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志远
字体: 16 + -

第41章 车轮滚滚(1)

杨家坳开埠以来,以前县太爷之类的官员是根本不敢到杨家坳来的。改革开放以后,来到杨家坳最大的官也就是副县长之类,杨志远回来以后,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的领导,先是现在的县委书记向晚成、后来是市长胡捷以及一些别的领导。特别是向晚成,在杨石八十大寿那天亲率县里的一帮要员来到杨家坳给杨石祝寿,给杨石风光至极的寿宴锦上添花,让杨石觉得自己这辈子再无它求。

杨石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今天竟然会和院长这么大个首长同坐一桌举杯同饮,自己这一桌,除了他杨石一介村野民夫,其余诸人不是书记就是部长、省长,最小的也是秘书长,杨石心想这些人平时只怕自己想见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没可能,可现在这么多大领导竟然团团围坐在自己的身边,毕恭毕敬地和他杨石碰杯,喝饮料,这真是自己这辈子从来就没想到过的幸事。而且院长这么大个首长,对自己这个山野农夫态度谦和,如此尊重,杨石心里自是感慨万千,倍儿的高兴。杨石心里乐呵,心想这么多的领导光临杨家坳是杨家坳之幸,能和这么多的领导同桌共饮,则是我杨石之幸,我杨石八十岁了,还能有如此经历,此生足矣。

别看这么多人光临杨家坳,杨家坳准备有些仓促,但桌面的菜肴却是异常丰富。李泽成知道院长喜素,特意交代杨志远以素食为主,小葱豆腐、凉拌莴笋、芹菜香干、清炖山菇、素炒野菜、小白菜、豆芽,还有包菜腌菜林林总总,十数个素菜。说是素菜为主,席上自然也有小炒河虾、河蚌、泥鳅蛋汤,也有野鸡野兔,还有杨家湖新鲜出湖的杨家湖大闸蟹、鳊鱼、小河鱼之类的荤菜。

也许是领导们真饿了,也许是杨家坳的菜蔬出自本地,山清水秀,菜蔬的口感自然就比城里的大棚蔬菜要好许多,领导们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等剁辣椒蒸野生大鱼头一端上来,外省的领导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雄鱼头,一个个惊呼,这么大个雄鱼头,平生罕见。尤其是鱼头被鲜红欲滴的大红辣椒和青嫩的香菜相裹簇拥,煞是好看。连院长也被勾起了食欲,他拿起筷子,尝了尝,连连点头,说:“味道不错,地道的本省特色。”

当院长听钟涛介绍,这道剁辣椒蒸野生雄鱼头现在成为本省最为有名的一道名菜之时。院长点头,说:“不错,应该推广,我希望将来在北京也可以吃上这道名菜。”

杨石说:“首长,我听志远说发明这道菜的,就是省农科所的杨主任。他现在正带着专家在我们杨家坳的试验田里忙乎呢。”

院长笑了笑,说:“这么说来,刚才小杨同学是跟农科所的专家在一起咯。钟书记,看来你们农科所这位主任专家很务实嘛,亲力亲为,这样的工作作风值得肯定,大家应该好好学习才是。”

周至诚心有所动,不久前,他和钟涛在省里一些副厅级干部的任免上产生了不小的分歧,按说这类副厅级干部还不值得周至诚和钟涛大动干戈。问题出在任免形式上,钟涛的意思是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再由省政府直接任命。但周至诚觉得有必要对这种大包大揽的干部任命制度进行改革,有心在人事的任命上有所突破。他认为像农业厅、交通厅、建设厅这类专业性很强的厅级机构,有必要增加一批有能力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而目前看来副厅长这个位置就很适合周至诚实施自己的想法。按周至诚的构想,干脆把此类副职拿出来在全省公开招聘选拔。周至诚的想法比较大胆,各省都没有先例,钟涛自然反对,说:“一直以来,干部的任命都是由一级党委负责,为什么叫党管干部,就是党掌管着干部的任免权,如果副厅级干部都可以公开招聘选拔,那还要省委干什么。”周至诚心里不免感到可惜,心想钟涛的胆魄还是小了些,任何事情只要没有先例,钟涛肯定不予支持。要知道正因为没有先例,一旦变革成功,必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钟涛是省委书记,钟涛一反对,周至诚也就无可奈何,周至诚讲究策略,既然省委书记的一把手,他这个省长就不能公然和一把手唱对台戏,那样的话就更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副厅级干部的公开选拔一事也就无疾而终,停滞了下来。现在一听杨志远提到农业厅下属的农科所还有这么一个务实的专家型人才,周至诚心想,钟涛反对的应该是自己的干部选拔方式,但并不反对自己对副厅级干部的提名。自己回去不妨让组织部门对此人加以考察,一旦此人人品好,能力不错,不妨委以重任,把他作为农业厅副厅长的人选提交省委讨论。现在有首长的表扬在先,估计钟涛不会反对。周至诚有些小自得,心想这就叫做借力打力,也算一种变通的工作方式。

