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集 收复哈密
哈密城内的十几辆苏军坦克,转眼之间都在俯冲轰炸机的炸弹下化为废铁。(百度搜索没有了坦克的威慑,隐蔽在房屋内和房顶上的人又都冲出来,重新占领了那些重要街道。明军飞机不断在头顶掠过,发现哪里有苏军聚集,就俯冲下去扫射。而潜伏在城里的间谍,这时候也都置生死于度外了,把平时藏着的电台公然背上,爬上房顶呼叫,为外面的明军火炮报告射击坐标。
城里的电话线早就没有一段完好的了,现在即使在同一座城里,苏军各单位之间联络也只能靠传令兵。无线电,那只是比较高级别的单位才配备,而且也很容易就被明军侦听。在天上飞机乱窜、地面上到处冷枪暗刀的环境中,城内各处的苏军都有种被隔绝的感觉。他们都被恐惧和紧张包围着,几乎是见到远处有人跑就开枪。有的苏军卡车后面装着马克沁重机枪,在街道上飞速开着,苏军机枪手就像疯了一样,也不管是否受到攻击,只是一路往两边的房子扫射,见到人就追着打。街道两旁的民居墙上遍布弹孔,几乎没有一闪完好的窗子。到处都是中弹倒地的平民尸体,墙上东一片西一片飞溅的鲜血。
现在苏军已经不是“镇压”了,已经升级为无差别屠杀了。而城内的百姓现在也已经不再是暴动,而是为活着而战。不论原先支持不支持暴动的人,现在都参加进来了。
……
苏军五个师,按说兵力不算少,但防守的是一个狭长区域,面积很小,但是周长很大。一百多公里长,但是有十几公里宽,基本就是沿着哈密周边的绿洲和居民区防守的。这样等于是把兵力分散的非常开,而且还没有多少纵深。明军开始都不太明白苏军指挥官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完全按照绿洲的形状来设防线,绿洲多长防线就拉多长。那要是绿洲有一千公里长,是不是还要把这五个师平摊到一千公里的防线上去。要是明军指挥官来设防,早就把兵力收缩起来了,整个防守区域长宽比要大致相当,面积增大、周长减少,这样兵力既集中,而且纵深还大。这才是防御之道。
但是随着明军陆续攻下哈密周边的一些村子之后,渐渐明白了。这些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饿死。很多家里还有尸体,看着就像骨头架子一样。之前苏军还派人来抢尸体,运到远处的大漠深处集中埋了。但是这几天明军进攻的紧,苏军只顾得布置防御了,也顾不上抢尸体了,这才让一些新饿死的尸体留了下来。
从哈密开始,就进入已经大规模饿死人的地区了。苏军沿着绿洲防守,等于就是沿着居民聚集区防守,就是为了掩盖他们制造大饥荒的证据。斯大林强令哈密守军一步不得后退、不惜让十五万军队陷入重围,并不是军事考虑,而是政治考虑。
他没想到明军这次进攻的这么顺,竟然能逼近到哈密地区。更重要的是,哈密地区只是个开始,再往西进入两疆,饥荒的情况更加严重。明军一旦占领哈密,那么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吐鲁番和迪化。而那里,已经是人间地狱了。斯大林知道明军攻入苏联控制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曝光,意味着掩盖多年的、各种惨绝人寰的真相,将毫无遮挡的暴露在全世界的闪光灯下。去年秋天明军攻入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后,就是这么做的。斯大林当时深受刺激,苏联苦心自我打造多年的正义形象以更快的速度垮掉,布尔什维克在世界各地的组织,甚至出现了潮。越是媒体自由、信息开放的地方,潮规模越大。
因此,这次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捂住这个盖子。上次还并没有这种饥荒,就已经如此了。这次如果再被明军给揭开,后果不堪想象。
