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京官有炭敬(加更了,求月票)
玉柱不由微微一笑,他这才刚下衙,浙江按察使的管家,就找上了门,八成是一直派人盯在衙门口了吧?
江南道掌印监察御史,别看仅仅是个五品官罢了,其地位和实权,却相当于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的联合纪检组长。
凡是这三省里的大事小情,玉柱皆可风闻奏事,而不需要承担任何反坐的责任。
这个权力简直是太大了。
“小人蔡五,参见掌道大人。”浙江按察使的大管家蔡五,毕恭毕敬的跪下行了礼。
十五道监察御史,都会被尊称为道宪大人。他们的头,掌印监察御史,一般尊称为掌道大人。
玉柱微微抬手,笑道:“起吧。不知贵上有何公干?”
“不瞒大人您说,小人是来送炭敬的。这天寒苦冷的,小人也知道,大人肯定不缺这么点银子。但是,总是鄙上的一分心意,且也是京里的老规矩了。”蔡五从怀中摸出礼单子,哈腰双手奉上。
一旁的吴江,上前接过了礼单子,递到了玉柱的手边。
一般情况下,没谁会当着送礼人的面,看礼单子的。不过,蔡五说的是炭敬,玉柱这就需要掂量一下,能不能收的问题了。
收了再退,和直接拒收,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玉柱打开礼单一看,随即笑了,确实一分心意呢。银霜炭五百斤,白糖二十斤,一百两纹银。
这分礼单子,看似不起眼。
实际上,单单是银霜炭,市面价格便是五百文一斤。白糖,就更值钱了,八百文一斤。
一斤,十六两也!
这个时代的所谓白糖,其实是泛黄的蔗糖,而不是纯正的白砂糖。
按照这个时代奇葩的反腐政策,收银子,肯定算是受贿。但是,收银霜炭和白糖,却不算是受贿,而是朝廷默认的炭敬。
玉柱没打算贪污受贿,但也不想做个清官。顺天府乡试的副主考,有名的大清官王之善,最终又得着了什么好下场?
大家都收的银霜炭和白糖,玉柱也就点头收下了,只是退回了那一百两纹银。
蔡五本就是专门负责打点实权京官的大管家,他见了玉柱的这个做派,心里便有了数,这份人情只送了一半。
实际上,地方官搞出冰敬炭敬的名堂,主要是怕实权京官们,故意在刑民赋税及报销事务上,卡住他们,不给勾销。
历史上,曾国藩剿灭了江南长毛之后,需要到户部办理报销军费的事宜。
谁曾想,堂堂曾剃头,曾大帅,竟然被户部的几个书办胥吏,掐住了报销的脖子。要靠巨额的私下行贿,才能解决问题。
玉柱收了物资,却没收银子。这就是告诉了蔡五,涉及到浙江的刑案,玉柱参与刑部复核的时候,该怎么做还会怎么做,只是不会去故意刁难罢了。
蔡五今天前来送礼,图的也就是个不故意刁难罢了。至于,真的出了纰漏,那就另有送礼消灾的章程了。
地方官花钱买平安,京官才不会故意刁难,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明规则了。
康熙也是早就知道,却默许了的。
玉柱吃罢午膳,搂着林燕儿,美美的睡了个午觉,申时正方醒。
嘿嘿,道宪兼宗宪的玉大人第一天上衙,就翘了班,这还真是典型的佟家人做派呢。
起身后,玉柱洗漱完毕,换了身便服,坐到书房里喝茶。
只是,茶没喝几口,却连见了几拨江苏、浙江和安徽,这三省地方大员家的大管家或是亲戚晚辈。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打着炭敬的幌子,过来拜码头的。
林燕儿有些好奇的问玉柱:“爷,您明明不太乐意收这些炭,却怎么都收了呢。”
玉柱微微一笑,抬手拧了下林燕儿的俏鼻,笑道:“大家都收,就我不收,这就属于典型的坏了规矩,迟早会被排挤出整个圈子的。我呢,只收炭,不收银子。毕竟还是拿人的手短,自然也就不会故意去刁难他们了,他们买了个安心,我还没有受贿之嫌,何乐而不为呢?”
