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集 上帝和安拉的摩擦
第60集 上帝和安拉的摩擦
明军停止猛攻的动作,立刻都被苏德两方看在眼里了。斯大林老谋深算,马上就猜出了个中原因:明军战线太长,无力继续大规模进攻,其次,明国也希望德军和苏军拼得两败俱伤,最后明国好花小力气拣大果实。
斯大林马上抓住机会,继续加快速度,从中亚往欧洲调兵。这当然是饮鸩止渴,但是眼下也没有别的法子了。现在苏联的两个敌人,明国强,德国弱。但是明国虽强,所处的地理位置却很难消灭苏联,最多多占些土地。而且现在已经显露出强弩之末了,接下来也很难多占多少了。而德国虽然比明国弱,但是就在欧洲,绝对有可能打到莫斯科,危险性要高得多。
而德国也很着急,驻明大使不断求见外交大臣,转达希特勒元首的催促,请求明军继续进攻,配合德军夹击苏联。大使转达了希特勒的原话:
――元首“期待着大明帝国和第三帝国的将士们在里海会师。”
……
明显的,现在德军感到越来越多的压力了。而且德国情报部门也知道,这些多出来的苏军都是从东方调过来的。
大明外交部态度也很诚恳,说现在明军确实已经达到了“进攻顶点”,从兰州到哈萨克斯坦中部,中间没有铁路的距离,已经顶得上半个欧洲那么长了。就算是明军拥有海量军车,运输量也有个限度。现在差不多就到限度了。明军为打击苏联,做出的已经太多了,德国不该为此过多苛求了,这一点还请希特勒总理谅解。
希特勒倒没有斯大林想得那么深,他倒没想到明国这是故意在耗德军。希特勒看着地图,确实也为明军这么长的战线而感叹。他也很是理解的。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让大使转达了另一些的请求:希望“明俄联军”向北再进行一次进攻,占领车里雅宾斯克。
车里雅宾斯克在哈萨克斯坦北边,处于俄罗斯境内,距离哈萨克斯坦边界127公里,距离乌拉尔山脉不到一百公里。这个城市是中亚重镇,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最重要的大枢纽之一。如果能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就能把西伯利亚大铁路拦腰斩断。在这里切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就等于把苏联的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拦腰斩断了。
现在在俄罗斯的中部,贝加尔湖以西,还有不少苏军驻守,而且那里的各种资源也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欧洲部分的工厂出产的武器、车辆、物资,也通过铁路运往亚洲部分。希特勒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一旦占领了车里雅宾斯克,中西伯利亚的苏军就成了孤军,那明俄联军拿下中西伯利亚,也就容易得多了。贝加尔湖以西的地方,也是明国许给自由俄罗斯的国土。
车里雅宾斯克虽然距离哈萨克斯坦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是现在明军主力的确无力进行这样一场关键战役了。因此,现在明军不求占领,只是从空中进行打击,调集大批双引擎轰炸机,对车里雅宾斯克进行战略轰炸,着重破坏铁路枢纽区。同时,派遣白俄的哥萨克骑兵和哈萨克族骑兵,从哈萨克斯坦出发,不断对一百多公里外的车里雅宾斯克进行骚扰。
……
明军不断注意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开始不容小视了。
――以汉族为主的正牌明军,现在有两支主要附庸军:一支是中亚的穆斯林部队,另一支是自由俄罗斯的白俄部队。这两支部队无论哪一支,跟汉族明军都能和睦相处,但是穆斯林和俄罗斯人之间,关系却很紧张,而且越来越紧张,甚至都不能把他们放在一起使用。现在在一场战役中,要么是只用穆斯林部队,要么是只用俄罗斯部队,要么是左翼交给穆斯林部队、右翼交给俄罗斯部队、中间用汉族明军隔开。总之,就是不能把穆斯林部队和俄罗斯部队直接放在一起。那样,非打败仗不可。别说他们不能密切配合,能不冲突起来就不错。
说起来也难怪,两边矛盾除了历史上的,主要是宗教上的。俄罗斯部队信上帝,穆斯林部队信安拉,这矛盾注定了不可调和。而明军什么也不信,没有自己的固定信仰,到穆斯林那边可以跟着说安拉好,到哥萨克那边可以跟着说上帝好,反而跟哪边相处都问题不大。而且现在主要战斗都在中亚穆斯林区域,明军军纪严明,基本没有偷窃、抢劫之类的事情,和当地百姓关系处得很好。而俄军那些哥萨克就不行了,走到哪里,就偷到哪里、抢到哪里。
