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集 邓尼金的到来
第137集 邓尼金的到来
《壮烈!大日本满洲派遣军集体玉碎!》
8月28日,东京报纸头版头条,赫然一列粗黑的大标题,触目惊心。旁边还有一些副标题,诸如《鸭绿江防线固若金汤》之类的,似乎在对日本国民进行着一点仅有的安慰。
29日,传来了残余的一万多日军平安撤回的消息。那些残军这些天来的处境十分悲惨,虽然躲出了包围圈,但整天都被明军飞机轰炸,炸弹、燃烧弹昼夜不停,两万多人生生被炸死烧死好几千……一万多人拥挤在乌苏里江西岸,没有桥,船也很少。补给什么的全都断了,附近的几个村子也被抢劫一空,能吃的全吃光了。东边是夏季洪峰期的滔滔江水,西边是几十万明军主力,说过来就过来,似乎再没有什么希望了。一万多人伤残满地,哀鸿遍野。
直到27日,苏联人才下了决心,拉日本人一把。而这拉一把,也仅仅是调集一批船只,把这一万多日本残军接到了苏联这一边而已。日本赶紧从国内派来运兵船,把这一万多宝贵的甲种师团老兵接回国内。将来,这些人就是日本陆军重新振兴的种子。
30日,晚上十一点多,两艘伪装成货船的运兵船,悄悄驶进了长崎港。在一片被隔离封闭的码头上,一万多灰头土脸、浑身伤残的日军士兵悄悄地下船,然后相扶着朝准备好的军列走去……为了避免再次打击国民士气,这一万多人的回国,军部全程低调处理。
日本的大陆梦已经破灭了,这场举国赌注输掉了。现在,就连日本国民也已经意识到,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卫朝鲜,以及确保日本本土安全了。
31日,一艘日本巡洋舰从东海战场返回国内补充给养、休整,缓缓驶进了横须贺军港。
舰上日军官兵全部身着雪白的礼服,拎着箱子,昂首挺胸、步伐整齐地走在横须贺市的大街中央。
横须贺简直是万人空巷,港里的工人、横须贺市的市民,以最热烈的欢呼迎接着这艘军舰。两边的小楼上、人行道上、甚至树上、房顶上,都挤满了人。工人、职员、店铺老板、小学生、包括妓-女,全都疯狂挥舞着小国旗、小军旗,热泪盈眶,喊哑了嗓子:
“万岁!!!”
“大日本海军威武!!!”
“保卫日本,就靠你们啦!!!”
“拜托啦!!!”
“日本万岁!!!”
“天皇陛下万岁!!!”
而在北方一千多公里外的满洲,大战过后,大明军政各方也在打扫战场,进行着善后处理。大量的物资――粮食、布匹、燃料、药品、生活用品,日夜用火车运到关外,尽快滋养这块被战火蹂躏过的土地。除了大明政府,大明各界也纷纷出钱出力,踊跃捐款捐物,由各个民间慈善组织筹办押运,跟着列车一起送往东北去。就连朱佑榕也带领皇室成员慷慨解囊,捐出不少私房钱,购买了大量衣服、药品,出钱包车,送往关外。
大明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大战过后,不能再饿死一人。
而与此同时,开往关外的军列更加频繁了。更大量的弹药、燃料、军需品,昼夜不停递送到关外明军各单位手中。在战役中伤亡的明军官兵不断运回关内,而生力军则不断的补充到关外。
明军意思很明显,虽然不再往关外增兵了,但是也不打算丝毫减弱关外的军力。始终维持着50个师的精锐部队。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那一边,苏联的军列也在昼夜不停地往返。一个团一个团的士兵齐刷刷地下车,几十辆几十辆的坦克被卸下来……苏军在不断增兵。但是由于两房运输线长度的悬殊,苏军增兵的速度是不能跟明军比的。虽然现在明军已经不再增兵了,但是苏军想要在兵力上赶上、或者接近明军的水平,好像都遥遥无期。
苏联寄希望与谈判解决中亚问题,在明军喝日军鏖战的时候,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政策。也许是斯大林不希望在扩大战端,不希望把战火从中亚烧到远东。那样的话,苏军胜算太小了。当然斯大林相信苏军不会像日军这样惨败,但他也绝不会天真到认为能大胜明军。从双方的运输线长度来看,苏军天然就吃亏,而且是吃大亏。何况从明军横扫日军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来看,苏军也很难占上风。
