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
字体: 16 + -

第六百七十六章郊游(二)

    翌日。

    崇祯刚刚用过早膳。

    三个小孩子,就前来给他请安了。

    其中年纪最大的是姐姐,有十三岁了,最小的是个弟弟,也才九岁。

    中间十岁的则是哥哥。

    三个小孩都很规矩。

    规矩的有点过分,完全没有小孩子应该有的那种活泼可爱。

    崇祯记得,小的时候,这三个孙子和孙女,可不是这个样子。

    「皇爷爷好。」

    三个小孩子,异口同声的问安。

    很明显都是经过了长期训练了,或许就等着这一刻展示出来。

    「恩,孙儿们乖,走吧,今日爷爷带你们出去看个好玩的。」

    崇祯在长安城的皇宫之中,可没有见到,在紫荆城中,他自己弄出来的那种游乐场。

    按理说,皇家应该不缺少工匠,去做这样的事情。

    可偏偏朱慈烺就这么做了。

    崇祯看得出来,自己的儿子,就是想要从下一代开始,就否定他所有的想法和做法。

    而且做得还很极端。

    有时候,他都弄不懂,自己当年选出来的这个太子,作为皇帝,到底对不对。

    长安城的郊外。

    一大片的空地上,摆着的案桌上,放着各色茶点。

    旁边还有一个烧烤摊子,一刻都没有停歇的在忙碌着。

    张嫣一手拿着烤串,一手拿着一瓶果汁,抬眼看着远处,几个孩子们欢快的跑着。

    手中的纸鸢,有已经飞上天的。

    也有在半空中,摇摇欲坠的。

    周玉凤的手中,也有着一个,只见她方成功了之后,就就连同一团线滚子,都给了最小的那个孩子。

    「看他们好开心啊。」

    边上的陈畹芳,语气幽幽的说道。

    「开心吗?也就现在开心一天罢了。」

    张嫣摇了摇头。

    朱慈烺是她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可是很调皮的,什么东西都想要玩一玩。

    可轮到了自己的儿子身上,却就一切反过来了。

    三个小家伙,在她们来到长安城之后,就已经和周玉凤一起见过面了。

    只有崇祯,没有主动的前去寻找,而是一直都在等着自己的儿子,带着他的孙子前来。

    父子之间的某些争斗。

    她和周玉凤看在眼中,却没有半点插手的机会。

    每一次想要多说几句,都被崇祯,或者是朱慈烺给轻易地转开了话题。

    培养一个接班人,真的很不容易。

    这一点崇祯知道。

    她们这些做皇后的也心中清楚。

    「看到那边那位夫子了吗?人家可是学四书五经的,现在是三个小皇子,皇女的帝师。」

    张嫣瞥了一眼,远处一身儒衫,儒雅随和的中年人。

    「人家是杨鹤的孙子,杨嗣昌的儿子--杨山松,一身的家传儒学,可是在现如今的大明,被称之为国学的。」

    一连窜的名字,差点就绕晕了陈畹芳。

    不过在听到国学的时候,还是下意识的多看了一眼。

    风度确实不错,就是不知道学问是不是真的好。

    不过看其站立的位置,很显然是有点惧怕太上皇找他的麻烦。

    杨山松的身体站的笔直,一双宽大的衣袖,在风中飘荡,很有一种文人风骨的风采。

    目光看着周围,远处围着一圈的士兵们,一个个的穿着大明最新款式的军服,背着最新式的连击步枪,看不到的杀气,

    让风儿似乎都不敢在这里放肆。

    虽然周围没有文武百官跟随。

    可前面那位正在带着小皇子,小公主们,高兴的放着纸鸢的男人,是任何让人都不敢轻易忽视的。

    因为他叫做崇祯。

    让大明横扫四方,无所畏惧的崇祯。

    如今刚刚回到大明,就让许多窟窿里面的老鼠们,都不敢在吱声。

    于天下的威望,可是要比当今的皇上朱慈烺,还要强大的不知有多少倍。

    若是崇祯不选择禅让皇位的话。

    怕是朱慈烺一辈子都别想坐上那个位置,只因为崇祯的身上,似乎就没有留下过任何的一点岁月。

    一个容颜不老的人。

    怎么像都很恐怖。

    不过,民间的说法则是,皇上做了这么大的功绩,上天才会让他永远也不会老去。

    是真是假,旁人不是很清楚。

    在许多神神叨叨的人眼中,那就是皇上肯定是找到了长生不老药,所以才会如此的。

    突然。

    放上了高空的纸鸢,飞出了很远,那是纸鸢的丝线断了。

    「哇···我的纸鸢,我的纸鸢。」

    还不容易出来玩一趟,还没有玩够,手中的纸鸢就没了,最小的朱和照裂开就不高兴了。

    (按照朱家的族谱: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这一辈的孩子是「和」字辈)

