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两剑四壶酒
字体: 16 + -

离淮剑气长 第十八章 说书挣钱,思无邪

    自取名戏说的小酒楼今日有些热闹。

    酒一入席,更热闹。

    二楼上走南闯北的商客和本地官家推杯把盏,环肥燕瘦不必多说,好不快活。

    真正在楼下等听说书的老人们端着茶水,正聊些新鲜事。

    年轻时总喜欢纵酒放歌,自在。

    待到白首时,不过一杯清茶伴余生,芳香。

    江湖,不过人走茶凉。

    昨个那说书少年还没来,不急。

    他可是说了只说两场,说完结账就跑路。

    不要钱的牛,口渴还有免费茶水,碎言值几钱,够吹上两天。大都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不差这一会,听听无妨。

    商贩们不是姑苏当地人,只是春风正好,借道淮水,拉上船货,带些稀罕物什,向南走江或者出海交易,先来官家打点打点。

    和官老爷吃酒,这不得搂着美娇娘,听支动人曲。先奏那些正经乐府歌,摸清官老爷脾气门路,有时晚上免不得再鞭胭脂马。

    一夜纵马千金,绝知此事要躬行。

    遛完鸟,即使敲竹竿、放放血,也有些人情交往在,不会太厉害。

    酒局大多只有人情世故啊,真正的兄弟破碗满上劣酒也堪豪饮,醉眼里盛满交情。

    ……

    ……

    当然是谢温良和许南禅。

    从庙宇醒来时,两人收拾东西就开始赶路。

    谢温良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灵府中多了一棵小树,不过已经近乎枯萎。

    上面只有五枚叶子,颜色各异。

    每片叶子上却挂着一滴露珠,似坠非坠。

    许南禅一路上反而有些沉默。

    直到走到姑苏城,他俩才发现没有银子了!

    得说书赚钱啊!

    ……

    ……

    不多时,两白衣公子哥急急忙忙从大街跑向小楼门口。

    大袖纷飞如鸟。

    一脸认真,男扮女装的许公子倒是九分可爱。

    两“公子哥”装束倒是一致,白衣俊朗,眉眼盈盈,羞出梨涡浅浅。

    即便矮上半头,许公子明显比谢公子好看啊。

    若媳妇好看岂不长脸,咱就不争这口气。

    昨天已说过一天,反响不错,今个再来一天,咱就走。

    谢温良没有走大门,而是跑向后门方向道:“南禅啊,你走前门,我去后门收拾些老物什上台。”

    许南禅难得正经,点点头,轻转一开扇,提起衣摆入门。

    许公子今个好一派风流。

    ……

    ……

    老人们大多不注意门口刚进来听书的白衣郎,加上刚有眼尖的瞧见将上台的谢温良,当即放下茶盏,起哄喝彩。

    一盏盏茶,一个个曾有江湖梦的老顽童。

    咱姑苏戏说小楼的茶水当真好。

    台上早有一桌一茶一惊堂木,只等衣上有风尘也口若悬河的说书人。

    缓步登台的谢温良听见喝彩声,先向四方笑颜拱手,不多啰嗦,甩起长袖,当即临桌猛然一拍惊堂木,低头一喝:“诸位看官,上回咱可说过剑兮三十年前横绝人间,只用剑鞘名三千,问剑四海,压断八方剑道风流脊。一人醉卧城墙独挑东都登天客,何其快哉!就连如今剑道魁首那洛城白衣,也不过只得个‘自可比剑兮,不可出剑兮’的模棱点评。”

    老人们含笑地端盏,点点头,那个人的江湖当然无敌。

    只有“许公子”嘟起小嘴,明明自家老爹最厉害。

    哎呀,还不能告诉小良子这个。

    姑娘我胸怀宽广,不和小温子计较这个。

    想到这,许南禅低头看看自己那可放马的丘陵,只是小有规模,确实胸怀宽广,可有些伤心呐。

    许南禅又抬头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少年,自从庙宇的事后,每天晚上她都能梦见那个扑到她身前的身影。

    就那样一步一步的扶着她,拔出了那柄剑。

    也就拔出了因果。

    好像眼前人转眼间心上人,立刻欢喜起来。

    女子心思,不过梨花一场雨。

    但至少每个女子心中都有一个向往的父亲,更何况是那“天下无人配白衣”他许洛山的女儿。

    谢温良哪知这些,继续接茬道:“可惜金陵屠后,剑兮再没出剑现过人间,世人皆言昔人已逝。”

    在座的老人有的不自觉握紧茶杯,茶水晃荡,眼中百草霜杀,亦有野火倾焚。

    一场金陵屠,断折我南朝千年脊梁!

