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寿王
第79章 寿王
洛阳,寿王府。
几个门子正在百无聊赖地聚在一起聊天,听到一阵开道锣声,屈着手指数着锣点儿,知道是知府大人到了,匆忙散开,摆出一副忠于职守的样子。不一刻,知府仪仗来到门前,戚晓光急匆匆地下了轿,跟门子说一声:“洛阳知府戚晓光,十万火急求见王爷殿下,请带路。”
当值的门子头装腔作势地沉着脸应道:“请戚大人稍待,小人这便去通报王爷殿下。”
戚晓光知道,这几个家伙就是狗仗人势地故意摆谱。平常在大街上遇到,以他们的身份,远远避开自己犹恐不及,实在避不开,就要伏地叩首。但当班的时候,有王府做靠山,便会摆出这副公事公办的嘴脸。拿根鸡毛当令箭,越是小人,越会如此。
换做其他时候,来人只能在门外候着,他们会煞有介事地进门转一圈,回来告诉你:“已经通报了,请大人稍等”。你等到不耐烦,再求他们进去催促,他们会再进门转一圈,回来告诉你:“二门回话了,王爷正在午睡/会客/出恭……”你继续等吧。直到你明白过来,示意随从递上一个门包,他们则会一边说“这怎么敢受”一边伸手接过。掂掂分量,太轻了便说着“不敢不敢”推辞掉,你继续等、觉得合适才会真正进去给你通报。这种把戏,大家见得多了,但你还只能配合着跟他们一起把戏唱下去——没有哪个官员会真跟他们较真儿。一方面,哪怕无意中得罪了这帮小人,他们成天在王爷身边,我一言他一语随时叽咕几句给你不停地上眼药,听得多了,王爷难免误会,为这点小事不值得;另一方面,他们吃的就是这碗饭。有些识相的官员,一见面就门包开路,也只是被让到门里,在二门外的厢房坐一会,程序嘛,还要走一遍,这是潜规则。
火烧眉毛的戚晓光此时哪有心情跟几个小人玩把戏,正色到:“你前面引路,本官随你进去。”一提官袍下摆就抬步迈上石阶。
几个家伙一时间哪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他们脑中第一反应是:“不好!以后他人有样学样,岂不是断了我等财路?”于是有人匆忙张开双臂拦住:“大人留步!王府重地,不得擅闯!”
“啪”的一声,戚晓光一个大嘴巴狠狠抽过去,把这厮打了个趔趄,“混账狗杀材!竟敢拦阻朝廷命官?给我拿下,着实打!”
知府衙门里的人齐声大喝了一声,但只是作势,脚底下上前半步,却没人真动手。戚晓光的几个家丁可没那么多顾忌,他们心里眼里只有家主,如狼似虎地扑上前,拽住这个倒霉鬼的衣襟直接掼到阶下,七手八脚地一通胖揍。
惨号求饶声中,戚晓光冲目瞪口呆的余人厉喝道:“狗材,还不引路?”
众人都吓傻了。从出了娘胎就没见过,哦,不对,连听都没听说过,一个四品知府有这么大胆子!这位戚大人以前很好说话的啊!看这阵势,莫不是……莫不是领了密旨——抄王爷家来了?前些年那场轰轰烈烈的 “夺爵”运动被众人一下子想了起来。
通报的人连滚带爬地向里面跑,刚才还趾高气扬的其余人等转眼间口里喊着:“大人饶命”,呼啦啦跪了一地。
戚晓光才没心思搭理这般小人,紧跟着进了王府。
寿王朱至洵是先皇的幼子,从小就爱笑,见谁都咯咯地乐个不停,因此,先皇觉得这个龙种最讨喜,很受宠爱。甚至有传言说,先皇不止一次地动过把小王爷改立为太子的念头,但每次都遭到朝中那帮老古董的坚决抵制。那帮老不死的一根筋地上奏:太子是国本,换太子就是动摇国家根基,帝国会就此崩塌……
其实,这是表面现象。那帮家伙一个个都鬼精鬼精的,官场上打滚儿这许多年,都是毛都白透了的老狐狸,随便拔一根都能当哨儿吹的,他们才不会把嘴里喊的口号当真,只不过是想博个“拥戴之功”而已——小王爷出生时,东宫的势力已经很大:太子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少(少师、少傅、少保)虽然都是虚衔,但名义上都算东宫辅臣,其中既有朝中的阁老、尚书,又有地方上的实力派大员,将来太子登了大宝,这些人的前途自不必说、詹事府的三品詹事四品少詹事,甚至从五品的太子洗马几个也都大有来头,还有翰林院那几位侍讲侍读学士,未来的首辅次辅都得从这几位里面挑!大局既定,谁不想旗帜鲜明地站在稳操胜券的一方?这时候越是喊得声嘶力竭,将来越可能被圣天子念及!这个道理,傻子都懂,何况这班老油条?
