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黑乎乎的那个(白银盟加更1)
晚上十点多,胡春兰从街上回来,看到吕冬屋里亮着灯,提醒道:“早点睡。”
吕冬回道:“我忙完手头这点事。”
屋里,他靠在床头,信纸垫本书上,正在给刘招娣回信。
刘招娣这次写来的信仍然不长,只有一张信纸,主要说了下她在大学学习生活的事,问了下吕冬做生意的情况。
信里所说,刘招娣凭借高考时的高分数,找到份教育培训的兼职,赚钱虽然不多,加上补助却也够生活所需。
至于明年学费,就要慢慢想办法了。
想要独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青花那边也不是要啥没啥的大学城。
拿着笔,在手里转了半天,吕冬只写了个抬头,上次给刘招娣回信就发现了,给老同学回信,比写作文难。
吕冬要求倒不高,不求语句通顺,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
又想了一会,才开始落笔。
“我这边都挺好,买卖做的顺利,赚了不少钱,偶尔遇到点小麻烦,也都轻松解决了。”
先写刘招娣最为关心的一件事。
“改名的事,我帮你问过了,咱这边现在改名不难,拿着身份证和户口本去镇上派出所改就行,还需要一点工本手续费。”
写到这里,吕冬忽然想起个事来,他和刘招娣都忽略的事!
“你去上学,户口应该迁走了!改名不是在籍贯所在地,而是在户籍所在地改,你户籍在学校,去学校和户口所在单位问下具体情况,说不定在学校就能改了。”
如果能在学校改了,还简单些,否则回来又是一堆麻烦事。
吕冬写完这些,有点不知道再写啥才好。
“啥时候放寒假?放假直接回来?还是在学校待一段时间?老家这边变化不大,一切都慢悠悠的,变化唯一快的就是大学城,很多高楼都在打地基了,明年会是另一幅模样。”
“我在大学城买了个小店铺,打算明年开个店,能赚钱的话,再开分店,说不定哪天开到你学校边上去。”
“听说首都冬天比咱这气温低,这就快冬天了,注意多穿点衣服,一个人在外面,要对自个好一点。”
吕冬实在没啥可写了,干脆结束。
“好了,就写到这里,明天一早还得出摊,我得早点睡。”
找出上次寄信买的信封和邮票,吕冬装好信,贴上邮票,中心路口就有邮筒……
但想了下,还得跑一趟县城。
因为又该去存钱了。
这大学城,啥时候才能有个银行。
吕冬找来提包,因为麻辣烫摊子和卤肉烧饼价位的关系,里面大多是零钱,胡春兰已经用橡皮筋,每百张困成一摞。
家里闹过一次贼,除了必要的流动资金,只要凑够个整数,胡春兰就催着吕冬赶紧去银行存上。
第二天早上起来,地上一层白茫茫的寒霜,感觉温度又下降了。
吃过早饭,胡春兰找出防寒服,娘俩穿的严严实实,这才一起骑车去大学城。
这天,大早晨起摩托车已经觉得冷了。
到了十月底,气温进一步降低,一早一晚尤其明显。
早晨人相对较少,吕冬这边麻辣烫只卖中午和晚上,忙完之后,交待乔卫国一声,吕冬骑上摩托车去县城。
先去银行存钱,这次没遇到那个女业务员,有个男工作人员接待的吕冬,免不了又找人帮忙点钱。
总计一万块钱。
吕冬银行卡里,存款数目增加到了1万5。
随着麻辣烫摊子火爆,最近这几天,每天流水都在2000块钱以上,如果学府文苑年底开卖商铺第二期,再凑个首付问题不大。
一期卖不完的话,再买一期也不难。
当然,麻辣烫生意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
这东西,吃完抹嘴就走,翻台频率太快了。
而且到了冬天,吃的人可能会继续增加。
存完钱,照例在银行待会,准备离开时,遇到帮他办理过房贷的业务经理,过去打了个招呼。
别的地方如何,吕冬不知道,但青照这个小地方,房贷审核卡的很严。
有些事,不图方便,但求人别给使绊子。
县城屁大点的地方,人手里有点权力,难免会有种跟天肩并肩的感觉。
出银行,邮局就在边上,信塞进邮筒,吕冬在县城转着买东西,天气马上就冷,骑车需要增添衣物。
问了几个劳保用品店,又挑着试试,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吕冬从站前街经过,看了眼程立峰肉食店,门面招牌已经换了,变成个卖蛋糕桃酥的。
往前走不远,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个工地正在施工,起来的楼房有五六层高,不出意外的话,这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是青照县城的第一高楼。
看到这栋建筑,吕冬想到杨富贵,距离马运来找他过去了好几天,没啥特别的事发生,希望一直这样平静下去。
坦白地讲,他不想与青照的这些枭雄人物人直接交集,尤其在自身实力还弱小的时候。
问题是,不去找人,人却找来……
青照如今的富豪中,北边化工园树脂厂的那几位,经过草莽时代之后,真正跟过去一刀两断,属于相对踏踏实实做实业的,后来更是成为青照的明星企业,国内人造树脂领域的佼佼者,出产的树脂类产品,甚至应用在航天领域,一起上过太空。
至于南边开煤矿的和这位建高楼的,下场都不好。
私人开煤矿的不用说,基本都懂咋回事。
这位建高楼的,是啥原因倒台?
