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颜氏
顺天某生,家贫。值岁饥,从父之洛。性钝,年十七,裁能成幅。而丰仪秀美,能雅谑,善尺牍。见者不知其中之无有也。无何,父母继殁,孑然一身,授童蒙于洛 。时村中颜氏有孤女,名士裔也。少惠。父在时,尝教之读,一过,辄记不忘。十数岁,学父吟咏。父曰:“吾家有女学士,惜不弁耳。”钟爱之,期择贵婿。父卒,母执此志,三年不遂,而母又卒。或劝适佳士,女然之,而未就也。适邻妇逾垣来,就与攀谈。以字纸裹绣线。女启视,则某手翰,寄邻生者。反复之而好焉。邻妇窥其意,私语曰:“此翩翩一美少年,孤与卿等,年相若也。倘能垂意,妾嘱渠侬胹合之。”女脉脉不语。妇归,以意授夫。邻生故与生善,告之,大悦。有母遗金鸦,托委致焉。刻日成礼,鱼水甚欢。及睹生文,笑曰:“文与卿似是两人,如此,何日可成?”朝夕劝生研读,严如师友。敛昏,先挑烛据案自哦,为丈夫率。听漏三下,乃已。
如是年余,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寞,嗷嗷悲泣。女呵之曰:“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视之!”生方懊丧,闻妻言,睒晹 而怒曰:“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在厨下汲水炊白粥;若冠加于顶,恐亦犹人耳!”女笑曰:“君勿怒。俟试期,妾请易装相代。倘落拓如君,当不敢复藐天下士矣。”生亦笑曰:“卿自不知蘖苦,真宜使请尝试之。但恐绽露,为乡邻笑耳。”女曰:“妾非戏语。君尝言燕有故庐,请男装从君归,伪为弟。君以襁褓出,谁得辨其非?”生从之。女入房,巾服而出,曰:“视妾可作男儿否?”生视之,俨然一顾影少年也。生喜,遍辞里社。交好者薄有馈遗,买一羸蹇,御妻而归。
生叔兄尚在,见两弟如冠玉,甚喜,晨夕恤顾之。又见宵旰攻苦,倍益爱敬。雇一剪发雏奴,为供给使。暮后,辄遣去之。乡中吊庆,兄自出周旋,弟惟下帷读。居半年,罕有睹其面者。客或请见,兄辄代辞。读其文,瞲然骇异。或排闼而迫之,一揖,便亡去。客睹丰采,又共倾慕。由此名大噪,世家争愿赘焉。叔兄商之,惟冁然笑。再强之,则言:“矢志青云,不及第,不婚也。”会学使案临,两人并出。兄又落。弟以冠军应试,中顺天第四;明年成进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因托疾乞骸骨,赐归田里。宾客填门,迄谢不纳。又自诸生以及显贵,并不言娶,人无不怪之者。归后,渐置婢。或疑其私,嫂察之,殊无苟且。
无何,明鼎革,天下大乱,乃告嫂曰:“实相告:我小郎妇也。以男子茸,不能自立,负气自为之。深恐播扬,致天子召问,贻笑海内耳。”嫂不信。脱靴而示之足,始愕;视靴中,则败絮满焉。于是使生承其衔,仍闭门而雌伏矣。而生平不孕,遂出资购妾。谓生曰:“凡人置身通显,则买姬媵以自奉;我宦迹十年,犹一身耳。君何福泽,坐享佳丽?”生曰:“面首三十人,请卿自置耳。”相传为笑。是时生父母,屡受覃恩矣。搢绅拜往,尊生以侍御礼。生羞袭闺衔,唯以诸生自安,终身未尝舆盖云。
异史氏曰:“翁姑受封于新妇,可谓奇矣。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时无之?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天下冠儒冠、称丈夫者,皆愧死矣!”
