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
这么多人,自然而然引来许多麻烦。
李佑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流民的吃喝穿住。
吃喝倒不难解决,红薯管够,至少能保证饿不死。
庄子里还种有大量蔬菜,也能适当丰富伙食,保证营养。
穿嘛,多买几件普通衣裳倒也花不了几个钱。
最麻烦的,就是住了。
庄子里是有房舍的,那是给自家雇农住的。
但房舍数量并不多,显然是承载不了这么多流民的。
李佑从军需库里临时调来了大批帐篷,先将这些流民安顿下来。
但住帐篷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还得给他们盖房子。
李佑早早地上了折子,请李世民将那阎氏兄弟调过来。本来他是想等阎家兄弟来了之后,再托他们给流民该房舍。
但考虑到阎家兄弟一时半会儿还赶不过来,李佑终是决定,花钱到外头请来工匠,替流民们盖房舍。
王府庄园里,身高体瘦的刘三郎刚刚洗了个凉水澡,换上了一身干净衣裳。
他提着那身穿了半年有余的破旧衣服,正朝着一大排帐篷走去。
这堆帐篷中,最前排那间稍大些的帐篷,便是他们一家三口的住所。
刘三郎和老婆孩子三人,已在这帐篷里住了四五天了。
刚走进去,便瞧见自家婆娘正在给孩子换新衣裳,孩子得了新衣显得很高兴,孩子他娘自然也喜笑颜开。
“回来了……”
妇人见自家男人回来,便已起身从刘三郎手中接过那破旧衣裳,捡了个袋子收拾了起来。
刘三郎就地坐下,摆摆手道:“扔了便是,这破衣裳往后我是不想穿了……”
妇人也不理会,依旧故我地将那衣裳收起,又蹲下身子替孩子整理好衣服:“真是想丢了,干嘛还往回拿?”
被妇人顶了回来,刘三郎也不恼,只憨憨一笑。
这破衣裳,是他们一家三口困顿流浪生涯的见证,刘三郎想将它收下,留作纪念。
长长叹了口气,刘三郎笑着道:“每日有红薯吃,还有新衣裳穿,这日子真跟做梦一般。”
妇人也点头微笑,她指了指这帐篷,补充道:“还有地方住呢!”
虽说这帐篷很简陋,但毕竟是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对于刘三郎一家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而他们所要付出的,无非是每日跟着流民队伍一起外出劳作,替庄园中的田地翻土犁地,施肥播种。
这样的劳作,对于这些流民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那妇人刘李氏替孩子穿好了衣服,便靠在自家男人肩头,闲叙家常:“听说咱们每日劳作,府里管家都给咱们记上了工分。到了月末时候,还能领到工钱呢!”
刘三郎点点头:“不错,我问过分管咱们的赵管事了,他说日后还要分派咱们其他活计,干得越多,就能领得越多。”
他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忽然抬头叫道:“对了,过两日,俺就不下地了。赵管事说我年轻力壮,要是要调我去什么‘建造小队’,去替庄子里扛木头搅夯土哩!”
“木头、夯土?”刘李氏愣了愣,好奇道,“庄子里是要盖房子吗?”
刘三郎喜滋滋点头:“不错,听说要盖好些房子呢!”
“啊?那会不会很操劳啊?”刘李氏有些心疼,“你身子也不结实,去做那苦力,怕是要受累的……”
刘三郎生得高大,但实在瘦弱不堪,与“年轻力壮”实在没什么关系。
他倒并不担忧,乐悠悠抚了抚自家婆娘:“怕什么,不过是卖力气罢了。咱天天白吃白喝,总得给人干活不是?”
“再说了,赵管事说了,这建造小队的工钱,可比种地高多了。咱也能多攒些银钱,日后能送咱娃去读书认字。”
一听到读书识字,刘李氏的眼睛亮了:“那……那你可得好好干,争取留在庄子里,多攒些银钱……”
对于这一对贫苦小夫妻来说,能过上安稳日子,便是他们最大的幸福,而送自家孩子读书识字,又是他二人生平最大的希望。
而眼下,幸福近在眼前,希望也并不遥远——只要他们能一直留在庄子里,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夫妻俩依偎在一起,正畅想着日后的幸福生活,外头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刘老三,刘老三在不在?”
这说话的是分管流民的赵管事,刘三郎听到赵管事在唤自己,赶忙起身,往那帐篷外走。
还没走出门,那赵管事的声音便已及至门外:“是刘三郎吗?”
刘三郎赶忙迎了上去,撩起帘子恭敬拱手:“赵管事好!”
那赵管事大步走了进来,朝帐篷里望了眼,便即点头:“本管事是来提点你,明日你就不用到地里去了,好好歇息一天。”
“歇息?”听到这消息,刘三郎心下一沉,登时大感不妙。
他们夫妻俩正要努力留在庄子里,而想要留下,唯一能做的努力,就是尽力卖力气干活,证明自己的价值。
刘三郎已在琢磨,这好端端让自己休息,难道是嫌自己干活不力,不想收留自己了?
他登时慌了:“赵管事,我……我今日没犯啥错啊!好端端不让我下地做甚?”
赵管事一听咧嘴直乐:“谁说你犯错了?这不是后天就要开始盖房子了吗?殿下说你们建筑小队是要出大力气的,得养足精神好为修房盖屋做准备。”
“哦,原来是这样……”刘三郎拍了拍胸口,这才放宽心来。
他立即向赵管事表忠心:“您放心,只要是为殿下里干活,我一定卖力气好好干。”
赵管事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你有这份心,也不枉咱们殿下费力气收留你。”
刘三郎连连点头,哈腰附和。
“不过……”赵管事却忽然一转话锋,“你方才说是为殿下干活,这可说错了。”
他悠悠笑了笑:“咱殿下可不缺房子住,那房子是给你们这些流民修的,等修好之后,你们就能搬到新房去,过安乐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