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疯我魔
字体: 16 + -

第五十四章 甘愿入劫

看着苏芜执迷不悟,不听他的劝导,竟然选择了一条他最不希望其走上的道路,姜老眼中那一抹罕见的黯然毫无声息的消失了,反而出现了一丝响应了他所最期待的那种想法而带来的复杂情绪……

    姜老默默地抬起了头,额头上的青筋骤然隆起,宛如利箭般锐利的眼神死死直视着苏芜的眼睛,不肯放过苏芜脸上的任何一丝神情,深邃如海的眼神中,深埋在眼底的怒火正犹如炙热的岩浆般缓缓流动,开始慢慢地浮游而上。

    苏芜俨然不惧,双眼古井无波般静静地和他对视着。

    两人就这样默默对视着,半响时间内毫无任何对话,但周围气氛中的灼热火药味却在这悄无声息的对视间猛然上升了数个层次。

    仿佛距离火山爆发就只差一个契机而已。

    姜老首先按捺不住,看着丝毫没有半分动摇的苏芜,苍老的嗓音在喉中闷哼,发出深沉如暴雷般喝问道:“为什么?!”

    苏芜看着姜老一字一句道:“姜师,我这并不是意气用事,也不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是另有打算……”

    “纵观古今,三大时代。大劫陨落者数不胜数,难道这些前辈先人们都是傻子吗?不是!能修炼到如此境界的人,不单不是傻子,而且一个个都还是智谋通天的绝世奇才。”

    “但这么多位绝世奇才加在一起都还是逃不过这场大劫,甚至于布置了二十余亿年的准备在这场大劫面前也只是苦苦勉强撑了四万年就烟消云散,单从这里就足以看出这场大劫的恐怖之处,想要活着渡过这场大劫,难度无异于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岁小孩拿着一把破菜刀干掉一位……类似于仙界十大领袖的绝世强者。”

    姜老眯了眯眼,冷笑道:“你意识这场大劫的可怕之处了?!你既然意识到这场大劫的可怕程度了,还敢以身尝试?!你找死!”

    苏芜面色严肃道:“就因为他们都死在了这场大劫里,所以我才感得蹊跷。这些强者可都不是傻子!难道他们就没有意识到,没有思考过可以利用一条重新开辟出的道路来避开这场大劫?!不可能!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可为什么即使他们思考过了这一点,却依旧没有走这条路,最终还是选择要通过渡劫的方式来博取一线生机,这是为什么?这里有问题!”

    姜老的眼角一跳,内心波澜,惊呼于苏芜的心思缜密竟然超乎了他的预料,缓缓思索道:“继续说下去。”

    苏芜断然道:“他们一定是知道了什么,所以才主动进入劫中。试问如果渡劫之法是要以避开大劫为前提,那么从仙界创立至大劫到来足足二十余亿年的时光,他们为什么要不断地号召后来修仙者加入仙界,打造仙界呢?”

    “他们完全可以凭借着超高的修为和无人可以睥睨的眼界,利用着剩余的几亿甚至十几亿年时光,重新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后来的晚辈创造更好的条件!而并非将后学晚辈拉上一条他们早已明白且注定了是一条死胡同的道路呢”

    姜老的脸上阴晴不定。

    苏芜肯定万分道:“渡劫之法,就在劫中!一味地以为只要站在劫外,就能避开大劫,绝不可能!必须主动进入劫内,就像要进入这间屋子内才能知道屋内的墙壁画着什么。这场大劫的奥秘是什么,只有进入劫中,亲身经历,方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解开这个谜团。”

    姜老还是忍不住劝说道:“你想了解这场大劫,想解开这个万古谜团不一定要亲身经历,以身犯险啊,大劫中你想知道的信息我都可以告诉你,解开这场大劫或许还有别的路……”

    “我进入这场大劫不单单是为了见识,更多地是为了得到这些前辈在历劫时的体验和心得。这些前辈为了跳脱这场大劫,做了这么多的准备,不可能没有留下一丝后手,肯定会为将来倘若失败做下准备。三大时代,六十六亿年的心得遗产,这将是一笔浑厚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本钱。”

    苏芜毅然道:“再说了拿得起,放得下!不曾拿起,如何放下?!不亲身体验一番,如何能拿起这些前辈为我们攒下的本钱。您刚刚所过,这是所有修炼至高境界的武修都将面对的劫难,亦是时也,命也。既是修道就要面临的命数,如何能逃。”

    “同时我也在做两手准备,第一手是进入大劫之中,想办法寻得这些前辈为我们后来晚辈所留下的心得见解。攒下本钱,好为将来做准备。”

    “第二倘若我走上了老一辈人的旧路,也失败了。那我可以将这些遗产告知天下,让世人皆知。为后来晚辈开辟新的道路提前埋下一颗种子。”

    “在重新开辟一条新的修炼之道这条路,还没有人做出任何尝试,如果从新开始的活,必然又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牺牲无数人才,时间上就来不及。况且如果没有前辈对于大劫所留下的心得见解这方面的资料,想开辟这段路太艰难了,总有人要牺牲。”

    姜老听完苏芜的话后,默默无言,忽然柔声说道:“那你可想过自己,你现在如果选择了这块黑木,就意味着你再与不可能和这场大劫划清界限了,倘若你将来真的修炼到了天地间最顶尖的强者一流层次,可能会越陷越深。如果你失败了,到最后恐怕也难免会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

    苏芜洒脱笑道:“姜师,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将来倘若我在劫难逃,何不先为小辈撑起一片天空,为他们争取一线生机,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走这条路,这条路太漫长了,也太累了,我还是选个既轻松又能偷懒一二的活吧。”

    “现下我不过只是一位小小的‘武者’境武修,眼前的目标也不过是保持而已,距离那巅峰强者之流还差上无数距离呢,说不准在我之前,就有哪位前辈解开了这大劫,只怕还轮不到我。更况且普通人一世也不过数十余载,我若能活数亿载,届时坦然赴劫,有何撼也,何有惧哉?!”

