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那个财富大时代
字体: 16 + -

第91章 97.战略的眼光

    毕业后的二年时间内,是那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聚会最多的那段时间,经过一年的磨练,有些人适应了社会的运行准则,通过自己努力,得到了老板上司的肯定,青春得意,意气风发,有些人从学校的天之骄子一下子变成公司的普通一员,在感到失落的同时,感觉社会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肯定,更加怀念在学校的那个时候。

    怀着各种需求,李娟所在的班级经过几个热心同学的努力,基本上联系到了所有的同学,在毕业二年之际,告知大家准备在sh聚会一次,具体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李娟也接到了参加的邀请,她自己明白她已经和那些同学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个四年来她很小心低调,汤平也不是那种到处宣扬的人,加上最后二年他几乎都是在国外生活,所以对于她的事情班里的同学几乎都不是很清楚,知道她隐约有个男朋友而已。

    他们其实都不知道自己是在过一种怎么样的生活,即使他们知道真相,还是有人会嫉妒羡慕有人不齿的,虽然她不在乎他们是怎么想的,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有心想要不参加但难于忘却这个四年来的情分,最后想想还是去吧,当下确认了自己参加的意愿,等他们全部约好后通知自己。

    霍都汽车经过二年的盘整和磨合,在李娟离职的时候,已经在市场上投放了二种车型,一种是针对沈阳华晨金杯的面包车系列,一种是针对刚起步的南京依维柯系列。前一种以精巧的汽油发动机驱动,细分下有载客为主的高端型号和客货二用的中低端型号,后者是以柴油车的厢式货车为主,方方正正的和依维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当初定型的时候,霍顿只有后者那种车型,前者这种车型还是从雪佛莱那边购买的一个过期型号生产专利,经过大改动后更换了自产的发动机和外购的变速箱等大件拼凑起来的产物,可以说出了一个底盘外二者其实没有多大的共同点。

    技术上的风险就不说了,这二种车型在使用和功能上有很大的重叠处,可以算是重复投资,对公司也没有任何好处,霍都飞龙汽车的主要管理层都极力反对,只是汤平一锤定音,同时投放二种车型,下面的人只好照做。

    在前期的布局和定型,产品的定位和生产品质管理上,汤平也花了不少功夫。首先是在品质上的追求,在那个无序竞争和监管缺失的年代,是很难静下心来做企业的,商人的本质是逐利而生,产品做的再烂也有人会买,只是他不会买第二次罢了,全国那么大的市场,被忽悠来的人前仆后继的不愁没有人,至于十年后,二十年后那再说了。霍都的管理层都是这么想的,同行业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汤平绝不同意,别人十万的车是四五万的成本,能省就省,我是八万元车六七万成本,每个地方都不说精工细作,也是在同等条件下选最好的工艺和材料。很多人不理解他的举动,汤平也没有指望他们理解,诚然现在的投入是在短时间内看不到任何效益,不过品牌的培养是要十年甚至更多,现在买的是产品,十年后买的是品牌,等那些对手醒悟的时候,我们已经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企业了。

    其次在售后服务上,他开创了国内4s店的先驱,霍都汽车投资数亿元资金在一些主要城市的城郊接合部的主要干道边上,建起了占地巨大的包括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为一体的品牌店,在品牌的形象树立上已经把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最后,在霍都汽车的生产基地,一所以维修技工培养为主的学校在飞龙汽车旗下的一个职工子弟学校让出来的一个分校区二年前就正式成立招生了,在霍都汽车全线扩张之际,经过二年多点的理论实习后学生纷纷离校进入各个4s店边实习边实践,这些举动让整个行业都为之侧目。

    靳行长在这个几个月内介绍了不少银行系统内的人和汤平认识,很多人怀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态度接触过他之后,几乎全部折服于他的能力之下,因此后来从各大银行贷出那笔数额巨大的贷款极其顺利。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忙,估计这些他的想法都很难实现,别的就不说了,光那些买下来的那些远超4s店实际需要的土地面积在几年后城市扩张的时候,起码能翻个数十倍,还上那些长达十年之久的贷款是绰绰有余。

    虽然在厢式货车这个事情上,汤平有点是独断专行,但是他还是做出了一点妥协的姿态,同意只生产霍顿成熟的一种车型,略加变化的几个型号。他对这种车型的要求是在可靠,耐用,操作简单的基础上适当地照顾一下舒适性,也就是在空调,影响和人车互动上做点文章,其实这点上国外的车都做的很好,很多功能是引进国内后要降低成本才阉割掉的。

    汤平在再三审核了成本后,犹豫了很久,有时候成本确实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不然你做的再好,亏钱买总不是办法。降低成本有二个办法,一是非关键的部件国产化,二就是以规模化降低成本,这个事情做的好,是良性循环,你国产化和规模化做的好,量上去了,自然成本就下来了,企业越做越大,做的不好,是恶性循环,越做越小,只是这个车型和他的一个将来的战略产业布局有关的,现在行不行都要上了,以接近现在真实成本的价格面世,这个是自己推动这个良性循环的一个助推力,不过也只能是一次,希望前期的铺贴能让这个良性循环顺利地转动起来。

    他这个战略性的布局是现代物流系统,包括快递,小型货物配送,长途重货物流,航空货运等等,如果你只做一样的,成本相对来说很高,如果全覆盖,那么在物流站点的建设,管理成本,人员配备上这些重复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一句话,规模出效益,等这个产业链已经做到极致之后,后来者是无法撬动这个产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还有个这个是和他在电商,网络购物推广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这个这个成熟的现代物流,那些也是空中阁楼,所以这个事情不做也的做。

    那么具体到怎么做,现代物流既是一个品牌的建设,又是一个管理上的成功,试想一下,整齐规划同样涂装的厢式货车运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这个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上的投资诚然是巨大的,不过带来的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是流动的广告,而是也是企业的品牌形象,这个是那些用摩托车,三轮车,各式各样的小面包组成的公司无法比拟的信任感,不要说价格差不多,就是略贵一点你的选择也是不容置疑的。

    汤平把那些前期投入的企业都划出了部分的股份后让他们这些先行者帮自己管理,一个这些企业具有行业的特点,每个企业在这个行业都算是巨无霸,没有一个专人参与日常的管理容易出问题,至于后来他准备慢慢建立和战略性的布局,那些企业虽然不会像先期的那些企业庞大,不过胜在数量多,覆盖了每个行业,他准备一个一个慢慢建立后成立一个只属于他个人的投资集团来管理。

    铺开的巨大摊子如同一头吞金的巨兽一般嗷嗷待哺,汤平看着日益减少的资金储备,眼光已经看到了01年的9月,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会为你准备好充足的食物,足够你成长到成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