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如来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杀神

    tue dec 29 00:52:25 cst 2015

    人之一生很短暂,很多时候再回首己是百年身,平白为人世间增添了很多的遗憾,但人间之事,自古是有人来,就有人走,此乃轮回。

    每一个人,都经过无数的轮回,或这一世为王为帝,下一世为贫为乞,这一世声名显赫,下一世孤陋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次次人生,有人会行善积德,有人会做恶多端,这一切不会有现报,亦会有果报。行善之人,累有功德,转世之时,自有功德加身,可增添福报,进一步更可修成大能!善可积,恶自然可累,为恶者纵前世积下多大功德,功过一抵,自有报应临身。是以关键的不是路平不平坦,而是怎么去走,所以,佛说,众生平等。

    轮回的世界里,是时间的禁地,没有时间的秩序,在轮回的道路上,不会感觉到时间,空间的存在,甚至不会有自我意识,除了大能封印记忆进行转世,自有功德护体,可保住脑中一缕清明。

    乱世人命贱如狗,己经记不清楚自己轮回过几次,经历过无数人生百态的李光,把自己究竟定位在哪一种人身上,这让他很是迷茫 ,自己到底是谁,是什么身份,哪个才是真的自己,为什么活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个问题 。

    一直处于苦苦迷茫思索着的他,突然被触动了下,四出感应了下,突然发现前方又出现了熟悉的白色光芒,为什么 会说又?因为这阵子接连下来,他己经发现了不知道有多少次这种光芒,每一次被光芒笼罩之后,对于他来说,又是一世轮回的开始,对于这姕,他精神上己经开始麻木了,早己见怪不怪,反而心里暗暗在想,自己这次所轮回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白光闪耀,一如既往的出现一团透明的无色无味液体将他整个意识体包裹而入,而后携着白光直坠而下,下坠途中,液体不断的涌入意识体内,轮回之路,断然不会让宿主携带着自身记忆,除非有大能点化或自身修为突破,重修为大能,方能撕裂封印,找回前生记忆。否则就是大能转世,没有修为,也只能乖乖的在世间生老病死,妄想打破这个界限。人之三世,就算是大能,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洞觉出究竟是何人转世,转世之人亦不会发觉自己是何人转世,是以,只能无限的轮回下去,永无尽头。但李光这个形态并非真正的转世,只是阿弥陀佛施展的神通,让他明白前世因果而己,是以他能带着记忆进入每一世的轮回,感同身受。

    “平身吧,上将军,此时甚为机密,一切就全权拜托了。”此时的李光睁开眼睛的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位带着王冠,身着黑色王服的中年威严男子扶着他的双手,说了这么一句话。

    "臣领命,定不负大王所托!“口中自然的这么回了一声。刚出声,李光就愣住了。

    因为此时,他脑海中的记忆全部涌了上来。

    秦昭王四十七年,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赵国大将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中,秦军斩杀了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赵军于空仓岭陷落后,曾作过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赵军筑垒壁而守之,但没有成功,秦又攻其垒,终于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西垒完全陷落。

    大秦攻势锐不可当,赵军则连战不利,损失很大。此刻廉颇重新分析敌我态势,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从坚守的战术目的来看,廉颇是成功的,秦军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线,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

    “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战略相持赵国无法继续支撑下去,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战争相持至今己有三年之久。

    秦昭王深深的感到廉颇这个老将对于秦国是个巨大的忧患,于是采用丞相范雎派人用重金到赵国行反间之计,称秦军只惧怕小马服君赵括,廉颇则太容易对付,而且他也将要降秦了。

    赵王本就不满廉颇屡战屡败,此刻又有诸多大臣攻讦便深信不疑,只是心中仍旧踌躇,赵国此刻已无善战之将,想将廉颇调回,又苦无良将替代,苦思之下,不禁皱上眉头,这一举动,被下首平原君尽收眼里,这等遂出班对赵王道:“大王,臣欲荐一良将,其兵法韬略胜廉颇多矣!”

    “哦?何人?说与寡人听听。”赵王眉头稍解,颇有兴趣的问道。

    “大王,臣所荐之人,并非他人,乃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此子年龄虽不大,但自幼聪敏过人,熟读兵书,韬略战策,尤胜其父,便是居于长平的名将乐毅亦常对其赞赏不已!”平时里多受了赵括好处的平原君侃侃而谈的为赵括背书,一方面他跟廉颇蔺相如两人不对付,此刻能夺其兵权不异于断其一臂,这种损人利已的事他最喜欢做了。

    “大王不可!赵括此子,徒能读其父书传,但不知合变也!”蔺相如连忙出班谏道。

    但此刻有宠臣平原君在场,蔺相如的话赵王哪里能听得进,他何况平日里也多有听闻赵括名声,也曾问过其父赵奢,只赵奢言赵括只会夸夸其谈,不愿让赵括为将。虽然他对赵奢所言不己为然,但看赵奢坚持,他也就做罢了,此刻 既然有平原君提起,顿时让满脑海里都是重用赵括换廉颇的想法。

