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齐说
字体: 16 + -

46 大婚之日多热闹 宾客云集赴喜宴

    兰陵王府红缎重叠,喜气洋洋,来往宾客络绎不绝。大家一则是来凑个热闹,再则也都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巴结巴结常山王面前的大红人。

    孝珩早早的就来了,和尉相愿一起招呼客人。母亲王氏和王妃在后院与奶娘一起照顾女眷。

    高孝瑜、高延宗,以及老六渔阳王高绍信也都带着贺礼过来祝贺。

    “四哥呢?”高延宗看了一圈,没看到新郎官。

    孝珩道:“在后面准备迎亲呢,你们先进去坐。”

    兄弟三人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延宗扒了个橘子,边吃边看热闹。

    “四哥的府邸真大啊。”一旁的高绍信感叹。

    他今年十四岁,虽然也是王爷,但是并没有官职,也没有实权,吃穿用度自然比不上其他几个哥哥。

    延宗塞了几瓣橘子进嘴里,囫囵着说到:“六叔赏的。”

    按照礼制,孝瓘封王,需要新建府邸。于是高演便将邻近几块空地给了他,并让人进行扩建,修缮。

    看到老六眼中的羡慕,延宗囫囵着将橘子咽下,说道:“等六弟入了仕,自然也不会差。”

    高绍信哈哈大笑:“五哥莫要打趣我,我做个闲散王爷便好。”

    延宗翻了个白眼,“没出息!”

    高绍信哈哈大笑,也不生气。

    正说着话,老三高孝琬来了。

    孝珩看到老三来了,顿时黑了脸:“三弟身份尊贵,公务繁忙,怎么有时间来这?”

    孝琬道:“自然是来道喜。”

    说着就要往里进,孝珩追上去几步,拉住孝琬,“四弟不需要你来道喜。”

    孝琬挑了挑眉,“母后偶感风寒,不便出门,特意吩咐我给四弟送贺礼来了,二哥这是要拒我于门外?”

    说着,旁边的侍从将礼盒打开,内装一颗两尺多高的红珊瑚,色泽红艳,质地莹润,一看便知是稀罕物。

    众人啧啧称赞。

    孝珩面色更差,如此贵重之物,恐怕当世也没存几个。

    “你这是来炫耀的?”

    “二哥这话就不对了,我是来贺喜的。”

    院内的孝瑜,延宗,绍信等人,见孝珩面色不善,赶紧过来劝说。

    孝瑜道:“今日老四大喜,莫要起冲突。”

    延宗也点头,“就是,不要为了一个女人离间了咱们兄弟。”

    孝珩怒道:“兄弟?他把我们当兄弟吗?”

    孝琬闻言嗤笑:“二哥何必如此自轻?”

    “你!”

    孝珩好脾气忍到现在,实在忍无可忍,撸起袖子就要好好教训一顿孝琬,忽然胳膊被人拉住了。

    “二哥!”

    孝珩回头,这才看到不知什么时候,孝瓘出来了。

    拉住了二哥,孝瓘转身看了看孝琬,语气有些冷淡:“多谢主母,三哥请入座。”

    孝琬理了理被抓的有些褶皱的衣襟,撇了一眼孝瓘,“恭喜四弟。”

    说完,便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孝瑜跟在他身旁,低声道:“三弟,这次你做的确实不地道。用女人来搬回一局,非大丈夫所为。”

    孝琬不语,找了个位置,倒了一杯酒灌了下去,用女人来搬回一局,的确非大丈夫所为,赢的也不光彩。但做了便做了。总有一天,他会拿回属于文襄帝嫡子的一切!

    远处孝珩唾骂一句:“小人!”

    延宗忙劝道,“好了好了,哥哥们,莫要让外人看了笑话。”

    果然,众宾客都在往这里看。

    文襄帝嫡子抢了庶子的新娘回去做小妾,京城里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此刻见一向温良恭俭的二公子都参与进来了,众人更是瞪大眼睛看好戏,正巴打起来呢。

    可惜,没打起来。

    就在众人失望之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常山王来了!”

    孝瓘、孝珩等人闻言,赶紧出门迎接。

    众宾客也立即来了精神,站了起来,没想到常山王居然来了。大家朝着大门蜂拥而去,都想在常山王面前讨个好印象。

    高演听说了侄儿婚礼之事,愤怒异常。原本打算给孝瓘从宗氏勋贵里再挑一个,可被孝瓘拒绝了。于是只好领着王妃元氏,还有五岁的世子高百年一起来了。

    王妃平时深居简出,除了后宫的宴席,一般很少出府。没想到今日却来参加侄子的婚礼,还将世子也领来了,足见常山王夫妇二人对这个侄儿的看重。

    原本还有人暗自嘲笑孝瓘娶了庶女一事,前来看热闹,但如今见到常山王,立刻都明白了,王爷这是在给侄子撑腰啊。

    孝瓘也没想到六叔会来,心中十分感激,赶紧走到高演和元氏面前,拱手施礼“侄儿见过六叔、见过六婶。”

    众人也都跟着施礼。

    “好!”高演拍了拍孝瓘的肩膀,欣慰的看着一身喜服的侄儿,打心眼里高兴。

    这时,跟在元氏身边的世子稚声稚气的说到:“弟弟恭喜四哥哥。”

    世子稚气未脱,小大人一般的模样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大家有说有笑的将高演等人迎了进去。

    元氏端庄文雅,雍容华贵,领着世子和一众女眷去了后院

    高演、孝瓘等在前厅,众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皆上前奉承高演。

    “王爷派遣使者分路安抚救济九州,百姓无不拍手称赞,为王爷歌功颂德。”

    河南、定、冀、趟、瀛、沧、南胶、光、青九州,过去因蝗灾和水灾,庄稼损失很大,百姓食不果腹。于是高演便派遣使者,分路安抚救济,从他州调遣粮食,缓解了九州各地的灾情。

    “张大人所言极是,九州受灾严重,多亏了王爷安抚救济啊!”

    “王爷英明睿智,真乃大齐之福,百姓之福!”

    众人皆点头附和,一片歌功颂德。

    高演笑道:“今日兰陵王大婚,不谈国事。”

    众人忙点头称是。

    不谈国事,那便只能谈家事,于是又变成了夸赞常山王世子。

    “世子年纪虽小,但器宇不凡,将来必成大器。”

    “虎父无犬子,王爷之子,必定是人中龙凤!”

    话如此说,早已大逆不道。可在场官员似乎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在他们心中,昭阳殿里的那位早就是个摆设了,常山王高演登基是迟早的事。

    高演皱了皱眉头,有些厌恶这些阿谀奉承的嘴脸。但碍于今日侄儿大婚,不好发作,于是只得忍了下来。

    众人见高演脸色微沉,便知道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于是赶紧尴尬的岔开话题,又开始夸孝瓘,孝瓘笑着应酬了几句,便到了迎亲的时间了,于是领着迎亲队伍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