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集 关于日本入侵
第145集 关于日本入侵
由于“是否北伐”牵扯到大明帝国的国运,这次帝国最高军政会议一直开了四天。每一天都是激烈辩论。第一天大家都还比较克制,到了第二天气氛就激烈起来,唇枪舌剑,火药味已经很浓了。要不是又朱佑榕和沈荣轩“镇场子”,那又要围着桌子转圈打架、玩全武行了。
第一天和第二天,尽管辩论激烈,但是沈荣轩有意识地不参与发言,只是左右平衡,像个裁判一样“维持现场秩序”。到了第三天,沈荣轩开始低调地发表一些意见,透漏了一点自己赞成北伐的倾向。尽管很低调,但他这个身份在这里了,所以还是很快地形成了会场上的意见领袖。原先很多发言很谨慎、或者左右摇摆的大臣,马上都投到他这一边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大臣坚决地反对北伐。他们在内阁大臣中约占五分之二,在全体参会人员中约占三分之一。不过尽管他们仍是激烈反对,因为向小强的那一句“北方人民算不算我大明人民”,现在是完全没有人拿“人民幸福高于国家统一”说事了。因为道理明摆着:无论从伦理、法理、历史、还是感情上,沦陷区人民都毫无疑问地属于大明人民。既然大明的绝大部分人民仍在满清铁蹄之下,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要想人民幸福,就必须国家统一。……“永不北伐派”刚露了一个头,就被向小强一平锅拍下去了。
经过了前三天的论证、举例、数据分析,还有敌我双方的军事、经济、资源、生产能力、战争潜力、民心士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最后得出了让双方信服的结论:新一次的明清战争,大明取胜的可能性应不低于70%。这个“取胜”,意思是大明能够达到比较保守的战争终止线:黄河――秦岭一线。
这条终止线将和现在的长江――横断山脉一线一样,成为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屏障。如果到时候战局仍一片大好的话,就可以跨过这条线继续北进,争取收复中华全境。如果到时候战局吃紧,那就可以在这条线退守下来,全力经营这条新的防线,为今后收复中华全境打造一个有利的战略态势。
当然,既然能打到这一步,那么北清的领土、人口、资源、工业中心、战略纵深、以及海岸线都被大大的压缩了。就算眼下无力彻底平定清虏,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收复全国,也是比较现实的事情了。
……
但是,之所以反对派的大臣们这么轻易就同意了“北伐有可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更有杀伤力的论据――日本威胁。
这意思就是说:不错,如果单单和北清打,我们可能取胜。但是别忘了还有个日本。
谁都知道,目前日本是东亚发展最快、也是最具野心的国家。而且它也是一直渴望搞到一块大陆领土的。如果在明清打得最艰苦的时候,日本趁机入侵、渔翁得利怎么办?如果它是从朝鲜半岛入侵、由北往南打、先拿北清开刀,那大明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如果日本选择从福建、浙江登陆,首先在大明背后**一刀的话,那大明就要背腹受敌、凶险万分了。
说实话,这也是向小强和一干将领等北伐派最担心的。不过所谓的“最担心”也并没担心到认为不能北伐。只是说整场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日本的危险要比满清本身的危险更值得注意。
在开会前,向小强和军事将领们也预料到了肯定有大臣提出日本问题,因此也事先做了准备。不过,在会上向整个帝国最高决策层陈词这种观点,是很有风险的。或者说要担着很大责任的。因为这等于立下了军令状。反对派提出日本太危险了,因此不能北伐。北伐派就拍胸脯说日本虽然危险,但我们有办法克服,不会让大明战败。
虽然这样说,但战争毕竟是难以预料的,如果大明真的因为日本参战而战败了,或者说即使没战败、但吃了大亏,那这个责任谁来负?