    随后赵王便不顾蔺相如的反对意见,临阵换将,以自己喜爱的年轻将领赵括替代廉颇为长平前线最高统帅。

    很快,赵括便抵达前线替代廉颇,接管长平前线四十五万赵军后,立即改变原有的军事部署和防守战略并撤换大批中下级军官,收缩兵力准备主动出击,企图一战歼灭秦军,收复上党。

    秦昭王得知赵王中计换将时,大笑不已,立刻便命人召见武安君,随后在咸阳宫出现的这一幕,正是秦王拜将!

    李光也终于明白了过来,自己此次轮回的究竟是何人了,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杀神!

    接过上将军金印,拜别秦昭王,一路心中依旧愕然不己,回府定了定情绪,这些事经历的多了,也不是很惊讶,便依着脑海中以往经验,收拾了一下行李,交代完府中事务后,带着少数亲军,秘密奔赴前线。

    一路风尘仆仆的一行人终于赶到驻扎在丹河的秦军三十余万大军军营外,接到士卒能报后,以大将王龁,司马梗为首,带着一帮秦国将领把他迎了进去,随后中军大营便传出军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中军大营

    “上将军,这就是我军与赵军的敌我形态,不知上将军怎么看?“营中众将分坐,一阵寒暄后王龁指着营中挂着的地图,将详细情况对他说了一遍后,便恭敬的请示他下一步的指示。

    李光背着双手,皱眉沉默的看着地图,脑海中浮现出历史上这一仗的打法,历史上他是针对赵括的弱点采用了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而此战所获得的战果也说明,这是最有效最正确的打法!

    “传我命令,从即日起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一经赵军进攻,前沿部队立即佯败后撤!”顿了顿,又接着道“命令,主力部队从即日起,在前沿,以丹河东岸的长平为依托,沿丹河东岸的天然髙岗构筑起长达十八公里的主阵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东仓河北岸,构筑袋形阵地!”

    “诺!”众将齐齐起身领命。

    “王龁将军,司马梗将军还有王翦将军暂且留下,其他将军下去准备吧!”李光挥了挥手。

    “不知上将军还有何事吩咐末将?”其它人退出中军大营后,剩下三将齐声问道。

    “呵呵,三位将军请坐,许久不见,几位将军反而生份了许多?”李光很自然的说出了这番话,现在的他己经适应了脑海中的所有记忆。

    “岂敢岂敢,许久未见上将军,上将军倒是风采依旧呢,想到日后末将又能得将军训示,实是令末将欣喜不已”王翦笑着说道。

    几人对视一眼,都默契的笑了起来,气氛顿时亲近了不少。

    “不瞒几位将军,之前我下令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之任,遇敌则佯败撤退,那赵括其人,新掌兵权,野心勃勃的立功心切,定然受不得激,一见我前军一退,定会率全军掩杀,意图力挫我军!”说到这里,李光转过身,指着地图手指一划,接着说道”前沿纵深,我己令全军部置袋形阵地,赵括若掩杀而来,我军就可一举将其分割围歼!“三位将军都点了点头,王龁道:“上将军,此计甚妙,只不知上将军留下末将等,莫非为赵军退路一事?”

    “不错”李光赞赏的对着王龁点了点头,说道:“决战一起,我军必须切断赵军跟其留守部队的联系!我属意由司马梗将军领轻兵三万五千人,长途跋涉,绕到赵军背后,奇袭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再由王翦将军领一万骑兵通往赵国大后方。遮绝留守石长城的赵军与出击的赵军主力之间的联系。赵军由于一味进攻,重兵集结前线,导致后方兵力空虚,我军可趁赵军没有防备,将其夺占,使得长平的赵军与后方断绝!”

    “末将遵命!”司马梗和王剪忙对李光行了个军礼,恭然领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

    在秦军奇袭百里石长城的同时,长平的正面战场秦军却一副节节败退的样子。八月,一心寻求决战的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楔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括完全没有意识到在他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口袋型的秦军预设阵地,此时白起派出的司马梗一军,突然出现在赵军背后,利用地形将整个袋形埋伏圈堵住,整支赵军陷入包围。

    赵括连杀八名都尉以稳定军心,命令四十五万赵军从各个方向冲击秦军壁垒,却始终不得突围。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构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

    秦昭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下达全国动员令,征调秦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应战,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征集三十余万大军,由他亲赴河内督战,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六十五万大军与赵国决战。

    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全部投降。

    看着40余万赵军不知是计的埋头挖坑,李光心里一阵心痛,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就这么全部葬送在自己手上吗?他虽然是上将军,可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现在的秦国养不起这40余万人,而赵国士兵又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到那时,就是秦国之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