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不胜不败,在远东僵持着。那么,一个新的大泥潭又形成了。
在中亚已经陷入了一个大泥潭了,斯大林实在不能接受再在远东陷入另一个大泥潭。那样搞不好他在党内的地位都会动摇。
但是现在,随着十万日军灰飞烟灭,东北由明军一家独大之后,斯大林似乎又清醒了些,有些后悔作壁上观了。现在明军下一步的目标,有可能是朝鲜,但也很有可能是苏联。
明军当然有足够的理由进攻朝鲜――那样明国就会取得他们梦寐以求的日本海出海口。而且占据了朝鲜半岛这个战略要地,今后遏制日本将更加方便。至少对马海峡再不是日本独享的了。只需一次成功的登陆战,明军就能把军队送上日本本土。
而且现在日本弱小,苏联强大,这时候避实击虚、先解决掉一个弱的敌人,是每个聪明人都会做出的选择。朝鲜半岛虽然防御严密,但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边界。从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很容易看到战争将在哪里结束。而进攻苏联,那将是一个“无限战争”。对于明国来说,广袤的苏联是“没有边界”的。进攻开始的时候,根本看不到战争的结束点。
换句话说,我苏联怕陷入泥潭,他明国凭什么就不怕陷入泥潭?以苏联的体制,可以死伤上千万人毫不在乎,因为国民是麻木的,至少国民的大脑如何思考这件事,是控制在党的手里的。而明国那种脆弱的“立宪政体”,每个国民都能正常思考,正常看待“死亡”的意义。他们的国民能承受过高的伤亡吗?
斯大林托着烟斗,在烟雾弥漫的房间中缓缓踱着步子,长长地思考着。
在南京,也有一个房间此时也是烟雾弥漫。不过却是另一种气氛。
向小强、十四格格、还有大明的外交部、东厂的一些要人,和几个俄国人坐在一起,亲热地说笑着。
其中一个人身着沙俄陆军将军服,面色冷峻,听得多说的少。这就是邓尼金。
《壮烈!大日本满洲派遣军集体玉碎!》
8月28日,东京报纸头版头条,赫然一列粗黑的大标题,触目惊心。旁边还有一些副标题,诸如《鸭绿江防线固若金汤》之类的,似乎在对日本国民进行着一点仅有的安慰。
29日,传来了残余的一万多日军平安撤回的消息。那些残军这些天来的处境十分悲惨,虽然躲出了包围圈,但整天都被明军飞机轰炸,炸弹、燃烧弹昼夜不停,两万多人生生被炸死烧死好几千……一万多人拥挤在乌苏里江西岸,没有桥,船也很少。补给什么的全都断了,附近的几个村子也被抢劫一空,能吃的全吃光了。东边是夏季洪峰期的滔滔江水,西边是几十万明军主力,说过来就过来,似乎再没有什么希望了。一万多人伤残满地,哀鸿遍野。
直到27日,苏联人才下了决心,拉日本人一把。而这拉一把,也仅仅是调集一批船只,把这一万多日本残军接到了苏联这一边而已。日本赶紧从国内派来运兵船,把这一万多宝贵的甲种师团老兵接回国内。将来,这些人就是日本陆军重新振兴的种子。
30日,晚上十一点多,两艘伪装成货船的运兵船,悄悄驶进了长崎港。在一片被隔离封闭的码头上,一万多灰头土脸、浑身伤残的日军士兵悄悄地下船,然后相扶着朝准备好的军列走去……为了避免再次打击国民士气,这一万多人的回国,军部全程低调处理。
日本的大陆梦已经破灭了,这场举国赌注输掉了。现在,就连日本国民也已经意识到,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卫朝鲜,以及确保日本本土安全了。
31日,一艘日本巡洋舰从东海战场返回国内补充给养、休整,缓缓驶进了横须贺军港。
舰上日军官兵全部身着雪白的礼服,拎着箱子,昂首挺胸、步伐整齐地走在横须贺市的大街中央。
横须贺简直是万人空巷,港里的工人、横须贺市的市民,以最热烈的欢呼迎接着这艘军舰。两边的小楼上、人行道上、甚至树上、房顶上,都挤满了人。工人、职员、店铺老板、小学生、包括妓-女,全都疯狂挥舞着小国旗、小军旗,热泪盈眶,喊哑了嗓子:
“万岁!!!”
