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集 长驱直入吐鲁番
第209集 长驱直入吐鲁番
明军攻下了哈密地区,取得了一年来都没取得的战果,终于在两疆的天山东大门外取得了一大块绿洲区,算是有了一个进疆的前进基地。
接下来,明军集中兵力进攻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相比,吐鲁番地区是一个真正的战略要地,无论进攻南疆还是北疆,都绕不过吐鲁番。吐鲁番的北边是雄伟的天山,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是军队无法逾越的。如果占领了吐鲁番,向北可以进攻迪化,打通天山山口,取得进入北疆的大门钥匙;如果不过天山,直接向西可以一路长驱直入南疆,也就是进攻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的那一连串绿洲地带:巴音郭楞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以及沙漠西南面的和田地区。
明军并没有哈密稍作停顿,仅仅是把参加哈密战役的大部分部队留下来休整,而把大批刚下车的生力军换为进攻部队。养精蓄锐的坦克、养精蓄锐的兵,马不停蹄,闪电般地继续向西推进,连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给苏军留。
这也要仰赖明军充足的运力。在保障哈密战役后勤供应的同时,还能运来那么多后方部队。这在去年的拉锯战中,是根本不能想象的。要是在去年,别说根本打不下哈密,就算打下来,那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苏军只要一个反扑,明军就被顺着大漠一路赶回去了。
但是现在,明军不但在哈密稳稳的扎下来了,而且依然后劲十足,继续向前猛冲。
……
哈密县城到吐鲁番县城,公路距离大约400公里,中间大部分地区依然是一马平川的戈壁滩。这一段不但比从酒泉到哈密短得多,而且也肯定好打得多。因为从酒泉到哈密这一段,正是苏军和明军反复争夺、长期拉锯战的地区,双方都修筑有相对完善的固定设防区:绵延的战壕防线、地雷区,等等。但是明军从没有越过哈密过,苏军从没在哈密以西修筑任何防线,也没有埋设任何雷区。这里是被视作后方的。就像明军不大可能在酒泉以东埋设雷区一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哈密到酒泉之间是“习惯战区”,双方已经在这里你攻我夺很习惯了,无论明苏哪一方,都把在这一区域内的胜败得失看得不那么严重,指挥的都很淡定,心态都比较放松。但是一旦打过了哈密,对苏军来说,那感觉就好象打进自己家门了一样,心态一下子全慌了,都有一种“完了”的感觉。就好象当年清军打过长江防线、对明军的精神冲击一样。
明军四个装甲师长驱直入,以比哈密之前快一倍的速度追击苏军。沿途苏军没能组织得起一次有力的抵抗。几场坦克战,苏军坦克也都像没头苍蝇一样,完全没了哈密之前的那种殊死搏斗的劲头。400公里的纵深,明军只用了5天时间就追到了吐鲁番县城下。沿途苏军5个装甲师、5个步兵师,被明军4个装甲师追得一路大溃败,路上到处都是被打散了建制的残兵。远东战役的大规模投降,现在又重现了。
而且这里的苏军投降浪潮比远东更甚。苏军在中亚、尤其在哈密以西的驻军,中亚士兵占了至少一半。这些士兵都是在几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土生土长的,很多都是和占领区当地百姓是同一个民族的,说同一种语言。苏联在中亚几个加盟国的统治本来就不稳,当地人和俄罗斯人的民族矛盾相当激烈。那些黑头发、黑眼睛、红脸膛的中亚士兵,本来就很不爽那些从远方派来的黄头发蓝眼睛、苍白皮肤、鹰钩鼻子的俄罗斯干部骑在他们头上。现在又亲眼看到在那些从莫斯科来的、说俄语的“同志们”指挥下,大批说自己语言的同胞被活活饿死,军心早就起了不小的变化。现在,这半数的中亚官兵,成了苏军投降的主力。
……
