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封疆大吏,大展拳脚
史弥远开口,“既了之事,再去寻根究底,没有什么意思……其实,这件事如此了结,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若……嗯, 若许某真的到了临安,三口六面,说出些什么来,反倒叫朝廷为难呢!”
这就“既了”“了结”了?
“那,”史嵩之蹙眉,“淮东制置使一职?”
“欸,还能怎样?只好叫副使接任了。”
史嵩之心中一阵泛酸。
他刚刚从光化军司户参军调任襄阳户曹, 襄阳北接光化军, 虽然不直接同金境接壤, 但也算前线,更是大宋对金防线(这个防线,不仅仅指中路防线,更指由东到西的整条防线)之最核心,较最前线的光化军更加重要,史嵩之由光化军司户参军调任襄阳户曹,是按照自己既定的经营襄樊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去走,但是——
户曹掌管籍账、婚姻、田宅、杂徭、道路等事,权责同司户参军基本一样,品级也一样,还是最低一阶、最低一品——第三十七阶、从九品。
而吴浩由制置副使而制置使——
贼斯鸟,天壤有别呀!
叫我如何不泛酸?
史嵩之在心里将自己的“不平”往下按了又按,到底按不住:
“曹彬下江南, 何等勋劳?太祖亦未肯以使相与之!今边戌末撤, 警报时至, 若某人可以非常手段遂其所求, 诸将效之……欸,不说别个了,单说某人——”
略一顿,“他志得而意满,猝有缓急,尚肯效死否?”
再一顿,“二爹,你说过的,‘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飏去’呀!”
史弥远默然片刻,微微摇头,“恐怕,今后,不大好再以‘鹰飏’视某人了。”
啊?
史嵩之惊异的看了二叔一眼。
史弥远叹口气,“官家的身子骨儿,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天崩地裂的大事,不定哪一天……欸, 这种时候,还是不要多生事端了罢!”
史嵩之突然就明白了史弥远的心理了。
史弥远最关心的,是下一任皇帝符合史氏的利益和标准——一个感激他、听他话的“明君”;赵与莒——哦,已改名赵贵诚了——百分百符合这个标准;而且,短时间内,不可能找到较赵贵诚更符合该标准的人选了。
照“感激史弥远、听史弥远话的‘明君’”的标准,赵贵诚遥遥领先,甩第二名十八条街,真正独一无二。
若此时在和州兵谏、许国之死的问题上同吴浩纠缠,双方难免生出裂痕,而以吴浩同赵贵诚姊弟的密切关系,吴、史生出裂痕,就是史、赵生出裂痕。
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同史弥远最关心的大事相比,吴浩“跋扈”与否,算不了什么;许国死活,更算不了什么;甚至,淮东归不归朝廷掌握,也算不了什么。
随着赵贵诚取赵竑而代之的时日愈来愈近,也随着吴浩自身的势力愈来愈大,史弥远视吴浩,已由原先的下属、心腹渐变为同盟者、合作者;对待吴浩的策略,已经由原先的“掌控”渐变为“羁縻”了。
这就是史弥远说的,“今后,不大好再以‘鹰飏’视某人了”。
二爹的这个变化,我并未及时看透。
再者说了,就给吴浩接任淮东制置使,就由得他折腾,又能怎样?他再怎么折腾,也是往北折腾,而恢复故土,朝廷的脸面,也是光彩的,也可以算成史弥远的政绩,所费者,钱粮而已,朝廷又不是拿不出来?
除非吴浩打败仗。
但金人在山东的势力已不足道,吴浩打败仗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罢?
所以,由得他罢!
史嵩之心中,五味杂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行止进退,不能不跟随二爹的步伐。
于是,也叹一口气,“二爹说的是!于今万事,统嗣为大!而长风——”
略一顿,“他既是个有心气的——也有本事!东路的形势也不错,朝廷很该予以支持!”