    姜老微微一怔,也哈哈大笑起来道:“对啊,男子汉大丈夫何憾也,何惧哉!”

    “你现下不过还只是个小小的‘武者’境,不说那最强一线的强者,就连你们所谓的圣王大帝身上的一根汗毛都比你粗。还没迈出第一步,就开始讨论家财万贯,牛皮,牛皮!”

    苏芜和姜老两人对于这个话题,既是哈哈大笑而过。

    二人笑过后,苏芜对着姜老笑道:“那么就请姜师传授这《一神分化万相玄功》罢。”

    姜老心中暗叹,自知再无可能劝苏芜回头,于是只能调整心态,抬头正色道:“好,那我现在就开始传授你《一神分化万相玄功》的修炼功法,你且听好。”

    苏芜盘膝肃然,双目凝神,一字都不敢听漏。

    姜老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正色曰:“本始无本,初原无初。始,混沌冗杂无名,道如鱼虾,杂混而孕育于胎间。元,有名为母道开,道如书卷,罗列而整修于本。宙宇寰生,世事本无绝,故事初有二面,而面有多面,事为一神,而多面亦为万相。”

    “古有语曰:无你相,无我相,无众生相。你相、我相皆为无形之相,但却为有定数之相。众生相为有形之相,却为无定数之相。”

    “故人修道,修何道?修己道!己道何修?明心直言,如实道来,方不言欺我。肃查内心种种,念头通明,如洞若观火,如智珠在握,如镜中观己,如道我纯一。”

    ……

    “道玄始除孕育胎,所孕之胎亦如己,却非同路之己。自胎之下,从此不再言大类,万道合流皆归一……”

    姜老缓缓吐出了一口气,一篇数以千字的功法总纲理念终于说完了。姜老看着一旁苦思、理解、领悟其中道义的苏芜,微微一笑,却不出言打扰。

    现在这个时机对于苏芜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这部功法,在这之前他对这部功法的印象是一片空白的。

    他接触到这部功法的第一时间内的第一感受,将会带有决定性地左右他对这部功法的领悟、理解、主修等各方面发展方向。

    修道就如同学写字一般,对于这个字你是这种感觉,而我是另外一种感觉,所以写字时,一笔一划都会被加入我们个人的不同情感,从而会有各式各样的字迹。

    你的字清新格朗,透漏出一种飘逸出尘之气。我的字大气豪爽,体现出一种不拘小节的洒脱之感。他的字字字压心,霸气直锥心肝,皇者霸道锋芒毕露。

    修道亦是如此,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路。

    师父领进门,如何修行就在个人。为师者,传授的只是框架,至于这个框架以后该怎么填,该怎样填,就只能看你自己的了。

    这个时候就应该让苏芜尽情地去感受、领悟,却发挥你无限的想象空间,切不可强行抑制他的想法或将其想法斩断,将其道路硬掰成与自己同一条道路,这样做的话,可谓不智。

    苏芜静坐参悟功法,过了近乎一天的时间才渐渐停下,开始吐纳调息,吐出阵阵浊气。

    苏芜轻揉了揉眉心,只觉得大脑阵阵肿胀,众多功法信息尚未消化,诸多感悟杂乱无章,不知从何下手理清。

    调息了许久,苏芜才缓缓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向姜老开口询问道:“姜师,道罗列而整修于书本,那以何为纲?”

    姜老解说道:“道分天地,天道五十,实衍四十九。五十皆为变数,差为四十九为实变之数,一为虚变之数,亦为生机。地道三千,厚重孕道,皆为不变之数。纲之本,便是由这天地大道组合而成,大道组合,包罗万象,纲随其变而变……”

    苏芜又疑惑道:“姜师,那……”

    ……

    苏芜将自己心中所不理解,又或者领悟不到的卡节点一一提出,与姜老一一印证。

    而姜老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将苏芜想知道的东西尽数告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在传授与苏芜的同时,却又不‘完全’传授。他传授给苏芜的只是大体的领悟思考框架,绝不将自己所认为的东西强加给苏芜,给了苏芜无限参悟发挥的空间,却又不改变苏芜的看法。

    在一一印证不解之处后,苏芜开口询问道:“姜师,这《一神万相分化玄功》虽然神妙无比,但若依据其上的育养身外化身之法最快也需要百日的时间,可眼下距离大选之期已不过月余,时间方面如何能赶得及?”

    姜老思索了一会儿,出言道:“那就采用非常手段,以血祭的手段,用大量的血食催化化身成熟。”

    苏芜考虑了一会儿,显然有些意动,却还是先询问道:“以血祭之法催化对这具身外化身是否会造成一些无法弥补的损伤?”

    毕竟修炼这具化身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万一用一块价值难以估值的神木只换了了一具有着诸多残缺的化身,岂不是血本无归。

    姜老摇头道:“损伤倒不至于,只是以这种手段催化化身,有伤天和,会使这具化身无形间多了一股暴戾凶煞之感。日后修行,劫罚方面只怕是少不了了。”

    “就这么简单?!”苏芜先是微微一愣,而后哈哈大笑道:“就只是这么简单,我等武修修炼本就逆天而行,就算不伤天和,劫罚也是在所难免的,大丈夫在世,谁会没有点疑难,若连这等小事都尚需缩手缩脚的话,那还修道作甚?血祭就血祭,就这么定了!”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