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026章 绵柔掌主-程有福

    大西南g市

    “当、当、当……”

    年前刚建成的新海关大楼上的偌大挂钟,敲响了午夜钟声。

    全市上下一片欢腾,东明河畔升起出阵阵烟火,那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向人们揭示:

    人类文明从此跨入了廿一世纪。

    夜幕深垂,严冬刺骨的寒气格外逼人,庆祝的人们裹紧大衣在观赏着,许多孩子们手上捏着刚排队买到的“世纪首日纪念封”。

    离开热闹的护城河畔,其它街上的行人车辆极为稀少,四周一片肃然。

    位于城郊的m经济开发区,离市区十几分钟车程。

    连接环城高速有一条以企业冠名的‘x大道’,它通往『x制药股份』新总部基地

    这个占地180亩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刚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新建总部,针剂生产和新胶囊生产分厂的所在地。

    新建的gmp针剂车间(水针、冻干粉针);胶囊生产车间(含软胶囊);药物研发中心;职工培训中心;一座拱形六层办公大楼。

    园区内还挖有一个人工湖,四周建有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和十几幢别墅。

    这些主要用于接待来宾、政府要员和招待市场功勋人员。

    偌大的六层办公楼漆黑一片,只有六楼靠东面一间办公室里亮着昏暗灯光。

    一抹身材不高但魁梧的背影,手托着下巴伫立在颜色鮮艳的窗台前,平视着园区里欢庆热闹的场面,心潮澎湃。

    他中等偏矮身材,肩宽魁梧体格健壮,耳大脸方,五官端正,左脸颊上有颗小黑痣,架一副银白色无框近视眼镜,皮肤白皙红润,两手手指短而白皙细腻,指节匀称,手掌宽厚绵柔,江湖人称‘绵柔掌’,双脚奇大,走路时步伐大而速度奇快。

    此人就是该企业的掌舵者,药界江湖人称「绵柔掌主」的『x制药股份』公司董事长-程有福。

    程有福1964年出身于大西南贫穷落后的大山中,兄弟姐妹5个,他是家中老大。

    他从小勤奋好学,吃苦耐劳。

    一边帮父母砍柴割草操持家务,一边利用空余时间认真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他每天步行六七公里到镇上读小学、初中。

    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县城中学。

    县城离他所在的乡村有三十多公里的崎岖山路要走。没办法家里给他凑些钱寄宿到一远房亲戚家。

    1980年,年仅16周岁的程有福考取了本省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

    他肩负着大山里乡亲们的希望,和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们的重托,从此走出大山!

    “吱吱吱……”

    接新生的大巴车停在了广场上,随车的师傅招呼大家赶紧下车,已经到学校了。

    最后下来一个土小子,看他的穿衣,发型,长相就知是贫穷山区里来的。也就一米六左右的个子,国字脸,颧骨微突,皮肤晒得黑黑的,肩上扛着棉被垫絮被单之类的包裹,手里提着一只脱了皮的破皮箱。

    他愣在学院广场上,眼前一座座高楼,上高中时县城中学都是平房,县城里少有的楼房也就二三层的小楼房。

    妈呀,这里七八层都是面积挺大的,有图书馆、男宿舍楼、女宿舍楼,实验大楼。

    看着别人都有家长帮着一起大包小包的往楼前的报到处赶,他也不着急,笑呵呵的傻站在那,这校园真大啊。

    是的,这土小子就是程有福。

    从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来到省会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都是那么繁华。

    走出大山前,他从未见过火车长什么样子,高楼大厦里的电梯是怎么上下的。

    进入大学后他同样勤奋苦读,成绩名列班上前茅。他运气很好,在学校遇见了他的恩师张文彬。

    张文彬也是程有褔的同乡。

    他出身于1933年,中医世家。

    年青时离开家乡参加新中国建设,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药学类大学生,他当时是该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

    他瘦瘦长长的个子,头发蓬松留长,是个喜欢做学问研究的学者。

    张文彬对这位年少的同乡很赏识,他贫苦出身,学习很用功。

    不但为程有福按国家政策申请了最高等助学金,在生活上还对他嘘寒问暖,经常请到家中为其改善生活,买些衣衫鞋袜等,而且在学业上鼓励他更上一层楼。

    程有福不负恩师重望,本科毕业时考取了张文彬的硕士研究生。

    当时张文彬刚晋升为正教授,开设了药学系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并且组建了医学院中医药研究所,研究生们就在所里读研开发。