隆科多和李四儿捞了这么多的黑心钱,康熙难道不知道么?故作不知罢了。
天色擦黑的时候,宗人府那边递来了公文。一直待在稽查衙门的刘武,把公文带了回来。
玉柱打开公文,原来是,平郡王讷尔苏的额涅,老平王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五日后要过五十大寿。
宗人府,请兼任宗室御史的玉柱,到时候过去监场。
所谓监场,就是指,监督黄带子的宗室们有无不法之情事,并当场予以纠弹。
玉柱第一天上衙,为了表现孝心,晚膳回家陪着隆科多和李四儿,一起吃了。
膳罢,喝茶的时候,玉柱就把平郡王家里的事儿说了。
隆科多凝神想了想,忽然一笑,说:“要真说起来呢,这平郡王府,和咱们家也是有远亲的。”
玉柱想听的就是这个,便笑道:“阿玛,您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嘿嘿,讷尔苏的曾祖母,就是我的祖姑母。”隆科多笑眯眯的说,“照这么说,讷尔苏其实和你平辈。”
经过隆科多的详细介绍,玉柱终于搞懂了这一层亲戚关系。
平郡王一系,礼亲王代善之后,经洛洛欢、罗科铎、讷尔福,再传到了讷尔苏的头上。
其中,洛洛欢的嫡福晋,乃是佟养性的嫡长女。
佟养性的嫡长女,也就是佟图赖的亲姐姐。
佟图赖,不是旁人,便是隆科多的亲祖父,玉柱的曾祖父。
撇开这层很远的所谓亲戚关系,实际上,平郡王讷尔苏和玉柱,还是连襟关系。
因为,平郡王讷尔苏,即将迎娶江宁织造曹寅的嫡长女曹颐,即大曹佳氏。
而玉柱,也将迎娶曹寅的庶次女曹春,即小曹佳氏。
皇帝已经公开赐了婚,再无任何更改之理。
嘿嘿,这不是连襟,又是什么?
见玉柱和隆科多聊得很起劲,李四儿不乐意了,她拽住玉柱的袖口,笑眯眯的说:“好儿子,今儿个上衙,感觉怎样?”
玉柱知道李四儿想听啥,就笑着说:“都察院把稽查宗室衙门,单独的分了出来,我在衙门里可以说了算。”
李四儿立时喜得直叫,连声道:“这就好,这就好,当官就是要像你阿玛那样,衙门里的事儿,全由自己个,说了算。”
隆科多吃了李四儿这么一捧,不由拈须,得意的一笑:“老夫举手之间,可聚三万兵也。”
玉柱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一叹,正是这个举手可聚三万兵,要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小命。
老四是什么人?想骗你效忠的时候,什么肉麻,说什么。
等到你触犯了老四的根本利益,他翻脸比翻书还快,怎么狠毒,怎么来。
历史上的隆科多,被饿了十天没死。结果,被几十层浸湿了的牛皮黄纸,糊住口鼻而亡。
老四的这种搞法,正所谓,爱之啥都肯给,恨之欲挫骨扬灰也!
次日早上,太阳已经照屁股了,玉柱睡着还没醒。
胡彪从衙门里派人送来了刑部的咨文,刑部浙江清吏司邀请玉柱参加下午的三司共审。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又称三法司。
三司共审,不是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是需要皇帝下旨,钦定三法司主审堂官参加的特殊程序。
而三司共审,则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三个部门中,司官一级的官员,碰头处理刑案的一种常规程序。
比如说,涉及到浙江的刑案,照例需要玉柱这个江南道掌印监察御史参加共审。
三司共审的性质,说穿了,就是在最终定案勾销之前的联席会议,以求达成一致性的意见。
免得将来,因为各自有异议,导致闹出大风波来。
前些年,因为刑部秋审处的错漏,导致杀错了犯人。结果,刑部和大理寺里,有一大批人丢了官,还有一些人掉了脑袋。
三司共审的主角,是刑部和大理寺,玉柱是去监督的,防止他们作弊。
但是,玉柱不签字画押并用印,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的刑部案子就无法勾销。
按照大清律例,外省刑案,统由刑部核复。故此,刑部的部权特重,远超都察院和大理寺。
刑部的职权范围包括:复核各省徒罪以上案件、审理京师徒罪以上案件、会同复核各省秋审案件、会同复核京师朝审案件。
刑部下设十八司,比如直隶清吏司,奉天清吏司和浙江清吏司等等。
每一个清吏司的案子,都有主管该司的刑部郎中负责审理,可谓责权分明,条理清晰。
只是,下午就要三司共审了,上午才派人来通知玉柱。嘿嘿,这就明显有些瞧不起人了呀。
也难怪,玉柱虽是国朝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合榜的满洲状元,毕竟还是太年轻了。
而且,玉柱并没有经过到部观政的过程,被刑部浙江司的郎中所轻视,也就很可以理解了。
但是,玉柱曾是市里某委的一把手,亲自主持过的一委三部门的联席会议,不下百余次之多。
不夸张的说,玉柱亲自参与,并亲自协调过的案件,至少有好几十件了。
刑部就在都察院的墙边。
下午申时正,玉柱坐着官轿,晃晃悠悠的到了刑部。
(ps:说到做到,加更了。写得还算是细腻和地道吧,该赏月票了呀。)
江南道掌印监察御史,别看仅仅是个五品官罢了,其地位和实权,却相当于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的联合纪检组长。
凡是这三省里的大事小情,玉柱皆可风闻奏事,而不需要承担任何反坐的责任。
这个权力简直是太大了。
“小人蔡五,参见掌道大人。”浙江按察使的大管家蔡五,毕恭毕敬的跪下行了礼。
十五道监察御史,都会被尊称为道宪大人。他们的头,掌印监察御史,一般尊称为掌道大人。
玉柱微微抬手,笑道:“起吧。不知贵上有何公干?”