当然,肯定有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家伙们想剑走偏锋铤而走险,上书支持改立之事。不过都是些六部主事、六科给事中之类拿不出手的小官,领头最大的不过是大理寺的五品左/右寺丞而已,在群臣“妄揣圣意”、“私图佞进”、“卑鄙小人”等义正词严的汹汹唾骂之下,免的免,降的降,一个个灰溜溜抱头鼠窜。
不过小王爷朱至洵倒是真没啥野心,只想着做自己的太平快乐王爷。朝里吵得鸡飞狗跳,人家压根没往心里去,一门心思就俩字:吃、玩!才十岁,便长到将近百来斤(明朝一斤相当于今天的一斤二两左右)。等到了十六岁,先皇实在顶不住大臣们的念叨,下旨让寿王去洛阳就藩时,貌似没心没肺只会腆着脸乐的朱至洵,体重已经突破两百斤了……
国朝成例,藩王只是身份尊贵,享岁禄,而没有封地的治权。以寿王为例,就藩在洛阳,名义上先皇赐了三万顷庄田,但不可能从洛阳一地划拨出这许多田地给他——那样的话,洛阳的地方官们就都要喝西北风了。所以,洛阳承担了一万两千顷、山东划拨了八千顷,另外一万顷,则要从富庶的湖广划拨出来,归到寿王名下。这些庄田当然都是肥沃的好地,出产归寿王做王府开销。不过,那些田地,还有那些人,还是要由各地地方官管理。
太祖爷的小心思大家都明白:只要你是我朱家子孙,便永远不愁富贵。
再后来,成祖爷又加了一条:藩王府当然要养卫队,可人数不能太多,平常祸害下周围的良民百姓游刃有余就好,指望王府卫队打仗就谁也别想了……
大家心里也明白,成祖爷这是以自己为鉴呢——成祖爷百分百嫡传了太祖爷心狠手辣的优秀基因,不仅如此,还勇攀新高峰:太祖爷不管多狠,那都是对外姓人下手,对自己朱家人,就像个慈祥的老爷爷。可成祖爷不,绑架亲兄弟追砍亲侄子,肚里心肠够狠手里刀子够硬!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就得这样。
于是天命所归,四爷家娃的屁股便把龙椅一路坐了下去。
为了避免以后藩王们学自己,冷不丁不甘寂默地喊一嗓子“清君侧”觊觎大位,干脆限制了王府卫队的人数,并做出未接圣旨不得以任何理由踏出藩地,即使出省祭祖也要奏请、尤其是不得进京的规定。
迄成祖篡位,恐他審效尤,因削各王&兵柄,富假而二王不准相见,出城省墓,亦须奏请,食禄而不治事,遂成国家之资疵矣——《明史》
门子们只能把访客带至二门,他们不能进内宅,戚晓光能。戚知府闯进来时,寿王正在用膳。
现在的寿王已经不再是刚出宫时那个二百斤的小胖子啦,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今天的寿王已经变成一座巍峨的高山。嗯,肉山——三百明斤的体重,谁见谁都会说这是一座肉山。
王府太监李英忠慌慌张张地一头闯进来,往地上一趴,刚刚喊了句:“王爷殿下”,戚晓光便跟了进来,同样伏地作礼,口中接了下去:“洛阳知府戚晓光有十万火急要事,叩见王爷千岁。”按照太祖爷定下的规矩,藩王(一字亲王)之冕、服、车、旗府等,仅比天子次一等而已,别说四品知府,即便是一二品大员乃至公侯勋贵,往谒时也要伏地跪拜。
天下之大,必建藩屛,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钩礼。
——《圣祖训》
