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实习生
字体: 16 + -

第15章 配音

    朱哥接到要带我熟悉环境的任务后,先把加了我的微信,然后把我拉进了“五味新人群”,这里边的四十多个人,都是这里得临时工作人员和之前在这实习走了之后没退群的人。又多了我们12个人。在这个群里,也有一些有证的人,因为他们要接人,这个群基本上就是用来接人的。

    大家需要接,就在群里喊一声,来接我们吧,人到齐了。如果有人被安排了明天接人也会在群里说一声,明天我接人,大家到齐了喊我一声。基本上都是@某某一下,有的接人的老师没在新人群了,他就加我们其中一个人的微信,作为联络人。每天接人排班都是金老师安排。

    如果碰上睡过头的接人的人,或者根本就忘了要接人,我们也不知道谁接的情况下,我们就给金老师打电话,金老师给那人打电话或者重新安排人。有时候是那人托已经到单位的人来接我们。如果萌哥没有采访,基本上都是他。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群可以进,就是自己所在的组的群,我们的微信群名是“悄悄的进村”。里面就是之前介绍的我们组里的人,还有新来我和南蓝。这个群里组长转发一些通知,或者自己安排一些事。他要找谁就在群里@一下谁。其它的基本上没了。好像这个群里还发过两回红包,一次是辉哥片子受表扬,大家在群里闹着发红包。还有就是中秋节,辉哥也发了红包。别人都不发,都抢,我一小实习生是不敢发,也只是抢。

    李哥三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头发,就是90年代那种流行的男士四六分,其实也不算长,但在栏目组的男性当中是最长的,孩子上小学,拍片子基本都是自己来,拿着小机器,有时候是和梁哥搭档,他俩挺默契。梁哥三十出头,还没孩子。

    其实,还有一个群,刚开始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群,这个群是所有干活的不干活的人都在里边,老人新人都有。这个群叫“五味工作群”,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工作的群。左丰和金老师是这群里的两位领导,经常在里边发通知,金老师把周末排班,假期排班,热线轮班都在这个群里通知。

    刚来的实习生是没人把你拽到这个群里的,各组组长也都在这个群里,这个群的人数有六十多个。有的实习生,王晨博他们还没进过这个群就走了。他们可能也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群。

    这个群还有一个日常的大用处,就是之前说过的记者报时长,你的片子多长,我的片子多长,串联单上有的,都得报一下,后期的负责人便于安排。所以有时候,你的片子有问题她们比谁都着急。因为耽误是她们后期的时间,还可能会打乱她们的计划。

    基本上下午两点左右,就会有人陆续的报时长了。因为下午配音的时间是一点半开始,基本上配音之前大家就会按照上午已经改出来的稿子,或者前一天改出来的稿子,来把和画外音也就是配音所对应的画面铺上,按四个字一秒的时长来铺画面。当然这都是个大概,先按这么铺,画面不都再加,多了就删点。

    比如这段画外音,“昨天午夜零点刚过,记者就来到了歌德书店,店面外24小时书店字样十分醒目。来到店内,书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书籍,歌德的《浮士德》被摆在险要位置,这也是歌德书店的一大特点。”

    这一段要在配音之前在大洋里先铺好画面的话,就得注意两点。一个是时长,数一下有多少字,就按60个字吧,四个字一秒,也就是的用15秒的画面才能让这段画外音也就是配音能够说完,而且不会出现黑场。就是你至少得从之前上载的素材里剪出来15秒的画面,可以是好几个镜头的拼接,

    比如一个三秒的镜头,接一个五秒的,再接一个四秒的,再接一个三秒的。你也可以用三个五秒的镜头或者一个十秒一个五秒。甚至一个十五秒的长镜头,都可以。不过一般是要求镜头不超过四秒,但实际上没那么严。

    当然具体时长跟配音员也就是朱哥的节奏有关,他节奏快了,可能十三秒就完事了,你配了十五秒的画面,剩下的两秒就是有画面没有声音的画面。画外音都是跟采访同期声接着的。所以中间两秒没声音了,很怪,是技术问题,得剪掉。让画外音和采访同期衔接的紧一些。

    还有就是你铺的画面得基本上跟画外音同步,不然电视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误解。比如你画外音里说的是书店的事,结果你用的画面的是在外边拍的街景,这还是小问题,大问题就是,你画外音里说的是苹果的价格涨了,你给的画面是橘子,那你换了,审片的时候,你这画面肯定得换别的。大家在电视上看新闻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看看记者的画外音和用的画面是不是一致。

    还是说回朱哥带我熟悉环境的事,也就是因为这一趟下来,朱哥成了我的大洋启蒙老师。加完这两个微信群,那个“五味工作群”,我是三个月之后才被拽进去的,张哥拽的我。

    然后我们从26楼下去,他带我去4楼,那是我第一次到4楼去,此后4楼和26楼成了我最长去的地方,只要在电视台,如果在26楼没找到我,那就去4楼找我,我肯定在那编片子呢。如果4楼也没找到,那就去4楼厕所找我,或者26楼厕所,肯定能找到。

    从电梯里出来,我真的开了眼界,一大面玻璃墙,里边是一屋子的电脑和一屋子的人,大家戴着耳机在编片子,有的三五个人在闲聊,还有的正在上载素材的人玩着手机,这个玻璃墙让我从外边能看到这间非编大屋里的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那个时候门禁还没安装,随便进。

    朱哥开始给我介绍这些屋里的东西。也是显示器背靠背的形式,跟网吧里的设置差不多。这间大屋有十排背靠背的铁制的电脑桌,下边全是主机,电线插座和电线,正常情况下一个主机前边有一个办公椅,然而,事实是你得去别的地方现找椅子,因为很可能椅子被人推走坐着闲聊去了,你就需要找个没人的椅子,推过来。电视台永远不缺闲人。