“不瞒大人您说,小人是来送炭敬的。这天寒苦冷的,小人也知道,大人肯定不缺这么点银子。但是,总是鄙上的一分心意,且也是京里的老规矩了。”蔡五从怀中摸出礼单子,哈腰双手奉上。
一旁的吴江,上前接过了礼单子,递到了玉柱的手边。
一般情况下,没谁会当着送礼人的面,看礼单子的。不过,蔡五说的是炭敬,玉柱这就需要掂量一下,能不能收的问题了。
收了再退,和直接拒收,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玉柱打开礼单一看,随即笑了,确实一分心意呢。银霜炭五百斤,白糖二十斤,一百两纹银。
这分礼单子,看似不起眼。
实际上,单单是银霜炭,市面价格便是五百文一斤。白糖,就更值钱了,八百文一斤。
一斤,十六两也!
这个时代的所谓白糖,其实是泛黄的蔗糖,而不是纯正的白砂糖。
按照这个时代奇葩的反腐政策,收银子,肯定算是受贿。但是,收银霜炭和白糖,却不算是受贿,而是朝廷默认的炭敬。
玉柱没打算贪污受贿,但也不想做个清官。顺天府乡试的副主考,有名的大清官王之善,最终又得着了什么好下场?
大家都收的银霜炭和白糖,玉柱也就点头收下了,只是退回了那一百两纹银。
蔡五本就是专门负责打点实权京官的大管家,他见了玉柱的这个做派,心里便有了数,这份人情只送了一半。
实际上,地方官搞出冰敬炭敬的名堂,主要是怕实权京官们,故意在刑民赋税及报销事务上,卡住他们,不给勾销。
历史上,曾国藩剿灭了江南长毛之后,需要到户部办理报销军费的事宜。
谁曾想,堂堂曾剃头,曾大帅,竟然被户部的几个书办胥吏,掐住了报销的脖子。要靠巨额的私下行贿,才能解决问题。
玉柱收了物资,却没收银子。这就是告诉了蔡五,涉及到浙江的刑案,玉柱参与刑部复核的时候,该怎么做还会怎么做,只是不会去故意刁难罢了。
蔡五今天前来送礼,图的也就是个不故意刁难罢了。至于,真的出了纰漏,那就另有送礼消灾的章程了。
地方官花钱买平安,京官才不会故意刁难,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明规则了。
康熙也是早就知道,却默许了的。
玉柱吃罢午膳,搂着林燕儿,美美的睡了个午觉,申时正方醒。
嘿嘿,道宪兼宗宪的玉大人第一天上衙,就翘了班,这还真是典型的佟家人做派呢。
起身后,玉柱洗漱完毕,换了身便服,坐到书房里喝茶。
只是,茶没喝几口,却连见了几拨江苏、浙江和安徽,这三省地方大员家的大管家或是亲戚晚辈。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打着炭敬的幌子,过来拜码头的。
林燕儿有些好奇的问玉柱:“爷,您明明不太乐意收这些炭,却怎么都收了呢。”
玉柱微微一笑,抬手拧了下林燕儿的俏鼻,笑道:“大家都收,就我不收,这就属于典型的坏了规矩,迟早会被排挤出整个圈子的。我呢,只收炭,不收银子。毕竟还是拿人的手短,自然也就不会故意去刁难他们了,他们买了个安心,我还没有受贿之嫌,何乐而不为呢?”