    程有福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中医药研究所工作了1年。

    有一天他突然把一封离职报告放在恩师办公桌上,人却不辞而别,从此了无音讯。

    张文彬当时既生气又失望,但不知其原尾。

    四年后他锦衣返回时,才搞清楚当年他离开的部分原因。

    第一方面原因:

    说白了就是钱。

    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中医药研究所工作的工资每月200块不到,住集体宿舍。自己一个人生活刚好够,但将来结婚讨老婆生孩子怎么办?

    关键是贫困山区的父母兄弟姐妹们,为了能供他读书,家里举债东拼西凑,下面弟弟妹妹们都只读到小学或初中。他们都眼巴巴地盼望着这位硕士研究生能助帮助家里些。

    听闻许多同学校友们都纷纷到南方沿海闯荡或做药品销售,还能赚到钱,他毅然辞职下海,应聘到海南某制药厂做业务员。

    第二方面原因:

    是因为爱情。

    程有福从大学本科开始,经常到恩师家蹭饭也帮师母丁玉香做些家务。

    师母在医学院附院妇产科当护士长,每天都非常忙忙,家里有两个未成年女儿。

    大女儿叫张佳雪,1968年出身;

    二女儿叫张佳丽,1971年出身。

    平时里程有福就即当大哥又是师兄,给她们做饭烧菜,辅导作业,还带着她们四处玩耍。

    随着年龄增长,接触时间的增多,尤其是读研究生期间,这丑小鸭渐渐变成了金凤凰。

    大师妹张佳雪发育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大美人,她性情温顺,大杏眼转起来会说话。

    他渐渐爱上了大师妹,从默默暗恋到迷恋。

    张佳雪开始是少女情窦初开,懞懂中对师兄很有好感。

    后来她考上了本地师范学院音乐专业,随着交际的增多和眼界开阔,尤其是专业本身经常出去商演,也就有了许多诱惑。

    张佳雪渐渐瞧不上这位纯朴,出身贫寒,毫无半丝社会背景的师兄。师母丁玉租也看出端倪极不赞同,只有张文彬忙于科研,对这些儿女情长之事浑然不知。

    “有福,你和小雪不合适的,她从小就把你当成大哥,你就继续做她们大哥吧!”

    程有褔含泪倔强地离开师母家。

    那晚他就在东明河沿岸独自晃悠了整整一夜,有好事者还报了警,说是有人想投河自杀,云云。

    深受情感打击的他一度消沉,当他醒悟时像变了个人似的。

    这两大因素叠加起来,足够让他辞职下海10次。

    他发誓要混出点名堂才与恩师他们联系。

    程有福刚去海南某制药厂时先任产品推广经理。主要负责到各市场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介绍产品的药理、功效、毒副作用及临床建议用药等,同时培训公司业务人员。

    他锻炼了口才,接识了不少医学会专家成员,医院院长、科室主任等人脉,同时也熟悉了市场操作和药品临床推广的基本流程。

    当了产品经理1年后,他坚持要求下市场做业务主管。因为当产品经理不是他的目标。

    以他硕士研究生学历去做药,在当时是凤毛麟角。

    凭借他扎实的药品理论和产品知识;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作风;破釜沉舟、迎难而上的精神。他在后面3年时间里从业务主管开始,一直做到西南大区总监。业务开发和销售收入突飞猛进,他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子。

    据说他经常手提肩扛的搬运药品,经常熬夜准备推广讲稿并熟记,以便第二天能脱稿讲述时更加流畅。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热情、真诚、谦卑。

    他的笑容很阳光灿烂,口形恰到好处。既不夸张的张着大嘴哈哈狂笑,也不抿嘴浅笑或咧着嘴皮笑肉不笑!

    他的灿烂笑容能连续保持较长时间,让来宾们沉浸在他热情洋溢的欢乐气氛中。

    这些都是他磨炼出来的。

    据他后来自己说:为了炼就这种笑容,他每天早晨起床都要对着镜子练习,整整练了一年直至口腔肌肉成型。

    这叫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