    主机所在的桌上,有一个键盘,老键盘,我总怀疑是不是五六年前的时候从某家小巷里的黑网吧里买的二手淘汰品。一个鼠标,也是。都脏的发亮了,没错,是脏的发亮。但我当时没注意,看啥都新鲜。敲击着那老键盘的感觉比在网咖里用会发光的机械键盘还爽。

    键盘在往上看,是两个显示器,对,是两个。一个主机配两个显示器。这两个显示器一左一右的挨着,上面显示的内用容是一整个。就是那种感觉,用投影仪把一部电影投射到一道有裂缝的墙上。显示器虽然是两个,但显示的东西是一个画面的一左一右。就是为了剪辑方便,要把细节放大,所以用了两个显示器。

    每个主机都是两个,显示器里显示的东西可就多了。我得下一章细讲。先跳过去。

    从四楼非编大屋出来,朱哥又带我去了插u盘那屋,然后我们一起下楼,去了二楼,这个二楼才是他的主场。二楼也是跟26楼大格局是一样的,其实所有楼层都是三个长条的格局。中间一长条是电梯间。跟26楼不一样的是,这里有两个电梯间,一个高层一个底层,两个电梯间中间是步梯,安全出口。

    录音间在二楼的南边这一长条,四个配音间,各个频道各个节目按排表来。肯定还有其它的配音间,很明显四个配音间是不够用的,但是我不知道在哪,电视台可不是一个能随便乱跑的地方。

    中间是电梯就不用再说了,北边那一长条有一间小屋是之前说的必须拿黄色的素材带来转带子的那间屋子。就是把u盘里的视频转录到素材带上,但必须是黄色的带子。还有一间屋子是对编的屋子,是另一种编辑方式,在大洋之前。基本上淘汰了,不过还有其它用处。就是可以那它当播放器用。播放绿色的素材带。

    还有一间小屋是我们节目的演播室,每天都要在录一期节目,晚上送去播出。每天在26楼审完片子,就要坐电梯下来送到2楼的演播室,演播室分外屋里屋。外边是一面墙的大小显示器,墙前边是两排控制台,坐着两排人。导播也在那坐着。我们就把带子送到外屋以为刘哥的手里,他主要负责播放记者们的带子。

    里屋是主持人录像的屋子,灯光摄像都调好了,就她一个在那站着,合成节目是这么合的。就是先放一个记者的片子,放完之后,主持人开始说话,然后再放另一个记者的片子。这个过程就是合成节目的过程。记者的片子和主持人的话形成一个整体,还有中间插播的广告,预告,都是一起录下来,录到一本带子上的。绿色的带子。比一般的绿带子大一半多。

    当然这些坐着的人还有配上字幕,滚屏,控制声音。如果有人的片子在合到他的片子时他还没有送下来,就的停机等他先不录,整个过程可以是录十分钟停一会再录,顺利的话就是所有带子都到齐了,一气录下来,主持人如果不说错话基本上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录一期。

    还得说配音这屋,我们节目的这配音间。正冲着底层电梯的电梯楼,本来是每天的上午十点半到十二点。下午的一点半到四点半,但是上午的时间跟另一个频道的节目冲突了,谁先到谁先录,后来就干脆上午不配音了,省了不少事,对于朱哥来说。基本上就都在下午了。

    配音间也分里屋外屋,现有一个大铁门,墙上还有一块大双层玻璃,这些可以隔音还能保持门关着的时候可以从走廊看到里边有没有人。推门进去,是外屋,一个大控制台,不用我们动,参数都是调好的。

    是在一张大桌子上。边上有个索尼的上载机专用的显示器,跟一个以前14寸的黑白电视机差不多。控制台上无数的按钮和指示灯以及上下推的钮。控制台的左边是一台上载机,也是索尼的,电视台好多东西都是索尼的,没错,是日货。摄像机就更不用说了。

    上载机上也有很多按钮,我们需要把绿带子推进去,其实是把推进去一半,它自己吸进去的,你可以用上载机上的一个大旋钮,有一个二两的月饼那么大。前后旋,你可以在那边的显示器上看带子的实事画面,然后选择一个你认为可以录的点,(这个点的选择也有讲究),以后再说。

    停住,然后开始录,摁上载机上的一些按钮。一种是强录,强行的强,操作少,很方便,伤带子。还有是打点路,操作多,不那么伤带子。带子是磁性的带子。

    这边开始录之后,里边那间屋也有一个大铁门,有一个话筒,一张桌子,配音员坐在话筒下面,桌子前边,话筒是垂下来的,可以调位置,但都会在配音员的额头前边。外屋和里屋之间的墙上也有一大块双层玻璃,里边的人和外边的人互相看得见。外边一个手势,里边就拿着稿子开始录。

    里边能听见外边的大声说话,但话筒录不上。开始录以后,外边能听见里边实事的声音,外屋有一个放在地上的大音响,就是用来放大里屋里的声音的。一旦他配错话,或者漏了一句话,外屋的人可以大声的提醒他,他听见就会停下来,重录这一句,或者这一段。哪怕只是发音不正确。

    他犯的错越多,停顿的越多,录得时间就越长,带子是一直在录,所以里屋的所有声音都会进去,包括你让他改,让他停,他问你怎么改,为什么停的声音。

    那你配完音,回去剪辑的时候可就头疼了。因为,所有的错误你都得剪掉,所有稿子上没有的话都得剪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