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咸鱼开始无敌
字体: 16 + -

086粮换虫草切断依赖

    “老余,也带我们到庄子周围走走吧,来了这么久,从未在庄子里转过。”李世民说。

    每次来都有难题,忙着找李盛唐问对策,李家庄真没逛过。

    “行啊,这还不简单,其实狗是最聪明的,都说大丈夫当借力而行,狗仗人势就是指这个,这是少爷说的。”

    老余带着李世民三人转悠,上官云去找长孙皇后。

    这个庄子的房子全部用水泥建造,非常坚固,头一回见到的时候,李世民感觉非常震撼,现在习惯了。

    漠北的都护府就是用这种水泥建造的,非常坚固,李世民和杜如晦去看过,几乎是刀枪不入。

    有那两座都护府镇守草原,估计以后不会再有叛乱发生。

    走到后院,只见一个巨大的架子,上面一个个白色的不知什么材质的大管子,种满了蔬菜瓜果。

    李世民惊讶道,“老余,菜还可以这么种?”

    “这叫空中种植,是道长少爷教我们的,植物生长只需要水和肥料就行,这个还不是最好的。

    管子里有泥巴,这个管子是道长少爷从现代社会带来的,不过隔几年还是要换。

    这样的好处是同一个地方,可以种很多菜,省地!”

    老余给他们科普解释。

    房玄龄摘了一个草莓,真甜,杜如晦马上学着偷吃。

    “如此说来,我在长安城的院子也可以这样种了。”李世民说。

    御花园那么大的地方,可以建一个。

    老余说,“行的,少爷说这个管子也可以用竹子代替,但是没有这个管子经用。”

    原来还可以用竹子代替呀,李世民走到管子前扒拉,里面是漆黑的泥巴,朕回去一定也搞一个。

    “老余,你家道长少爷还有多少好东西,都给我们瞧瞧。”杜如晦吃着草莓说。

    “好东西都在庄子里,你们自己看就是了,又没把你们当外人。”老余笑言。

    这庄子里,李盛唐从来没说哪里不能去。

    “你这李家庄建得跟迷宫一样,我们哪里去找。”房玄龄说。

    “老房,你不会是路痴吧?”老余笑言。

    房玄龄无语,他确实是个路痴,每次上朝,他都骑着匹老马出门,走错路时,老马带他回家。

    逛了会儿,钱姬过来说李盛唐醒了,此时日头西斜。

    李世民连忙回到房间,李盛唐在喝茶。

    “贤弟,你每天睡几个时辰?”

    李世民坐下问,自己倒了一杯茶喝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盛唐感慨春天睡觉舒服。

    房玄龄赞叹,“好诗啊,有山水隐逸之意。”

    李盛唐笑言,“老房不错啊,你可以当语文课代表。”

    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的,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当然有山水隐逸的意思。

    房玄龄居然一下就能听出来,不愧是博学之士。

    “语文课代表?”房玄龄又不懂了。

    “算了,没法跟你解释。”李盛唐摆摆手。

    李世民回到刚才的话题,“贤弟,你方才说吐蕃好对付,如何对付?”

    李盛唐看着李世民,贼贼地笑言,“老李,李二是不是给了你好处,整天在我这里打听国家大计。”

    “告诉李二,想听我的计策,给咨询费。”

    李世民也不是傻子,反口笑言。

    “好啊贤弟,我向李二推举你做官。只要贤弟肯出仕,朝中的大官肯定随你挑。”

    房玄龄和杜如晦马上闭嘴,就怕李盛唐随口一说,把他们两个的官职搞没了。

    “别,老李,绝对不要告诉李二有我这号人。他那些破事麻烦得很,我才不想掺和,我这辈子就是混吃等死。”李盛唐嘀咕道。

    说起来还是现代社会爽,要啥有啥,不过,在这里也不错。

    一个庄子2万人,用不完的钱,时空穿梭到大唐也有六七个年头了;

    后山工业园区建起来了,实验室也建起来了,人才也搜罗了不少;

    当起了大地主、大资本家,家里奴仆如云,还有三百多斤和青楼头牌的爱;

    呀,混吃等死的日子转眼过……真舒服!

    “贤弟,给老哥说说如何对付吐蕃?”李世民笑问。

    李盛唐笑言,“老李,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

    “哪个?”

    “齐桓公灭桑国。”

    听到这里,房玄龄蹦出来,大声说,“这个我熟。”

    房玄龄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对于古代历史他真的熟。

    “好,有请历史课代表发言。”李盛唐笑言。

    房玄龄清了清嗓子,终于在李盛唐面前有表现的机会了,难得啊!