吕冬想了一会,继续往前走,跟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火车站往往是很乱的地方,隔着路看车站前的小广场,人行道上有人摆下地摊,好像是象棋残局。
这属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玩这个的,最少三四个人一伙,吕冬隔着路看一眼,沿着铁道北路往东走,来到青照最大的批发市场,买了三件老式军大衣和俩头盔。
返回大学城,在市场附近,有辆老中巴停下,车上往下下人,路边突然出来个十三四岁男孩,穿的破破烂烂,拿着个搪瓷缸子晃荡。
可能里面有硬币,搪瓷缸子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有人看看孩子身上的衣服,忍不住掏钱放进搪瓷缸子里。
男孩似乎不会说话,冲这人微微鞠躬。
接着,又有人给钱。
富有同情心的人不少,小孩一会收获四五块。
大学城人多了,做各种营生的人同样在增加,这片刚刚开发的市场,不断吸引各种人过来。
吕冬来到市场,停好车,解下后车座上的大包裹,提着进去。
三件军大衣,给了乔卫国一件:“天冷,一早一晚穿着,别冻着。”
乔卫国接过来,没跟吕冬客气:“好。”
胡春兰接下包裹,对吕冬说道:“今天来了个小孩,不会说话,到处讨钱,太可怜了。”
吕冬想到在中巴车前看到的那个,提醒道:“妈,小孩过来,你看好钱。”
“就个孩子……”胡春兰想到那小孩才十岁出头。
吕冬带着几分提醒:“跳到咱家偷东西的那俩,也没成年。”
胡春兰叹口气:“外面比村里乱多了。”
吕冬收好提包,回去准备中午的麻辣烫,像吕家村这样的村子,在青照其实越来越少,社会在变,人心也在变。
吕家村不发展,最终也会被时代淘汰。
未来金钱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大。
大环境如此,只能顺势发展。
中午人还不多的时候,宋娜背着包提着兜,从北边过来。
看吕冬正在忙,她跟胡春兰打个招呼,掏出一块五毛钱,对乔卫国说道:“卫国,给我来个烧饼。”
乔卫国说道:“黑蛋,钱不要。”
胡春兰听到了,赶紧过来说道:“小宋,自家做的东西,拿着吃就行,你要给钱,我就得跟你算算帐了,周六周日,你都在帮忙,得给你开工钱。”
宋娜收起钱,不再客气:“卫国,给我多放点青椒。”
乔卫国做烧饼,看宋娜一眼:“你又白了。”
宋娜回头看眼吕冬,笑着说道:“比他白了。”
接过烧饼,跟胡春兰说声,宋娜去对面,趁着吕冬不忙的空,说道:“我去省大女生宿舍,不跟你说了。”
“行!”吕冬看眼宋娜,说道:“黑蛋,你这就名不副实了。”
宋娜笑笑:“正常情况。”
她挥挥手,出市场过路口,去省大那边。
背上的包很沉,压得宋娜微微弯腰,手里的提兜同样沉,拉的一根胳膊笔直,宋娜速度却不慢,迈开穿着运动裤的长腿,很快进了省大校门。
来到一个女生宿舍,刚进宿舍楼大门,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隔着窗口喊道:“那个同学!就你!背包,黑乎乎的那个!站住!”
