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策
字体: 16 + -

第77章 环环相扣(上)

    大清早的,辅国公和夫人就来了,他们的女儿被人陷害掉了五个多月的一个男婴,作为娘家人他们怎么舍得不替她出头。辅国公夫人育有二子三女,足见其手腕,其中蒋氏柔玉是最小的那一个,自然偏疼些。

    他们是昨儿夜深之后得到的消息,二人又气又怒,本是要连夜上门来为女儿讨回一个公道的,还是被两个儿子劝住了,大半夜的去了也问不出什么来,还不如等一晚上,第二天一早过去,看杭家能说出什么话来。对于幕后之人,他们是决计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不然以后还不知有多少人要欺到柔玉头上去,作践她。

    王爷昨晚已经命人去告了假,从前他忙于国事,对家中之事只要不太出格的能算就算了,没工夫去一个个追究起来。今日之事完全不同,这是明明白白的阴谋陷害,谋夺他们杭家的子嗣,若是这样的事情他再容忍,只怕这个家很快就要败了。所以这次,王爷已经打定主意,不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他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王妃安慰着蒋氏到很晚才回了自己房里,一身疲惫悲痛之色,却仍旧尽心尽力服侍王爷歇息,没有一句怨言。只是不免夜里暗暗饮泣,这毕竟是她头一个亲孙子,还没见面就这样没了,而且往后有几年怕是都抱不到嫡亲的孙子了,小五与柔玉还不知心痛成什么样子呢。

    这个时候,王爷哪里还有心情睡觉,王妃偷瞒着自己伤心他岂能一点都不觉察,不由长叹一声,不论是小五的,还是老四的,都是他的孙子啊,一夕之间全没了。

    “你放心,我一定会揪出那个人让他偿命的,敢动我们杭家的子嗣,就要付出代价。”王爷是向王妃保证,即便不说,谁不知道能设下这个局谋害两位小主子的一定不是寻常之辈。

    王妃放下手中的帕子,轻轻转过身来,一双眼睛早就哭得通红,她扑进王爷怀里,沉声泣道:“爷,妾身相信你,妾身亦是不会放过那人的,不然叫妾身有何面目再去见小五与她媳妇。那俩孩子,都是实心眼的,从小锦绣堆里长大的,没有糟过什么烦难,谁知第一次就撞上了这样的事情,叫他们年纪轻轻的如何受得住。尤其是小五媳妇身子正弱着,为这事伤了心,还不知要调养到几时呢。”

    如果她是一个寻常母亲,不可能这时候还想着别人的孙子,她心里眼里理应只有自己的孙子。王妃始终是王妃,她永远不会失去理智,柔姨娘之子,她是故意不提的,于她而言,蒋氏腹中的儿子肯定比柔姨娘的亲多了,她如果这时候还提到柔姨娘,难免叫人心中有几分怀疑。作为一个沉痛的祖母,她心里应该只有自己的孙子。

    而王爷,一点都没有产生不快的情绪,相反是越发怜惜她,这些年,王妃对府里的日常诸事都是恪尽职守的,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可是,却出了这样的纰漏,估计她心里应该比谁都难过伤心,他把她揽在怀里,没有再说,但为孙子报仇的信念却愈加坚定了。

    一听到辅国公和夫人来了,王爷与王妃亲自迎了出去,人家这是兴师问罪来的,他们哪里还能拿着身份行事呢。

    蒋氏哭了整整一晚上。初怀孕之时,她是羞怯而懵懂的,在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几个月里,她的心里渐渐生出了别样的情怀,连带着人儿都温婉了起来,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母爱吧。就当她心心念念等着这个孩子降临的时候,横遭这样的变故,那一刻的失去痛得她刻骨铭心。她本是柔弱的性子,但为了孩子的性命她进行了痛苦的挣扎,留给她的却是一个死婴,她当时就昏死了过去。

    王妃劝了她许久,她虽止了哭泣,但那伤痛没有减少一点点,而恨意开始累积迸发,如果不是想着为儿子报仇,她今天根本就不能挺住。

    辅国公夫人看见女儿憔悴失神的样子,不由抱着她大哭,她清楚地知道,从前那个无忧无虑不知世事的女儿已经失去了,换了一个被残酷的现实逼着成长起来的女儿。

    蒋氏没有哭,她只是轻轻伏在母亲肩上,说了一句:“母亲,我要报仇。”

    “报仇,我们一定要报,但你也要顾惜自己的身子啊,只有你好起来了才能再有一个孩子啊。”辅国公夫人明白这个时候这样说于事无补,好歹能使她多点希望。

    五少爷就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杭家的腌臜事一直都是瞒着他的,突然间听说自己儿子被人害死了,那一刻的震惊让他不可置信又无以复加。

    辅国公夫人劝慰了女儿几句,才道:“你好生歇着,母亲这就去给你问个清楚。”

    蒋氏拉着母亲的手,坚定得说道:“不,我要一起去,我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那个害死我儿子的恶毒之人。”她的眼睛如充了血一般的红,有嗜杀之气。