[今译]
顺天府有个书生,家境贫穷。遇上灾荒,跟随父亲来到洛阳。他天生迟钝,到十七岁时才写得出成篇的文章。但他仪表堂堂,善于说高雅的笑话,信也写得很好。见到他的人,不知道他肚子里没多少学问。不久,他父母相继去世,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在洛阳附近的乡下当塾师。当时村里有个姓颜的孤女,是名士的后代。她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活着的时候,曾教她读书,教一遍就能记住,不会忘掉。到十来岁,又学父亲吟诗。她父亲说:“我家有个女学士,只可惜不戴帽子。”父亲特别疼爱她,希望给她选个显贵的女婿。父亲去世后,她母亲坚持父亲的意愿,三年也没给她找到婆家,而母亲又去世了。有人劝她嫁个有才学的读书人,她同意了,但还没找到合适的。正好邻居的妇人走过院墙找她聊家常。这妇人用一张写过字的纸包着绣花线,姑娘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个顺天书生寄给邻居书生的一封信。姑娘反复读了几遍,很喜欢。那妇人看出她的心思,悄悄对她说:“这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美男子,和你一样孤身一人,年岁也差不多。如果你有意思,我吩咐我家那一位给你们撮合。”姑娘含情脉脉,不说话。那妇人回家,把这个意思跟丈夫说了。她丈夫跟顺天书生本是好朋友,就去告诉他,书生高兴得很。他有一个母亲留下的金鸦指环,就委托这个朋友送给颜氏做聘礼。择日成婚,夫妻如鱼得水,非常快乐。
等到颜氏看到丈夫写的文章,笑着说:“你的文章跟你的容貌好像是两个人,像这样,哪天才能成名呢?”她天天鼓励丈夫攻读,严厉得如同师友。黄昏时,颜氏先点灯伏在桌上自己念书,为丈夫做榜样,听见三更鼓响才停下。这样过了一年多,书生的应试诗文相当精通了;可是两次应试,两次都落榜。功名不顺利,生活更困难,他想到这些,倍感寂寞,伤心地痛哭起来。颜氏呵斥他说:“你不是个男子汉,辜负了头上这顶帽子!假使我去掉发髻,换上帽子,取高官显爵,简直看作是拣根草棍一样容易!”丈夫正在懊丧,听了妻子这话,气呼呼地瞪她一眼,说:“闺房里的人,自己不到考场,就以为求取功名富贵像你在厨房里打水、熬白粥那么容易;要是帽子戴在你头上,恐怕也和别人一样!”颜氏笑着说:“你不要生气。等到下次试期,请让我换上男子的服装,替你考试。假如也像你一样落榜,就不敢再藐视天下的读书人了。”书生也笑着说:“你就是不知黄连的苦味,真该请你尝尝。只怕露了馅儿,叫乡亲街坊笑话。”颜氏说:“我不是说笑话。你曾说你家在顺天老家有旧房子,让我女扮男装跟你回去,假说是你弟弟。你出来时,还在襁褓里,谁能看得出是真是假呢?”书生同意了。颜氏走进寝室,穿戴上方巾袍子出来,说:“你看我可以做个男子吗?”书生一看,俨然是一个矜持自负的年轻小伙子。他非常高兴,向邻里们一一告辞。朋友们赠送他一些盘缠,买了一头瘦驴子,载着妻子回了家乡。
书生的堂兄还在,见两个弟弟美如冠玉,十分高兴,早晚都来照应。又看他们起早贪黑地刻苦攻读,更是喜爱敬重。堂兄雇了一个剪发的小奴仆供他们使唤。他们到天黑后,总是把小奴仆打发走。乡里的红白喜事,哥哥一个人出去应酬;弟弟只是放下帐子读书。过了半年,很少人见过弟弟的面。有的客人请求见见,哥哥总是代为推辞。人们读到弟弟的文章,惊讶得瞪大眼睛。有人推开房门硬要拜见,她作个揖就避开了。客人看到了“他”的丰采,又都倾心地爱慕。由此名声大振,世家大户争着想招他为婿。堂兄跟小弟弟商量,她只是笑。如再勉强,就说:“我立誓要平步青云,考不中进士,不谈婚姻之事。”
恰逢提学使来主持科试,两兄弟一起应考。哥哥又落榜了。弟弟以科试第一名的资格参加了乡试,考中了顺天府第四名举人;第二年又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安徽桐城县县令,任期很有政绩,不久升任河南道掌印御史,家中的财产可以同王侯相比。于是托病请求辞官回归故里,皇帝批准了。宾客挤满门下,她始终谢绝,不肯接纳。另外,从做秀才一直到显贵,都不提娶媳妇的事,人们都感到很奇怪。回乡以后,陆续买了丫鬟。有人怀疑她跟丫鬟私通;堂嫂嫂观察过,没有一点苟且的行为。
不久,明朝灭亡,天下大乱。颜氏这才对嫂嫂说:“实话告诉你:我是你小叔子的妻子。只因为丈夫窝囊,不能成名,我赌气自己来。只是深怕张扬出去,以致皇帝召问,给天下人留下笑柄罢了。”嫂嫂不信。她脱下靴子给嫂嫂看她的小脚,嫂嫂才吃了一惊;看靴子里面,却是塞满了棉絮。她于是让丈夫顶她的名衔,自己仍然关起门来过女子的深闺生活。然而她平生不曾生育,便拿钱给丈夫买侍妾。她对丈夫说:“一般人身居显贵,就买姬妾来侍奉自己;我在官场十年,还是只身一人。你哪来的福气,坐享美人?”书生说:“男宠三十人,请你自己购置。”这话被乡里传为笑谈。这时候书生已去世的父母,已经多次受到皇帝的封赠了。乡绅们前来拜访书生,用对待侍御史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他羞于承袭老婆的官衔,只安于秀才的身份,据说终身不曾坐过打罗伞、显示地位的车子。
异史氏说:“公婆因儿媳妇而受封,可说是新奇了。不过身为侍 侍御史变成夫人的,什么时候没有呢?只是夫人当上侍御史的罕见罢了。天下戴着读书人的帽子、称为男子汉的人,都应该惭愧死了!”
