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臣入乡
随后她看向甘少云,甘少云勉强笑了笑,「如此甚好。」
他还能有什么意见?朱九都已经为他做主了。
见他们这么说,村长也不客气,很快就下去将两人的住所安顿好,由于他们这些被褥都是山上的贵人给送过来的,所以家具这些倒用不着另外添置。
甘少云在村长家的客房住,朱九本想在养猪棚附近搭建一个房子,但出去找材料的时候跟村里的一个小姑娘聊得不错,小姑娘便热情的邀请她住在她家。.五
到了地方后,朱九才知道,这个叫芸儿的丫头九岁便父母双亡,村里人对她也十分怜爱,所以她一个人住在三间屋子的小院里,倒也不会太可怜。
朱九瞧这方便,便给了芸儿银子作为住宿费,芸儿一开始不想收,毕竟她知道眼前这位贵人可是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不嫌弃她,愿意跟她来往就已经让她很高兴了。
现在哪还敢收朱九银子?可朱九将银子给了她,她若不收,倒像是抚了皇后娘娘的好意。
朱九见她一副害怕的模样,便笑着揉了揉她脑袋,「无妨,收下吧,接下来一个月我还要叨扰你的地方有很多,请你多担待哦。」
「可是……皇后娘娘,芸儿不想要您的银子,您能不能教芸儿武功?这样芸儿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芸儿一想到朱九身上的传说,似乎像她这样大的年纪,皇后娘娘都已经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了。
这样厉害的人,被人称为女战神也当之无愧。
她真想像皇后娘娘一样厉害!
而且皇后娘娘来了轩辕国后,轩辕国似乎更加和平稳定了,她喜欢皇后娘娘。
朱九还不知道小丫头心里存着这样的心思,只是听她说了这话,略微思忖片刻,才摇头道:「学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仅如此,还要看你是否有天赋,若你没有天赋,我只能教你一些强身健体的东西。」
幸运的是,她就是有天赋的那批人,所以自幼学武时,不管受多严重的伤,学习的武功有多难,她很快就能痊愈,也很快就能学会。
但对没有天赋的人来说,学武功就真的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并且不能懈怠的事情。
听了朱九的话,芸儿并没退却,反而更有决心习武了。
于是,白天她跟着朱九去养猪棚忙活,早晨和下午就跟着朱九习武。
朱九教授芸儿武功的事情传到村子里后,村民们也蠢蠢欲动,谁不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呢?
况且皇后娘娘连女儿家都能教,可见她不是重男轻女之辈,当即便有村民热情的把孩子送过来,听说皇后娘娘不收银子,他们便带了自家的鸡鸭和蛋作为拜师礼,希望朱九能收下这些孩子们。
这些孩子们很活泼,精力也好,朱九考校了一番他们的品性,又训诫了一番,让孩子们深知习武是用来强身健体,保卫家园,而不是用来作恶欺人的,才开始教他们。
最炎热的七月份过去后,天气就渐渐转凉了,轩辕澈在避暑行宫待的时间并没多久,朱九一下山,他也跟着下山了。
听说轩辕澈还在平阳村建了房子,专门和朱九在这边过起了农家人的生活,还养起了野猪,沈丞相等人得到消息后,纷纷慌了神,连忙赶来平阳村劝轩辕澈,希望他能回去。
毕竟堂堂帝王之躯,竟然在平阳村养猪,这像话么?
传出去,其他国家的帝君不得笑死轩辕澈?他们这帮大臣的老脸又该往哪儿搁啊?
但这些穿着华服的人还没来得及进入平阳村,就被唐一拦住,「诸位大人请回吧,陛下
说了,这事事关轩辕国百姓能不能好好吃肉,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怠慢不得。」
「养猪也算大事?唐侍卫,你怎么也跟着陛下一块儿胡闹!」
沈丞相忍不住皱眉。
六部尚书这会儿也全都来了,此刻更是附和道:「是啊,哪怕陛下要养猪,只管吩咐一声,我们手上也能拨出人手去做,陛下龙体尊贵,怎么能来这种地方?」
这些人还要再说什么,工部尚书最是眼尖,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人背着一大背猪草往村子里走,瞧那人身影纤细,又带着一股熟悉感,便下意识叫了声:「皇后娘娘!」
朱九今天教完小孩子们武功,就带着他们上山找食物去了,当然,这食物是专门喂养野猪的。
这些小子们做起事来比她还心灵手巧,朱九反倒跟他们学了些辨别野菜和猪草的本事。
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她现在清清楚楚。
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叫自己,便回头看了一眼,瞥见来人是沈丞相和六部尚书们,便笑了起来,迎过去道:「诸位大人,你们是来这儿避暑的?」
皇帝有皇帝的避暑行宫,他们这些大臣自然也有自己的避暑庄园,除却随陛下去避暑行宫的那些大臣外,他们这些人是不会去的,一般都留在朝中处理政务。
如果不是闹出来轩辕澈要养猪的事情,他们恐怕也不会追到平阳村这个地方。
工部尚书因为手下的长侍郎和朱九打过交道的缘故,所以知道朱九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脾气也不错,只要不主动招惹她,她是不会找人麻烦的。
于是他苦笑道:「娘娘,臣不是来这儿避暑的,臣听说陛下在这个地方,和您养猪……」
听到这里,朱九没继续听下去,只是了然笑了起来,「哦~你们对野猪很感兴趣?不然怎么会特意来平阳村说这事儿。」
诸位大臣:「……」
不,他们不是这个意思。
他们是来请陛下回宫的啊!
陛下万金之躯,怎么能来这地方做养猪的粗俗事?那可是奴隶们干的活儿啊!
沈丞相正欲解释,就见朱九对唐一道:「唐一,让他们进来吧,诸位大臣也是一番好意,我带他们去看看猪。」
唐一见她这么说,便也不说什么,立即给这些大臣让开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