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尘耀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童谣

    sat apr 23 08:00:00 cst 2016

    星河坐在饭桌前叫道:“娘亲,今天怎么又没有炒菜!每天都吃这老咸菜,吃得我都腻了!”

    轩燕君道:“你这孩子!吃饭还这么挑剔,有咸菜吃就不错了!你看你弟弟妹妹多乖。”

    星河瞄了二弟子平和三妹子雯一眼,见两人手里抱着个山芋吃得津津有味。

    子平叫道:“大哥不是乖孩子!”

    子雯也道:“大哥最不懂事了,吃个饭总是挑三拣四的,二哥,你看!你看我碗里有好多米!”

    星河听小妹居然说自己不懂事,真是哭笑不得。一眼望去,弟弟妹妹碗里能数得清的几颗米,居然被小妹称为好多米。星河又看看自己碗里原本的几颗米早已被自己吃得精光!暗叹:“相比之下,弟妹碗里的米确实很多,和自己碗里的米比起来还都是八比零呢!”

    子平分辩道:“我碗里的米比你碗里的米多!”

    子雯不服气的说道:“明明我碗里的米比你碗里的米多。”

    于是子平和子雯两兄妹便开始争论起来!

    星河道:“你们两个争来争去有什么意义,就几颗米,数个数出来不就知道谁多谁少了吗?”

    子雯道:“对啊!数一下不就知道谁多了嘛!我有――嗯,一、二、三、五、六――八、十、百颗米!”

    子平挠头张嘴道:“啊?你有一百颗米?我有一、二――一、二多少呢?一、二、一、千,哦,我数出来了!我有一千颗米!”

    星河忍不住“呵呵!哈哈!”大笑。

    轩燕君的眉毛皱成了一团:“从一数到十我教了你两多少遍了?居然还能数错!”

    星河看着一碗山芋,心想:“自己就那么的倒霉,投胎投了这么一个穷人家。等今后功力大成,一定要找那个青衣道士去算账,要不是他从中作梗,自己说不定就投胎到了皇宫,也就不用天天吃咸菜了。”

    就在这时,听得屋外有人叫道:“请问这是钟道奎家吗?”

    轩燕君见有人来,便迎出门去答话,星河三兄妹端着饭碗也跟着跑出去看热闹!

    星河见来人身穿靓蓝色锦锻棉直裰,脚穿踢死牛鞋,总之穿得周正,生得光鲜。星河再看看自己,穿得破破烂烂,满身补丁,最让自己烦恼的是裤子还是开裆的。星河见那人找到自己家里来了,只当家里来了贵客,不由得满心欢喜,最后得知来人是个跑镖的。

    那跑镖的送来了十两纹银和一封信,让轩燕君签了收据后便匆匆的离开了。

    星河本来正愁家里快揭不开锅了,看到十两纹银后激动不已,心想:“这十两银子足可以买五千斤大米,五千斤大米!哈,哈!每天吃光米,全家人吃一年也吃不完。”星河傻笑着,幻想着眼前堆了一大堆一大堆的大米。

    燕君看了信后方知自己的丈夫已经做了个八品的带刀侍卫,这十两银子便是他一月的俸禄。轩燕君自是欣喜不已,从此钟星河一家便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钟道奎和伍哲两人同时进了皇宫做了侍卫,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比常人多亲近了几分。再加上两人在侍卫所的住处相邻,道奎和伍哲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八品带刀侍卫在宫中每天执勤的时间为四个时辰。一有空闲,两人便在一起钻研武学。

    伍哲在机缘巧合下得了一本《古瑜伽》的残本,习得书中前部分内容后便有今日的成就,只是这本《古瑜伽》越到后面就越是难练。

    钟道奎想起星河写给自己的一本书,于是便将怀中那本《惊神诀》拿出研读,道奎看后不由得暗暗惊叹:“这本书看来真是为我量身打造,里面的功法就是在吃饭睡觉中都可以修炼。书中所记载的神通太厉害了,‘惊神诀’――‘惊神诀’一出,真是可以惊天地,动鬼神。”

    京城朱雀大街上人来人往。道奎身穿锦衣华服,佩戴三尺大马金刀,一脸喜气,精神爽利。前两天,道奎第一次领取了十多两银子的俸禄,至今心情都大为舒畅。

    与钟道奎一起来朱雀大街执勤的还有伍哲。酉时将尽,道奎和伍哲正等着换班休息,忽见数十个小孩在街上聚成一群,拍手歌道:“月将升,日将没,朱弧箕胞,几亡大阊。”

    道奎和伍哲听得有龙吟象鸣,远远望去,朱雀街头走来了四头天行象,根据服饰可以看出,天行象上坐的全都是从四品带刀侍卫。四头天行象的后面便是一辆龙车,龙车高三丈,长十丈,上有华盖,华盖下面坐着的便是当今天子,天子身旁侍立着一个紫衣太监,其人便是大内总管李仁德。道奎仔细一看,有两条白龙拉着龙车凌空而行。

    道奎不可思议的叹道:“好可爱的两条小白龙!”

    伍哲在一旁小声说道:“那两条白龙是两个高级傀儡,并非是真正的龙!”