    辅国公夫人欲要劝她,知道劝不住,勉强同意了。把她包裹地严严实实之后,让五少爷抱着她上了暖轿,抬去了正厅,其余人都到了。

    早上的时候,风荷吃的明显比平时要多些,还让几个丫鬟也多吃点:“这一不小心就要闹到晚上,有没有时间吃东西都不知道,你们都多吃些,回头饿了也没地儿吃去。”她与往日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容色之间添了一丝肃杀之气。

    她依然精心打扮,永远光鲜亮丽的出现在人前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不过略有些素淡,毕竟这种时候府里都是比较沉寂的,她不想太突出,或者显得自己幸灾乐祸似地。

    杭家所有人,除了杭天曜与三少夫人贺氏有病卧床,全齐了。

    家丑本不该外扬,可惜这件事闹得太大,要捂是捂不住了,不如连最后这块遮羞布都撕了吧。

    厨房里所有人,负责食材的、负责清洗的、负责熬煮的,两个院子伺候的下人,凡是接触过或者有希望接触到燕窝粥的人,都被带到院子里,其余有关的无关的亦是来了,方便传唤。

    太妃坐在最上首的太师椅上,王爷王妃侍坐在两旁,往下就是辅国公的座位,他身边空着的是留给他夫人的。两溜椅子上坐满了人,连三夫人都来了,何况其他几房,既是来表关心的也是来看热闹的。

    众人一见辅国公夫人及几个丫鬟半扶半抱的搀了蒋氏进来,俱是一惊,太妃先就急道:“你身子这样,还来做什么,吹了风可怎么着好”

    王妃更是心急地下了座,带点祈求的问道:“太医说过不能移动的,你如何就不听呢,这里有你祖母父王母妃还有你父母亲,难道咱们就眼睁睁看你受了委屈不成”

    蒋氏眼圈一红,硬生生止住了涌上来的泪,毅然说道:“母妃,祖母,求你们让媳妇亲自看着吧,不然媳妇这心里是永远放不下这事的。”

    她说得太妃王妃都是一怔,太妃黯然低了头摆手道:“快给五少夫人抬一个罗汉床过来,就安在她母亲身后,设个厚实的屏风,挡住外头的风,多弄几条虎皮褥子来吧。”

    王妃知不可强,忙吩咐人下去办,果真把座位设在辅国公夫人身后,用屏风把三面围住了,铺了有好几层的褥子,才令她歪着,上面盖了锦被。

    辅国公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太妃王妃对自家女儿还是不错的,看在她没了孩子的份上比以往还要怜惜几分。

    这毕竟是王府家事,他夫妻二人只是来施加一定压力,不让杭家把此事轻轻揭过了,但他们绝不会傻到自己去过问,一切自然应该由王爷亲自审问。

    蒋氏贺氏都身子不妥,伺候太妃与王妃的任务就落到了风荷头上,她一如既往的殷勤服侍着。

    大家客套了几句,就开始了。王爷先传唤了厨房一干人等,二话不说每人先杖责五板,燕窝粥是大厨房做的,不管是不是他们动的手脚,一个都脱不了干系,办事不力的罪名谁都跑不了。所以,王爷素性先罚了他们,震慑住,免得一会子胡乱攀咬人或者一问三不知,王爷没有那个闲心陪他们慢慢玩。

    杭家的下人总算有点慌了手脚,王爷是个严厉的不错,但从没有问都不问就先打人的记录,这显然是气极了。

    如此一来,那些下人都安分不少,一个个有问必答,而且推敲起来基本上都属实,大厨房离那么多人来来往往,你想动点什么手脚不被人发现还是不太可能的。问过一圈,没有一个有动手的嫌疑。

    接着就轮到两个院里的下人,这些人更老实些,受害的是他们主子,他们哪儿敢有所隐瞒,都是把过程一个字不落的回忆了一遍。

    所有人中,最有嫌疑的是熬粥的五婶子,她夫家姓陆,人都称她陆家五婶,就是前儿葛婆子提到过的她女儿的干娘。粥是她熬的,她接触时间最长,最有时间动手脚。

    “陆家的,说,红花从哪儿来”王爷说话相当简洁,似乎认定了五婶子一样。

    五婶子吓得扑通一声磕起了头,语气惊恐但不慌乱,她连连喊冤:“奴婢没有,奴婢可以对天发誓,绝对没有害五少夫人和柔姨娘。奴婢世代是府里家生子,我们家那口子更是打小就跟着伺候王爷的,我们对王府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做出这样背主的事情来呢。”她一面说,一面磕头,很快把头都磕青了一大片。

    五婶子娘家排行第五,小时候叫五儿,大了叫五娘,老了叫五婶。她还有兄弟姊妹,都是府里伺候的,年轻时在园子里洒扫,后来去厨房干零活,当时好像并不是大厨房,不知是在哪个院子的小厨房里。她男人做小厮时伺候过王爷,如今在马厩那边照料马匹,是个老实木讷的,不然也不止现在的体面。