    每次都是被李盛唐训得象孙子似的,这次要好好表现。

    “当年齐桓公想灭掉周边一个叫桑国的小国,桑国种植桑树养蚕,专门出产丝绸衣服。”

    “齐桓公想得到这个国家,可是又不想发兵打仗。”

    “国相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一个奇谋。”

    “管仲说,请齐桓公在上朝时,穿丝绸衣服。”

    “第二日,齐桓公身穿丝绸衣服上朝,便示群臣,说那是桑国的丝绸衣服。”

    “所谓上行下效,齐桓公穿桑国丝绸衣服后,举国争抢丝绸衣服,如此一来,桑国赚了一大笔钱,百姓不种粮食,只种植桑树。

    “经过三年,桑国的粮食全靠齐国输入。”

    “此时,齐桓公切断了桑国的入口,百姓饥饿,不战自溃。”

    房玄龄绘声绘色地说管仲的经济战争,李世民听了似乎懂了,但是又似乎没懂。

    杜如晦说,“小李道长,如果齐国是大唐,而那吐蕃是桑国。”

    “那我大唐能从吐蕃得到什么,况且吐蕃靠放牧,也不依赖农桑啊。”

    杜如晦这个前任兵部尚书对吐蕃还有些了解。

    “吐蕃放牧不假,但主要就是牦牛,如果他们的牦牛生病了,他们就没有吃的了。”李盛唐微微笑言。

    “如何能让牦牛生病?”杜如晦问。

    “这个嘛,到时候他们就会病了。”

    李盛唐眉毛一挑,露出奸诈的笑容。

    李世民大喜,李盛唐这样子,看来已经有办法了,这小子,毒计一条接一条。

    “牦牛解决了,那其他的呢,我们如何能让他们断粮?”杜如晦问。

    “他们种青稞麦,那东西收成不好,种得又辛苦。也不如我们的小麦好吃。”

    “所以,我们就给他们小麦,同时给他们棉衣;

    当他们完全依赖我大唐的粮食和棉衣之后,再切断,就跟齐桓公做的那样。”李盛唐说。

    李世民听得感觉有些蹊跷,“贤弟,你说的没错,可是我们总不能白送吧?”

    房杜二人点头,给他们小麦,给他们棉衣,图的什么?

    李盛唐说,“吐蕃有冬虫夏草啊,那东西吃了真能延年益寿补身体,不是假的。

    老李啊,我给李二出了这个好主意,我要冬虫夏草的特许经营权。

    在松州、鄯州城两个地方开设互市,拿到欢乐挺之源药铺卖。

    我给他们小麦和棉衣,他们给我们挖冬虫夏草。

    如此一来,李二可以搞垮吐蕃,我们可以大赚一笔。”

    李世民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李盛唐到头来还是为了自己赚钱。

    “贤弟,这说到底得好处的还是你啊。”

    李盛唐笑言,“凭良心说,难道我不该得好处吗?李二也不能这么黑心吧!”

    李世民无语,便宜都被你占了,朕还要背黑心的锅。

    房玄龄拍手称妙,“小李道长,你这计策与羊吃人一样,日后可以载入史册啊!”

    齐桓公对付的桑国只是一个小国,吐蕃和突厥都是大部落;

    李盛唐一个计策搞垮吐蕃、突厥,将来的史书上必有他的名字!

    “老房,你别害我,这些都是你们的主意,跟我没关系。”李盛唐说,他不想出名!

    “好,都是我老李的主意,和贤弟无关。”

    李世民心中大喜,有了这个计策,搞垮吐蕃指日可待,卖冬虫夏草,自己在欢乐挺之源有股份,也能分钱。

    “老房,那个冬虫夏草很补的,你可以再纳妾。”李盛唐色兮兮地对房玄龄说。

    “果真?”房玄龄脸皮变厚了,说起这样的羞耻之事毫不尴尬。

    “果真!”李盛唐点头。

    杜如晦心中暗喜我也可以再纳妾。

    天色已晚,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几个人回长安城,长乐公主不肯回宫,就在庄子里住着。

    回到皇宫,李世民将房杜二人留在御书房。

    刚才的计策他们两个听得一清二楚,该如何做都心里有数,当晚他们就去着手做。

    松州之战后,吐蕃缩回高原,不敢再下来,还派了使者过来进献宝物谢罪。

    还特别说明,李世民送去的国师慈光和尚成了吐蕃的活佛作为吐蕃国师侍奉。

    慈光在龙光寺的其他弟子知道了师父的好处,带着经书上了高原;

    李世民还专门派兵护送他们上去,这些秃驴董仲舒,去得越多越好。

    很快,苯教和慈光和尚有矛盾的消息就传来了,李世民大喜,李盛唐的计策果然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