毫无疑问,肯定是当初会议上拍胸脯的人来负。
因此,向小强曾竭力要求这个风险自己来担,会上的关于日本入侵可能的陈词由自己来做。因为归根到底,自己是北伐满清计划的最初提出者。但是总参谋长张照先不同意,把向小强按下去了。这段担责任的陈词,他要自己来做。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帝**队最高指挥官,所以这个事关国运的责任,自然要由自己来担。
“挺之啊,”张照先当时笑呵呵地对他说道,“这个你别和我争。我年纪已经很大了,也很快就要退役。不要说担点责任,就算马上把我撤职判罪,我都没什么好怕的。但是挺之你还年轻,前程无限,也是我们大明难得的人才。等你年纪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再去跟年轻人争吧。呵呵。”
向小强本来都豁出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最多五年,所以顾忌少得多。但是张照先老元帅这次真的把他感动了。他肃然而立,深深的一个长揖到地。
……
帝国最高军政会议上,张照先发言了:
“几位内阁大臣都提出了日本可能趁机入侵。照先是个军人,政治上的判断不及诸位大臣。大臣们都是负责任的政治家,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肯定是经过成熟思考的。那么照先就假定:政治上,日本有趁机入侵的可能。接下来,照先要从军事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也请在座的军界同仁一起讨论。”
张照先的几句话大臣们都听懂了。意思是说:你们说日本可能入侵,好,这是政治范畴,政治上我承认你们是专家,我不和你们争论。但是接下来就是军事问题。政治问题我承认你们是专家,不和你们争论,但是军事问题你们也要承认我是专家,不要和我争论。就算争论,我也只接受“军界同仁”的争论。
而实际上,“军界同仁”都是北伐派。
几位反北伐的大臣相互看看,也说不出什么来。那就只有继续听。
张照先也就继续说道:
“既然日本可能入侵,那首先就是路线问题,也就是从哪里入侵。有两种可能:一,从北方入侵。二,从南方入侵。经过刚才的讨论,在座的无论军政,都已经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日本从北方入侵,带来的危险较小。而从南方入侵,也就是从我们大明背后插刀,带来的危险就大得多。
“大家也都同意,如果能证明日本会从南方入侵的话,那我们等于同时和两个敌人作战,两线作战。那样的话,我们宁可放弃北伐。反之如果日本从北边入侵的话,那我们仍然可以考虑北伐。因为单线作战,我们的进攻方向、战略布署等都不会有什么大变动,我们等于仍是和一个敌人作战。无非就是这个敌人变得强了些。无论是进是退,我们的余地都很大。
“从军事的角度上讲,我认为日本假如要入侵的话,‘假如’――要入侵的话,那么从南方进攻的可能性很小,而极大可能会从北方进攻。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有日本在东亚大陆上唯一的跳板:朝鲜半岛。日本在朝鲜半岛经营多年,是个再稳固不过的战略后方。
“朝鲜半岛距离日本本土非常近,无论是增兵还是后勤,运输都非常方便。日本的几大传统海军基地,比如横须贺、佐世保、吴港、长崎等等,还有整个濑户内海,距离朝鲜都非常近,只隔了一道对马海峡。一旦有舰船需要修理,可以在短时间驶回本国基地进行坞修。这对海外战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说,日本从朝鲜半岛、辽东开始入侵,是成功率最大、危险性最小、最合乎利益的选择。虽然从北方进攻,对我们大明的直接威胁较小,但从日本方面来说,毕竟它的目的不是为了灭掉我大明,而是为了在东亚大陆上弄到一块领地,缓解国内的土地和资源压力。那么最理想的就是东亚大陆的北部。这里和日本本国距离近,而且还能和已有的朝鲜半岛连成一片,都能较轻易的并入‘大日本帝国’版图内。这是至关重要的。