别的女生被人喊黑乎乎,可能就恼了,宋娜来做生意的,不是来置气的,笑着过去,说道:“阿姨,找我有事。”
“你不是这栋楼的吧?”宿管阿姨的火眼金睛,盯着宋娜的背包和提兜。
宋娜记得吕冬上次说过的话,早就有准备,从提兜里摸出个精美的小盒子,通过窗口放在里面的桌子上,然后掏出学生证展开让人看:“阿姨,我体育学院的,过来找同学。”
宿管阿姨看眼学生证,又打开盒子瞄上一眼,里面是个精美的镯子:“进去吧,别乱窜。”
宋娜连忙应声,带着东西进楼,成包批发的东西,加上个盒子,效果不错。
连续转过俩宿舍楼,宋娜带来的东西卖出去一大半,下午还得上课,再一路赶回去。
吕冬回道:“我忙完手头这点事。”
屋里,他靠在床头,信纸垫本书上,正在给刘招娣回信。
刘招娣这次写来的信仍然不长,只有一张信纸,主要说了下她在大学学习生活的事,问了下吕冬做生意的情况。
信里所说,刘招娣凭借高考时的高分数,找到份教育培训的兼职,赚钱虽然不多,加上补助却也够生活所需。
至于明年学费,就要慢慢想办法了。
想要独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青花那边也不是要啥没啥的大学城。
拿着笔,在手里转了半天,吕冬只写了个抬头,上次给刘招娣回信就发现了,给老同学回信,比写作文难。
吕冬要求倒不高,不求语句通顺,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
又想了一会,才开始落笔。
“我这边都挺好,买卖做的顺利,赚了不少钱,偶尔遇到点小麻烦,也都轻松解决了。”
先写刘招娣最为关心的一件事。
“改名的事,我帮你问过了,咱这边现在改名不难,拿着身份证和户口本去镇上派出所改就行,还需要一点工本手续费。”
写到这里,吕冬忽然想起个事来,他和刘招娣都忽略的事!
“你去上学,户口应该迁走了!改名不是在籍贯所在地,而是在户籍所在地改,你户籍在学校,去学校和户口所在单位问下具体情况,说不定在学校就能改了。”
如果能在学校改了,还简单些,否则回来又是一堆麻烦事。
吕冬写完这些,有点不知道再写啥才好。
“啥时候放寒假?放假直接回来?还是在学校待一段时间?老家这边变化不大,一切都慢悠悠的,变化唯一快的就是大学城,很多高楼都在打地基了,明年会是另一幅模样。”
“我在大学城买了个小店铺,打算明年开个店,能赚钱的话,再开分店,说不定哪天开到你学校边上去。”
“听说首都冬天比咱这气温低,这就快冬天了,注意多穿点衣服,一个人在外面,要对自个好一点。”
吕冬实在没啥可写了,干脆结束。
“好了,就写到这里,明天一早还得出摊,我得早点睡。”
找出上次寄信买的信封和邮票,吕冬装好信,贴上邮票,中心路口就有邮筒……
但想了下,还得跑一趟县城。
因为又该去存钱了。
这大学城,啥时候才能有个银行。
吕冬找来提包,因为麻辣烫摊子和卤肉烧饼价位的关系,里面大多是零钱,胡春兰已经用橡皮筋,每百张困成一摞。
家里闹过一次贼,除了必要的流动资金,只要凑够个整数,胡春兰就催着吕冬赶紧去银行存上。
第二天早上起来,地上一层白茫茫的寒霜,感觉温度又下降了。
吃过早饭,胡春兰找出防寒服,娘俩穿的严严实实,这才一起骑车去大学城。
这天,大早晨起摩托车已经觉得冷了。
到了十月底,气温进一步降低,一早一晚尤其明显。
早晨人相对较少,吕冬这边麻辣烫只卖中午和晚上,忙完之后,交待乔卫国一声,吕冬骑上摩托车去县城。
先去银行存钱,这次没遇到那个女业务员,有个男工作人员接待的吕冬,免不了又找人帮忙点钱。
总计一万块钱。
吕冬银行卡里,存款数目增加到了1万5。
随着麻辣烫摊子火爆,最近这几天,每天流水都在2000块钱以上,如果学府文苑年底开卖商铺第二期,再凑个首付问题不大。
一期卖不完的话,再买一期也不难。
当然,麻辣烫生意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
这东西,吃完抹嘴就走,翻台频率太快了。
而且到了冬天,吃的人可能会继续增加。
存完钱,照例在银行待会,准备离开时,遇到帮他办理过房贷的业务经理,过去打了个招呼。
别的地方如何,吕冬不知道,但青照这个小地方,房贷审核卡的很严。
有些事,不图方便,但求人别给使绊子。
县城屁大点的地方,人手里有点权力,难免会有种跟天肩并肩的感觉。
出银行,邮局就在边上,信塞进邮筒,吕冬在县城转着买东西,天气马上就冷,骑车需要增添衣物。
问了几个劳保用品店,又挑着试试,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吕冬从站前街经过,看了眼程立峰肉食店,门面招牌已经换了,变成个卖蛋糕桃酥的。
往前走不远,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个工地正在施工,起来的楼房有五六层高,不出意外的话,这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是青照县城的第一高楼。
看到这栋建筑,吕冬想到杨富贵,距离马运来找他过去了好几天,没啥特别的事发生,希望一直这样平静下去。
坦白地讲,他不想与青照的这些枭雄人物人直接交集,尤其在自身实力还弱小的时候。
问题是,不去找人,人却找来……
青照如今的富豪中,北边化工园树脂厂的那几位,经过草莽时代之后,真正跟过去一刀两断,属于相对踏踏实实做实业的,后来更是成为青照的明星企业,国内人造树脂领域的佼佼者,出产的树脂类产品,甚至应用在航天领域,一起上过太空。
至于南边开煤矿的和这位建高楼的,下场都不好。
私人开煤矿的不用说,基本都懂咋回事。
这位建高楼的,是啥原因倒台?
