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恼人的六月

这一年,季汉和曹魏之间总体说来是风平浪静,渭南大战之后,曹魏是紧守潼关,闭关不出,我们也回军华山,把精力放在内部事务上。

只有并州还在开战,匈奴人的叛乱由于得到我们的暗中支持,终于做到了自保有余,但是面对虽然有些老迈却依旧难缠的并州刺史梁习,还是显得攻敌不足。

曹魏与东吴之间的战争也是时打时停。

先是春天里曹仁以步骑数万攻打濡须,结果被孙桓所败。

三月丁未,陈忠侯曹仁病死。

这场战斗结束。

至六月,东吴的将军贺齐突袭蕲春郡,生俘了曹魏的蕲春太守晋宗。

由于在渭南大战中伤了元气,本来该在这一年里发生的曹丕亲自攻吴却没有发生。

六月甲戌,任城威王曹彰死。

六月甲申,魏寿肃侯贾诩病死。

很奇怪,三国年间出色的人物去世,总是接二连三的。

这一文一武两个人的死,使曹魏的实力受到极大影响。

三国的天平就是这样,一方的砝码减轻,另两方自然可以增重。

不知孙权如何,我听到这两个消息,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我知道老狐狸会在今年死,但却担心历史有所改变。

他的谋略如同狐狸,他的阴险好象毒蛇,咬人一口,入骨三分,在曹魏能对抗先生的人,除了司马憨,便只有他了,甚至,我有时觉得他还在司马之上。

如果说对贾诩的死我有些极不人道的幸灾乐祸,那么对曹彰的死,我就是充满同情了。

虽然是敌对的两国,但我很敬重曹彰。

他的武功就象曹植的文才一样,让常人高山仰止,难以企及。

他膂力过人。

武艺精熟。

能徒手与猛兽搏斗。

曹彰的死,人们传言是被他兄长曹丕下毒害死。

否则,无法解释正当盛年,身强体壮的他,为何一次进京便突然暴毙。

对于这种传言,设在曹魏的季汉知闻所选择了推波助澜,不一时,竟是闹得满城风雨。

皇家地事不好管。

但关于曹彰,却有无数地话题让人不得不说,他的身世,他的名称。

他戏弄猛兽如弄婴儿的盖世勇恶,他带领虎豹骑千里破敌的伟绩丰功,他没有当上皇帝,但他的一生远比他当皇帝的兄长来得多姿多彩。

他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他地死,使人们不由得不发出感叹。

感叹他的早逝,感叹天家的无情,感叹曹丕的忍心。

只要曹魏军心有所浮动,便是我们要地效果。

除此之外,曹魏还有一件事发生,这件事相比曹彰等人的死似乎很不起眼,但它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

五月,屯骑校尉曹肇因过被消去了校尉之职,连降三级发往北疆。

到护乌丸校尉田豫的手下任一名军侯。

接着征南将军曹休被皇帝在折子里狠狠斥责了一番。

人们不由纷纷猜测,是不是太子要倒了?太子曹睿自其母甄氏被赐死之后,储位一直不稳。

而皇后郭氏一直在想办法推倒他,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曹肇一直是曹睿最亲密的伙伴,他地倒下。

只怕就是曹睿倒台的前兆。

有些大臣们发现储位之争又已开始,不由想起曹丕兄弟的争端,纷纷打起主意。

忠贞一些的大臣便上书说太子贤良温顺,希望陛下不要轻易更动;心眼灵活一些的便称赞郭皇后的儿子聪明机敏,有曹丕年幼时的风范;有的怕惹事上身,想办法外调来躲来这种纷争;而曹魏的几个士族也不由为自己地前途打算,这种事不牵连到其中则可,一但涉及,则除死方休,再无他法;而一些曾受打击,心怀大志的人也发现,机会来了……让曹魏乱吧,越乱越好。

在季汉。

孔明对我说,他要用五年的时间,恢复关中地区的元气。

孔明不会有虚话。

我相信他的能力,却担心着他地身体。

他一心扑在政事上的时候,会忘我和不要命。

他身为丞相,天下没有他管不到的事,而且他总是去亲自抓最坚难的一项。

这一年来最重要的是屯田,军屯二十万人,民屯四十万人,加在一起就是六十人,皆从一张白纸开始。

粮食不能一天就从地里长出来,人人要喝吃饭要穿衣要住房,干活得用工具,单是这犁、锄、铲、锸、耙、镰、斧几样家具,分配到各家,就要数百个作坊劳作几个月时间,花银子就象是流水一样,只见往外掏钱看不见进钱。