“反过来讲,就算假定日本在南方进攻、也假定它真的打到手一块土地,那对日本来说也是‘飞地’。‘飞地’的意思就是和本土距离过远,难以持续占领和经营。日本入侵,为的是土地和资源。而辽东关外的土地无疑比江南广阔得多,自然资源也比江南丰富得多。我们的福建浙江绝大部分是山地,可耕种平原很狭小,自然资源也远不及辽东。辽东除了石油,几乎有日本需要的全部资源。最重要的是,辽东比江南好打得多。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从北方进攻是传统的陆地进攻。而从南方进攻则需要大规模两栖登陆战。孰难孰易,一目了然。在我大明海军仍很强大、并且每个港口都有岸防火炮的情况下,这样登陆成功率极低。其次,我大明的海岸由三部分组成:浙江、福建、广东。日军无论选择哪一段登陆,都是困难极大。
“浙江距离日本本土最近,如果选择这里登陆,无疑在后勤运输和增兵上最为便利。但是浙江外海的舟山群岛内,有我们的主力舰队。我们的6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航空母舰全在这里。日本的海军整体实力虽然比我们强,但也只是略强,没有形成压倒性优势。他们的战列舰比我们多4艘,航母数量和我们相等,而且我们原有两艘战列巡洋舰,卖给德国1艘后还有1艘。这艘现代化改装过的祝融号,至少也能抵得上大半艘战列舰。巡洋舰,日本是21艘,我们是20艘,基本相等。
“日本的舰队总力对我们没有压倒优势,再加上我们是在家门口作战,他们是远道航行几百海里前来作战,后勤、运兵、空中掩护等都很吃亏,仅有的一点优势也被抵消掉了。而我们无论舟山群岛还是浙江沿海,到处都是机场、炮台、鱼雷艇基地、潜艇基地,共同构筑了一个大马蜂窝。日本舰队如果进犯,除了要和我们的舰队决战,还要做好多方位挨打的准备。因此日军除非不理智,否则不可能在浙江进攻。
“如果日军选择福建或广东登陆,那么同样困难。首先广东航程更加遥远、几乎濒临南洋,距日本本土接近两千公里,兵力运输和后勤补给将更加困难。对日军更致命的是,这漫长的补给线要经过浙江、福建我军众多的海军基地和机场。在台-湾岛的南北两侧,高雄和基隆也都有我们的军港。我们就算不和日本舰队主力决战,只需在这漫长航线上多安排几次出巡,就可以轻易掐断日军补给线。因此日军除非不理智,否则也不可能在广东进攻。
“剩下就是福建了。首先对日军来说,福建兼有浙江和广东双重的缺点:补给线航程比浙江远得多,而且离大明舰队主力又比广东近得多。其次,福建一省境内全是山,崇山峻岭,没有一寸平地。日军就算在福建登陆成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军队展开,更难在短时间内向内陆进攻。而福建又是大明沿海驻军最多的一省。我们始终把一部分军队放在这里,就是干这个的。
“我福建的南方军团英勇善战,吃苦耐劳,而且特别善于在当地的亚热带山林环境作战。这次明荷战争,福建军就参加了南洋爪洼岛的作战,表现出色。如果日军登陆成功,在他们还没有运上岸较多部队、并且还没有展开的时候,就会面临熟悉当地环境的、优势兵力的猛烈进攻。而日军的海上后勤补给线,又暴露在浙江东海舰队的打击之下。因此日军除非不理智,否则也不可能在福建进攻。
“我看到有些大人已经笑了。不错,我说了三个‘除非日军不理智,否则不会在某处进攻’,其实已经把整个大明沿海包括进去了。也就是说,除非日军不理智,否则不会在南方进攻。那么他们如果进攻的话,会在哪里进攻呢?唯一的可能,那就是――北方!从朝鲜半岛通过辽东向关内推进。对日本来说,假如它打算入侵的话,这是唯一符合理智的做法。
“日本应该明白,以它的实力,纵然是背后突然袭击,一口吃掉大明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大明有可能打败仗,有可能丢失土地,甚至有可能撤入西南大后方。但是日本心里很清楚,只要它不能把大明完全消灭,它手里的‘飞地’就不是它的。大明肯定会竭尽全力,不停的向西进攻。就算日本联合满清合击大明,因为大明的长江防线、尤其是西部山地防线不可逾越,清军也只能和日军一样,从东部南侵。那么大明仍然只是单线作战。
“日本要的是弄到一块大陆领土,而不是陷入一场长期战争。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它都会从满清背后入侵,从客观上和大明形成夹击之势,快速解决掉满清,然后和大明谈判,争取双方达成谅解,合法的保留到手的土地。而到时候如何选择,主动权仍然在我们。不管怎么样,到时候我大明的战略态势,都要比现在小心翼翼地固守长江防线,要有利得多。