    对他们家的家事王爷心中有数,也相信他们应该没有嫌疑,关键是没动机,他们算不得是哪房中的人。对于是府内人还是府外人做的,王爷偏向于府里自己人,不然不可能能对府里的情形了解那么多,偏偏知道这一天府里没有能理事的主子。要知道,如果当时反应快些,或许蒋氏或者柔姨娘的孩子还有救,但因主子不在,只有个病在床上的贺氏,事情被耽搁了一些时候。

    王爷又问起当时一同在厨房的几个人,都说五婶子与平时一样,跟他们一边说笑一边熬粥,没有什么异样。食料也是他们看着下锅的,并没有看到红花的踪迹。

    如果这么说来,红花可能是被后来加进去的。但是太医验看的时候说过,红花被煮的很烂,所以不容易看出来,那么这个可能性就被排除了,只能是在熬粥之时就加进去的,不然无法煮烂。

    王爷明白今日不用点雷霆手段很难将事情弄清,便没理会几人,喝命拉下去再打。

    其中有个负责择菜的,被打之时忽然喊道想起一件事来。

    王爷忙命人住手,带她进来,她不是家生子,后来买进府的,而且并不是一家子都卖身杭家。她哭着道:“奴婢想起一事,当日除了咱们大厨房的人,还有别的院子里的人也进来过,比如太妃娘娘房里的小丫鬟来说过,她们楚妍姑娘胃口不好,想要点酸酸辣辣的酱菜吃,恰好太妃娘娘小厨房里没有了,就到咱们大厨房来问了问,奴婢记得最后拿了两小碟子酱黄瓜和辣白菜去。王爷一问就知来了。”

    她这般一提,众人倒是想起不少当日去大厨房的人来,多半是小丫头或婆子。王爷令带这些人上来,一对,都是实情,而且没有人接近过燕窝粥。

    王爷大怒,要再打,这些人真是不打就不用脑子,打了才记事。

    还没将人拉下去,五婶子就叫了起来:“奴婢还想起一人,是,是茜纱阁里的银屏姑娘,她也去过大厨房。奴婢记得她在奴婢刚把食材下锅后不久来的,说是看看柔姨娘的燕窝粥熬好了没有。因她常来咱们厨房走动,或是替那边主子传个话或是拿点东西,奴婢便把她混忘了。”

    银屏王府之人对此人都不太熟悉,甚至没有听说过。

    王爷不由细问起来:“谁是银屏本王如何没有听说过”太妃娘娘倒是怔了一怔,风荷从娘家陪嫁来的丫鬟她是看过名单的,恍惚记得有这么个名字。

    风荷心中苦笑,是不是要开场了,是要指向自己了吗到底是谁呢,这么急着除去自己。太妃王妃与蒋氏应该都是不可能的,没必要为了自己赔上王府子嗣,而且看得出来王妃的伤心不像是装的。三房可以排除,三夫人寡居,女儿出嫁了,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二房夫人更像个没脑子的,不太能使出这样的计谋来,袁氏亦是同理。四房、五房与自己都没有发生过什么不虞,两房夫人看起来都是深谋远虑的人,应该不会这么急着出手,当然她们想除掉长房子嗣这一点倒不是没有可能。

    剩下的只有贺氏、侧妃,这两人贺氏藏拙,侧妃素未谋面,无从推测,在场的只有杭天瑾一人。风荷暗暗观察着杭天瑾的神色,没有什么变动,只是比平时严肃些而已,少了一贯的温和气息。他是顺应厅里的气氛呢还是果真不太高兴

    “听银屏自己说,她是四少夫人娘家带来的陪嫁,但现在住在茜纱阁,跟着伺候几位姨娘。”五婶子忙道。

    大家的视线瞬间转移到风荷身上,或是探究或是疑问,风荷上前一步,略躬了躬身,解释道:“她确是媳妇娘家过来的,四少爷点了她伺候,媳妇就把她安置在了茜纱阁。”

    她的回答很简单,不过所有人都能听出里边的意思,以杭天曜的为人可能是要把这个丫鬟收房,四少夫人素性就把人送去茜纱阁,意思一切交给杭天曜自己处置。这里边,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的气恼存在,作为新婚妻子而言有此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失正室的气度,无可指摘。

    王爷听了只是点点头,继续问道:“她有没有接触过燕窝粥”这点才是最紧要的,当时食材刚下锅,还要熬个把时辰,完全来得及把红花煮烂。

    五婶子似乎细细回想着当时的情景,犹豫地摇了摇头:“应该没有。”她又道:“奴婢没有看见她动过燕窝粥,不过奴婢女儿当时过来找奴婢说了一句话,奴婢可能在屋子回廊下呆了有小半盏茶的功夫。”

    另一个厨房的婆子连连称是:“是的,这个奴婢也记得。五嫂她女儿来找她还是奴婢看见的叫了她出去,银屏姑娘似乎还说了一句让五嫂放心去,她会看着的。屋里我们还有不少人,银屏姑娘便与我们说话。对了,银屏姑娘还帮着加了一把火,我们忙着准备中午的饭菜也没有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