但是他没想到,这次暴动的作用竟然那么大。主要是时机选得特别好,刚好和明军猛攻的时间卡在一起,让苏军内外无法兼顾。而且苏军防区基本没有纵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村子暴动起来,几乎就能把整条防区截断一半。而且电话线都被人为毁掉了,苏军指挥部根本不知道各处是什么情况。这都是斯大林呆在克里姆林宫所料想不到的。
……
从23日上午九点左右进攻哈密远郊的战斗打响,到下午三点左右,苏军一百多公里的狭长阵地,已经被明军分割成了六段。而且好几段之间的间隔都是十几公里,因为中间的区域已经被明军占领了。下午四点,攻打哈密县城的战斗开始。哈密城的城墙并不高,也并不厚,虽是地处西域,但由于被明清两朝经营多年,城墙也是按照内地传统的样式修筑的。也就是外面城砖、中间夯土、上面城垛的样式。
明军调来八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十六门105毫米重型加农炮,在几十辆坦克和突击炮的掩护下,开始拆城墙。24门重炮压低炮口,对着城墙直接轰击。城头上,苏军架着机枪、迫击炮、反坦克枪拼命还击,但是很快,城头就淹没在一片中小口径炮弹和机枪子弹的海洋中。而被那些24门重炮直接轰击到的位置,则根本谈不上什么还击不还击,连人带墙,直接就被山崩地裂般的大爆炸吞没了。
仅仅用了十分钟,哈密县城的四面城墙几乎崩塌殆尽,成了一片砖和土混合的丘陵。随着“停火”的命令,所有轻重火炮停止射击,天地间似乎静止了下来。几分钟后,浓密的烟尘变得稀薄一些,这时候尖利的哨子声在明军阵地上此起彼伏地响起,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同时轰鸣起来,喷着青烟冲过去,爬上城墙的废墟堆,直接开了下去。
在后面,更多的明军士兵从装甲车上跳下来,手握自动步枪,呐喊着冲进哈密县城。
顿时,城中各处枪炮声、喊杀声大作,“冲啊”和“乌啦”的喊声彼此交织着。渐渐的,后者的声音越来越少、越来越没力气了。
下午五点半,城中的主要战斗结束了,只剩下几处零星的清剿还在进行。清真寺上方的镰刀锤子旗打着卷落了下来,一面明黄的蟠龙旗升了上去。
5月23日,疆东重镇哈密,被明军收复。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城里的电话线早就没有一段完好的了,现在即使在同一座城里,苏军各单位之间联络也只能靠传令兵。无线电,那只是比较高级别的单位才配备,而且也很容易就被明军侦听。在天上飞机乱窜、地面上到处冷枪暗刀的环境中,城内各处的苏军都有种被隔绝的感觉。他们都被恐惧和紧张包围着,几乎是见到远处有人跑就开枪。有的苏军卡车后面装着马克沁重机枪,在街道上飞速开着,苏军机枪手就像疯了一样,也不管是否受到攻击,只是一路往两边的房子扫射,见到人就追着打。街道两旁的民居墙上遍布弹孔,几乎没有一闪完好的窗子。到处都是中弹倒地的平民尸体,墙上东一片西一片飞溅的鲜血。
现在苏军已经不是“镇压”了,已经升级为无差别屠杀了。而城内的百姓现在也已经不再是暴动,而是为活着而战。不论原先支持不支持暴动的人,现在都参加进来了。
……
苏军五个师,按说兵力不算少,但防守的是一个狭长区域,面积很小,但是周长很大。一百多公里长,但是有十几公里宽,基本就是沿着哈密周边的绿洲和居民区防守的。这样等于是把兵力分散的非常开,而且还没有多少纵深。明军开始都不太明白苏军指挥官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完全按照绿洲的形状来设防线,绿洲多长防线就拉多长。那要是绿洲有一千公里长,是不是还要把这五个师平摊到一千公里的防线上去。要是明军指挥官来设防,早就把兵力收缩起来了,整个防守区域长宽比要大致相当,面积增大、周长减少,这样兵力既集中,而且纵深还大。这才是防御之道。
但是随着明军陆续攻下哈密周边的一些村子之后,渐渐明白了。这些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饿死。很多家里还有尸体,看着就像骨头架子一样。之前苏军还派人来抢尸体,运到远处的大漠深处集中埋了。但是这几天明军进攻的紧,苏军只顾得布置防御了,也顾不上抢尸体了,这才让一些新饿死的尸体留了下来。
