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部落:选夫攻略
字体: 16 + -

第129章 知州府里初相识

第129章 知州府里初相识

萧国良的一番话,说的徐氏哑口无言,再没有接着说萧逸然亲事的事情.随即,萧国良对徐氏说道:

";岳母大人,现在江宁府知府就是原来的太仓知县,国良本就打算抽时间过来拜望一下,今天借此机会,要到知府衙门走一趟.贤妻,带上然儿,我们一起去吧.";

一家三口当即和徐氏,以及在坐的众人一一告辞,孙继栋夫妻,以及萧逸然的两个表哥夫妻,也跟在萧国良一家之后,回去了.一行人来到孙府大门外,见送行的孙继承和孙继焕等人已经转身走了,孙继栋对萧国良说道:

";国良,现在去拜客还早点,不如先到家里略坐坐.";

";也好.";

到大舅家之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喝茶.虽然后天就是迎亲的日子,有孙谦和孙逊兄弟俩张罗着,自然不用劳动孙继栋夫妻.

";国良,你是把当年母亲的原话又还了回来啊.";

孙继栋突然的一句话,让萧逸然抬头看着母亲孙氏,显然是想知道舅舅的话是什么意思.母亲孙氏笑眯眯看着萧逸然说道:

";然儿,当年娘与爹爹的亲事,虽然是你外公一力主持的,却没得到你现在这位外祖母的认可.不仅一而再地阻挠你爹爹入赘到孙府,还以门不当户不对为借口,反对娘嫁给你爹爹.";

";都过去了,贤妻就不要再提当年的事情.今天说那番话的时候,并没想起母亲当年曾经如此说过.之后,才想起来.似乎话说的重了些.";

";姑爷,就该如此说,不然以后难免还会旧话重提.除非姑爷和二妹愿意认下这门亲事.";

一直坐到申时末,萧国良才带着孙氏和萧逸然,乘坐孙继栋家的马车,到知府衙门拜会王知府.

来到知府的府宅,萧逸然发现,格局和太仓县的宅子十分相似,格局几乎一样,只是面积大了一倍有余而已.萧逸然不由心中暗猜,想必这是大宋朝官定的格局,只是官阶不同,面积上有所差距而已.

王知府对于萧国良来访,似乎早已料到.

";萧大人是今日刚到的吗?";

";是啊,王大人.后天是妻舅家长孙成亲的日子,便早过来一日,特来拜望王大人.";

";呵呵,萧大人客气了.孙府长孙成亲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估算着萧大人是一定要来的.";

";哦?王大人也听说了妻舅长孙成亲的事情?";

";江宁府虽然不小,孙府也是名门望族,长孙成亲也算是大事.再说,不是有萧大人这层关系吗,府里有几个和萧大人妻舅来往比较密切的人,多次提及孙府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我的.";

萧国良从知府王富春的话里听得出来,王知府不仅知道孙继栋长孙成亲的事情,怕是连孙府以前的一些事情,包括当年和自己有关的一些事情,应该也听说了不少.

";自然是瞒不过大人的.妻舅多次提及上次在太仓县,得蒙王大人关照,才能追回被骗的银两,一直想上门拜谢,只是考虑到一介草民,不敢冒然前来.";

";这话就见外了.实不相瞒,我王富春也是出身于贫寒之家,和萧大人的情况也相差不大.如若不是侥幸得了这个功名,不敢上门的怕是我了.";

说完,自顾自地笑了起来.萧国良自然能理解王富春笑中的意味,也跟着笑了两声.

";如此,国良想请王大人后天到孙府喜宴上赏光一坐,不知王大人可得闲暇?";

";就是萧大人不来,我也打算要去的.";

";王大人能够赏光,必定会让孙家蓬荜生辉的.明天一早,就让妻舅来下请帖.";

尽管两人在太仓县只是相处半年多的时间,彼此留下的印象都不错.话说的投机,时间过得也就快.不一会便到了掌灯时候,下人来报:

";老爷,酒宴已摆好.";

";萧大人今天刚到,便来看望我这个老头子,一杯薄酒,休嫌怠慢.";

";王大人客气.国良此来就是拿定主意要叨扰的.";

王知府在前院陪着萧国良,还有府衙里几位佐官作陪.孙氏和萧逸然则留在后院,由王知府的家眷陪着吃酒.

