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
字体: 16 + -

第588章 实习(求月票)

    嘭——

    

    嗙——

    

    广场地面上,先是一声炸响,接着有个圆筒状的物体,飞上了天空,在近二十米的高度上再次炸响,一些碎片飘飘荡荡的落了下来。

    

    “钉子哥!”有小孩跑过来,喊道:“给我一个,给我一个!”

    

    已经上初中的钉子抬脚做出踹人的架势:“毛都没长齐,要啥要,闪远一点,看着就行。”

    

    二踢脚这玩意,不合适太小的孩子放,钉子有了这种意识。

    

    有两辆卡车从远处开过来,朝着新村的大队院子驶去,另一个小孩撒腿就跑。

    

    “花和爆仗来了!”他边跑边喝:“花和爆仗拉回来了!”

    

    广场上吕家村的小孩子都朝那边跑去,其他村里在这玩的小孩也跟了过去。

    

    卡车停在大队院子门口路边,吕建仁从副驾驶上下来,看到了跑过来的一大帮小孩,打开大头车后座,从里面搬出俩大箱子。

    

    孩子们呼啦啦全都围了上来。

    

    吕建仁大声吼道:“别乱,别乱,每个人都有!给我去排队!”

    

    附近村里的人,基本上都认识吕家村的座山雕,排队不可能,起码不会乱伸手了。

    

    吕建仁取出一盒盒划爆仗和摔爆仗,塞进孩子们手里,这些东西就是捏在手里响了,顶多也就是稍微疼一下子,不会伤到人。

    

    拿到爆仗,小孩子们一哄而散,广场上很快传来一片爆仗响声。

    

    村支部大院里,陆续有人出来,有些人架着梯子,有些人拿着电线,还有些人提着各式彩灯笼,在李会计的指挥下,按照区域在东西主道、村口和广场上挂灯笼。

    

    过年,作为青照排的上号的村庄,就该拿出应有的气势来。

    

    吕冬从院子里出来,一眼就看见了吕建仁和两辆盖着篷布的卡车,过去打招呼:“七叔,回来了。”

    

    吕建仁点了点头,问道:“你那边放假了?”

    

    “再不放假,外地的就不好回去了。”吕冬看了眼卡车,说道:“明天晚上才放,停这里不是办法,这人来人往的,经常有人抽烟,放老村大队院子里?”

    

    吕建仁赞同:“这两辆车要是炸了,可就热闹了。”

    

    他招呼两名司机:“走,拉到老村去,锁在老大队院子里!”

    

    吕建仁上车,问吕冬:“回去转转?”

    

    吕冬摇头:“不去了,一个老同学过会从这边走,顺便聊几句。”

    

    吕建仁关上车门,让司机去老村那边。

    

    吕冬穿过忙碌的村前广场,来到村南头路边上,冬青绿化带后面不远处有石头凳子,这会刚过中午,太阳光照十足,天不算冷,他吹了下凳子上的灰尘,坐下等起来。

    

    钉子跑了过来,讨好的问吕冬:“冬哥,要不要放二踢脚?”

    

    吕冬指了指远处:“一边去放。”

    

    钉子刚走,有辆崭新的帕萨特开了过来,车子还没到跟前,后车窗玻璃降下来,露出吕兰兰的脸。

    

    “冬哥!”吕兰兰冲这边喊:“冬哥!”

    

    吕冬站起来,刚走过去,铁公鸡恰好把车停在路边上,车载收音机里,放着一首歌。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铁叔。”吕冬打招呼,看下只有临时牌照的车:“刚提的新车?”

    

    铁公鸡脸色有笑,笑中又带着痛:“你婶子和兰兰非得要买,不买不走,买这铁疙瘩干啥!”

    

    副驾驶上的铁婶说道:“这不是开个货车去单位上办事,看大门的连门都不叫你进的时候了。”

    

    铁公鸡很无奈:“现在这些人,眼皮子咋就这么浅!”

    

    吕兰兰站在老娘那边,说道:“冬哥,买个车,进出方便,谈买卖也方便,是这么个理?”

    

    吕冬笑:“说得对,做买卖的,车是门面。”

    

    铁公鸡掉过头去,说道:“你这个死丫头,吵喝着买车,还不是为了你放假接送你?这么点岁数,就知道炫耀。”

    

    吕兰兰不说话,只是笑。

    

    吕冬问道:“上高中了,考的咋样。”

    

    “全班第二。”吕兰兰带着点小骄傲:“级部十一!”

    

    吕冬说道:“铁叔,就冲兰兰这成绩,你不得买辆车庆祝庆贺?”

