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海涅故居
罗宾说:“我们来这里,一定要带大家去参观一下海涅故居,名人故居,我们都请大家去看一看,感受一下艺术气息。”
夏羽翔团长说:“是要去看一看,我也挺喜欢海涅的诗歌!”
海涅故居坐落在旧市区最热闹的bolker街,是一座三层的小白楼,故居并不醒目,门口的上方有一块海涅浮雕的青铜标志,这位著名的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为一间书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探访他生长的地方,可以体会孕育他诗人气质,曲丽华也对这位诗人,抱着好奇,她父母那一代人比较喜欢海涅,她和孟文杰年轻,对海涅就陌生一些了,这是曲丽华第一次来参观海涅故居,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
罗宾向大家介绍:“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以平常的词汇,普通的语句构造出思想深刻、生动优美的诗篇,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人物之一,很出名,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
“1819年-1824年先后在波恩大学、格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法律和哲学并从事创作,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也就是因为在大学里学习过这些课程,给海涅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位优秀的诗人,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写一些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更是要反映当时的社会,贴近民众,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有广阔的胸怀,有执着的追求和一定的思想境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艺术生命力。”
“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虽然过去很多年,重新再来欣赏海涅的作品,还是有感染力。”
“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诗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为主题。”
孟文杰说:“作家的成长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年轻的时候,由于经验和阅历都没有那么丰富,创作的作品只是停留在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这些题材,这是海涅从个人角度直接能感受到的,也是他那个年龄最有体会的东西,他把他炙热的情感用文字来表达。”
罗宾点头,“是的,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年轻时的海涅还是很上进,很好学的,他在大学里学习法律,学习哲学,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有了一些铺垫,如果文学只是写一些小情小爱,就不能成为伟大的作家,那些伟大的作家,要么个人饱受苦难,个人经历和阅历十分丰富,有深刻的人生体会,要么就关注社会现实,创作贴近民众生活,能引起社会共鸣的现实主义题材。”
“歌德、席勒、海涅都是德国古典主义作家,都是很有知名度,来德国一定要看一看他们的故居。”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
这是海涅《每逢我在清晨》这些诗句中所抒发的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淳朴真挚,民歌色彩浓郁,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其中不少诗歌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
罗宾说:“我还是比较憧憬海涅的这种境界,他要书写能代表民众发出声音,有强烈的激情,有勇于写出自己真实心声,这是需要勇气的,我也同样作为一个德国人,未必能有他那样的勇气。”
“海涅游历了德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这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经常把看到的,想到的,思考的东西,随时记录下来,后来出版成他的诗集。”
“海涅移居巴黎后,撰写了大量文章,向德国读者介绍法国的社会和文化,他也应法国杂志之邀,撰文向法国读者介绍德国的文化、文学、哲学和宗教,其中针对法国女作家德·斯太尔夫人的《德意志论》而写的《论浪漫派》,尤其能代表海涅的风格。”
他眼中的浪漫派文学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这是一朵稀奇古怪,色彩刺目的花儿,他用他的文字记录下来,加入了他的情感。
“他像歌德一样,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遭受了病痛的折磨,那个时候他也非常伤感,人生病的时候,人特别脆弱,也需要寻求安慰。”
海涅最后一次出门,去了卢浮宫博物馆,断臂维纳斯像勾起了他的伤感。
“我在她的脚前呆了很久,我哭得这样伤心,一块石头也会对我同情,女神也怜悯地俯视着我,可是她又是这样绝望,好像她想说,难道你没有看见,我没有臂膀,不能帮助你吗?”
海涅回到家中,得自己面对病痛,和病魔斗争,这是很不容易的。
诗人不仅生前四面受敌,身后依然饱受非议,在德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几次建立海涅塑像的提议都曾引起巨大争议。
然而,海涅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一切,在德语文学史上极度自信的说:“我从不在意我作为诗人的声望,至于人们是赞扬还是抨击我的诗歌,我都无所谓,但是,你们要在我的棺木上放一把剑,因为,我是人类解放战争中一名忠实的士兵。”
曲丽华听罗宾介绍完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很是感慨,一生曲折,也经历过挫折和苦难,从德国搬到巴黎生活,仍然关注德国的事,他以他饱满的情感,充满激情的文字,来抒发他的感情。
他并不是为了他自己写作,而是要发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声音,虽然他的观点也有局限,但人无完人,曲丽华觉得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最好。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他的作品有争议,遭到一些人的反对,饱受非议的时候,海涅没有退缩,还是勇于和那些人反驳,坚持自己的观点。
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他的诗歌流传下来,在德国的文坛上,成为璀璨的明珠,海涅故居已经变成书店,附近有饭店、咖啡店、酒吧,人们在这里熙熙攘攘,还是留下了文学的气息和文化,这是应该铭记的。
顶点
夏羽翔团长说:“是要去看一看,我也挺喜欢海涅的诗歌!”
