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
字体: 16 + -

第121章:瘟疫专家吴又可

    “陛下最近传召的人确实比较多,不过先生您是陛下传召过来的,所以优先级会提到最前面。

    而且据我所知,皇家商号的掌柜经常面见陛下,如果你要问那些药品的问题,可能直接进宫会比较好。”

    听到锦衣卫的回复,吴又可点点头,不再坚持,锦衣卫话都说这明面了,他要是再去轴一下,真当别人的刀是玩具是吧。

    还行驶在去驿馆的路上,车上的几人就通过没门的方向,看着一辆自行车骑着过来。

    “王总旗,陛下有令,召吴有性尽快进宫,内仕已经准备好接风洗尘了,请赶快向承天门去,在那里完成梳洗。”

    “这是何车,为何只有两个轮子却能健步如飞?我在南方都未曾见过。”

    吴又可惊奇的问道,马车架上坐着的两个学生也在讨论,这种跑得快,看起来还不稳的东西是怎么跑起来的。

    “这是自行车,先生以后就知道了,我们现在先赶快去吧,别让陛下等您。”

    宫门口,吴又可的两个学生拿着吴又可的东西,留在宫外等着,崇祯传召的人只有吴又可。

    进入给外臣面见时准备的洗漱间,一番梳洗后,吴又可跟随赶来接应的内仕,穿过宫中的石道。

    “吴有性是吧,等下进去了,陛下说什么,你就应承。

    比如让你坐下,让你吃东西,你就要照做,不要说不敢,去让陛下说第二次。

    那不是客套,那是你在无视陛下,听到没有?”

    “是是是,谢谢公公提醒。”

    听到内仕的话,吴又可赶紧谢道,不过他明白,该推辞的还是推辞,这种君臣礼仪他还是知道的。

    推开大门后,吴又可看到了正在拿着一本书的崇祯,坐在案前,目光过来的瞬间,吴又可感觉一阵前所未有的威压。(心理作用)

    和所有第一次见崇祯的人视角一样,他看到的也是一身黄袍,胸前红色团龙的皇帝形象。

    “学生吴有性,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比崇祯大一截,吴又可一样不敢在崇祯面前托大。

    读过书的他,自称学生此时最合适。

    “嗯,王伴伴,赐座。”

    “谢陛下,那学生就斗胆坐下了。”

    吴又可赶紧坐下,目不斜视的盯着崇祯的鞋子,全身绷直,嘴皮都有些哆嗦。

    吴又可还是很想当官的,只是因为多次科举不中,也一直没做过官,所以面对崇祯有一种不自信。

    突然面对着大明的最高领导人,还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说话得体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吴郎中不用紧张,朕又不是暴君,不会滥杀的。

    给朕讲讲你的经历吧,虽然有人已经给朕看了些,可毕竟没有你亲自描述的详细。”

    “学生遵旨,陛下,臣自小……”

    随着吴又可逐渐的恢复平静,讲述出来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从少时读书,到中年屡试不中,感知自己不是做官的料,靠着家学,研究起了医书。

    听得崇祯一脸的津津有味,这可是听别人的生平。

    “对了陛下,学生在江苏时,就发现了江苏正有时疫伤寒传播。

    之后沿着江苏来京师的路上,也发现了或多或少的同样传闻,所以有了一些时疫的猜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你说说,若是不合时宜,朕权当没听过。”

    崇祯撇撇嘴,怎么都喜欢来这套,当讲不当讲最后不都是想讲?

    还不就是为了说错话可以洗脱,其作用相当于告诉你,我要乱说了,你别怪我。

    “那学生就斗胆说了,学生这两年在江苏接诊时,还有听说到,很多症状一样的伤寒温热病例。

    这些病例的发病病理都是一样的,与伤寒极为相似,可学生认为他们不是伤寒,而是疫,且是一种会根据气疾传播的大疫。

    此症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发颐,此在天之疫也。

    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

    学生正在进行研究时就收到了陛下传召,正好,江苏越是靠北的方向此疾越多,学生正好顺路打听。

    也正是这一路所行,验证了臣的观点,因为沿路臣听说,诸多地方都有人感染时疫。

    这说明此疫,由北至南,蔓延速度极快,还请陛下重视,昭告天下。”

    听着吴又可的话,崇祯拿着瘟疫论的手指动了动。

    果然是人的名,树的影,吴又可敏锐的察觉出了鼠疫和普通伤寒感冒的区别,甚至已经可以推测鼠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朕知道,召集你来京师,其实就是因为此事。”