朱至洵不由吓了一跳:不待通报地方官自己闯进王府内宅这等事闻所未闻。不过,寿王的脑筋真不怎么灵光(否则正常人也不会把自己吃成那样),很快恢复了常态,笑呵呵地招手道:“戚卿家免礼,过来一起吃罢。”
戚晓光充耳不闻地规规矩矩磕完头,起身道:“谢千岁。臣有要事禀报。”
朱至洵看了看眼前的炖盅,摆摆手:“不急不急,一起吃。来呀,给戚爱卿盛一盅,先吃了再说。”
戚晓光当然早就知道寿王千岁脑筋跟正常人有点大不一样,急忙躬身谢拒:“禀千岁,真真十万火急之事,千岁容禀。”
朱至洵口里跟戚晓光说着话,眼睛一直没离开炖盅,心不在焉又不容置疑地说道:“那就边吃边说!戚爱卿,这可是孤刚刚得到的一个宝方啊!昨日里有个游方的道长进给孤的:公驴和母驴交&配之际,以利剪断其势,配以黄酒老鸭,用去年冬至时存的雪水,炭火足足煨炖了十二个时辰!可以大补元阳啊,孤还没吃一口呐!”
戚晓光明白了:美食当前,跟这位说啥都没用。心里叹了口气,只得再施一礼趋前,空了半边屁股虚坐在寿王下首。朱至洵再不搭理戚晓光,用银汤匙舀起一勺,眯着眼吹了吹热气,有滋有味地吸了一口,继而赞一声好喝,一勺又一勺地喝了起来。
饶是戚晓光满腹火急,见状也算死了心:看来,这位爷不吃爽了,啥也听不进去。索性定定心神,暗忖道: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反正一时半刻反贼们也过不来,还是忍一下等千岁喝完汤再说吧。
这一定下心来,鼻中顿觉闻到一股异香。
洛阳,寿王府。
几个门子正在百无聊赖地聚在一起聊天,听到一阵开道锣声,屈着手指数着锣点儿,知道是知府大人到了,匆忙散开,摆出一副忠于职守的样子。不一刻,知府仪仗来到门前,戚晓光急匆匆地下了轿,跟门子说一声:“洛阳知府戚晓光,十万火急求见王爷殿下,请带路。”
当值的门子头装腔作势地沉着脸应道:“请戚大人稍待,小人这便去通报王爷殿下。”
戚晓光知道,这几个家伙就是狗仗人势地故意摆谱。平常在大街上遇到,以他们的身份,远远避开自己犹恐不及,实在避不开,就要伏地叩首。但当班的时候,有王府做靠山,便会摆出这副公事公办的嘴脸。拿根鸡毛当令箭,越是小人,越会如此。
换做其他时候,来人只能在门外候着,他们会煞有介事地进门转一圈,回来告诉你:“已经通报了,请大人稍等”。你等到不耐烦,再求他们进去催促,他们会再进门转一圈,回来告诉你:“二门回话了,王爷正在午睡/会客/出恭……”你继续等吧。直到你明白过来,示意随从递上一个门包,他们则会一边说“这怎么敢受”一边伸手接过。掂掂分量,太轻了便说着“不敢不敢”推辞掉,你继续等、觉得合适才会真正进去给你通报。这种把戏,大家见得多了,但你还只能配合着跟他们一起把戏唱下去——没有哪个官员会真跟他们较真儿。一方面,哪怕无意中得罪了这帮小人,他们成天在王爷身边,我一言他一语随时叽咕几句给你不停地上眼药,听得多了,王爷难免误会,为这点小事不值得;另一方面,他们吃的就是这碗饭。有些识相的官员,一见面就门包开路,也只是被让到门里,在二门外的厢房坐一会,程序嘛,还要走一遍,这是潜规则。
火烧眉毛的戚晓光此时哪有心情跟几个小人玩把戏,正色到:“你前面引路,本官随你进去。”一提官袍下摆就抬步迈上石阶。
几个家伙一时间哪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他们脑中第一反应是:“不好!以后他人有样学样,岂不是断了我等财路?”于是有人匆忙张开双臂拦住:“大人留步!王府重地,不得擅闯!”