从哈密开始,就进入已经大规模饿死人的地区了。苏军沿着绿洲防守,等于就是沿着居民聚集区防守,就是为了掩盖他们制造大饥荒的证据。斯大林强令哈密守军一步不得后退、不惜让十五万军队陷入重围,并不是军事考虑,而是政治考虑。
他没想到明军这次进攻的这么顺,竟然能逼近到哈密地区。更重要的是,哈密地区只是个开始,再往西进入两疆,饥荒的情况更加严重。明军一旦占领哈密,那么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吐鲁番和迪化。而那里,已经是人间地狱了。斯大林知道明军攻入苏联控制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曝光,意味着掩盖多年的、各种惨绝人寰的真相,将毫无遮挡的暴露在全世界的闪光灯下。去年秋天明军攻入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后,就是这么做的。斯大林当时深受刺激,苏联苦心自我打造多年的正义形象以更快的速度垮掉,布尔什维克在世界各地的组织,甚至出现了潮。越是媒体自由、信息开放的地方,潮规模越大。
因此,这次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捂住这个盖子。上次还并没有这种饥荒,就已经如此了。这次如果再被明军给揭开,后果不堪想象。
但是他没想到,这次暴动的作用竟然那么大。主要是时机选得特别好,刚好和明军猛攻的时间卡在一起,让苏军内外无法兼顾。而且苏军防区基本没有纵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村子暴动起来,几乎就能把整条防区截断一半。而且电话线都被人为毁掉了,苏军指挥部根本不知道各处是什么情况。这都是斯大林呆在克里姆林宫所料想不到的。
……
从23日上午九点左右进攻哈密远郊的战斗打响,到下午三点左右,苏军一百多公里的狭长阵地,已经被明军分割成了六段。而且好几段之间的间隔都是十几公里,因为中间的区域已经被明军占领了。下午四点,攻打哈密县城的战斗开始。哈密城的城墙并不高,也并不厚,虽是地处西域,但由于被明清两朝经营多年,城墙也是按照内地传统的样式修筑的。也就是外面城砖、中间夯土、上面城垛的样式。
明军调来八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十六门105毫米重型加农炮,在几十辆坦克和突击炮的掩护下,开始拆城墙。24门重炮压低炮口,对着城墙直接轰击。城头上,苏军架着机枪、迫击炮、反坦克枪拼命还击,但是很快,城头就淹没在一片中小口径炮弹和机枪子弹的海洋中。而被那些24门重炮直接轰击到的位置,则根本谈不上什么还击不还击,连人带墙,直接就被山崩地裂般的大爆炸吞没了。
仅仅用了十分钟,哈密县城的四面城墙几乎崩塌殆尽,成了一片砖和土混合的丘陵。随着“停火”的命令,所有轻重火炮停止射击,天地间似乎静止了下来。几分钟后,浓密的烟尘变得稀薄一些,这时候尖利的哨子声在明军阵地上此起彼伏地响起,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同时轰鸣起来,喷着青烟冲过去,爬上城墙的废墟堆,直接开了下去。
在后面,更多的明军士兵从装甲车上跳下来,手握自动步枪,呐喊着冲进哈密县城。
顿时,城中各处枪炮声、喊杀声大作,“冲啊”和“乌啦”的喊声彼此交织着。渐渐的,后者的声音越来越少、越来越没力气了。
下午五点半,城中的主要战斗结束了,只剩下几处零星的清剿还在进行。清真寺上方的镰刀锤子旗打着卷落了下来,一面明黄的蟠龙旗升了上去。
5月23日,疆东重镇哈密,被明军收复。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