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准备
隐藏在暗处放哨的谍子早就发现了那袭飘摇的青衫,窃窃私语声中,那个一言不合就要打发他们回去当兵喂马的主官大人...回来了。
推开柴门,还在秘谍司的谍子们都集合在了院子里,比起上次来的时候少了很多面孔,但也有许多生面孔站在了后面,顾怀认真想了一想,不在的那些大概是死了或者回了护卫军中,而新的这些,应该就是之前朱棣许诺的军中精英。
没有人说话,自从这个主官上次以雷厉风行的姿态空降到秘谍司后,所有的谍子都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是个要做事的人。
大概意思就是,拦路的要么滚要么去死,之前那种在秘谍司混日子的生活,一去不复还了。
这些日子他们也多多少少接触了金陵城那边送过来的情报,诧异于主官大人真的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建立起情报站的同时,也为自己没有被选中前往那个步步危机的地方而庆幸。
顾怀扫了一眼站得还算整齐的人群,淡淡开口:“从今天开始,以北平城为中心,幽燕之地所有五品以上官员,都得派人盯紧。”
人群起了些骚动,所有人都没料到,阔别几月的主官大人一回来连寒暄的过程都省了,直接开始安排任务。
不过倒也是主官大人的风格...见识过顾怀整顿秘谍司的老谍子们以讹传讹,刚加入的谍子自然不会把主官大人当成个普通的书生看--事实上顾怀现在的风评在秘谍司简直堪称狼藉。
就跟民间女子喜欢用形象化的事物来吓孩子是一个道理...遇见孩子淘气,当娘的总是神秘兮兮开口“再不听话,让那拐人的歹人卖你去草原上”,每当这个时候,当孩子的总是会分外警惕,左右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歹人徘徊,同时也对草原上的那些蛮人充满恶感。
换到秘谍司也是一个道理,以往是军中精英的谍子们最忍受不了的大概就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可新上任的这位爷那是真的一个看不顺眼就得让你滚回军中。
所以那句话在秘谍司就变成了“可别惹咱们主官,小心被扔出去受尽以前同袍的白眼”。
威望有些时候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建立的,再配合上如今部门划分职责分明的秘谍司亲眼见到了顾怀南下金陵一路做的事情,以及燕王爷透露出来对秘谍司的关注,这份敬畏很难不扎根在这些谍子的心里。
见到没人说话甚至提出疑问,顾怀很满意,他接着说道:“除了盯梢官员的,其余谍子尽皆南下,前往河间府,我只给你们十天的时间,查出燕王三位公子的下落,查不清楚,你们就别回来了,留在河间府等死。”
他从怀里摸出个名册看了看:“我南下后,主事的人是夏至和芒种?出列。”
一男一女两个谍子站了出来,顾怀有些惊讶秘谍司里居然还有个女人...
这简直比魏老三来当谍子还离谱。
他收起册子:“夏至带队去河间府,芒种留在北平。”
“对了,魏老三呢?”
一片窃笑声中,站在人群后方的魏老三挠着头站了出来,他刚才还希望主官大人千万别想起自己来着...
顾怀似笑非笑看了他一眼:“怎么回来的?”
“主官大人,俺...俺从惊蛰那儿弄了匹马,一路骑回来的。”
“有没有跟他们说过你被两个丫鬟放倒关了几天的事情?”
这话一出,窃笑声简直变成了哄堂大笑,这些天他们没少拿这事打趣魏老三。
魏老三挣红了脸,声音低下来:“迷药...丫鬟...”
之后便全是一阵低低的自语了,连“好男不和女斗”这样的歪理都扯了出来,秘谍司的院子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顾怀冷冽的脸上也出现了点笑容,这样的场景...大概以后都不会出现了,秘谍的死亡率只会比战场上的斥候更高,这些秘谍大概不会意识到,从今天开始,这个院子里剩下的几百人,还有现在散落在外面执行任务的人,很多都不会再回来。
他收敛笑容:“你以后就不是秘谍司的人了。”
笑声顿止,魏老三呆呆抬头,其余秘谍也有些错愕。
只是犯了些错...
顾怀走向一间小屋,他还有许多事要做:“你不适合当秘谍。”
“以后来给我喂马。”
……
打仗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要和朝廷这样的庞然大物对上的时候。
如果把打仗想象成村口的械斗,那确实挺简单,顾怀的记忆里也有当年清安镇放水的时候镇上百姓因为顾姓和外姓放水不均引发的械斗,双方聚集人马,在村口拉开阵势,三大姑八大姨上阵讲道理对骂,赢了的自然气势上就占了上风--当然输了也不要紧,这时候一般脾气爆点的年轻人就忍不住了,抄着家伙就开始上。
这个时候就要比一比双方的人数还有武器装备了,人多的自然气势就足,手里要是有粪叉大刀自然也要比对面的锄头菜刀来得威武,通常情况下也死不了几个人,官府肯定是在一边看戏的,真要出大事的时候也会出来拦,双方打完了再论过,最后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就此了事。
但如果把此时朝廷和燕王的情况代入进去,那可就复杂太多了,表面上看起来就和抢水是一样的亲戚间破事,但双方的身份都很特殊--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最大的藩王。
对比之下,皇帝代表正统,朝廷代表充足的后勤和兵力来源,而燕王府有什么?正如今日王府里朱棣的自嘲--没想到有一天统帅几十万大军进草原打蒙元人的他也只剩下这点家底了。
一旦起兵,朱棣和顾怀要面临的是数十万大军压境的绝境,还有后勤粮草军备不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天下人的声讨--在这个时代,向来是讲究君臣大义的,君要臣死,臣就得死,哪怕你是皇帝的叔叔也没辙。
所以准备工作还是得从这些方面下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朱棣是个经验丰富的将领,手下的燕王三护卫也是精兵良将,算是有了起兵的资本。
但也许只有顾怀才能作出这个判断--朱棣并不只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而是大明这个时期最优秀的将领。
没有之一。
洞悉朝廷的动向需要秘谍司去解决,这就需要不择手段地盯住幽燕之地的官员将领们,所幸这几个月秘谍司还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了顾怀的命令,从一开始的精英秘谍路线走到了市井中去,现在秘谍司能动用的力量,比起一开始要多太多,盯住官员应该不算太难。
至于河间府那边...燕王三子应该不会出事,不然哪儿来的以后的故事?历史再怎么会随着顾怀的活动轻微改变,也不至于改变到燕王绝后的地步。
这么多秘谍南下,应该能把燕王三子带回来。
坐在秘谍司官署里的顾怀思路渐渐清晰,起兵前夕的准备要做很多,但所幸每一点都有迹可循,不至于无从下手。
身后的女子秘谍芒种递过来一份文书,顾怀面无表情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接下来...就该考虑考虑舆论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