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学校资料
网上的新闻,庄言没有去管,任由事情发酵,当然了,即便他去管也管不了,说不定他上去一解释,反而让事情更加激烈。
这几条新闻中,那条说庄言新书是收了某个地方zhèng fǔ的钱写的宣传册是最不用担心的,到了新书发售之后,事情的真相自然就大白天下。
而另外两条新闻,一条说庄言奖即将设立,人家说的是真事,也没什么好解释的,看不惯的人肯定就是看不惯,也不用多费口舌。另一条指责庄言太过骄狂,说记者不配与他讨论文学,虽然别人说的夸张,视频也是截取出来的,但是庄言也没想过去解释,而且在他的内心深处,还真的觉得这种记者不配跟他谈。
甚至是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他们的报道上面,他都觉得是一种侮辱。
《偷影子的人》的梦境已经完全结束,庄言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把这本书给弄出来。
这本书里面,作者用的是第一人称,但是庄言并不想用第一人称。既然他在《偷影子的人》的世界里面实实在在地走了一遭,就要将自己看到的故事写出来,而并不一定要按照原著来写。再说了,原著他也记不下来,真要照抄也抄不了。
找来随身携带的纸笔,庄言回想着梦中的场景,提笔写了起来。
“开学日,李维靠着一棵梧桐树,看着一个一个小团体围在一起,他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得不到微笑,拥抱,没有一丝假期过后重逢的欢乐迹象,有没有对象可倾诉他的假期生活。”
“他心中或许在想:一切都会顺利度过……”
“李维的童年就在这里,带点忧愁又有点悲伤,在这个小小的城镇里面……”
将故事转化成文字,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要想让写出来的文字在别人的眼中完美得将故事呈现出来却又并非一件易事。
不过庄言并不刻意追求遣词造句上的斟酌,更多的是想要将故事讲得清清楚楚。在这一点上,他已经不是个新手,经过多本书的磨砺,他也已经游刃有余。
马克李维笔下的故事,是平静却又温暖的,主角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只是因为他获得了偷影子的能力而变得并不普通。
当然,这不是一本异能玄幻,诉说的还是最普通的故事。
偷影子的能力,或许只是马克李维不想在人性上做太多复杂的阐述而做的一层特别的外衣,这件外衣恰好将最纯真最普通的主角跟最温柔最打动人心的故事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让一切显得不太突兀。
其实说白了,偷影子这个能力只不过是一个说起来无关紧要的工具而已,假如马克李维没有想到用这个工具,那么偷影子的人的故事还会出来,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本书里面,偷影子的能力,主角用的次数本来就不多。
跟以往不同,这本书庄言写得比较慢,他一边在心中回想着故事的脉络,一边想着用怎样的结构把书写出来。
这一写,就写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不过庄言修修改改也就写了两千多字,对于传统的作家来说,一上午写两千字并不算慢的了。但是对于庄言来说,两千字,甚至抵不上之前他半个小时的工作量。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习惯,很多作者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怪癖。
有人对环境要求苛刻,比如马克吐温,他喜欢安静,而且更喜欢在室外,据说他喜欢带着干粮和水,驾一叶扁舟在海上写作。
要说他这个还算好的,雨果的习惯就近乎于biàn tài了,他在创作《巴黎圣母院》之前,买够了墨水,把自己锁在家里,好几个月都不出门。
当然还有些字数派,字数派里面有两种,一种是下限派,还有一种是上限派。
下限派以海鸣威为代表,他每天只写500字,到了字数就停笔。
看网络的时候,如果情节到某个地方戛然而止,读者往往会骂作者是个断章狗,而海鸣威更牛逼,他不是对读者断章,而是对自己断章,总是在情节在往下走的时候及时收手不写。
据他自己说的,这样能够防止“灵感便秘”,而且及时停下来总是会有一种跟心爱之人做完ai之后的“既空且满”的感觉。并且,海鸣威还喜欢站着写,他说这样写得快点。
跟海鸣威差不多的,杰克伦敦,每天也是写够就停笔,不过他的上限高点,每天一千字。
斯蒂芬金每天坚持两千字,柯南道尔则是三千字,特罗洛普最狠,每十五分钟要写两百五十字。
当然了,他们这些人,如果到网络站上写,估计是全勤都混不到。
庄言写了两千字之后也停笔不写了,倒不是说他想要学那些文学家的癖好,而是到了吃饭的点,他的肚子已经咕咕叫,向他kàng yì了。
停笔收好稿子,庄言到酒店的餐厅弄了点吃的,然后再次回到房间,准备休息一会然后继续写。
不过一个电话打乱了他的计划,是文化部的人,打电话来是说要给他送资料,问他方不方便。
庄言哪有什么不方便的,就约好两点钟见面。
资料送过来之后,那人就走了,临走的时候对庄言说,于仲卿交代下来的,他如果看好了,直接回个电话就行,后面的事情他们来安排。
将人送走之后,庄言又叫来了姚谦,与他一起看这份资料。
资料上面有不少所学校,庄言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先找是不是有金陵的。
还真给他找到了,而且不止一所。
两所金陵的高校,一所是红叶红叶师范学院,名字虽然带着师范二字,其实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四个学院,二十多个专业,现有学生四千多人。本来学生数量应该更多才对,不过去年下半年学校很多专业已经不再招人,所以新一届大一的人数很少。