向小强一行现在刚刚进入哈密地区。他和记者们都是激动不已,正在疯狂拍摄那些被饿死和屠杀的尸体呢,突然接到兰州方东成来的电报,说请亲王殿下带着记者在哈密抓紧调查,前边吐鲁番很快又要拿下了,那里的情况更严重,“看点”更多。
向小强更是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就飞到吐鲁番去。他带着车队、带着记者,先是花了两天时间调查哈密城内的情况,主要是搜集苏军大屠杀的证据。然后接下来的几天,他从清晨到深夜,全天一刻也不闲着,马不停蹄,把哈密县城东西两边一百多公里的绿洲区全跑遍了。城外的任务,主要就是搜集饥荒的证据。他们从最开始的一天看一个村子,到了一天看两个村子、到最后就是走马观花,一天看五六个村子。现在各村尸体都被明军宪兵部队看守着,没让埋,就等着记者和调查团来拍。但是五月份白天天气已经很热了,向小强他们得赶在各村尸体**或者风干之前,尽量拍的更多。
这时候,越来越多的记者从内地赶了来。还有更多的国际组织,比如国际红十字会、各种协会的代表,也都纷纷赶来。哈密地区的记者和国际人士越聚越多,他们组成了一个上百人的调查团,也不再像向小强他们头几天那样奔命了。调查团兵分几路,分别前往不同的区域。这样前后下来半个月不到,就把整个哈密地区所有的居民点,全都调查了一个遍。一些知情的当地人,还有被俘的苏军军官,指出了几处秘密掩埋点。这些埋人的大坑也被明军挖开了。倒是没有“万人坑”这种规模,但是几百人、上千人的大坑还是有不少。大坑里的尸体多,现在还在**,发出阵阵恶臭。很多小坑里的尸体少,水分已经被吸得差不多了,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成了标准的干尸了。
在这些惨绝人寰的场景面前,记者们和调查团的人全都震惊了。明军像以前那样,专门给记者们提供了两部电台,由两个情报官为他们发稿件。当然,战地稿件照例要审查,凡是有可能暴露军事秘密的地方都要修改。那两个情报官也担任审查官的角色。
……
哈密战役进行的异常顺利。从5月24日到6月7日,整个吐鲁番地区,也就是天山山口以南、巴音郭楞以东的地区,北全部拿下。现在,明军距离北边的迪化只有130公里了。
明军攻下了哈密地区,取得了一年来都没取得的战果,终于在两疆的天山东大门外取得了一大块绿洲区,算是有了一个进疆的前进基地。
接下来,明军集中兵力进攻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相比,吐鲁番地区是一个真正的战略要地,无论进攻南疆还是北疆,都绕不过吐鲁番。吐鲁番的北边是雄伟的天山,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是军队无法逾越的。如果占领了吐鲁番,向北可以进攻迪化,打通天山山口,取得进入北疆的大门钥匙;如果不过天山,直接向西可以一路长驱直入南疆,也就是进攻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的那一连串绿洲地带:巴音郭楞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以及沙漠西南面的和田地区。
明军并没有哈密稍作停顿,仅仅是把参加哈密战役的大部分部队留下来休整,而把大批刚下车的生力军换为进攻部队。养精蓄锐的坦克、养精蓄锐的兵,马不停蹄,闪电般地继续向西推进,连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给苏军留。
这也要仰赖明军充足的运力。在保障哈密战役后勤供应的同时,还能运来那么多后方部队。这在去年的拉锯战中,是根本不能想象的。要是在去年,别说根本打不下哈密,就算打下来,那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苏军只要一个反扑,明军就被顺着大漠一路赶回去了。
但是现在,明军不但在哈密稳稳的扎下来了,而且依然后劲十足,继续向前猛冲。
……