“啪”的一声,戚晓光一个大嘴巴狠狠抽过去,把这厮打了个趔趄,“混账狗杀材!竟敢拦阻朝廷命官?给我拿下,着实打!”
知府衙门里的人齐声大喝了一声,但只是作势,脚底下上前半步,却没人真动手。戚晓光的几个家丁可没那么多顾忌,他们心里眼里只有家主,如狼似虎地扑上前,拽住这个倒霉鬼的衣襟直接掼到阶下,七手八脚地一通胖揍。
惨号求饶声中,戚晓光冲目瞪口呆的余人厉喝道:“狗材,还不引路?”
众人都吓傻了。从出了娘胎就没见过,哦,不对,连听都没听说过,一个四品知府有这么大胆子!这位戚大人以前很好说话的啊!看这阵势,莫不是……莫不是领了密旨——抄王爷家来了?前些年那场轰轰烈烈的 “夺爵”运动被众人一下子想了起来。
通报的人连滚带爬地向里面跑,刚才还趾高气扬的其余人等转眼间口里喊着:“大人饶命”,呼啦啦跪了一地。
戚晓光才没心思搭理这般小人,紧跟着进了王府。
寿王朱至洵是先皇的幼子,从小就爱笑,见谁都咯咯地乐个不停,因此,先皇觉得这个龙种最讨喜,很受宠爱。甚至有传言说,先皇不止一次地动过把小王爷改立为太子的念头,但每次都遭到朝中那帮老古董的坚决抵制。那帮老不死的一根筋地上奏:太子是国本,换太子就是动摇国家根基,帝国会就此崩塌……
其实,这是表面现象。那帮家伙一个个都鬼精鬼精的,官场上打滚儿这许多年,都是毛都白透了的老狐狸,随便拔一根都能当哨儿吹的,他们才不会把嘴里喊的口号当真,只不过是想博个“拥戴之功”而已——小王爷出生时,东宫的势力已经很大:太子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和三少(少师、少傅、少保)虽然都是虚衔,但名义上都算东宫辅臣,其中既有朝中的阁老、尚书,又有地方上的实力派大员,将来太子登了大宝,这些人的前途自不必说、詹事府的三品詹事四品少詹事,甚至从五品的太子洗马几个也都大有来头,还有翰林院那几位侍讲侍读学士,未来的首辅次辅都得从这几位里面挑!大局既定,谁不想旗帜鲜明地站在稳操胜券的一方?这时候越是喊得声嘶力竭,将来越可能被圣天子念及!这个道理,傻子都懂,何况这班老油条?
当然,肯定有抱着富贵险中求的家伙们想剑走偏锋铤而走险,上书支持改立之事。不过都是些六部主事、六科给事中之类拿不出手的小官,领头最大的不过是大理寺的五品左/右寺丞而已,在群臣“妄揣圣意”、“私图佞进”、“卑鄙小人”等义正词严的汹汹唾骂之下,免的免,降的降,一个个灰溜溜抱头鼠窜。
不过小王爷朱至洵倒是真没啥野心,只想着做自己的太平快乐王爷。朝里吵得鸡飞狗跳,人家压根没往心里去,一门心思就俩字:吃、玩!才十岁,便长到将近百来斤(明朝一斤相当于今天的一斤二两左右)。等到了十六岁,先皇实在顶不住大臣们的念叨,下旨让寿王去洛阳就藩时,貌似没心没肺只会腆着脸乐的朱至洵,体重已经突破两百斤了……
国朝成例,藩王只是身份尊贵,享岁禄,而没有封地的治权。以寿王为例,就藩在洛阳,名义上先皇赐了三万顷庄田,但不可能从洛阳一地划拨出这许多田地给他——那样的话,洛阳的地方官们就都要喝西北风了。所以,洛阳承担了一万两千顷、山东划拨了八千顷,另外一万顷,则要从富庶的湖广划拨出来,归到寿王名下。这些庄田当然都是肥沃的好地,出产归寿王做王府开销。不过,那些田地,还有那些人,还是要由各地地方官管理。
太祖爷的小心思大家都明白:只要你是我朱家子孙,便永远不愁富贵。
再后来,成祖爷又加了一条:藩王府当然要养卫队,可人数不能太多,平常祸害下周围的良民百姓游刃有余就好,指望王府卫队打仗就谁也别想了……