    谢温良也知不当谈,当即说:“咱今个就来说说那笑言曾挑遍南扬州城豆蔻少女珠帘的橘刺吏,免不得问那牧童何处是杏花姑娘啊。”

    老人们收拾起自己的心境,三十年了,也看淡了。

    众人间有的大笑,夹杂着苦涩的欢笑声,声声入耳。

    年少时谁不曾风流几场,即使是晚辈,橘牧也是其中翘楚,十年间善豪饮,卖诗戏金石吃胭脂,极善音律,最爱秦淮浪舟琵琶玉树曲,一曲新词酒一杯,放浪天上月。

    若楚南渡可比白鬓兰陵,那橘牧自是滥情周郎。

    一盏茶水下肚,瞥见许南禅期待故事如幼猫的表情。

    谢温良微微笑着,先开口:“咱先不说橘刺吏二十六岁登顶倚亭,权赊些风花雪月伴茶。话说清明时节,橘牧酒酣七分,却离席提着空酒壶走出城郊,无人敢拦。只能听他高呼:‘好酒,满上!’,这不曾想嘛……”

    谢温良可奸诈一笑,抬头,先眯右眼停顿,端盏。

    老人中有明白其中江湖故事的丝毫不急,却也有性急的先骂道:“谢家小儿,是茶烫着了嘴吗,咋还不讲?”

    书说一半和书写一半,没有道德钓什么鱼,都他娘的该掌嘴啊。

    “这可不是,小子只说两场,明天要走。”谢温良鞠鞠躬:“还望大伙捧捧场,好上路。”

    掌柜的大笑,忙从后台拎出茶壶和一空碟来,先给老人们续上半杯茶。

    茶可万万不能满上,酒满敬人,茶满送客。

    空碟子在江湖上可就更讲究了:大爷,别光来喝点小茶唠唠嗑,多多少少打赏两个。小店做的可是流水生意,说书“空”话至少半真,这碗至少也得半满啊。

    当真舍不得!

    刚笑骂的老人会意,当即摸出二两碎银投入碟里,更捅刀道:“果然是咱老了,小伙子们都这么懂江湖了。好一个江湖儿女,都得上道!”

    谢温良可全都看在眼里,举盏向老人施一礼。

    又回首向掌柜的点了个头,这可要八二分账的。

    要是再剩些,可还能给许南禅买胭脂呢。

    这算是少年心思吧。

    谢温良佯装啥事没有,不再拖泥带水,又是惊堂木大响:“不曾想嘛,这橘刺吏对着田间正吹笛的牧童色眯眯的问了一句:‘哪个是咱杏花村里最好看的姑娘,小子,给你二两银子,再寻处酒家来。爷和她能在床上能醉上三百场,日久生情啊。’”

    醉上和日久生情,细嚼起来有些味道。

    这橘牧不愧是二十四桥玉人争相追捧的才子啊。

    银子都付了,不说些有趣结尾很难收场。

    一众老人哄堂大笑,心中纷纷为这南扬州城的橘晚辈竖起大拇指啊。

    风流与年龄可没有二两银子关系。

    其实野史毕竟有些差错,那天的橘牧酒醉后写下的不是老牛,而是黄犬;遇见的不是吹笛牧童,而是杏花姑娘。

    欲盖弥彰,终究动人。

    自认胜曹子建三分的橘牧风流事岂能被后生所看见,所传闻?

    “清明时节雨纷纷,君问杏花陌上人。”

    故事里的一切,只能也只有两人一犬知。

    谢温良却在无人注意时朝许南禅眨眨眼,做出嘴型。

    双方心神意会,满意。

    心有灵犀一点通。

    台上少年继续开言,台下姑娘安心听。

    好像楼上局的喧闹和老人们的欢笑,都与两人无关。

    原来痴情人面前,人间无声亦无人。

    都是赶路人。
  https://www.shuquge.com/txt/167790/469181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uquge.com。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shuqu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