这几条新闻中,那条说庄言新书是收了某个地方zhèng fǔ的钱写的宣传册是最不用担心的,到了新书发售之后,事情的真相自然就大白天下。
而另外两条新闻,一条说庄言奖即将设立,人家说的是真事,也没什么好解释的,看不惯的人肯定就是看不惯,也不用多费口舌。另一条指责庄言太过骄狂,说记者不配与他讨论文学,虽然别人说的夸张,视频也是截取出来的,但是庄言也没想过去解释,而且在他的内心深处,还真的觉得这种记者不配跟他谈。
甚至是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他们的报道上面,他都觉得是一种侮辱。
《偷影子的人》的梦境已经完全结束,庄言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把这本书给弄出来。
这本书里面,作者用的是第一人称,但是庄言并不想用第一人称。既然他在《偷影子的人》的世界里面实实在在地走了一遭,就要将自己看到的故事写出来,而并不一定要按照原著来写。再说了,原著他也记不下来,真要照抄也抄不了。
找来随身携带的纸笔,庄言回想着梦中的场景,提笔写了起来。
“开学日,李维靠着一棵梧桐树,看着一个一个小团体围在一起,他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得不到微笑,拥抱,没有一丝假期过后重逢的欢乐迹象,有没有对象可倾诉他的假期生活。”
“他心中或许在想:一切都会顺利度过……”
“李维的童年就在这里,带点忧愁又有点悲伤,在这个小小的城镇里面……”
将故事转化成文字,看起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要想让写出来的文字在别人的眼中完美得将故事呈现出来却又并非一件易事。
不过庄言并不刻意追求遣词造句上的斟酌,更多的是想要将故事讲得清清楚楚。在这一点上,他已经不是个新手,经过多本书的磨砺,他也已经游刃有余。
马克李维笔下的故事,是平静却又温暖的,主角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只是因为他获得了偷影子的能力而变得并不普通。
当然,这不是一本异能玄幻,诉说的还是最普通的故事。
偷影子的能力,或许只是马克李维不想在人性上做太多复杂的阐述而做的一层特别的外衣,这件外衣恰好将最纯真最普通的主角跟最温柔最打动人心的故事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让一切显得不太突兀。
其实说白了,偷影子这个能力只不过是一个说起来无关紧要的工具而已,假如马克李维没有想到用这个工具,那么偷影子的人的故事还会出来,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本书里面,偷影子的能力,主角用的次数本来就不多。
跟以往不同,这本书庄言写得比较慢,他一边在心中回想着故事的脉络,一边想着用怎样的结构把书写出来。
这一写,就写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不过庄言修修改改也就写了两千多字,对于传统的作家来说,一上午写两千字并不算慢的了。但是对于庄言来说,两千字,甚至抵不上之前他半个小时的工作量。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习惯,很多作者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怪癖。
有人对环境要求苛刻,比如马克吐温,他喜欢安静,而且更喜欢在室外,据说他喜欢带着干粮和水,驾一叶扁舟在海上写作。
要说他这个还算好的,雨果的习惯就近乎于biàn tài了,他在创作《巴黎圣母院》之前,买够了墨水,把自己锁在家里,好几个月都不出门。
当然还有些字数派,字数派里面有两种,一种是下限派,还有一种是上限派。
下限派以海鸣威为代表,他每天只写500字,到了字数就停笔。
看网络的时候,如果情节到某个地方戛然而止,读者往往会骂作者是个断章狗,而海鸣威更牛逼,他不是对读者断章,而是对自己断章,总是在情节在往下走的时候及时收手不写。
据他自己说的,这样能够防止“灵感便秘”,而且及时停下来总是会有一种跟心爱之人做完ai之后的“既空且满”的感觉。并且,海鸣威还喜欢站着写,他说这样写得快点。
跟海鸣威差不多的,杰克伦敦,每天也是写够就停笔,不过他的上限高点,每天一千字。
斯蒂芬金每天坚持两千字,柯南道尔则是三千字,特罗洛普最狠,每十五分钟要写两百五十字。
当然了,他们这些人,如果到网络站上写,估计是全勤都混不到。
庄言写了两千字之后也停笔不写了,倒不是说他想要学那些文学家的癖好,而是到了吃饭的点,他的肚子已经咕咕叫,向他kàng yì了。
停笔收好稿子,庄言到酒店的餐厅弄了点吃的,然后再次回到房间,准备休息一会然后继续写。
不过一个电话打乱了他的计划,是文化部的人,打电话来是说要给他送资料,问他方不方便。
庄言哪有什么不方便的,就约好两点钟见面。
资料送过来之后,那人就走了,临走的时候对庄言说,于仲卿交代下来的,他如果看好了,直接回个电话就行,后面的事情他们来安排。
将人送走之后,庄言又叫来了姚谦,与他一起看这份资料。
资料上面有不少所学校,庄言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先找是不是有金陵的。
还真给他找到了,而且不止一所。
两所金陵的高校,一所是红叶红叶师范学院,名字虽然带着师范二字,其实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四个学院,二十多个专业,现有学生四千多人。本来学生数量应该更多才对,不过去年下半年学校很多专业已经不再招人,所以新一届大一的人数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