不喝酒,这饭吃起来就快。临近尾声,院长招招手,问:“小杨同学,省农博会你们可有参加?”

杨志远说:“有啊。”

院长又问:“你去不去?”

杨志远说:“今天就去。”

院长说:“那行,等下你就和我们一同出发。”

杨志远不明白这一同出发是何意思,他点了点头,说:“好的,我去准备准备。”

院长笑,说:“是得准备一下,你这个样子像唱花鼓戏的,这么跑去参加农博会,还真是不妥。”

大家善意地一笑。李泽成也不知道院长这话是何用意,他提醒杨志远,说:“志远,快去快回,别耽搁。”

杨志远说:“我明白。”赶忙跑下山去。

院长起身,一行人在杨石的陪同下开始缓步下山,雨后初晴,南山小鸟鸣啼,**绽放。院长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山道上,笑着对身边的杨石说:“杨老先生,你我先就此话个别了,等下了山人一多,只怕你我就说不上话了。今日能在老先生这四季分明之地,听听风,看看云,赏赏景,偷得闲情半日,实属不易。”

杨石说:“首长能光临我们这山野之地,是我们杨家坳的荣幸。”

院长笑,说:“杨老先生,此话差矣,应该说是我之幸才是。要知道人的心境和身边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置身于如此空灵的境地之中,心情也自是空明阔达了。您老先生试想,我今天多听了一会儿风,森林就随风起舞,我多看了一会儿云,云就多了一些变幻,生活的合理性就在于此。”

许是下雨的缘故,一只幼小的白鹭从鸟巢里掉落在青石板上,一只母白鹭在树上悲哀地鸣叫。院长走到挣扎的小白鹭前,抬头看了树上的母白鹭一眼,附身捧起小白鹭,交给一旁的贴身警卫,说:“把幼鸟放到鸟巢去。”

警卫从院长的手里接过幼鸟,身手敏捷地爬到树上,母白鹭并没有因为警卫的到来而逃离,依旧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啼鸣。院长感叹:“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有做母亲的才会在这种情况下全然不管自己的危险,对自己的幼儿不离不弃,这种感情虽是出自本能,却又是何其的珍贵。”

杨石年过八十,这一生历经世事,看多了人间的世态沧桑。心想一个大国的首长具有如此的仁慈博爱之心,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也。

下到村口的大樟树下,杨家坳早就人山人海,乡亲们把停车坪围了个水泄不通。院长和乡亲们打了个招呼,一见院长出现在村口,乡亲们欢声雷动,李泽成能感觉到乡亲们的欢呼声出自内心,完全是真情流露,李泽成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景,每次李泽成都是心有感触,心想,官能做到院长这般地步,能被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爱戴,应该是做官的最高境界了,自己跟在院长的身边,自当努力学习才好。

李泽成此时看见了杨志远,他正被安保人员阻挡于外。李泽成走了过去,打了声招呼,杨志远这才被安保人员放了进来。李泽成笑,说:“志远,这回行动倒是蛮迅速的。”

杨志远说:“这种时候,岂敢拖拖拉拉。随便冲洗了一把,换了件衣服就来了。”

此时院长已经走到尼桑碧莲边,李泽成不知道院长让杨志远‘一同出发’是何用意,不敢自作主张,他走到院长身边,汇报,说:“院长,杨志远同学来了。”

院长‘哦’了一声,招招手,把杨志远叫到了身边,院长看了杨志远一眼,和蔼地一笑,说:“小杨同学稍一打扮,董事长的派头就出来了,不错,有精气神。”

大家笑了起来,把杨志远笑得有些不好意思。院长又问:“小杨同学,可有车?”

