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欠东风
结合前世记忆和钟繇的讲述,刘协知道,皇甫嵩字义真,凉州三明之一皇甫规的侄子,凉州安定郡人,是本朝当下第一名将。声势浩大、震动天下的黄巾起义短短半年多就被剿灭,皇甫嵩、朱儁、卢植是平乱的三位领兵中郎将,其中皇甫嵩居功至伟。
真可谓擎天博云柱,架海紫金梁一般的存在。历史上若是东汉能够就此振作中兴,历史地位将不亚于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可惜平定黄巾只是大汉最后的回光返照,后面还有更为精彩的三国故事,皇甫嵩的光辉也被汉末关张等名将的光芒所掩盖,故而在民间声名不显。
作为一个历史半白,刘协并不知道历史上皇甫嵩在剿灭黄巾、功高震主之时,面对凉州同乡阎忠劝其把握机会、南面称制的诱惑无动于衷,反而因为一纸诏书就将手中兵权悉数上交,可谓忠臣楷模。
但是,刘协明白,皇甫嵩家族出身凉州,数代为将,门下爪牙遍布凉州军中,在朝堂中也素有威信,是一个凉州军中能够接受也可以在短时间内顺利接管凉州兵马的不二人选,况且此人从未做过对抗朝廷诏旨的举动,不论其本心到底如此,此人终究还是旧体制下的正统军人,刘协自信凭借体制优势能够拿捏得了。
不谈刘协的小心思,单说张昶到尚书台上交差事后,立即寻了个借口告假出宫。出得宫门,吩咐家仆在回家路上拐了道弯,直奔御史中丞皇甫嵩府邸。
因为素来与董卓不相能,皇甫嵩因小事就被董卓寻觅借口收监入狱,差点杀掉。所幸危急关头,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找到董卓叩头请罪,泣求不止,同时很多朝中大臣、军中将领也为皇甫嵩求情,这才得以出狱。也因为如此,虽然得了御史中丞的职务,但皇甫嵩等闲不去朝堂,一直赋闲在家。
来不及等门子通传,张昶直接就闯入皇甫嵩家中。熟门熟路来到书房,用力一推,排闼而入。
皇甫嵩本能地皱起眉头,侧头一看来人,脸上泛起微笑。调笑道:“文舒,平日里你素来沉稳干练,颇重礼仪,今日还没到下值时候,怎么擅离职守来看望我这个闲人了?”一边说,一边伸手递过一方帛帕,接着又倒了一杯温水。
张昶先是接过帛帕擦擦额头的汗水,接着拿起水杯狠狠灌了一口水,这才喘匀了气。先是回身关上书房的门,而后坐到皇甫嵩身侧。盯着眼前这位年已六旬、鬓发斑白,剑眉星目、儒雅豪迈的一代名将,缓缓开口道:“义真,今日早上,我奉尚书台之命,面见陛下,你可知所为何事?”
见皇甫嵩恍若未闻,眉毛都不抬一下,张昶也不卖关子,继续说道:“为庆贺陛下龙体康复,董卓与王司徒商议,于后日举办大朝贺。”张昶特意停顿了一下,“而且,我听说,董卓为了稳固权势,计划将渭阳君董白嫁给皇帝作皇后,不日即将宣布此消息。”
“唔。”皇甫嵩虽然有所回应,但显然知道张昶不会闲极无聊来通知他这件事情,即便是老匹夫董卓即将作外戚的消息确实令他有些吃惊,也不值当张昶专门跑一趟。脸上仍是一副“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表情。
知道老友心思深沉,张昶也不再扯废话。“义真,今日我前来并不是要消遣你,而是陛下特意派我给你带句话。”
皇甫嵩虽然仍没有接茬,但心中也极为诧异。十二岁的少年天子,并未听说过有什么贤名,不过是董卓提线木偶而已,与他皇甫嵩平素没有任何交集,怎会派张昶前来传话?不由身体微微前倾。
张昶将皇甫嵩的动作收入眼底,继续放低音量沉声说道:“陛下口谕,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皇甫嵩也。”
皇甫嵩身躯微微晃动,继而闭目沉思,许久,方才睁开双眼,精光一闪而过。以沉着有力的语调,一字一顿对着张昶言道:“请转告陛下,义真谨奉诏。”
说完,竟是直接端茶送客。张昶虽然有些没太想明白的地方,但知道这位老友是个心思缜密、言出必践的君子,也不再多问,直接起身回宫复命。
送走张昶,皇甫嵩缓步踱回书房,继续拿起《春秋》,却怎么也看不进去。索性回房换上戎装,在后院小靶场射起箭来。
傍晚时分,皇甫坚寿回家,见皇甫嵩居然重拾起弃置许久的弓箭,心中颇感讶异。待射箭间歇,上前问道:“父亲,今日怎么有此兴致?”