“陛下,诸位大人,关于日军入侵东亚大陆的可能,以上就是我本人、我们三个总参谋部同僚、以及人民卫队司令共同作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日军尽管有趁机入侵东亚大陆的可能,但是基本不可能在我大明进攻。我们抵达北伐终止线后,无论是军事还是外交,和日本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因此,摆在我大明帝国面前的,仍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北伐前景。
“照先请诸位内阁大臣讨论。臣也敬请陛下定夺。我的话完了。”
老元帅表情庄严,先向朱佑榕鞠躬致意,又向四周大臣们欠了欠身,靠回了椅背上。
由于“是否北伐”牵扯到大明帝国的国运,这次帝国最高军政会议一直开了四天。每一天都是激烈辩论。第一天大家都还比较克制,到了第二天气氛就激烈起来,唇枪舌剑,火药味已经很浓了。要不是又朱佑榕和沈荣轩“镇场子”,那又要围着桌子转圈打架、玩全武行了。
第一天和第二天,尽管辩论激烈,但是沈荣轩有意识地不参与发言,只是左右平衡,像个裁判一样“维持现场秩序”。到了第三天,沈荣轩开始低调地发表一些意见,透漏了一点自己赞成北伐的倾向。尽管很低调,但他这个身份在这里了,所以还是很快地形成了会场上的意见领袖。原先很多发言很谨慎、或者左右摇摆的大臣,马上都投到他这一边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大臣坚决地反对北伐。他们在内阁大臣中约占五分之二,在全体参会人员中约占三分之一。不过尽管他们仍是激烈反对,因为向小强的那一句“北方人民算不算我大明人民”,现在是完全没有人拿“人民幸福高于国家统一”说事了。因为道理明摆着:无论从伦理、法理、历史、还是感情上,沦陷区人民都毫无疑问地属于大明人民。既然大明的绝大部分人民仍在满清铁蹄之下,水深火热之中,那么要想人民幸福,就必须国家统一。……“永不北伐派”刚露了一个头,就被向小强一平锅拍下去了。
经过了前三天的论证、举例、数据分析,还有敌我双方的军事、经济、资源、生产能力、战争潜力、民心士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最后得出了让双方信服的结论:新一次的明清战争,大明取胜的可能性应不低于70%。这个“取胜”,意思是大明能够达到比较保守的战争终止线:黄河――秦岭一线。
这条终止线将和现在的长江――横断山脉一线一样,成为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屏障。如果到时候战局仍一片大好的话,就可以跨过这条线继续北进,争取收复中华全境。如果到时候战局吃紧,那就可以在这条线退守下来,全力经营这条新的防线,为今后收复中华全境打造一个有利的战略态势。
当然,既然能打到这一步,那么北清的领土、人口、资源、工业中心、战略纵深、以及海岸线都被大大的压缩了。就算眼下无力彻底平定清虏,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收复全国,也是比较现实的事情了。
……
但是,之所以反对派的大臣们这么轻易就同意了“北伐有可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更有杀伤力的论据――日本威胁。
这意思就是说:不错,如果单单和北清打,我们可能取胜。但是别忘了还有个日本。
谁都知道,目前日本是东亚发展最快、也是最具野心的国家。而且它也是一直渴望搞到一块大陆领土的。如果在明清打得最艰苦的时候,日本趁机入侵、渔翁得利怎么办?如果它是从朝鲜半岛入侵、由北往南打、先拿北清开刀,那大明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如果日本选择从福建、浙江登陆,首先在大明背后**一刀的话,那大明就要背腹受敌、凶险万分了。
说实话,这也是向小强和一干将领等北伐派最担心的。不过所谓的“最担心”也并没担心到认为不能北伐。只是说整场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日本的危险要比满清本身的危险更值得注意。
在开会前,向小强和军事将领们也预料到了肯定有大臣提出日本问题,因此也事先做了准备。不过,在会上向整个帝国最高决策层陈词这种观点,是很有风险的。或者说要担着很大责任的。因为这等于立下了军令状。反对派提出日本太危险了,因此不能北伐。北伐派就拍胸脯说日本虽然危险,但我们有办法克服,不会让大明战败。
虽然这样说,但战争毕竟是难以预料的,如果大明真的因为日本参战而战败了,或者说即使没战败、但吃了大亏,那这个责任谁来负?