哈密县城到吐鲁番县城,公路距离大约400公里,中间大部分地区依然是一马平川的戈壁滩。这一段不但比从酒泉到哈密短得多,而且也肯定好打得多。因为从酒泉到哈密这一段,正是苏军和明军反复争夺、长期拉锯战的地区,双方都修筑有相对完善的固定设防区:绵延的战壕防线、地雷区,等等。但是明军从没有越过哈密过,苏军从没在哈密以西修筑任何防线,也没有埋设任何雷区。这里是被视作后方的。就像明军不大可能在酒泉以东埋设雷区一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哈密到酒泉之间是“习惯战区”,双方已经在这里你攻我夺很习惯了,无论明苏哪一方,都把在这一区域内的胜败得失看得不那么严重,指挥的都很淡定,心态都比较放松。但是一旦打过了哈密,对苏军来说,那感觉就好象打进自己家门了一样,心态一下子全慌了,都有一种“完了”的感觉。就好象当年清军打过长江防线、对明军的精神冲击一样。
明军四个装甲师长驱直入,以比哈密之前快一倍的速度追击苏军。沿途苏军没能组织得起一次有力的抵抗。几场坦克战,苏军坦克也都像没头苍蝇一样,完全没了哈密之前的那种殊死搏斗的劲头。400公里的纵深,明军只用了5天时间就追到了吐鲁番县城下。沿途苏军5个装甲师、5个步兵师,被明军4个装甲师追得一路大溃败,路上到处都是被打散了建制的残兵。远东战役的大规模投降,现在又重现了。
而且这里的苏军投降浪潮比远东更甚。苏军在中亚、尤其在哈密以西的驻军,中亚士兵占了至少一半。这些士兵都是在几个中亚加盟共和国土生土长的,很多都是和占领区当地百姓是同一个民族的,说同一种语言。苏联在中亚几个加盟国的统治本来就不稳,当地人和俄罗斯人的民族矛盾相当激烈。那些黑头发、黑眼睛、红脸膛的中亚士兵,本来就很不爽那些从远方派来的黄头发蓝眼睛、苍白皮肤、鹰钩鼻子的俄罗斯干部骑在他们头上。现在又亲眼看到在那些从莫斯科来的、说俄语的“同志们”指挥下,大批说自己语言的同胞被活活饿死,军心早就起了不小的变化。现在,这半数的中亚官兵,成了苏军投降的主力。
……
向小强一行现在刚刚进入哈密地区。他和记者们都是激动不已,正在疯狂拍摄那些被饿死和屠杀的尸体呢,突然接到兰州方东成来的电报,说请亲王殿下带着记者在哈密抓紧调查,前边吐鲁番很快又要拿下了,那里的情况更严重,“看点”更多。
向小强更是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就飞到吐鲁番去。他带着车队、带着记者,先是花了两天时间调查哈密城内的情况,主要是搜集苏军大屠杀的证据。然后接下来的几天,他从清晨到深夜,全天一刻也不闲着,马不停蹄,把哈密县城东西两边一百多公里的绿洲区全跑遍了。城外的任务,主要就是搜集饥荒的证据。他们从最开始的一天看一个村子,到了一天看两个村子、到最后就是走马观花,一天看五六个村子。现在各村尸体都被明军宪兵部队看守着,没让埋,就等着记者和调查团来拍。但是五月份白天天气已经很热了,向小强他们得赶在各村尸体**或者风干之前,尽量拍的更多。
这时候,越来越多的记者从内地赶了来。还有更多的国际组织,比如国际红十字会、各种协会的代表,也都纷纷赶来。哈密地区的记者和国际人士越聚越多,他们组成了一个上百人的调查团,也不再像向小强他们头几天那样奔命了。调查团兵分几路,分别前往不同的区域。这样前后下来半个月不到,就把整个哈密地区所有的居民点,全都调查了一个遍。一些知情的当地人,还有被俘的苏军军官,指出了几处秘密掩埋点。这些埋人的大坑也被明军挖开了。倒是没有“万人坑”这种规模,但是几百人、上千人的大坑还是有不少。大坑里的尸体多,现在还在**,发出阵阵恶臭。很多小坑里的尸体少,水分已经被吸得差不多了,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成了标准的干尸了。
在这些惨绝人寰的场景面前,记者们和调查团的人全都震惊了。明军像以前那样,专门给记者们提供了两部电台,由两个情报官为他们发稿件。当然,战地稿件照例要审查,凡是有可能暴露军事秘密的地方都要修改。那两个情报官也担任审查官的角色。
……
哈密战役进行的异常顺利。从5月24日到6月7日,整个吐鲁番地区,也就是天山山口以南、巴音郭楞以东的地区,北全部拿下。现在,明军距离北边的迪化只有130公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