这个肽,嗯,转的很利落嘛。
史弥远满意的点点头,微微一笑,“要说‘有心气、有本事’,子由,你才是吾家千里驹啊!中路——襄樊的位置、作用,其实较东路的淮东更加重要,你——扎扎实实的去做罢!”
顿一顿,“将来——我想,也要不了太久,你便可独当方面;将来,欸,莫说‘独当方面’了,就是我这个位子,终有一天,也得你来坐呢!”
史嵩之心中一跳,恭恭敬敬一揖,“嵩之何敢同二爹比肩?只一定牢记二爹教诲,一路努力去做就是了!”
*
诏书颁下,以淮东制置副使吴浩权淮东制置司。
到底加了个“权”字,不过,就吴浩的资历来说,这个过渡,还是必要的。
吴浩升任淮东制置使,做的第一件事,大约许多人都没想到:
密请朝廷调和州军回和州。
照一般人的想法,和州兵冲锋在前,为吴浩赶走许国、升任制置使立下首功,很该引为心腹,加以重用的,但吴浩的想法,完全不同:
和州军为淮东制置司直辖(之前,并不归“都统淮东沿淮兵马”的吴副帅管辖),许国是和州军的顶头上司,说是“亲兵”,并不过分,不管他们之间有多少矛盾(也不管这些矛盾有多少是被外人离间出来的),和州军的“兵谏”,都是不折不扣的“犯上”、不折不扣的“背主”。
这种行为,绝不能被鼓励。
不然的话,和州兵便可能以“拥戴之功”而跋扈;而因自以为有“造王”之能力,有一天,觑吴浩这个新主子不顺眼了,再一次生出“造王”的心思来,亦不稀奇!
唐朝后期的藩镇,五代十国的骄兵悍将,换主子如同更衣,这个覆辙,吾岂能重蹈?
所以,送走了算逑。
也没亏待了他们,参与“兵谏”的和州将校,一人送了一笔钱,尤其是张德宏和罗络,这两位,都算是发了财了。
另外,同时送走的,还有镇江兵,一切都以“恢复原状”的名义,台面上,并非只针对和州军。
如是,淮东境内的不稳定因素,基本消除,我可以真正大展拳脚了!
*
这就“既了”“了结”了?
“那,”史嵩之蹙眉,“淮东制置使一职?”
“欸,还能怎样?只好叫副使接任了。”
史嵩之心中一阵泛酸。
他刚刚从光化军司户参军调任襄阳户曹, 襄阳北接光化军, 虽然不直接同金境接壤, 但也算前线,更是大宋对金防线(这个防线,不仅仅指中路防线,更指由东到西的整条防线)之最核心,较最前线的光化军更加重要,史嵩之由光化军司户参军调任襄阳户曹,是按照自己既定的经营襄樊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去走,但是——
户曹掌管籍账、婚姻、田宅、杂徭、道路等事,权责同司户参军基本一样,品级也一样,还是最低一阶、最低一品——第三十七阶、从九品。
而吴浩由制置副使而制置使——
贼斯鸟,天壤有别呀!
叫我如何不泛酸?
史嵩之在心里将自己的“不平”往下按了又按,到底按不住:
“曹彬下江南, 何等勋劳?太祖亦未肯以使相与之!今边戌末撤, 警报时至, 若某人可以非常手段遂其所求, 诸将效之……欸,不说别个了,单说某人——”
略一顿,“他志得而意满,猝有缓急,尚肯效死否?”
再一顿,“二爹,你说过的,‘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飏去’呀!”
史弥远默然片刻,微微摇头,“恐怕,今后,不大好再以‘鹰飏’视某人了。”
啊?
史嵩之惊异的看了二叔一眼。
史弥远叹口气,“官家的身子骨儿,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天崩地裂的大事,不定哪一天……欸, 这种时候,还是不要多生事端了罢!”