如是年余,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寞,嗷嗷悲泣。女呵之曰:“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视之!”生方懊丧,闻妻言,睒晹 而怒曰:“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在厨下汲水炊白粥;若冠加于顶,恐亦犹人耳!”女笑曰:“君勿怒。俟试期,妾请易装相代。倘落拓如君,当不敢复藐天下士矣。”生亦笑曰:“卿自不知蘖苦,真宜使请尝试之。但恐绽露,为乡邻笑耳。”女曰:“妾非戏语。君尝言燕有故庐,请男装从君归,伪为弟。君以襁褓出,谁得辨其非?”生从之。女入房,巾服而出,曰:“视妾可作男儿否?”生视之,俨然一顾影少年也。生喜,遍辞里社。交好者薄有馈遗,买一羸蹇,御妻而归。
生叔兄尚在,见两弟如冠玉,甚喜,晨夕恤顾之。又见宵旰攻苦,倍益爱敬。雇一剪发雏奴,为供给使。暮后,辄遣去之。乡中吊庆,兄自出周旋,弟惟下帷读。居半年,罕有睹其面者。客或请见,兄辄代辞。读其文,瞲然骇异。或排闼而迫之,一揖,便亡去。客睹丰采,又共倾慕。由此名大噪,世家争愿赘焉。叔兄商之,惟冁然笑。再强之,则言:“矢志青云,不及第,不婚也。”会学使案临,两人并出。兄又落。弟以冠军应试,中顺天第四;明年成进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因托疾乞骸骨,赐归田里。宾客填门,迄谢不纳。又自诸生以及显贵,并不言娶,人无不怪之者。归后,渐置婢。或疑其私,嫂察之,殊无苟且。
无何,明鼎革,天下大乱,乃告嫂曰:“实相告:我小郎妇也。以男子茸,不能自立,负气自为之。深恐播扬,致天子召问,贻笑海内耳。”嫂不信。脱靴而示之足,始愕;视靴中,则败絮满焉。于是使生承其衔,仍闭门而雌伏矣。而生平不孕,遂出资购妾。谓生曰:“凡人置身通显,则买姬媵以自奉;我宦迹十年,犹一身耳。君何福泽,坐享佳丽?”生曰:“面首三十人,请卿自置耳。”相传为笑。是时生父母,屡受覃恩矣。搢绅拜往,尊生以侍御礼。生羞袭闺衔,唯以诸生自安,终身未尝舆盖云。
异史氏曰:“翁姑受封于新妇,可谓奇矣。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时无之?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天下冠儒冠、称丈夫者,皆愧死矣!”
[今译]
顺天府有个书生,家境贫穷。遇上灾荒,跟随父亲来到洛阳。他天生迟钝,到十七岁时才写得出成篇的文章。但他仪表堂堂,善于说高雅的笑话,信也写得很好。见到他的人,不知道他肚子里没多少学问。不久,他父母相继去世,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在洛阳附近的乡下当塾师。当时村里有个姓颜的孤女,是名士的后代。她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活着的时候,曾教她读书,教一遍就能记住,不会忘掉。到十来岁,又学父亲吟诗。她父亲说:“我家有个女学士,只可惜不戴帽子。”父亲特别疼爱她,希望给她选个显贵的女婿。父亲去世后,她母亲坚持父亲的意愿,三年也没给她找到婆家,而母亲又去世了。有人劝她嫁个有才学的读书人,她同意了,但还没找到合适的。正好邻居的妇人走过院墙找她聊家常。这妇人用一张写过字的纸包着绣花线,姑娘打开一看,原来是那个顺天书生寄给邻居书生的一封信。姑娘反复读了几遍,很喜欢。那妇人看出她的心思,悄悄对她说:“这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美男子,和你一样孤身一人,年岁也差不多。如果你有意思,我吩咐我家那一位给你们撮合。”姑娘含情脉脉,不说话。那妇人回家,把这个意思跟丈夫说了。她丈夫跟顺天书生本是好朋友,就去告诉他,书生高兴得很。他有一个母亲留下的金鸦指环,就委托这个朋友送给颜氏做聘礼。择日成婚,夫妻如鱼得水,非常快乐。
