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一场大战
因此一听见古鲁斯提起当年的那一场大战,麴智盛便立时想起了方才出城门来迎接他的那一十八骑。
然而就在这时,那古鲁斯忽然开口问道:“可是殿下,若是那一日我高昌的骑兵与突厥可汗的狼骑对上了……依殿下之见,却又是胜败几何?”
“……”麴智盛闻言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他想了想,最后还是用波斯语说道:“伴伴你还是莫与我逗趣了。
阿史那氏的狼骑纵横草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倒也不是说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止是王上的这一十八位勇士若是有朝一日真的对上狼骑的话,那自然是‘十死无生’了。”
“是啊……十死无生。”走在前面带路的古鲁斯缓缓地点了一下头,“虽说王上的这十八位勇士皆是以一敌百的好汉。
但中原有句话讲‘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虽然伴驾王骑加起来足足有一十八双三十六只拳头。
但要真是遭上了那成千上万的狼骑兵……嘿嘿,老奴也觉着,落败止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狼骑……”听见了这个名字的时候,麴智盛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
没办法,身为一个自小在西域长大的人,谁又没有在晚上不愿意睡觉的时候被家里的长辈用一句“你若是再不快些去睡了,仔细被狼骑兵捉去成了喂狼的口粮!”
给吓得躲在被窝里不敢露头?
突厥狼骑之威,足以止西域小儿夜啼。
总之就是一句话,身为一个西域人,狼骑兵可真是麴智盛从小到大的噩梦。他原先想着,只要随着自己不断长大,那他心中对狼骑兵的那份恐惧或许就会逐渐淡去直至完全消失。
毕竟噩梦就算再如何折磨人,那也总是会有行来的时候。
可偏偏……就好像是老天诚心要与他过不去似的——麴智盛的父亲居然与阿史那氏的君王结盟了!
不但是结盟,麴智盛自小最敬爱的长姊居然还被自己的父王当成是筹码送入了阿史那家……
在姊姊出嫁的那一日,麴智盛一个人在夜里哭到声嘶力竭,哭到血泪俱下。他是真的完全无法想象像花朵一般娇艳的姊姊在那样的狼窝里头究竟要遭受怎样的磨难!
结果就在数年前,高昌王庭收到了一封从吐火罗国送来的国书。
当时的吐火罗王乃是突厥可汗之子,而他的王后便是麴智盛的阿姊。
那封国书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但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却告诉了麴智盛一个无情的事实:他的姊姊病逝了……
麴智盛每每想到自己的父亲与自己多年来的噩梦结了盟,甚至还让他的女儿也一同留在了那噩梦当中再也没有醒来……麴智盛便忽然觉得。
可能有朝一日自己这位所谓的“高昌王太子”也会彻底陷入噩梦当中,永远也没办法醒来了。
古鲁斯显然很是清楚每次只要有人在王太子的面前提起突厥的相关事情都会令他陷入好一阵的纠结激荡当中,所以一直都没有再继续说话。
一直到他那已经变得有些昏花的老眼已经看见了守着宫中书房门口的卫士已经在冲着自己身后的太子殿下行礼了。
古鲁斯这才淡淡开口道:“所以殿下,淡淡只是龙氏一族的焉耆就已经让王上这般疲于应付了,更遑论时称霸东西的突厥与大唐呢?王上他……终究还是有着自己的苦衷。”
麴智盛此刻已经顾不上去回应古鲁斯的话了,因为此刻的他眼里与耳中都已经明确察觉到了书房门口的卫士们在向着自己行礼。
方才他们主仆二人一边聊着天一边进了宫门之后,这古伴伴便径直引着自己来到了书房门前,如此,麴智盛也就只能想到了一种可能:高昌国的王就在这书房里头。
也不知真的是因为巧合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事情,麴智盛才想到了这个可能就听见一个声音在通过书房特殊构造的加持之下远远地传出了门外:“是太子回来了么?”
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入了耳中之后,麴智盛便明白,自己今天终究还是躲不过去了。
在走进这间书房的时候,麴智盛的心情真可谓是复杂到了极点……或者说是他心中对这把声音的主人的印象是真的复杂。
怎么说呢,在麴智盛小的时候,他真的觉得这把声音的主人是全天下对威严却也是最具有安全感的存在了。
然而,如今,每当这把声音想起之时却又总是会让他想起自己的那个噩梦。
但不管怎么说,麴智盛此时此刻终究是要面对面地看一下这把声音的主人了。
这一刻,麴智盛的心里头多少也是有些许恍惚……
上一次见到他,那是在什么时候了……
——就在麴智盛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的双眼终于是触及到了书房中的那一个人。
在一方高高的书案后头,一个身着汉家服饰但却又坐在一张颇具胡风的高背大椅之上的男子正手捧着一卷佛经仔细地阅读着。
看到这个男人的时候,麴智盛却是微微一愣。
或许是因为此地为书房而不是在朝堂之上的缘故吧,这位高昌的君王显得很是放松,满头的长发也为结官,而是就那么任由着其自然而然地披散在肩头。
而就是在这尚算浓密茂盛的长发当中,麴智盛却一眼看出了其中许许多多的白发……
麴智盛心念一动,双眼又往这位高昌王的脸上看去,却发现这个男人那曾经如同雄狮一般威武的脸上也不知何时景出现了许许多多细密的皱纹。那饱满的脸颊也都变得凹陷了下去。
看到这里,麴智盛的心里头多少还是有些难过:原来,这世上真的是任谁都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啊……
就在麴智盛失神之时,却听见这个别靠着软垫的高昌王忽然开口道:“怎么,出去了一趟之后连你一向都最为注重的礼数都忘了是么?”