    

    其实他看得出来,铁叔不是不想买车,是买车掏钱心里别扭,那劲还没过去呢。

    

    吕兰兰笑眯眯的:“还是冬哥好。”

    

    “不说了。”铁公鸡冲吕冬挥一下手:“有空来家里玩。”

    

    全新的帕萨特轿车,拉着一家人朝沿南北主路往村里驶去。

    

    就在这个年前,吕家村多了不少新车,就连吕建仁都在计划着买一辆小轿车。

    

    房子有了,还是比原来更大更好更漂亮的房子,人的目光自然而然转到这年代另一样大件上面。

    

    可能别的村庄,还是摩托车。

    

    但在吕家村,已经是小轿车了。

    

    吕家村支部和各个公司,也通过吕冬在穆坤那里买了些轿车。

    

    商业往来,没有能撑起场面的车,很多时候会平白增加一些麻烦。

    

    这种事,甚至越来越常见。

    

    清脆的铃声响起,一辆自行车从东边过来,骑车的是个穿着白色羽绒服,带着灰色棉线帽的女孩。

    

    她个头不算高,皮肤却很白,突显的脸上不多的两三颗小红疙瘩格外显眼。

    

    自行车到吕冬跟前,刘琳琳下了车,见到只有吕冬一人,问道:“文越呢?”

    

    吕冬说道:“你打电话过来时,他已经去县城约会了。”

    

    老同学,将近一年没见,时不时有写信,倒也不会太过于陌生。

    

    但要说非常熟悉,却又隐隐隔着距离。

    

    各自说完一句话,突然间俩人就没话可说了。

    

    尤其刘琳琳,想说的话很多,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终究,她不是宋娜那种性格外形活泼,又能说会道的女孩。

    

    沉默只在一瞬间,吕冬很快意识到,主动问道:“你啥时候回来的?”

    

    刘琳琳暗地里松口气,没有表现出任何局促:“二十六那天。”

    

    吕冬看到她自行车把上挂的包,问道:“去买东西来?”

    

    “不是。”刘琳琳借着吕冬的问话,说道:“回来的时候,带了些京城的特产,当年我上学时,老校长、教委的领导和县里的领导,都帮过我不少,我就想着快过年了,去给人拜个年,说声谢谢。”

    

    说到这里,她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这个拜年和谢谢,不是那么纯粹。

    

    吕冬说道:“前几天,我也去老校长那里看了看,他退休的生活过得挺逍遥。”

    

    老校长在青照一中干了一辈子,光副校长和校长就当了十年,这样的人其实很厉害的,说是桃李满天下都不为过。

    

    况且,现在还有一个青照一中校友会。

    

    刘琳琳支好自行车,从车把挂着的包里取出两个装上东西的方便袋,递给吕冬:“我带回来的一些点心和果脯,给你和文越的,文越没来,你帮忙转交给他。”

    

    “有好吃的。”吕冬跟她老同学,也不客气,直接收了下来,问道:“赶明天大年三十,吕家村有大集,你和再招来赶集不?”

    

    刘琳琳问道:“吕家村有集了?”

    

    吕冬解释一句:“今年入冬刚开始恢复了,现在有点规模了。”

    

    刘琳琳应道:“好,明天我来看看。”

    

    吕冬收了别人的礼物,想的却是明天要给刘琳琳回礼。

    

    “对了,宋娜听再招说,你回青照实习?”吕冬问道。

    

    有问,刘琳琳才有答:“定下来了,去青照文旅计划委员会,老校长跟我说,过完年县里领导会找我谈话。”

    

    吕冬点点头:“这个部门不错,有前途,跟你透漏个消息,上面审批通过后,委员会就会从临时机构变成常设的文旅局。”

    

    刘琳琳说道:“老校长也这么说,他说这是县里重视。”

    

    老同学,吕冬多说了两句:“每个城市,想要平稳发展,需要建立主打产业,有些大型城市,可能有多个主产业,咱们青照只是个县,就算传的那样,撤县划区,也是一个边缘区,一个主要产业足以支撑起来了。”

    

    刘琳琳相对缺乏的是工作经验,不是头脑,此刻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青照要以文旅立城?”

    

    吕冬点点头:“就是这样。”

    

    然后他又说了下青照文旅计划委员会的工作范畴,以及文旅计划的进度,可能达成的效果。

    

    这些如果没人告诉刘琳琳,去了实习单位,她可能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搞清楚,期间说不定有人会故意设置障碍,看到高材生出丑。

    

    仅仅是为了看刚分配来的高材生手足无措,就有人会可以刁难,这种事很普遍。

    

    老人欺负新人,在吕氏餐饮这种管理严格的民营企业内都不罕见,何况这种单位。

    

    刘琳琳认真的听着,知道在青照这边的很多实际事务上,吕冬足以当她的老师。

    

    这与学历无关。

    

    从初中到高中,六年老同学,有些话她不用说,但有些事她一直记在心里。

    

    到最后,吕冬想到多年的朋友,干脆说道:“你过完年确定报道时间,跟我说一声,到时我也去一趟。”

    

    他去说一句,有些人就会收敛很多,有些事就会减少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