海涅故居坐落在旧市区最热闹的bolker街,是一座三层的小白楼,故居并不醒目,门口的上方有一块海涅浮雕的青铜标志,这位著名的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为一间书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探访他生长的地方,可以体会孕育他诗人气质,曲丽华也对这位诗人,抱着好奇,她父母那一代人比较喜欢海涅,她和孟文杰年轻,对海涅就陌生一些了,这是曲丽华第一次来参观海涅故居,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
罗宾向大家介绍:“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以平常的词汇,普通的语句构造出思想深刻、生动优美的诗篇,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人物之一,很出名,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
“1819年-1824年先后在波恩大学、格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法律和哲学并从事创作,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也就是因为在大学里学习过这些课程,给海涅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位优秀的诗人,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写一些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更是要反映当时的社会,贴近民众,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有广阔的胸怀,有执着的追求和一定的思想境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艺术生命力。”
“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虽然过去很多年,重新再来欣赏海涅的作品,还是有感染力。”
“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诗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为主题。”
孟文杰说:“作家的成长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年轻的时候,由于经验和阅历都没有那么丰富,创作的作品只是停留在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这些题材,这是海涅从个人角度直接能感受到的,也是他那个年龄最有体会的东西,他把他炙热的情感用文字来表达。”
罗宾点头,“是的,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年轻时的海涅还是很上进,很好学的,他在大学里学习法律,学习哲学,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有了一些铺垫,如果文学只是写一些小情小爱,就不能成为伟大的作家,那些伟大的作家,要么个人饱受苦难,个人经历和阅历十分丰富,有深刻的人生体会,要么就关注社会现实,创作贴近民众生活,能引起社会共鸣的现实主义题材。”
“歌德、席勒、海涅都是德国古典主义作家,都是很有知名度,来德国一定要看一看他们的故居。”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
这是海涅《每逢我在清晨》这些诗句中所抒发的个人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表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淳朴真挚,民歌色彩浓郁,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其中不少诗歌被作曲家谱上乐曲,在德国广为流传,是德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
罗宾说:“我还是比较憧憬海涅的这种境界,他要书写能代表民众发出声音,有强烈的激情,有勇于写出自己真实心声,这是需要勇气的,我也同样作为一个德国人,未必能有他那样的勇气。”
“海涅游历了德国的许多地方,并到英国、意大利等国旅行,广泛接触社会,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理解,这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经常把看到的,想到的,思考的东西,随时记录下来,后来出版成他的诗集。”
“海涅移居巴黎后,撰写了大量文章,向德国读者介绍法国的社会和文化,他也应法国杂志之邀,撰文向法国读者介绍德国的文化、文学、哲学和宗教,其中针对法国女作家德·斯太尔夫人的《德意志论》而写的《论浪漫派》,尤其能代表海涅的风格。”
他眼中的浪漫派文学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这是一朵稀奇古怪,色彩刺目的花儿,他用他的文字记录下来,加入了他的情感。
“他像歌德一样,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遭受了病痛的折磨,那个时候他也非常伤感,人生病的时候,人特别脆弱,也需要寻求安慰。”
海涅最后一次出门,去了卢浮宫博物馆,断臂维纳斯像勾起了他的伤感。
“我在她的脚前呆了很久,我哭得这样伤心,一块石头也会对我同情,女神也怜悯地俯视着我,可是她又是这样绝望,好像她想说,难道你没有看见,我没有臂膀,不能帮助你吗?”
海涅回到家中,得自己面对病痛,和病魔斗争,这是很不容易的。
诗人不仅生前四面受敌,身后依然饱受非议,在德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几次建立海涅塑像的提议都曾引起巨大争议。
然而,海涅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一切,在德语文学史上极度自信的说:“我从不在意我作为诗人的声望,至于人们是赞扬还是抨击我的诗歌,我都无所谓,但是,你们要在我的棺木上放一把剑,因为,我是人类解放战争中一名忠实的士兵。”
曲丽华听罗宾介绍完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很是感慨,一生曲折,也经历过挫折和苦难,从德国搬到巴黎生活,仍然关注德国的事,他以他饱满的情感,充满激情的文字,来抒发他的感情。
他并不是为了他自己写作,而是要发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声音,虽然他的观点也有局限,但人无完人,曲丽华觉得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的最好。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他的作品有争议,遭到一些人的反对,饱受非议的时候,海涅没有退缩,还是勇于和那些人反驳,坚持自己的观点。
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他的诗歌流传下来,在德国的文坛上,成为璀璨的明珠,海涅故居已经变成书店,附近有饭店、咖啡店、酒吧,人们在这里熙熙攘攘,还是留下了文学的气息和文化,这是应该铭记的。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