等到颜氏看到丈夫写的文章,笑着说:“你的文章跟你的容貌好像是两个人,像这样,哪天才能成名呢?”她天天鼓励丈夫攻读,严厉得如同师友。黄昏时,颜氏先点灯伏在桌上自己念书,为丈夫做榜样,听见三更鼓响才停下。这样过了一年多,书生的应试诗文相当精通了;可是两次应试,两次都落榜。功名不顺利,生活更困难,他想到这些,倍感寂寞,伤心地痛哭起来。颜氏呵斥他说:“你不是个男子汉,辜负了头上这顶帽子!假使我去掉发髻,换上帽子,取高官显爵,简直看作是拣根草棍一样容易!”丈夫正在懊丧,听了妻子这话,气呼呼地瞪她一眼,说:“闺房里的人,自己不到考场,就以为求取功名富贵像你在厨房里打水、熬白粥那么容易;要是帽子戴在你头上,恐怕也和别人一样!”颜氏笑着说:“你不要生气。等到下次试期,请让我换上男子的服装,替你考试。假如也像你一样落榜,就不敢再藐视天下的读书人了。”书生也笑着说:“你就是不知黄连的苦味,真该请你尝尝。只怕露了馅儿,叫乡亲街坊笑话。”颜氏说:“我不是说笑话。你曾说你家在顺天老家有旧房子,让我女扮男装跟你回去,假说是你弟弟。你出来时,还在襁褓里,谁能看得出是真是假呢?”书生同意了。颜氏走进寝室,穿戴上方巾袍子出来,说:“你看我可以做个男子吗?”书生一看,俨然是一个矜持自负的年轻小伙子。他非常高兴,向邻里们一一告辞。朋友们赠送他一些盘缠,买了一头瘦驴子,载着妻子回了家乡。
书生的堂兄还在,见两个弟弟美如冠玉,十分高兴,早晚都来照应。又看他们起早贪黑地刻苦攻读,更是喜爱敬重。堂兄雇了一个剪发的小奴仆供他们使唤。他们到天黑后,总是把小奴仆打发走。乡里的红白喜事,哥哥一个人出去应酬;弟弟只是放下帐子读书。过了半年,很少人见过弟弟的面。有的客人请求见见,哥哥总是代为推辞。人们读到弟弟的文章,惊讶得瞪大眼睛。有人推开房门硬要拜见,她作个揖就避开了。客人看到了“他”的丰采,又都倾心地爱慕。由此名声大振,世家大户争着想招他为婿。堂兄跟小弟弟商量,她只是笑。如再勉强,就说:“我立誓要平步青云,考不中进士,不谈婚姻之事。”
恰逢提学使来主持科试,两兄弟一起应考。哥哥又落榜了。弟弟以科试第一名的资格参加了乡试,考中了顺天府第四名举人;第二年又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安徽桐城县县令,任期很有政绩,不久升任河南道掌印御史,家中的财产可以同王侯相比。于是托病请求辞官回归故里,皇帝批准了。宾客挤满门下,她始终谢绝,不肯接纳。另外,从做秀才一直到显贵,都不提娶媳妇的事,人们都感到很奇怪。回乡以后,陆续买了丫鬟。有人怀疑她跟丫鬟私通;堂嫂嫂观察过,没有一点苟且的行为。
不久,明朝灭亡,天下大乱。颜氏这才对嫂嫂说:“实话告诉你:我是你小叔子的妻子。只因为丈夫窝囊,不能成名,我赌气自己来。只是深怕张扬出去,以致皇帝召问,给天下人留下笑柄罢了。”嫂嫂不信。她脱下靴子给嫂嫂看她的小脚,嫂嫂才吃了一惊;看靴子里面,却是塞满了棉絮。她于是让丈夫顶她的名衔,自己仍然关起门来过女子的深闺生活。然而她平生不曾生育,便拿钱给丈夫买侍妾。她对丈夫说:“一般人身居显贵,就买姬妾来侍奉自己;我在官场十年,还是只身一人。你哪来的福气,坐享美人?”书生说:“男宠三十人,请你自己购置。”这话被乡里传为笑谈。这时候书生已去世的父母,已经多次受到皇帝的封赠了。乡绅们前来拜访书生,用对待侍御史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他羞于承袭老婆的官衔,只安于秀才的身份,据说终身不曾坐过打罗伞、显示地位的车子。
异史氏说:“公婆因儿媳妇而受封,可说是新奇了。不过身为侍 侍御史变成夫人的,什么时候没有呢?只是夫人当上侍御史的罕见罢了。天下戴着读书人的帽子、称为男子汉的人,都应该惭愧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