史嵩之突然就明白了史弥远的心理了。
史弥远最关心的,是下一任皇帝符合史氏的利益和标准——一个感激他、听他话的“明君”;赵与莒——哦,已改名赵贵诚了——百分百符合这个标准;而且,短时间内,不可能找到较赵贵诚更符合该标准的人选了。
照“感激史弥远、听史弥远话的‘明君’”的标准,赵贵诚遥遥领先,甩第二名十八条街,真正独一无二。
若此时在和州兵谏、许国之死的问题上同吴浩纠缠,双方难免生出裂痕,而以吴浩同赵贵诚姊弟的密切关系,吴、史生出裂痕,就是史、赵生出裂痕。
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同史弥远最关心的大事相比,吴浩“跋扈”与否,算不了什么;许国死活,更算不了什么;甚至,淮东归不归朝廷掌握,也算不了什么。
随着赵贵诚取赵竑而代之的时日愈来愈近,也随着吴浩自身的势力愈来愈大,史弥远视吴浩,已由原先的下属、心腹渐变为同盟者、合作者;对待吴浩的策略,已经由原先的“掌控”渐变为“羁縻”了。
这就是史弥远说的,“今后,不大好再以‘鹰飏’视某人了”。
二爹的这个变化,我并未及时看透。
再者说了,就给吴浩接任淮东制置使,就由得他折腾,又能怎样?他再怎么折腾,也是往北折腾,而恢复故土,朝廷的脸面,也是光彩的,也可以算成史弥远的政绩,所费者,钱粮而已,朝廷又不是拿不出来?
除非吴浩打败仗。
但金人在山东的势力已不足道,吴浩打败仗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罢?
所以,由得他罢!
史嵩之心中,五味杂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行止进退,不能不跟随二爹的步伐。
于是,也叹一口气,“二爹说的是!于今万事,统嗣为大!而长风——”
略一顿,“他既是个有心气的——也有本事!东路的形势也不错,朝廷很该予以支持!”
这个肽,嗯,转的很利落嘛。
史弥远满意的点点头,微微一笑,“要说‘有心气、有本事’,子由,你才是吾家千里驹啊!中路——襄樊的位置、作用,其实较东路的淮东更加重要,你——扎扎实实的去做罢!”
顿一顿,“将来——我想,也要不了太久,你便可独当方面;将来,欸,莫说‘独当方面’了,就是我这个位子,终有一天,也得你来坐呢!”
史嵩之心中一跳,恭恭敬敬一揖,“嵩之何敢同二爹比肩?只一定牢记二爹教诲,一路努力去做就是了!”
*
诏书颁下,以淮东制置副使吴浩权淮东制置司。
到底加了个“权”字,不过,就吴浩的资历来说,这个过渡,还是必要的。
吴浩升任淮东制置使,做的第一件事,大约许多人都没想到:
密请朝廷调和州军回和州。
照一般人的想法,和州兵冲锋在前,为吴浩赶走许国、升任制置使立下首功,很该引为心腹,加以重用的,但吴浩的想法,完全不同:
和州军为淮东制置司直辖(之前,并不归“都统淮东沿淮兵马”的吴副帅管辖),许国是和州军的顶头上司,说是“亲兵”,并不过分,不管他们之间有多少矛盾(也不管这些矛盾有多少是被外人离间出来的),和州军的“兵谏”,都是不折不扣的“犯上”、不折不扣的“背主”。
这种行为,绝不能被鼓励。
不然的话,和州兵便可能以“拥戴之功”而跋扈;而因自以为有“造王”之能力,有一天,觑吴浩这个新主子不顺眼了,再一次生出“造王”的心思来,亦不稀奇!
唐朝后期的藩镇,五代十国的骄兵悍将,换主子如同更衣,这个覆辙,吾岂能重蹈?
所以,送走了算逑。
也没亏待了他们,参与“兵谏”的和州将校,一人送了一笔钱,尤其是张德宏和罗络,这两位,都算是发了财了。
另外,同时送走的,还有镇江兵,一切都以“恢复原状”的名义,台面上,并非只针对和州军。
如是,淮东境内的不稳定因素,基本消除,我可以真正大展拳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