面团添上表情,使它们怒目相向。他玩的这样不亦乐乎,全然忘记了周身一切,无奈早餐生意就好比是作战与补给的关系,外头打仗,内部供粮。外头的包子蒸完了,李母的催叫声此起披伏,喊了多次没人反应,李母只得亲自动身去催,内室的门“啪”被打开,大喝一声,拥上前去。李父补救不及,那一段段面团全被李母搓回了原样,想想它们前几秒还是两军对阵,彼此之间你死我活的架势,顷刻之间竟然和好如,彼此拥抱亲吻,可见李母才是这个家里最伟大的军事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领悟了兵法的最高奥义,李父得此巾帼,该引以******父亲这样爱军事,儿子自然也是不能幸免,六岁那年,李岩便被父亲逼着上了一家本地的武术院校,无奈李岩天生就不是个习武之才,更对那行军打仗全无兴趣,在那里待了半年,几经骨折。学校怕影响它办学的声誉,勒令李岩退学。此时李父有的就似rb军民失去天皇的心理——茫然不知所措。慌措中抱着李岩去看相士,探问前途。那相士骗人无数,久经世事后明白人分为“愚”、“呆”、“傻”、“笨”四种,他见李父这样肥头大耳,一副老实憨厚之相,全然不把他看在眼里,随手从算命的箱子中为他拾出一个折子,说李岩是天生的文曲星,前途不凡。李父听后双眼险些迸出眼眶,不禁对那相士倾倒不已,重金酬谢后回家对李岩上下瞻仰,觉得并没有什么异样,静静思考后才恍然大悟,认为这也许合得到那句古语“大智若愚”,回想自己小时候还不也是常常被人说成“傻傻的”吗?于是心才平静。从此李父思想路线转了个弯,并在另一条路上奋进,逼着李岩弃武从文。

    小学时候李父觉得李岩是天生“文曲星”,且继承自己优良基因,对他学习并不热心,那年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李岩面对着黑白试卷全无办法,成绩极烂,那“烂”仿佛是吴又可笔下的瘟疫,拥有传染性与加重性,一段时间后小区内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买包子家的儿子李岩考得极烂,后来逐步传为李岩考了学校倒数第一。李父无从辩解,自觉面子上实在挂不住,其结果是对李岩又是堆叠习题,又是补课训练,《孙子兵法》招招用尽,《三十六计》计计使全,只是效果全无,气得李父要用美人计来挽救局面。

    月考完后李岩自然又被李父大训一顿,还缠绵了许多语重心长的文字——李父大字不识一个,出口便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努力将来讨饭”这些老得连白毛都懒得长的句子。这些话李岩听了无数遍,自觉没有效果,李父也恨自己黔驴技穷。于是开始叹气,比着无比慈爱的眼神瞅着李岩,没成想这一秋波竟有效果,李岩也许受了触动,暗下决心接下去要好好学习,不再这么下去。

    这天晚上李岩洗澡完了准备睡觉,忽然想起张迅提的那些“史料”,怀着忐忑的心情,忙上网去搜,这一搜,竟发现全是空花泡影,子虚乌有。不禁又气愤、又难过、又高兴。心境顿时敞开许多,使之重回到“坚贞抗日”的局面。上床以后沉思着久久不能入睡,把rb当年犯下侵华的罪行与dyd事件新旧一起算账,在脑中痛痛快快地数落了一番,全然把rb当做是个顽皮的孩子,意犹未绝。

    窗外的天空略显宁谧,像一块巨大而深沉的黑布,上面有几颗零碎的星星散乱地镶嵌着,如同幻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