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花逐月
字体: 16 + -

第二章第二节

    thu mar 24 08:13:21 cst 2016

    小柳村的村民大部分是张姓,因村尾部有一小山-柳山得名。约五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整个北方地区刚刚遭遇了十分严重的蝗灾,颗粒无收,村里的人大都出去逃难了,十户六空。

    小柳村的村尾尽头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前两年在柳山开采石材时遇到意外,撇下寡妻孤儿撒手人寰。妇人身体不好,体弱不能远行,只得带着孩子在家中挨饿等死。

    那孩子姓张名自成,刚满十二岁,眉清目秀,但天生机灵乖巧,而且自小就在山里爬高上低,摸鱼掏鸟,他整日中倒有半日都在山上疯跑,对于柳山上的一切都非常熟悉。

    蝗灾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到山里面讨生活,把一切能吃的树皮、烂草都一扫而光,到吃无可吃的地步,继而开始远走他乡。自成从小在柳山里长大,甚是熟悉,他总是能在沟壑、断崖找到不同的吃食,如鸟蛋、野菜等,数量虽然也是极少,但饥一天饱一天的日子也能让他们娘俩勉强活下来。

    这一日,张自成刚从山上下来,今天只找到些许的野菜,他在厨房烧了些水,正在煮些菜汤给母亲。这时突然传来轻轻的敲门声,病卧在屋里的母亲问道:“自成,看看谁来了?”

    “哎”自成答应着,边走出厨房开了大门。

    门口站着一老一少游方僧人,老僧大约七十多岁年纪,瘦的皮包骨头,眼睛暗淡无光,一手拄着半人高的木棍,一手拉着一个年幼和尚。小和尚同样的瘦弱不堪,仅七八岁模样,宽大的僧袍穿在身上极不合身,咕噜噜转的眼睛因为瘦而显得格外的大。

    “施主,”老僧开口道:“能否施舍些吃食,我们已经几天没进米粮了。”

    自成不由得皱起眉头:“没有,没有,我们也都快饿死了。”说罢便要关门。

    “自成,谁呀?”自成母亲拄着木棍颤颤巍巍自房中走出来。

    “女施主”老僧双手合十稽首,带着哭腔道:“我师徒二人自遭灾荒,一路乞讨,几乎就饿死途中,昨日来到贵村,由村头求到村尾,都无人肯施舍,我本是勘破红尘之人,并不惜这一副臭皮囊,只是可怜我这小徒儿,年纪幼小,便遭遇这等磨难,肯请女施主将他收留,活他一条性命吧。”说罢,低头闭目不语老泪纵横。

    自成妈听到这里已经伤心,再看看面前的小和尚也毕恭毕敬的合十,大眼睛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不禁落泪哽咽道:“老师傅,我自己家能否过活都成问题了,再收留一人,如何过得?不是我们狠心,实在是。。。哎,自成,家里还有什么吃的,都拿出来吧,给这个小师傅吃吧。”

    “娘。。。”自成不情愿的嘟囔:“就一碗菜汤了,几块地瓜,还要给您留着做今明两天的饭呢。”

    “拿来,”自成妈声音严厉起来:“少吃一两顿娘死不了。”

    看到母亲生了气,自成没敢再言语,忙从屋里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野菜汤。

    “吃吧,小师傅”自成妈弯下身子,把几块地瓜放在老和尚包袱中,又把汤递到在小和尚的手上。

    小和尚没有接过大碗,转头看了看师傅,见到师傅点头后,才转身接过碗来,却先递到老僧面前:“请师傅先吃。”

    “徒儿,为师不饿,来日路途还长,你不吃些东西如何跟的上师傅,莫不是不听师傅的话了?”

    “是”小和尚垂首道,慢慢把碗端起吃了半碗,然后将碗放在自成妈面前,又将包袱里的地瓜拿出一少半放入自己的布袋中,垂首说道:“菩萨女施主,小僧已经饱了,剩下的还请女施主食用。”

    自成妈忍不住泪如泉涌:“多乖的孩子,多懂事,可怜呐,再吃吧,我们不饿。”

    小和尚却不肯再接,后退一步,道:“师傅,徒儿已经吃饱了,我们上路吧。”

    老僧深知自己徒儿的脾气,也不再多讲,合十稽首道:“多谢施主菩萨心肠,老衲告辞了,小徒若能度过此劫,定会命他回来报此救命之恩。”说罢,转过身去,拉着小和尚的手踉踉跄跄的远去了。

    待到第二年春天,老天爷似乎格外的开恩,雨水充足,万物复苏,自成一家人靠着野菜、树皮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村里其他没饿死的各户人家也陆续回来了,这个村庄又充满生机起来。

    自成长到十五岁,拜了隔壁村有名的石匠为师,从此以刻石为生,自成天赋异禀,心思本来就灵活,手指又异于常人的灵巧,雕刻技艺竟是突飞猛进,十八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石雕师傅。

    他二十岁成家,娶得是远近闻名的贤惠媳妇,隔年生了个大胖小子,自此张家有后,,又过了两年,自成又添一女儿,又因雕刻手艺了得,被朝廷的石料厂招了去,自此吃上皇家饭,家境殷实,人丁兴旺,自成妈整日里高兴地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