麴智盛这才醒悟了过来。
然而就在这时,那古鲁斯忽然开口问道:“可是殿下,若是那一日我高昌的骑兵与突厥可汗的狼骑对上了……依殿下之见,却又是胜败几何?”
“……”麴智盛闻言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他想了想,最后还是用波斯语说道:“伴伴你还是莫与我逗趣了。
阿史那氏的狼骑纵横草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倒也不是说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止是王上的这一十八位勇士若是有朝一日真的对上狼骑的话,那自然是‘十死无生’了。”
“是啊……十死无生。”走在前面带路的古鲁斯缓缓地点了一下头,“虽说王上的这十八位勇士皆是以一敌百的好汉。
但中原有句话讲‘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虽然伴驾王骑加起来足足有一十八双三十六只拳头。
但要真是遭上了那成千上万的狼骑兵……嘿嘿,老奴也觉着,落败止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狼骑……”听见了这个名字的时候,麴智盛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
没办法,身为一个自小在西域长大的人,谁又没有在晚上不愿意睡觉的时候被家里的长辈用一句“你若是再不快些去睡了,仔细被狼骑兵捉去成了喂狼的口粮!”
给吓得躲在被窝里不敢露头?
突厥狼骑之威,足以止西域小儿夜啼。
总之就是一句话,身为一个西域人,狼骑兵可真是麴智盛从小到大的噩梦。他原先想着,只要随着自己不断长大,那他心中对狼骑兵的那份恐惧或许就会逐渐淡去直至完全消失。
毕竟噩梦就算再如何折磨人,那也总是会有行来的时候。
可偏偏……就好像是老天诚心要与他过不去似的——麴智盛的父亲居然与阿史那氏的君王结盟了!
不但是结盟,麴智盛自小最敬爱的长姊居然还被自己的父王当成是筹码送入了阿史那家……
在姊姊出嫁的那一日,麴智盛一个人在夜里哭到声嘶力竭,哭到血泪俱下。他是真的完全无法想象像花朵一般娇艳的姊姊在那样的狼窝里头究竟要遭受怎样的磨难!
结果就在数年前,高昌王庭收到了一封从吐火罗国送来的国书。
当时的吐火罗王乃是突厥可汗之子,而他的王后便是麴智盛的阿姊。
那封国书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但就是这样的一句话却告诉了麴智盛一个无情的事实:他的姊姊病逝了……
麴智盛每每想到自己的父亲与自己多年来的噩梦结了盟,甚至还让他的女儿也一同留在了那噩梦当中再也没有醒来……麴智盛便忽然觉得。
可能有朝一日自己这位所谓的“高昌王太子”也会彻底陷入噩梦当中,永远也没办法醒来了。
古鲁斯显然很是清楚每次只要有人在王太子的面前提起突厥的相关事情都会令他陷入好一阵的纠结激荡当中,所以一直都没有再继续说话。
一直到他那已经变得有些昏花的老眼已经看见了守着宫中书房门口的卫士已经在冲着自己身后的太子殿下行礼了。
古鲁斯这才淡淡开口道:“所以殿下,淡淡只是龙氏一族的焉耆就已经让王上这般疲于应付了,更遑论时称霸东西的突厥与大唐呢?王上他……终究还是有着自己的苦衷。”
麴智盛此刻已经顾不上去回应古鲁斯的话了,因为此刻的他眼里与耳中都已经明确察觉到了书房门口的卫士们在向着自己行礼。
方才他们主仆二人一边聊着天一边进了宫门之后,这古伴伴便径直引着自己来到了书房门前,如此,麴智盛也就只能想到了一种可能:高昌国的王就在这书房里头。
也不知真的是因为巧合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事情,麴智盛才想到了这个可能就听见一个声音在通过书房特殊构造的加持之下远远地传出了门外:“是太子回来了么?”
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入了耳中之后,麴智盛便明白,自己今天终究还是躲不过去了。
在走进这间书房的时候,麴智盛的心情真可谓是复杂到了极点……或者说是他心中对这把声音的主人的印象是真的复杂。
怎么说呢,在麴智盛小的时候,他真的觉得这把声音的主人是全天下对威严却也是最具有安全感的存在了。
然而,如今,每当这把声音想起之时却又总是会让他想起自己的那个噩梦。
但不管怎么说,麴智盛此时此刻终究是要面对面地看一下这把声音的主人了。
这一刻,麴智盛的心里头多少也是有些许恍惚……
上一次见到他,那是在什么时候了……
——就在麴智盛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的双眼终于是触及到了书房中的那一个人。
在一方高高的书案后头,一个身着汉家服饰但却又坐在一张颇具胡风的高背大椅之上的男子正手捧着一卷佛经仔细地阅读着。
看到这个男人的时候,麴智盛却是微微一愣。
或许是因为此地为书房而不是在朝堂之上的缘故吧,这位高昌的君王显得很是放松,满头的长发也为结官,而是就那么任由着其自然而然地披散在肩头。
而就是在这尚算浓密茂盛的长发当中,麴智盛却一眼看出了其中许许多多的白发……
麴智盛心念一动,双眼又往这位高昌王的脸上看去,却发现这个男人那曾经如同雄狮一般威武的脸上也不知何时景出现了许许多多细密的皱纹。那饱满的脸颊也都变得凹陷了下去。
看到这里,麴智盛的心里头多少还是有些难过:原来,这世上真的是任谁都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啊……
就在麴智盛失神之时,却听见这个别靠着软垫的高昌王忽然开口道:“怎么,出去了一趟之后连你一向都最为注重的礼数都忘了是么?”
麴智盛这才醒悟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