毫无疑问,肯定是当初会议上拍胸脯的人来负。
因此,向小强曾竭力要求这个风险自己来担,会上的关于日本入侵可能的陈词由自己来做。因为归根到底,自己是北伐满清计划的最初提出者。但是总参谋长张照先不同意,把向小强按下去了。这段担责任的陈词,他要自己来做。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帝**队最高指挥官,所以这个事关国运的责任,自然要由自己来担。
“挺之啊,”张照先当时笑呵呵地对他说道,“这个你别和我争。我年纪已经很大了,也很快就要退役。不要说担点责任,就算马上把我撤职判罪,我都没什么好怕的。但是挺之你还年轻,前程无限,也是我们大明难得的人才。等你年纪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再去跟年轻人争吧。呵呵。”
向小强本来都豁出去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最多五年,所以顾忌少得多。但是张照先老元帅这次真的把他感动了。他肃然而立,深深的一个长揖到地。
……
帝国最高军政会议上,张照先发言了:
“几位内阁大臣都提出了日本可能趁机入侵。照先是个军人,政治上的判断不及诸位大臣。大臣们都是负责任的政治家,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肯定是经过成熟思考的。那么照先就假定:政治上,日本有趁机入侵的可能。接下来,照先要从军事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也请在座的军界同仁一起讨论。”
张照先的几句话大臣们都听懂了。意思是说:你们说日本可能入侵,好,这是政治范畴,政治上我承认你们是专家,我不和你们争论。但是接下来就是军事问题。政治问题我承认你们是专家,不和你们争论,但是军事问题你们也要承认我是专家,不要和我争论。就算争论,我也只接受“军界同仁”的争论。
而实际上,“军界同仁”都是北伐派。
几位反北伐的大臣相互看看,也说不出什么来。那就只有继续听。
张照先也就继续说道:
“既然日本可能入侵,那首先就是路线问题,也就是从哪里入侵。有两种可能:一,从北方入侵。二,从南方入侵。经过刚才的讨论,在座的无论军政,都已经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日本从北方入侵,带来的危险较小。而从南方入侵,也就是从我们大明背后插刀,带来的危险就大得多。
“大家也都同意,如果能证明日本会从南方入侵的话,那我们等于同时和两个敌人作战,两线作战。那样的话,我们宁可放弃北伐。反之如果日本从北边入侵的话,那我们仍然可以考虑北伐。因为单线作战,我们的进攻方向、战略布署等都不会有什么大变动,我们等于仍是和一个敌人作战。无非就是这个敌人变得强了些。无论是进是退,我们的余地都很大。
“从军事的角度上讲,我认为日本假如要入侵的话,‘假如’――要入侵的话,那么从南方进攻的可能性很小,而极大可能会从北方进攻。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有日本在东亚大陆上唯一的跳板:朝鲜半岛。日本在朝鲜半岛经营多年,是个再稳固不过的战略后方。
“朝鲜半岛距离日本本土非常近,无论是增兵还是后勤,运输都非常方便。日本的几大传统海军基地,比如横须贺、佐世保、吴港、长崎等等,还有整个濑户内海,距离朝鲜都非常近,只隔了一道对马海峡。一旦有舰船需要修理,可以在短时间驶回本国基地进行坞修。这对海外战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说,日本从朝鲜半岛、辽东开始入侵,是成功率最大、危险性最小、最合乎利益的选择。虽然从北方进攻,对我们大明的直接威胁较小,但从日本方面来说,毕竟它的目的不是为了灭掉我大明,而是为了在东亚大陆上弄到一块领地,缓解国内的土地和资源压力。那么最理想的就是东亚大陆的北部。这里和日本本国距离近,而且还能和已有的朝鲜半岛连成一片,都能较轻易的并入‘大日本帝国’版图内。这是至关重要的。
“反过来讲,就算假定日本在南方进攻、也假定它真的打到手一块土地,那对日本来说也是‘飞地’。‘飞地’的意思就是和本土距离过远,难以持续占领和经营。日本入侵,为的是土地和资源。而辽东关外的土地无疑比江南广阔得多,自然资源也比江南丰富得多。我们的福建浙江绝大部分是山地,可耕种平原很狭小,自然资源也远不及辽东。辽东除了石油,几乎有日本需要的全部资源。最重要的是,辽东比江南好打得多。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从北方进攻是传统的陆地进攻。而从南方进攻则需要大规模两栖登陆战。孰难孰易,一目了然。在我大明海军仍很强大、并且每个港口都有岸防火炮的情况下,这样登陆成功率极低。其次,我大明的海岸由三部分组成:浙江、福建、广东。日军无论选择哪一段登陆,都是困难极大。