吕冬想了一会,继续往前走,跟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火车站往往是很乱的地方,隔着路看车站前的小广场,人行道上有人摆下地摊,好像是象棋残局。
这属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玩这个的,最少三四个人一伙,吕冬隔着路看一眼,沿着铁道北路往东走,来到青照最大的批发市场,买了三件老式军大衣和俩头盔。
返回大学城,在市场附近,有辆老中巴停下,车上往下下人,路边突然出来个十三四岁男孩,穿的破破烂烂,拿着个搪瓷缸子晃荡。
可能里面有硬币,搪瓷缸子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有人看看孩子身上的衣服,忍不住掏钱放进搪瓷缸子里。
男孩似乎不会说话,冲这人微微鞠躬。
接着,又有人给钱。
富有同情心的人不少,小孩一会收获四五块。
大学城人多了,做各种营生的人同样在增加,这片刚刚开发的市场,不断吸引各种人过来。
吕冬来到市场,停好车,解下后车座上的大包裹,提着进去。
三件军大衣,给了乔卫国一件:“天冷,一早一晚穿着,别冻着。”
乔卫国接过来,没跟吕冬客气:“好。”
胡春兰接下包裹,对吕冬说道:“今天来了个小孩,不会说话,到处讨钱,太可怜了。”
吕冬想到在中巴车前看到的那个,提醒道:“妈,小孩过来,你看好钱。”
“就个孩子……”胡春兰想到那小孩才十岁出头。
吕冬带着几分提醒:“跳到咱家偷东西的那俩,也没成年。”
胡春兰叹口气:“外面比村里乱多了。”
吕冬收好提包,回去准备中午的麻辣烫,像吕家村这样的村子,在青照其实越来越少,社会在变,人心也在变。
吕家村不发展,最终也会被时代淘汰。
未来金钱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大。
大环境如此,只能顺势发展。
中午人还不多的时候,宋娜背着包提着兜,从北边过来。
看吕冬正在忙,她跟胡春兰打个招呼,掏出一块五毛钱,对乔卫国说道:“卫国,给我来个烧饼。”
乔卫国说道:“黑蛋,钱不要。”
胡春兰听到了,赶紧过来说道:“小宋,自家做的东西,拿着吃就行,你要给钱,我就得跟你算算帐了,周六周日,你都在帮忙,得给你开工钱。”
宋娜收起钱,不再客气:“卫国,给我多放点青椒。”
乔卫国做烧饼,看宋娜一眼:“你又白了。”
宋娜回头看眼吕冬,笑着说道:“比他白了。”
接过烧饼,跟胡春兰说声,宋娜去对面,趁着吕冬不忙的空,说道:“我去省大女生宿舍,不跟你说了。”
“行!”吕冬看眼宋娜,说道:“黑蛋,你这就名不副实了。”
宋娜笑笑:“正常情况。”
她挥挥手,出市场过路口,去省大那边。
背上的包很沉,压得宋娜微微弯腰,手里的提兜同样沉,拉的一根胳膊笔直,宋娜速度却不慢,迈开穿着运动裤的长腿,很快进了省大校门。
来到一个女生宿舍,刚进宿舍楼大门,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隔着窗口喊道:“那个同学!就你!背包,黑乎乎的那个!站住!”
别的女生被人喊黑乎乎,可能就恼了,宋娜来做生意的,不是来置气的,笑着过去,说道:“阿姨,找我有事。”
“你不是这栋楼的吧?”宿管阿姨的火眼金睛,盯着宋娜的背包和提兜。
宋娜记得吕冬上次说过的话,早就有准备,从提兜里摸出个精美的小盒子,通过窗口放在里面的桌子上,然后掏出学生证展开让人看:“阿姨,我体育学院的,过来找同学。”
宿管阿姨看眼学生证,又打开盒子瞄上一眼,里面是个精美的镯子:“进去吧,别乱窜。”
宋娜连忙应声,带着东西进楼,成包批发的东西,加上个盒子,效果不错。
连续转过俩宿舍楼,宋娜带来的东西卖出去一大半,下午还得上课,再一路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