人多了,怕出事,怕闹乱,怕下面人不体会百姓的艰辛中饱私囊祸害百姓,怕遇有大事国库空虚无数招架,忙得脚后根打后脑勺。

好容易五月份大丰收,才略略喘了口气。

无论如何,今年不用担心有人饿死了。

三国时代,粮食产量低(没有玉米马铃薯红薯之类的高产作物),农民是极为贫苦的。

在我还是世子的时1市亩),种粟,以汉代最低税赋三十税一来计算,一户人家平均总产量150石(相当于4050斤),但其中口粮就要占去90石(相当于2430斤)占到了60%,此然祠祭300钱,相当于10石(270斤),田租5石(135斤),赋钱600-1000钱,20-33石(540-891斤),种子、少量饲料10石(270斤),剩余的只有2-15石(54-405斤)。

%,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往往还需用压缩口粮的办法才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微乎其微。

当时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商品,其格比农产品要高很多,如当时一具大铁耜约值百文以上,牛一头一千文以上到三千多文,甚至达到一万五千文。

因此,农业生产水平不算高。

家民生活也很困苦。

平时勉强可以维持生产与生活,一遇水旱、疾病、丧葬或其他意外,或国家赋役加重,家民就有破产、饿死、流亡的危险。

上面前的是一般自耕小家的情况。

至于佃农或依附家,即“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的家民,其生产条件比自耕农还要差得多,即使一家五口两个劳动力平均年产4000斤。

一半作地租,剩下2000斤,还不够一家五口地平均口粮(一人486斤,五人2430斤那就只有侵夺必要劳动,降低生活水平,承牛马之承,食犬彘之食,长期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线上了。

事实上,我们对屯田地百姓的剥夺。

也是很高的,我们征收近一半的税赋,除了他们的口食,几乎剩不下什么东西。

不过由于种子、工具、耕牛等各种生产和生活物资,都由政府拨给,他们的生活还算有着落。

起码比原来的流民生活不知强了多少倍。

而且几年之后,这些土地归他们个人所有,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希望。

屯田,是季汉初创时期。

百姓和政府对自己进行地残酷压榨。

虽然辛苦,但因为有希望,所以没有一人不努力,没有一人不拼搏,没有一人有什么怨恨之意。

毕竟。

大家都能活下去。

毕竟,大家都有了未来。

六月。

除了曹魏死了曹彰和贾诩之外,最让世人铭记的便是那场大雨。

这场雨,连着下了七天七夜,水平堤岸,处处告急。

长安城北的渭河堤上,阴风怒号,雨箭如蝗,一向平静的渭河如同一匹脱缰地野马,自西向东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冲刷着堤岸,发出隆隆的巨响。

河中心地带,水位已高过了河堤,在大堤之外,便可看到滔天的白浪。

我下旨令太守以下官员全部上堤,各处军队紧急动员,严防死守,保证大堤安全,保证长安城安全,保证屯田区安全。

孔明一连几天亲自在渭河的堤防上坐镇,鼓励军民奋战,终于晕倒。

我在大堤上听说,下死命令送他回府。

然后去探望他。

他已醒来,望着窗外的层层叠叠地雨帘,却微微叹息道:“这是场好雨,可是却用不上。”

我问他为什么说是好雨。

他说都是因为关中诸渠年久失修而失去功能,不然的话,不然的话,这场大雨对我们只能带来好处,不会带来这么大的危险。

我让他好好休息,自己回到大堤之上去。

在西城门,我看到关凤和许灵儿跑过去,满身的泥水,着不出本来面目。

“你们两个,到哪里去了?”我驻马喝问道。

“我们军校生都上了大堤。

我们也一样。”

“胡闹。”

我呵斥她们,“你们不是小孩子了!大堤上的危险你们不是不知道吧!都给我回府去,你们是女孩子,知道不!”关凤不满道:“斗哥哥,你总是看不起我!”灵儿却向我施了一礼:“陛下,我是一名军校生,是军人,我的职责在大堤上,与男女无关。”

说完话,昂然拉着关凤离去。

望着她们的背影,我叫道:“李?保?愦?父鋈巳ケ;に?恰!?我带着黑塞和李麓几个上堤,没有銮驾,在泥泞的路上艰难行进,不时有侍卫摔倒在地上,李晟扶着我,走地一步一滑。

大堤上一个简陋的小木棚子就是指挥所,三叔和几个高级军官在里面商议部署着什么,他的头发已经花白,原来伟岸的身躯也显得有些有些驼了,但还是那样的威猛,回头看到我,叫道:“陛下,你怎么又来了!这里有三叔在,你还不放心么?”我点头笑道:“放心,自然是放心地。

三叔也要注意身体,你毕竟上了年纪,堤上冷,多喝姜汤,少喝酒。”

正道着,突然间前面邦子声疾响,有人大叫道:“决口了!”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