大家心里也明白,成祖爷这是以自己为鉴呢——成祖爷百分百嫡传了太祖爷心狠手辣的优秀基因,不仅如此,还勇攀新高峰:太祖爷不管多狠,那都是对外姓人下手,对自己朱家人,就像个慈祥的老爷爷。可成祖爷不,绑架亲兄弟追砍亲侄子,肚里心肠够狠手里刀子够硬!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就得这样。
于是天命所归,四爷家娃的屁股便把龙椅一路坐了下去。
为了避免以后藩王们学自己,冷不丁不甘寂默地喊一嗓子“清君侧”觊觎大位,干脆限制了王府卫队的人数,并做出未接圣旨不得以任何理由踏出藩地,即使出省祭祖也要奏请、尤其是不得进京的规定。
迄成祖篡位,恐他審效尤,因削各王&兵柄,富假而二王不准相见,出城省墓,亦须奏请,食禄而不治事,遂成国家之资疵矣——《明史》
门子们只能把访客带至二门,他们不能进内宅,戚晓光能。戚知府闯进来时,寿王正在用膳。
现在的寿王已经不再是刚出宫时那个二百斤的小胖子啦,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今天的寿王已经变成一座巍峨的高山。嗯,肉山——三百明斤的体重,谁见谁都会说这是一座肉山。
王府太监李英忠慌慌张张地一头闯进来,往地上一趴,刚刚喊了句:“王爷殿下”,戚晓光便跟了进来,同样伏地作礼,口中接了下去:“洛阳知府戚晓光有十万火急要事,叩见王爷千岁。”按照太祖爷定下的规矩,藩王(一字亲王)之冕、服、车、旗府等,仅比天子次一等而已,别说四品知府,即便是一二品大员乃至公侯勋贵,往谒时也要伏地跪拜。
天下之大,必建藩屛,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钩礼。
——《圣祖训》
朱至洵不由吓了一跳:不待通报地方官自己闯进王府内宅这等事闻所未闻。不过,寿王的脑筋真不怎么灵光(否则正常人也不会把自己吃成那样),很快恢复了常态,笑呵呵地招手道:“戚卿家免礼,过来一起吃罢。”
戚晓光充耳不闻地规规矩矩磕完头,起身道:“谢千岁。臣有要事禀报。”
朱至洵看了看眼前的炖盅,摆摆手:“不急不急,一起吃。来呀,给戚爱卿盛一盅,先吃了再说。”
戚晓光当然早就知道寿王千岁脑筋跟正常人有点大不一样,急忙躬身谢拒:“禀千岁,真真十万火急之事,千岁容禀。”
朱至洵口里跟戚晓光说着话,眼睛一直没离开炖盅,心不在焉又不容置疑地说道:“那就边吃边说!戚爱卿,这可是孤刚刚得到的一个宝方啊!昨日里有个游方的道长进给孤的:公驴和母驴交&配之际,以利剪断其势,配以黄酒老鸭,用去年冬至时存的雪水,炭火足足煨炖了十二个时辰!可以大补元阳啊,孤还没吃一口呐!”
戚晓光明白了:美食当前,跟这位说啥都没用。心里叹了口气,只得再施一礼趋前,空了半边屁股虚坐在寿王下首。朱至洵再不搭理戚晓光,用银汤匙舀起一勺,眯着眼吹了吹热气,有滋有味地吸了一口,继而赞一声好喝,一勺又一勺地喝了起来。
饶是戚晓光满腹火急,见状也算死了心:看来,这位爷不吃爽了,啥也听不进去。索性定定心神,暗忖道: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反正一时半刻反贼们也过不来,还是忍一下等千岁喝完汤再说吧。
这一定下心来,鼻中顿觉闻到一股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