隆科多和李四儿捞了这么多的黑心钱,康熙难道不知道么?故作不知罢了。
天色擦黑的时候,宗人府那边递来了公文。一直待在稽查衙门的刘武,把公文带了回来。
玉柱打开公文,原来是,平郡王讷尔苏的额涅,老平王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五日后要过五十大寿。
宗人府,请兼任宗室御史的玉柱,到时候过去监场。
所谓监场,就是指,监督黄带子的宗室们有无不法之情事,并当场予以纠弹。
玉柱第一天上衙,为了表现孝心,晚膳回家陪着隆科多和李四儿,一起吃了。
膳罢,喝茶的时候,玉柱就把平郡王家里的事儿说了。
隆科多凝神想了想,忽然一笑,说:“要真说起来呢,这平郡王府,和咱们家也是有远亲的。”
玉柱想听的就是这个,便笑道:“阿玛,您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嘿嘿,讷尔苏的曾祖母,就是我的祖姑母。”隆科多笑眯眯的说,“照这么说,讷尔苏其实和你平辈。”
经过隆科多的详细介绍,玉柱终于搞懂了这一层亲戚关系。
平郡王一系,礼亲王代善之后,经洛洛欢、罗科铎、讷尔福,再传到了讷尔苏的头上。
其中,洛洛欢的嫡福晋,乃是佟养性的嫡长女。
佟养性的嫡长女,也就是佟图赖的亲姐姐。
佟图赖,不是旁人,便是隆科多的亲祖父,玉柱的曾祖父。
撇开这层很远的所谓亲戚关系,实际上,平郡王讷尔苏和玉柱,还是连襟关系。
因为,平郡王讷尔苏,即将迎娶江宁织造曹寅的嫡长女曹颐,即大曹佳氏。
而玉柱,也将迎娶曹寅的庶次女曹春,即小曹佳氏。
皇帝已经公开赐了婚,再无任何更改之理。
嘿嘿,这不是连襟,又是什么?
见玉柱和隆科多聊得很起劲,李四儿不乐意了,她拽住玉柱的袖口,笑眯眯的说:“好儿子,今儿个上衙,感觉怎样?”
玉柱知道李四儿想听啥,就笑着说:“都察院把稽查宗室衙门,单独的分了出来,我在衙门里可以说了算。”
李四儿立时喜得直叫,连声道:“这就好,这就好,当官就是要像你阿玛那样,衙门里的事儿,全由自己个,说了算。”
隆科多吃了李四儿这么一捧,不由拈须,得意的一笑:“老夫举手之间,可聚三万兵也。”
玉柱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一叹,正是这个举手可聚三万兵,要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小命。
老四是什么人?想骗你效忠的时候,什么肉麻,说什么。
等到你触犯了老四的根本利益,他翻脸比翻书还快,怎么狠毒,怎么来。
历史上的隆科多,被饿了十天没死。结果,被几十层浸湿了的牛皮黄纸,糊住口鼻而亡。
老四的这种搞法,正所谓,爱之啥都肯给,恨之欲挫骨扬灰也!
次日早上,太阳已经照屁股了,玉柱睡着还没醒。
胡彪从衙门里派人送来了刑部的咨文,刑部浙江清吏司邀请玉柱参加下午的三司共审。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又称三法司。
三司共审,不是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是需要皇帝下旨,钦定三法司主审堂官参加的特殊程序。
而三司共审,则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三个部门中,司官一级的官员,碰头处理刑案的一种常规程序。
比如说,涉及到浙江的刑案,照例需要玉柱这个江南道掌印监察御史参加共审。
三司共审的性质,说穿了,就是在最终定案勾销之前的联席会议,以求达成一致性的意见。
免得将来,因为各自有异议,导致闹出大风波来。
前些年,因为刑部秋审处的错漏,导致杀错了犯人。结果,刑部和大理寺里,有一大批人丢了官,还有一些人掉了脑袋。
三司共审的主角,是刑部和大理寺,玉柱是去监督的,防止他们作弊。
但是,玉柱不签字画押并用印,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的刑部案子就无法勾销。
按照大清律例,外省刑案,统由刑部核复。故此,刑部的部权特重,远超都察院和大理寺。
刑部的职权范围包括:复核各省徒罪以上案件、审理京师徒罪以上案件、会同复核各省秋审案件、会同复核京师朝审案件。
刑部下设十八司,比如直隶清吏司,奉天清吏司和浙江清吏司等等。
每一个清吏司的案子,都有主管该司的刑部郎中负责审理,可谓责权分明,条理清晰。
只是,下午就要三司共审了,上午才派人来通知玉柱。嘿嘿,这就明显有些瞧不起人了呀。
也难怪,玉柱虽是国朝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合榜的满洲状元,毕竟还是太年轻了。
而且,玉柱并没有经过到部观政的过程,被刑部浙江司的郎中所轻视,也就很可以理解了。
但是,玉柱曾是市里某委的一把手,亲自主持过的一委三部门的联席会议,不下百余次之多。
不夸张的说,玉柱亲自参与,并亲自协调过的案件,至少有好几十件了。
刑部就在都察院的墙边。
下午申时正,玉柱坐着官轿,晃晃悠悠的到了刑部。
(ps:说到做到,加更了。写得还算是细腻和地道吧,该赏月票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