穆斯林教义禁吃猪肉、禁止饮酒,明军虽然不信仰,但是在穆斯林区域内作战,能做到完全尊重当地风俗,军队伙食里完全没有猪肉,也没有酒。但是众所周知,俄军是一支酒鬼组成的部队,上至将军元帅、下至小兵,基本上个个是酒鬼。自由俄罗斯军队和苏联红军在这方面都一样,饭可以不吃,酒不可以不喝,不让他们喝酒比让他们死还难。俄军官兵在当地村庄里驻扎的时候,就因为聚众喝酒,多次被当地人围攻。俄军士兵开枪自卫,马上就有人向驻扎在附近的穆斯林军队报信,很快就有一队哈萨克士兵纵马飞驰来,于是上演哈萨克vs哥萨克的大火并。
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得死几条人命。明军的军事法庭上,这一类的案例越来越多。唐云生甚至以个人名义,直接向邓尼金发电,请他严加管束麾下的俄军,最好在俄军中颁发禁酒令。至少要做到在穆斯林战区内禁酒。但是邓尼金回电说,这是俄军的传统,禁酒是不可能的。这样不但严重打击士气,而且没法操作,根本执行不下去。
也是,从邓尼金本人,直到下面的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旅团营连排班长、士兵,大半都是酒鬼。就算是负责军中执法的宪兵,也多是酒鬼。你让谁去禁谁的酒?
这种现状,南京决策层也是除了摇头,没有办法,只能尽力安抚,试图平息两边的矛盾。只要这种矛盾不大到影响对苏作战就行。此外,大明高层也多了一层想法,觉得这种矛盾也是可以利用的。
在苏联布尔什维克政权消失之后,中亚和西亚将出现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东北的俄罗斯联邦、西北的纳粹德国、以及南边的一系列新**的穆斯林国家。这三者的矛盾将不停发酵、膨胀,而居于欧亚大陆东方的大明,将在中间游刃有余,成为一个平衡者、调停者。而两个系列的附庸国――俄罗斯联邦、中亚穆斯林小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不会和大明为敌,而只会争相讨好、争取大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大明西北边陲的安宁。
明军停止猛攻的动作,立刻都被苏德两方看在眼里了。斯大林老谋深算,马上就猜出了个中原因:明军战线太长,无力继续大规模进攻,其次,明国也希望德军和苏军拼得两败俱伤,最后明国好花小力气拣大果实。
斯大林马上抓住机会,继续加快速度,从中亚往欧洲调兵。这当然是饮鸩止渴,但是眼下也没有别的法子了。现在苏联的两个敌人,明国强,德国弱。但是明国虽强,所处的地理位置却很难消灭苏联,最多多占些土地。而且现在已经显露出强弩之末了,接下来也很难多占多少了。而德国虽然比明国弱,但是就在欧洲,绝对有可能打到莫斯科,危险性要高得多。
而德国也很着急,驻明大使不断求见外交大臣,转达希特勒元首的催促,请求明军继续进攻,配合德军夹击苏联。大使转达了希特勒的原话:
――元首“期待着大明帝国和第三帝国的将士们在里海会师。”
……
明显的,现在德军感到越来越多的压力了。而且德国情报部门也知道,这些多出来的苏军都是从东方调过来的。
大明外交部态度也很诚恳,说现在明军确实已经达到了“进攻顶点”,从兰州到哈萨克斯坦中部,中间没有铁路的距离,已经顶得上半个欧洲那么长了。就算是明军拥有海量军车,运输量也有个限度。现在差不多就到限度了。明军为打击苏联,做出的已经太多了,德国不该为此过多苛求了,这一点还请希特勒总理谅解。
希特勒倒没有斯大林想得那么深,他倒没想到明国这是故意在耗德军。希特勒看着地图,确实也为明军这么长的战线而感叹。他也很是理解的。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让大使转达了另一些的请求:希望“明俄联军”向北再进行一次进攻,占领车里雅宾斯克。
车里雅宾斯克在哈萨克斯坦北边,处于俄罗斯境内,距离哈萨克斯坦边界127公里,距离乌拉尔山脉不到一百公里。这个城市是中亚重镇,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最重要的大枢纽之一。如果能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就能把西伯利亚大铁路拦腰斩断。在这里切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就等于把苏联的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拦腰斩断了。