    “陛下已经知道了?哦,也对,学生听说嘉靖帝时,西北也有大疫,当时京师就已经在派药了。”

    吴又可点点头,嘉靖年间同样也有大瘟疫,其他时间也有,整个明朝有上百年都在经历瘟疫。

    明朝的鼠疫,和欧洲的黑死病几乎是同期的,只是大爆发时间在崇祯年间。

    这不得不让后世的人猜测,是不是那个时候地球就在进行人类清除计划。

    “吴郎中,你来说说,根据你的发现,这个疾病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崇祯一边问,一边看着桌上的一份资料。

    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

    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

    山东青州,济南,德州,泰安相继发生大疫。

    AH大疫,青蝇大如枣,凤阳府,安庆府,庐州府相继被鼠疫攻陷。

    死者最多的地方死亡人口达到90%,庐州府,就是现在的合肥一带,民有绝户,繁华大街如同静夜,无人行走。

    崇祯11年,漕河干枯。

    崇祯13年,黄河干枯。

    崇祯14年,已经是连续四年的干旱,这对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就是妥妥的灭顶之灾。

    “回陛下,学生在研究的时候发现,此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学生称之为温疫。”

    “嗯,不错,你研究的已经很接近了。”

    “陛下,您的意思是,已经有大贤将此疫的缘由,成因研究出来了?

    还请陛下为学生引荐,学生愿拜他为师!”

    听到崇祯的话,吴又可一脸激动,他自己可是熟读各方面的经典,都没有查到过相关的成因,或者说很模糊。

    所以这个世界如果真的有人将这个瘟疫呃缘由研究出来,那一定不是照搬经典,而是有大智慧自己研究的。

    “嗯,那位懂得确实多,不过不方便教你就是。

    这里有几本书,可以让你很好的理解,其中就有鼠疫的解释。

    赤脚医生传你要最后看,他的内容要结合前面的那些基础内容。”

    崇祯伸手到空着的抽屉,等手抽出来的时候,已经拿着几本打印好的繁体字书籍,还有一本画册。

    “鼠疫?鼠疫?鼠疫!学生明白了!”

    一边接过崇祯递过来的书,吴又可一边念叨着崇祯的话,转而将这个词套到自己最近的研究上,突然明白了。

    “凡是此疫沾染之人,均是有多处生活不洁,或是城中流民,乞丐。

    这些人生活的地方往往都有老鼠,甚至学生觉得老鼠只是其中一种。

    还有跳蚤,虱子,还有人们互相穿过的衣物。

    只是为什么会如此传播呢?难道老鼠也有痢气?”

    “你先打开这个鼠疫详解看看,他上面有具体的说法。”

    崇祯轻笑一声说道,被点醒的吴又可赶紧翻书,看着看着,整个人就像被通了电一样,浑身颤抖。

    “古语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哪位先生大才,如醍醐灌顶啊!

    病毒,细菌,这是何等微小的想法,又是何等壮观的微小世界,他是怎么想到的,他是怎么想到的!

    陛下,学生求您了,就让学生见见这位大贤吧。”

    吴又可死死的抓着鼠疫详解说明,一张纸上面的各种内容,很多词语他都看不懂。

    可是研究鼠疫也有两年了,其中很多东西都是一点就透的概念。

    “想见他后面也可以,你先把书放下,根据你的表现,朕已经可以确认,你能担负朕的重托了。

    吴有性,你可愿入朝为官,为朕做一个好官?”

    “臣愿意!臣愿意。”

    听到崇祯的话,吴又可将书叠好,连声回道。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为什么来一趟京师居然收获这么多。

    不仅打开了自己对于时疫认知的新大门,还被皇帝亲自问愿不愿当官。

    “朕准备设立大明卫生部,以应对已经爆发的鼠疫,而你,就是朕选择的卫生部侍郎,若是干的好,空出来的尚书也是你的。

    你的工作,就是尽快统合太医院,以及京师附近的医馆,给他们培训关于鼠疫的防治知识。

    然后你们要对整个直隶,以及直隶附近进行单县隔离,不允许州府县之间有非官方人员流动。”

    “陛下,学生能力浅薄,对于官场更是没有经验,恐怕无法胜任侍郎,更无法服众啊。”

    吴又可听到崇祯的安排,慌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