    在龙车后面跟着十几辆元灵车。元灵车后面跟着大队车马,旌旗对对,甲仗森森,好不威严。

    钟道奎和伍哲两人只顾着看热闹,却忘记了驱散街上那群小孩。明帝在车上听得歌词,喃喃念道:“糜弧箕胞,几亡大阊?”不由怒道:“何处此言!将这些小儿都给我抓来问个明白。”

    就在这时,大街上走出来一名十一二岁的白衣小和尚和一名二十来岁的美貌女子。

    天行象上的四名带刀侍卫听明帝吩咐,纷纷从天行象上跃起,向那群小儿扑去。

    不知怎的,那名白衣小和尚如同凭空一般便出现在四名侍卫的面前。小和尚挥挥手,四名侍卫被一阵大力重新送回到天行象上。

    大内总管李公公见有高手突然出现,使出了一招移形换位,李公公晃了晃身子后便站在了明帝的身前。天空中飘着的一朵白云里吱啦啦的冒出一道闪电,轰隆一声响,水桶粗的一道电光劈向那白衣小和尚。

    一阵烟尘翻滚,青花瓷砖铺成的大街被闪电劈出一个大坑。白衣小和尚不知去向,一群小孩也早已惊散。钟道奎和伍哲两人知道事关重大,在众小孩惊散中抓得一长一幼两名小孩,拿到明帝前问话。

    明帝问道:“这首歌是谁教你们的?”

    年小的孩子见到这种阵仗,战战兢兢的说不出话来。

    年长的小孩子答道:“三日前,有一位红衣小孩,来到京城,教我们念此四句,不知为何,一时传遍,满京城的小孩都会唱此四句,不仅仅只有我们这一处会唱。”

    明帝嘿然不语,过了一阵才道:“你两退下。李公公,传令在场的各位官员到龙车上议事!”

    元灵车上的官员相续来到了龙车上面。

    “司徒何在?”

    “臣在!”

    “传谕禁止唱此歌,如有小儿再唱此歌者,连父兄同罪。”

    “遵旨。”

    “刑部司寇,速速查明那名白衣小僧是谁,竟然敢在寡人的眼皮子底下阻止侍卫拿人,以为他打着伞就可以无法无天了?”

    天空中的一朵白云徐徐降下,一个青衣道士从云中走来答道:“回禀陛下,依贫道看,那位白衣小僧当是九转神僧无疑。”

    “寡人听说九转神僧有一副慈悲心肠,要是没记错的话,那九转神僧该是一个白眉老和尚,怎么会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僧?”

    李公公:“陛下,据说九转神僧已经重新投胎转世,并且已经取名为九难。根据情报得知,两年前,九难小僧在采邑国出现过。当今世上的和尚,也只有转世后的九难才能在天师手下全身而退,再说那小和尚眉心间有蓝色莲花印记,相传九转神僧眉心间同样也有蓝色莲花印记,想必今天出现的那个小和尚便是九转神僧转世后的九难。”

    明帝道:“我不管他是九转神僧还是九难小和尚,胆敢藐视天威,阻我拿人,刑部司寇务必把他给我拿回来。”司寇杜原低头唱了个诺,心想:“那九难和尚在天师手下都能全身而退,刑部哪有本身将他抓回来。陛下当是为了顾全颜面,才说要把那小和尚给抓回来吧!”

    明帝继续说道:“此歌既然是红衣小儿所教,只是不知到那红衣小儿究竟是何人?”

    太史官上前奏道:“回禀陛下,凡是街市无根之语皆称之为谣言,上天做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便称之为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变火星,所以为红色。今日亡国之谣,此乃天做。”

    “只是不知这童谣究竟有何寓意?”明帝问道。

    太史官奏道:“童谣中‘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象,月乃阴类,日没月升,阴进阳衰,其为女主干政明矣。”

    “寡人在两年前梦见有一女子将七庙神主做一束儿捆着,望西南方向而去。当时天师便预言我朝将会有女色祸乱朝廷,寡人赖姜后主六宫之政,甚有贤德,进御的宫嫔,都是姜后选择,女祸从何而来?”

    明阳子道:“陛下,谣言‘将升’‘将没’原非目前之事。况且‘将’之一词,并非必然。陛下今修德以楔之,自然会化凶为吉。

    太史官道:“大阊运道,乃是天下人所包含无数个因果而一起推演出来的大道,如果只是修德以楔之,恐怕不足以改变天命。”

    明帝疑惑道:“那要如何才能趋吉避凶,化解谣言?”

    太史官道:“童谣中还有一句应该是与陛下有关,陛下身为天子,是影响大阊运道中的关键因素。”

    明帝念道:“朱弧箕胞?”

    太史官道:“对,正是‘朱弧箕胞’。规是一种山桑木名,所做成的弓为红色,因此这种弓又叫做朱弓或朱弧。箕,草名,可结为箭袋,便称之为箕舵。据臣愚见:朱弧箕胞,几亡大阊,陛下恐有弓矢之祸。陛下如果有什么不测,只怕会影响大阊运道。”

    丞相上前奏道:“朱弓箕舵实非利器,再说有李公公在陛下身边,陛下何来的弓矢之祸?”

    明帝听后,将信将疑,闷闷不乐,继续驾车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