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剑
字体: 16 + -

第二章 这一日

    fri jul 03 13:48:03 cst 2015

    这一日,一辆马车停靠在村口一颗榕树下,这马夫将车停靠后,下来了一位老者,年纪约莫古稀花甲了,保养的却是极好,白须悠长,衣裳虽风尘仆仆,一站却仍有一种气度,待下车整理好了衣裳,回身挽手,却又是下来一个童子,衣着虽简谱,可往那一站,自成威势。村口几个眼捷的村民,一看这不得了哇什么人,赶紧赶紧跑过去西口桂树旁的村长黄富贵家,这村长却是个头中等,微微发福,额头光亮,一看就知是精明世俗之辈,听闻有事叫嚷,心思灵动之间,被一拉,就急匆匆地一边小跑过来了。

    村长好不容易气喘吁吁过来了,一看场面,好家伙,可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才有的威风,那时去百来里外县城置购,就看见一公子哥骑着大马气势凛凛的,拥着一群家奴,眼里就没有别人,马鞭挥来霍去,要不是避的快了些,就被撞上了,可眼前这位老者和小公子,虽衣裳不华,也不骂骂咧咧,可站着的气势,怎的感觉更甚了?顾不上细想和喘口气,村长腆着脸就走上去,“这位老翁,这位公子,你们可哪里来的?要往何处?向村口停住,可是有何需帮的?”老者适时开口了,拱了拱手,话语却是中气十足“这位村正,我们乃两万里外大燕小民,因不知为何皇宫一夜之间消无,战乱四起,家人全失于战乱,只剩眼前吾侄,半载奔波,月前刚过边境,长途劳漫还剩点银钱,心思却已疲累,听闻村中无几识字者,愿自费建私塾,在村中教教值龄幼童,还望村正给个方便。”那童子听闻大燕,眼中闪过一缕无奈悲伤之色,却也很快掩去,握紧了小卷头,低眉垂首不语,一时竟无人察出。

    村长此时只是又惊又喜,北边燕国之事虽是农村小壤,不过身为村正,却也略有耳闻,闲时只当笑话,可过两天便有官府通报下来各县各村,告报如遇北边难民,尽可收之接纳 ,这才惊动竟是真实真事。又听老者言辞冉冉,又自有一股大家气势,心下自然信了七分,大燕世家逃难之人,深受诗书浸染,就也应当如此。此时这个只有三分见识却不识字的小民,却是有一股诚服于读书之人的感受,只因本土大理国,敬服读书人,又是读书人当道济世之年,每次最后闲聊,哪不是有一条就是说哪村出了个读书人,高中状元,喜得榜眼,全村同贺的,每次甚还有县令大人前来同贺,可把眼前这个村长眼馋羡慕得不行,可村中无教书先生,私塾设在县城,难道叫那些娃娃,每天踏个百里路,度过卢河,去县城,途中险林密布,大人都得成群活动,这些个小娃娃们可不行,村中又生活艰苦,一时间却竟是无教书先生来当这个大头着了。此时这个老者,竟是说在村中建个私塾,还说自己出些银钱,开玩笑,这个私塾就算自己叫村中青年老幼一天两天不去下田也要帮他建好,叫村中娃娃以后都能识字的事,可是大功德一件,想必村中之人都不会有什么怨言的。当下心神狂喜,强自淡定,嘴上却颤颤悠悠说,“老先生,您要来村中教书,这,这可当真?”这村正一时喜至,也不敢随意叫老翁了,改口唤先生,竟是不觉用了敬语。“君子之言,怎可作假?此间做余生之度,定当勉力教导,车上一车,皆都是前燕国时我所藏书,留个念想,却也足够启蒙教育之用,村正不信,皆可查看,鄙人与侄儿可留或不留,皆随村正了。”老者抚着胡须,一时间不知想到什么,眼神却也暗淡下来,再不发言了。

    村正看着眼前老者神色,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脸色尴尬,再不早做决定,后代子孙福分可能得就被自己毁了,当下不再犹豫,对老先生说“老先生气度堂堂,谈吐不凡,我自然是信得过老先生,还请老先生和这位公子安心住下,至于所住,自有村民和我来安排”回首向那个此前通报的村民招手,待他过来,“刘大柱,快找几个青壮通知全村全户,有教书先生不远万里而来,一旦子孙后代识字,成了读书人,这可是造福全村的事,今晚杀鸡载猪,,我们好生接待,不得无礼,这几日全村不下田,也得把私塾尽快给我建起来,听到没有,快去通告吧。”那村民小鸡啄米似不住点头,待村长吩咐完毕,火燎火燎地赶去了。又再度回首,学老者也拱一拱手,模样滑稽,噗的一声,却是逗笑童子,村长尴尬,仍堆着笑着道“这几日委屈老先生和小公子下住我家中了,家中虽简朴,却还是有一两间闲室可供住人的,还望老先生小公子不要嫌了”那老者也是淡淡点头“如此,也便麻烦村正了,村正好心,当勉力为村中孩儿谆谆教导,无以为报。”就这样,定了下来。

    很快,村中老小都知道,有一个教书先生,来到村中了,从此,村中值龄孩童也都可以识字了,一时村中喜庆,逢年过节的鞭炮,都放响着起来。

    而这一天,外面吵闹,吴有见,却仍在家中院子树下,看着一群蚂蚁,看啊看啊,那般不厌,外面世事,似都与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