“大日本海军威武!!!”
“保卫日本,就靠你们啦!!!”
“拜托啦!!!”
“日本万岁!!!”
“天皇陛下万岁!!!”
而在北方一千多公里外的满洲,大战过后,大明军政各方也在打扫战场,进行着善后处理。大量的物资――粮食、布匹、燃料、药品、生活用品,日夜用火车运到关外,尽快滋养这块被战火蹂躏过的土地。除了大明政府,大明各界也纷纷出钱出力,踊跃捐款捐物,由各个民间慈善组织筹办押运,跟着列车一起送往东北去。就连朱佑榕也带领皇室成员慷慨解囊,捐出不少私房钱,购买了大量衣服、药品,出钱包车,送往关外。
大明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大战过后,不能再饿死一人。
而与此同时,开往关外的军列更加频繁了。更大量的弹药、燃料、军需品,昼夜不停递送到关外明军各单位手中。在战役中伤亡的明军官兵不断运回关内,而生力军则不断的补充到关外。
明军意思很明显,虽然不再往关外增兵了,但是也不打算丝毫减弱关外的军力。始终维持着50个师的精锐部队。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那一边,苏联的军列也在昼夜不停地往返。一个团一个团的士兵齐刷刷地下车,几十辆几十辆的坦克被卸下来……苏军在不断增兵。但是由于两房运输线长度的悬殊,苏军增兵的速度是不能跟明军比的。虽然现在明军已经不再增兵了,但是苏军想要在兵力上赶上、或者接近明军的水平,好像都遥遥无期。
苏联寄希望与谈判解决中亚问题,在明军喝日军鏖战的时候,采取了作壁上观的政策。也许是斯大林不希望在扩大战端,不希望把战火从中亚烧到远东。那样的话,苏军胜算太小了。当然斯大林相信苏军不会像日军这样惨败,但他也绝不会天真到认为能大胜明军。从双方的运输线长度来看,苏军天然就吃亏,而且是吃大亏。何况从明军横扫日军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来看,苏军也很难占上风。
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不胜不败,在远东僵持着。那么,一个新的大泥潭又形成了。
在中亚已经陷入了一个大泥潭了,斯大林实在不能接受再在远东陷入另一个大泥潭。那样搞不好他在党内的地位都会动摇。
但是现在,随着十万日军灰飞烟灭,东北由明军一家独大之后,斯大林似乎又清醒了些,有些后悔作壁上观了。现在明军下一步的目标,有可能是朝鲜,但也很有可能是苏联。
明军当然有足够的理由进攻朝鲜――那样明国就会取得他们梦寐以求的日本海出海口。而且占据了朝鲜半岛这个战略要地,今后遏制日本将更加方便。至少对马海峡再不是日本独享的了。只需一次成功的登陆战,明军就能把军队送上日本本土。
而且现在日本弱小,苏联强大,这时候避实击虚、先解决掉一个弱的敌人,是每个聪明人都会做出的选择。朝鲜半岛虽然防御严密,但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边界。从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很容易看到战争将在哪里结束。而进攻苏联,那将是一个“无限战争”。对于明国来说,广袤的苏联是“没有边界”的。进攻开始的时候,根本看不到战争的结束点。
换句话说,我苏联怕陷入泥潭,他明国凭什么就不怕陷入泥潭?以苏联的体制,可以死伤上千万人毫不在乎,因为国民是麻木的,至少国民的大脑如何思考这件事,是控制在党的手里的。而明国那种脆弱的“立宪政体”,每个国民都能正常思考,正常看待“死亡”的意义。他们的国民能承受过高的伤亡吗?
斯大林托着烟斗,在烟雾弥漫的房间中缓缓踱着步子,长长地思考着。
在南京,也有一个房间此时也是烟雾弥漫。不过却是另一种气氛。
向小强、十四格格、还有大明的外交部、东厂的一些要人,和几个俄国人坐在一起,亲热地说笑着。
其中一个人身着沙俄陆军将军服,面色冷峻,听得多说的少。这就是邓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