    「没事,没事,反正快到吃饭的时候了,咱们吃完饭,再继续玩怎么样?」

    崇祯对于哄孩子的手段,可没有多少犀利的办法。

    当年面对自己的子女,那也都是皇后和妃子们在带着。

    大部分时间,还真就没崇祯什么事。

    「皇爷爷可是认真的?」

    朱和照一边哭着,一边问着,一双眼睛还不知觉的找上了站在远处的先生。

    「自然。」

    崇祯在回话的时候,也看了一眼杨山松。

    目光中没有任何的一点情绪流露出来,可杨山松只觉的浑身一紧,仿佛有一种大恐怖袭击而来。

    心中不断的求神拜佛。

    让他好运的躲过这一次的劫难。

    在历史上,帝师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是如此。

    然而,现在对杨山松来说,实在是危险啊。

    在面对朱慈烺还好,他有着不同的大道理,可以讲给朱慈烺听,而且每一条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完全不需要去惧怕,谁说他教的不对。

    可面对崇祯,他就没有这样的底气了。

    这位爷谁然不杀人,可做出来的事情,比杀人还可怕。

    几千年传承到孔家,说断就断了,到现在孔家的直系后人,女儿嫁不出去,儿子娶不上媳妇。

    也就一些偏支,还不是很严重。

    现如今也就一个刘子宽,得了新皇的青睐,扶云直上做了个教谕部的部长。

    其他人都泯然众矣了。

    很快。

    就有人支起了小火炉。

    吃起了小火锅。

    在快要吃饭的时候,三个小家伙,第一时间就是对着杨山松行了一个拜师礼节。

    瞧得崇祯是目瞪口呆。

    他回到大明这么久了,还真的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孙子,居然这么懂礼貌了。

    「懂礼貌是个好孩子,来这块鱼肉,你们尝尝滋味,上面是没有刺的。」

    崇祯连续的夹了三块最好的鱼片。

    最后才邀请杨山

    松一起过来吃点便饭。

    「你现在教授是四书五经,还是千字文?」

    崇祯在杨山松战战兢兢的坐下之后,立刻就问出了一个让他更加心惊胆战的东西。

    「论···论语。」

    磕磕巴巴的好不容易,杨山松才说出了完整的两个字。

    听得一旁的陈畹芳「扑出」的一下笑出了声来。

    本来她还觉得,一个大儒,远远看去,文人风骨还不错。

    原来只是看着像那么回事。

    实际上,还不如一些山野老农。

    「论语?这个我以前也学过,想我小的时候,可没少为了背不出来论语挨骂。」

    崇祯嘿嘿一笑。

    虽然杨山松知道,这个笑并不是对着他发出来的,可不知为何心底还是一寒。

    「你好像不舒服?」.

    眼见这杨山松的肩膀不断的颤抖,崇祯无语的问道。

    他又不吃人。

    怎么就怕成了这个样子?

    交手四书五经,也是朱慈烺给自己的孩子,安排的教育方式,只要朱慈烺觉得对,那就没问题。

    崇祯只能带着自己的孙子,出门开心一下而已。

    想要改变一个人,就凭着现在整个大明的教学环境。

    若是还会回到从前,那就必须从上到下,从朱慈烺开始,全面废除数算,关闭道院才成。

    只要不把这个带到朝堂上去。

    对于整个大明的道德水平提上,也还算是有利的。

    这一点崇祯没有否认过,只是不再是显学,只当做学术而已。

    「皇爷爷也会论语?」

    三个小家伙,一个个的盯着崇祯,饭也不吃了,此刻也忘记了什么叫做吃不言睡不语。

    似乎对于崇祯懂得论语,心中很稀奇。

    「为何这么说?」

    「我父皇都背不全论语,却还要求我们全部背下来,书上都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却是自己不会,也一定要求别人要会。」

    最小的朱和照很显然,平时是被最疼爱的那一个。

    不然的话,现在绝对不敢在哥哥和姐姐,没有开口的时候,说出这件事。

    崇祯还没有说话,周玉凤却是笑了起来。

    当年朱慈烺的功课,确实是一塌糊涂。

    别说论语了,就是有些诗词,都不一定背的全面。

    张嫣则是一翻白眼。

    这件事她有很大的责任,崇祯不怎么管这个,只有她才会护着一群小的,免除被崇祯抓住,抄写课本。

    「这个其实也不是很重要,知道懂的识字,懂得其中的道理,记不记得也不是什么大事,不是有课本吗?忘记了查找一下不就成了?」

    崇祯干咳一声。

    说真的,他到现在,也都把这些东西,快要忘光了。

    杨山松的嘴巴动了动,想要高谈论阔的说点什么,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在谁的面前装,都不会出事,可要是在崇祯的面前装,肯定会出事。

    他可是还记得,曾经多少佛言,揭语,最后都成了「心灵鸡汤」,完全没有了半点神秘和高大上。

    「可是要考试的,若是不通过的话,回家就要挨板子。」

    朱和照貌似天真的说着童言无忌。

    「你呀,就在爷爷面前耍小聪明,其实多学一点东西,还是很不错的,就比如说······」

    崇祯四下里看了看。

    指着前面一株柳树道:「譬如那颗柳树,没学问的人看到了只会说,这个柳

    树长得高大,很好看,可有学问的会怎么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为姐姐,朱和溪只看了一眼,立刻就很应景的念出了一首诗。

    「不错,就是这个样子。」

    崇祯赞赏的点了点头夸奖道。

    其他的人也都是若有所思。

    两位皇后这是目瞪口呆,这个,皇上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啊。

    怎么忽然就变了一个人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