“浙江距离日本本土最近,如果选择这里登陆,无疑在后勤运输和增兵上最为便利。但是浙江外海的舟山群岛内,有我们的主力舰队。我们的6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航空母舰全在这里。日本的海军整体实力虽然比我们强,但也只是略强,没有形成压倒性优势。他们的战列舰比我们多4艘,航母数量和我们相等,而且我们原有两艘战列巡洋舰,卖给德国1艘后还有1艘。这艘现代化改装过的祝融号,至少也能抵得上大半艘战列舰。巡洋舰,日本是21艘,我们是20艘,基本相等。
“日本的舰队总力对我们没有压倒优势,再加上我们是在家门口作战,他们是远道航行几百海里前来作战,后勤、运兵、空中掩护等都很吃亏,仅有的一点优势也被抵消掉了。而我们无论舟山群岛还是浙江沿海,到处都是机场、炮台、鱼雷艇基地、潜艇基地,共同构筑了一个大马蜂窝。日本舰队如果进犯,除了要和我们的舰队决战,还要做好多方位挨打的准备。因此日军除非不理智,否则不可能在浙江进攻。
“如果日军选择福建或广东登陆,那么同样困难。首先广东航程更加遥远、几乎濒临南洋,距日本本土接近两千公里,兵力运输和后勤补给将更加困难。对日军更致命的是,这漫长的补给线要经过浙江、福建我军众多的海军基地和机场。在台-湾岛的南北两侧,高雄和基隆也都有我们的军港。我们就算不和日本舰队主力决战,只需在这漫长航线上多安排几次出巡,就可以轻易掐断日军补给线。因此日军除非不理智,否则也不可能在广东进攻。
“剩下就是福建了。首先对日军来说,福建兼有浙江和广东双重的缺点:补给线航程比浙江远得多,而且离大明舰队主力又比广东近得多。其次,福建一省境内全是山,崇山峻岭,没有一寸平地。日军就算在福建登陆成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军队展开,更难在短时间内向内陆进攻。而福建又是大明沿海驻军最多的一省。我们始终把一部分军队放在这里,就是干这个的。
“我福建的南方军团英勇善战,吃苦耐劳,而且特别善于在当地的亚热带山林环境作战。这次明荷战争,福建军就参加了南洋爪洼岛的作战,表现出色。如果日军登陆成功,在他们还没有运上岸较多部队、并且还没有展开的时候,就会面临熟悉当地环境的、优势兵力的猛烈进攻。而日军的海上后勤补给线,又暴露在浙江东海舰队的打击之下。因此日军除非不理智,否则也不可能在福建进攻。
“我看到有些大人已经笑了。不错,我说了三个‘除非日军不理智,否则不会在某处进攻’,其实已经把整个大明沿海包括进去了。也就是说,除非日军不理智,否则不会在南方进攻。那么他们如果进攻的话,会在哪里进攻呢?唯一的可能,那就是――北方!从朝鲜半岛通过辽东向关内推进。对日本来说,假如它打算入侵的话,这是唯一符合理智的做法。
“日本应该明白,以它的实力,纵然是背后突然袭击,一口吃掉大明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大明有可能打败仗,有可能丢失土地,甚至有可能撤入西南大后方。但是日本心里很清楚,只要它不能把大明完全消灭,它手里的‘飞地’就不是它的。大明肯定会竭尽全力,不停的向西进攻。就算日本联合满清合击大明,因为大明的长江防线、尤其是西部山地防线不可逾越,清军也只能和日军一样,从东部南侵。那么大明仍然只是单线作战。
“日本要的是弄到一块大陆领土,而不是陷入一场长期战争。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它都会从满清背后入侵,从客观上和大明形成夹击之势,快速解决掉满清,然后和大明谈判,争取双方达成谅解,合法的保留到手的土地。而到时候如何选择,主动权仍然在我们。不管怎么样,到时候我大明的战略态势,都要比现在小心翼翼地固守长江防线,要有利得多。
“陛下,诸位大人,关于日军入侵东亚大陆的可能,以上就是我本人、我们三个总参谋部同僚、以及人民卫队司令共同作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日军尽管有趁机入侵东亚大陆的可能,但是基本不可能在我大明进攻。我们抵达北伐终止线后,无论是军事还是外交,和日本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因此,摆在我大明帝国面前的,仍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北伐前景。
“照先请诸位内阁大臣讨论。臣也敬请陛下定夺。我的话完了。”
老元帅表情庄严,先向朱佑榕鞠躬致意,又向四周大臣们欠了欠身,靠回了椅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