杨志远指了指不远处的‘五十铃’,说:“有啊,那辆‘五十铃’就是。”

院长一看是个双排座的小货车,笑,说:“小杨同学,不对吧,光你杨家湖就投入了上千万,不会连个好一点车都没有吧。”

杨志远说:“院长,我们杨家坳很多东西都有,就是没有奢侈品。既然要乡亲们谨记‘穷不倒志,富不癫狂’这八个字,我们公司的管理层就该从自身做起。车也就是个代步的工具,要是开着个豪车,真要拉个鱼种什么的也不方便。”

院长点头,说:“知道以身作则,很好。”

院长一指自己坐的尼桑碧莲,说:“既然如此,那就随我的车一同上省城如何。”

杨志远吓了一跳,要知道能跟院长同车的,无不是一方显赫,自己就是一个无名小辈,怎敢与这么多高级领导同车同座。

杨志远说:“院长,这不妥吧?”

院长笑,说:“没什么不妥的,这也算是对你以身作则的一次奖励。”

李泽成知道院长让杨志远上车肯定另有目的,他说:“志远,别耽误时间了,准备上车。”

此时院长和乡亲们挥手话别,大家开始跟随院长依次上车,杨志远跟着李泽成走在最后,他有些紧张,说:“泽成师兄,院长此举不知是何用意?”

李泽成说:“院长叫你上车不会没有缘故,我估摸着他是想听你谈谈这两年的工作体会,你该有个心理准备。”

杨志远在李泽成面前无所顾虑,他笑了笑,说:“泽成师兄,有这么多的领导在场,院长真要让我谈农村工作的体会,我哪敢开口,我一个小字辈,算哪根葱。”

李泽成说:“志远,以前虽然听你说到过杨家坳的变化,因为没有亲眼所见,所以没什么直观印象,今天得以亲历,我心里的震动很大,我想其他人也会是一样,你能用两年多的时间把杨家坳经营得如此有成效,肯定有可以值得大家借鉴的东西在里面,院长的目的只怕就在于此,他是想听听,你是否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理论知识来。你有知识有想法,又在农村工作了这么久,这是许多专家、领导所不及的。”

杨志远说:“我可不敢在院长面前班门弄斧。”

李泽成笑,说:“志远,院长的脾性我是知道的,他让你说,你就说,怎么做的怎么说就是,说错了也没关系,院长允许错误,但不允许虚假,你杨家坳的成绩摆在那,实实在在,院长既然把你叫上车,他就已经在心里肯定了你的成绩,说实话,这两年你成绩斐然,让我这个做师兄的脸上也光彩。”

说话之间,杨志远随李泽成上了车,杨志远一看车的后座还有一排空位,正准备走到后座去。院长拍了拍身边的那个空座,说:“小杨同学,坐这,我们谈谈。”

李泽成知道自己猜得没错,院长就是想听杨志远回农村这两年多来的收获和体会,获得第一手的资料。院长政务繁忙,不可能专门抽出时间和杨志远细谈,而从杨家坳到省城的这段时间院长没有安排,正好可以和杨志远好好谈谈。院长只怕对此早有考虑,不然岂会说让杨志远随其一同出发。

车轮滚滚,车队在乡亲们的礼送中,驶离杨家坳。李泽成有些为杨志远担心,杨志远此番毫无准备,不知道他是否经得起院长的这新一轮的考验。

杨志远有些不安地在院长的身边坐下,好在有李泽成坐于右手,杨志远才稍稍心安了一些。

院长自是感觉到了杨志远的紧张,他说:“小杨同学,别紧张。不过,说实话,你比我好,我第一次见到大领导的时候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院长朝杨志远笑了笑。杨志远一看院长对自己不像对书记、省长那些领导那般威严,态度和蔼,仿如一位自己的至亲长者,杨志远的心情这才慢慢地平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