萧逸然随着母亲孙氏在知府下人的引领下,刚来到后院的客厅中,就被房中的一对母子吸引了目光.女人二十出头,穿着相对朴素,身体也略显瘦弱.男孩子有四五岁的样子,规规矩矩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不言不动.从女人有些拘谨的神态上,萧逸然猜测应该不是王知府的家人.果然,坐在上首的知府夫人对孙氏母女介绍道:

";萧夫人快坐下说话,这位是我的娘家侄女,和小孙子林晨.";

知府夫人一边站起来拉住正在给自己施礼的孙氏,一边指着身边的母子介绍道.

";妹妹好.";

孙氏又给王夫人口中的娘家侄女屈膝施礼.对方急忙侧身躲过,随即对孙氏深施一礼.萧逸然也走上前,给王夫人和林氏见礼.小男孩早就跳下椅子,随着母亲给孙氏见礼.

";都没有外人,就不要客气了,都坐下说话吧.";

闲聊些家长里短,说着说着,就说到那对母子身上.王夫人叹口气说:

";我这侄女命苦.虽然家贫,却也是被哥嫂从小娇生惯养起来的.不想嫁给一位短寿的女婿,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在老家无依无靠的,如今

带着这五岁的孩子,投奔到我这里来了.";

";王夫人不必伤感,人的时运都是时高时低的.看林小公子眉目清秀,将来必定前途无量.林家妹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小林晨倒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到八月里才六岁.如今早已开笔,听我家老爷说,很是读得来书.";

说到小孙子,王夫人脸上写满了笑意.

一直都是王夫人和孙氏在说话,林氏偶尔插上一两句.林晨和萧逸然一样,不问不答,都静静地坐在母亲身边.

";萧夫人,你家女儿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人长得水灵不说,听我家老爷说,书也读得不错,看看,才多大的孩子,我家老爷说已经熟读四书了.";

";王夫人,是王大人谬赞了.然儿只是比同龄的孩子早认识几个字罢了,哪里就敢说熟读四书啊.";

一会酒宴摆上来,王夫人首席,孙氏客位,萧逸然坐在孙氏身边.那对母子和孙氏母女对面坐着.

萧逸然不知道为什么,从进门来,自己就一直在观察那个林晨,越是看,越觉得林晨有故事.那份沉稳,和幽深的眼神,让萧逸然不得不猜测,会不会和自己有类似的经历,也是个有着前世记忆的重生之人呢?

";林晨哥哥,不知道读到什么书了?";

";逸然妹妹,我刚读完《论语》,正在读《尚书》,妹妹你呢?";

";和哥哥差不多.";

萧逸然是有意试探,所以才主动问了一句.不想对方的回答还是让萧逸然加深了心中的猜测.不到五岁的孩子,能读到《尚书》,如果不是真正的神童,就一定是和自己一样,有着前世的记忆.

";萧夫人你看,我家老爷时常说我娘家出了位神童,没想到你家的然儿,更是位神童,才三岁不到,就和晨儿读的书差不多了.";

";王夫人,小孩子的话当不得真的.逸然是看过四书,也只是认识里面的字而已.";

";这就了不得了.四书里的字都认识我,我可是一个都不认的它们.";

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孙氏和林氏也跟着笑.萧逸然咧了咧嘴角,林晨却毫无反应.

接下来,又说了些闲话,萧逸然很奇怪,为什么王知府家,除了知府夫人外,没有其他家眷呢?奇怪归奇怪,知道这话不该自己来问.一场酒宴,吃了近一个时辰才结束.下人上来收拾了,又端上茶来.刚喝了两口,就有前院的下人过来传话:

";夫人,萧大人要告辞了.";

";王夫人,今天多有叨扰,在太仓时,一直没有机会和王夫人亲近.无事,王夫人也难得再去太仓,等下次来娘家时,再来拜望夫人吧.";

孙氏对知府夫人说完,又对林氏母子说道:

";林家妹妹,要是走到太仓,别忘记到家里坐坐.";

林氏也客气了一句,孙氏才领着萧逸然向两人告辞,在下人的引领下来到前院,随萧国良一起乘马车离开.

路上,萧逸然问母亲孙氏道:

";娘,知府家怎么没有其他家眷呢?";

萧国良接过话来说:

";刚才在吃酒时,王大人解释过.王大人夫妻是少年的结发夫妻,年轻时家里贫寒,接连夭折了两个儿子.只剩下一位女儿,如今嫁在老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来走动一趟.王大人有心把女儿女婿一家接过来,只是女婿家也是独子,上有爹娘,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一时也不好撇下不管.";

";我们在后堂见过王夫人的娘家侄女,和一个小孙子.";

";王大人也说了,王夫人家也是家丁不旺.只有这一个侄子,哥嫂早已谢世,不然那对母子也不会投奔他们而来.";

这次,一家三口没有再回孙府,而是直接住进孙继栋家里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