现在在俄罗斯的中部,贝加尔湖以西,还有不少苏军驻守,而且那里的各种资源也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欧洲部分的工厂出产的武器、车辆、物资,也通过铁路运往亚洲部分。希特勒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一旦占领了车里雅宾斯克,中西伯利亚的苏军就成了孤军,那明俄联军拿下中西伯利亚,也就容易得多了。贝加尔湖以西的地方,也是明国许给自由俄罗斯的国土。
车里雅宾斯克虽然距离哈萨克斯坦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是现在明军主力的确无力进行这样一场关键战役了。因此,现在明军不求占领,只是从空中进行打击,调集大批双引擎轰炸机,对车里雅宾斯克进行战略轰炸,着重破坏铁路枢纽区。同时,派遣白俄的哥萨克骑兵和哈萨克族骑兵,从哈萨克斯坦出发,不断对一百多公里外的车里雅宾斯克进行骚扰。
……
明军不断注意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开始不容小视了。
――以汉族为主的正牌明军,现在有两支主要附庸军:一支是中亚的穆斯林部队,另一支是自由俄罗斯的白俄部队。这两支部队无论哪一支,跟汉族明军都能和睦相处,但是穆斯林和俄罗斯人之间,关系却很紧张,而且越来越紧张,甚至都不能把他们放在一起使用。现在在一场战役中,要么是只用穆斯林部队,要么是只用俄罗斯部队,要么是左翼交给穆斯林部队、右翼交给俄罗斯部队、中间用汉族明军隔开。总之,就是不能把穆斯林部队和俄罗斯部队直接放在一起。那样,非打败仗不可。别说他们不能密切配合,能不冲突起来就不错。
说起来也难怪,两边矛盾除了历史上的,主要是宗教上的。俄罗斯部队信上帝,穆斯林部队信安拉,这矛盾注定了不可调和。而明军什么也不信,没有自己的固定信仰,到穆斯林那边可以跟着说安拉好,到哥萨克那边可以跟着说上帝好,反而跟哪边相处都问题不大。而且现在主要战斗都在中亚穆斯林区域,明军军纪严明,基本没有偷窃、抢劫之类的事情,和当地百姓关系处得很好。而俄军那些哥萨克就不行了,走到哪里,就偷到哪里、抢到哪里。
穆斯林教义禁吃猪肉、禁止饮酒,明军虽然不信仰,但是在穆斯林区域内作战,能做到完全尊重当地风俗,军队伙食里完全没有猪肉,也没有酒。但是众所周知,俄军是一支酒鬼组成的部队,上至将军元帅、下至小兵,基本上个个是酒鬼。自由俄罗斯军队和苏联红军在这方面都一样,饭可以不吃,酒不可以不喝,不让他们喝酒比让他们死还难。俄军官兵在当地村庄里驻扎的时候,就因为聚众喝酒,多次被当地人围攻。俄军士兵开枪自卫,马上就有人向驻扎在附近的穆斯林军队报信,很快就有一队哈萨克士兵纵马飞驰来,于是上演哈萨克vs哥萨克的大火并。
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得死几条人命。明军的军事法庭上,这一类的案例越来越多。唐云生甚至以个人名义,直接向邓尼金发电,请他严加管束麾下的俄军,最好在俄军中颁发禁酒令。至少要做到在穆斯林战区内禁酒。但是邓尼金回电说,这是俄军的传统,禁酒是不可能的。这样不但严重打击士气,而且没法操作,根本执行不下去。
也是,从邓尼金本人,直到下面的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旅团营连排班长、士兵,大半都是酒鬼。就算是负责军中执法的宪兵,也多是酒鬼。你让谁去禁谁的酒?
这种现状,南京决策层也是除了摇头,没有办法,只能尽力安抚,试图平息两边的矛盾。只要这种矛盾不大到影响对苏作战就行。此外,大明高层也多了一层想法,觉得这种矛盾也是可以利用的。
在苏联布尔什维克政权消失之后,中亚和西亚将出现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东北的俄罗斯联邦、西北的纳粹德国、以及南边的一系列新**的穆斯林国家。这三者的矛盾将不停发酵、膨胀,而居于欧亚大陆东方的大明,将在中间游刃有余,成为一个平衡者、调停者。而两个系列的附庸国――俄罗斯联邦、中亚穆斯林小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不会和大明为敌,而只会争相讨好、争取大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大明西北边陲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