皇甫嵩盯着庭院中被风吹摇晃的树枝,低声道:“起风了。”便不再多言。
不管是不是小皇帝自己的主意,皇甫嵩隐约意识到后日大朝会上也许会有惊天巨变。小皇帝专门联络他就是希望借助他在军中的威信关键时候助他一臂之力。皇甫嵩虽不会主动为朝廷除害,但陛下有令,为身后清名,为家族荣誉,他都不会不应。
君不见,张奂为了弥补当年过失,赐爵不受,一意归养田园,反而声名鹊起,子孙后代可以摆脱边地武夫的身份羁绊,跻身朝堂位列近侍。他皇甫嵩也可以有样学样。陛下伸出的橄榄枝就是他必须抓住的机会,托六尺之孤,可谓正中他的软肋。
在皇甫嵩摩拳擦掌的同时,未央宫中,刘协也没有闲着,在亲近宫卫的帮助下,练习前世和原身所学的技击之术。前世他长期搓磨在科员岗位上,学了点江湖拳法聊以锻炼身体、消磨时光。
至于原身,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曹髦刺杀司马昭、元子攸刺杀尔朱荣的故事,董卓交代过董璜,引导小皇帝亲近武夫、远离文臣。故而董璜刻意安排宫卫教习小皇帝击剑,分散他学习经典治国理政的注意力。
所以,刘协在方略已定的情形下,抓紧熟练技击之法,为了心中那个万一做着准备。
是日,侍中杨琦给刘协讲解了《论语·定公问》的涵义。送走杨琦,刘协看着宫苑内树枝摇曳,思忖着后日不知东风能否如期而至,竟想起三国演义中葛公借东风的典故。
真可谓擎天博云柱,架海紫金梁一般的存在。历史上若是东汉能够就此振作中兴,历史地位将不亚于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可惜平定黄巾只是大汉最后的回光返照,后面还有更为精彩的三国故事,皇甫嵩的光辉也被汉末关张等名将的光芒所掩盖,故而在民间声名不显。
作为一个历史半白,刘协并不知道历史上皇甫嵩在剿灭黄巾、功高震主之时,面对凉州同乡阎忠劝其把握机会、南面称制的诱惑无动于衷,反而因为一纸诏书就将手中兵权悉数上交,可谓忠臣楷模。
但是,刘协明白,皇甫嵩家族出身凉州,数代为将,门下爪牙遍布凉州军中,在朝堂中也素有威信,是一个凉州军中能够接受也可以在短时间内顺利接管凉州兵马的不二人选,况且此人从未做过对抗朝廷诏旨的举动,不论其本心到底如此,此人终究还是旧体制下的正统军人,刘协自信凭借体制优势能够拿捏得了。
不谈刘协的小心思,单说张昶到尚书台上交差事后,立即寻了个借口告假出宫。出得宫门,吩咐家仆在回家路上拐了道弯,直奔御史中丞皇甫嵩府邸。
因为素来与董卓不相能,皇甫嵩因小事就被董卓寻觅借口收监入狱,差点杀掉。所幸危急关头,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找到董卓叩头请罪,泣求不止,同时很多朝中大臣、军中将领也为皇甫嵩求情,这才得以出狱。也因为如此,虽然得了御史中丞的职务,但皇甫嵩等闲不去朝堂,一直赋闲在家。
来不及等门子通传,张昶直接就闯入皇甫嵩家中。熟门熟路来到书房,用力一推,排闼而入。
皇甫嵩本能地皱起眉头,侧头一看来人,脸上泛起微笑。调笑道:“文舒,平日里你素来沉稳干练,颇重礼仪,今日还没到下值时候,怎么擅离职守来看望我这个闲人了?”一边说,一边伸手递过一方帛帕,接着又倒了一杯温水。
张昶先是接过帛帕擦擦额头的汗水,接着拿起水杯狠狠灌了一口水,这才喘匀了气。先是回身关上书房的门,而后坐到皇甫嵩身侧。盯着眼前这位年已六旬、鬓发斑白,剑眉星目、儒雅豪迈的一代名将,缓缓开口道:“义真,今日早上,我奉尚书台之命,面见陛下,你可知所为何事?”
见皇甫嵩恍若未闻,眉毛都不抬一下,张昶也不卖关子,继续说道:“为庆贺陛下龙体康复,董卓与王司徒商议,于后日举办大朝贺。”张昶特意停顿了一下,“而且,我听说,董卓为了稳固权势,计划将渭阳君董白嫁给皇帝作皇后,不日即将宣布此消息。”
“唔。”皇甫嵩虽然有所回应,但显然知道张昶不会闲极无聊来通知他这件事情,即便是老匹夫董卓即将作外戚的消息确实令他有些吃惊,也不值当张昶专门跑一趟。脸上仍是一副“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表情。
知道老友心思深沉,张昶也不再扯废话。“义真,今日我前来并不是要消遣你,而是陛下特意派我给你带句话。”
皇甫嵩虽然仍没有接茬,但心中也极为诧异。十二岁的少年天子,并未听说过有什么贤名,不过是董卓提线木偶而已,与他皇甫嵩平素没有任何交集,怎会派张昶前来传话?不由身体微微前倾。
张昶将皇甫嵩的动作收入眼底,继续放低音量沉声说道:“陛下口谕,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皇甫嵩也。”
皇甫嵩身躯微微晃动,继而闭目沉思,许久,方才睁开双眼,精光一闪而过。以沉着有力的语调,一字一顿对着张昶言道:“请转告陛下,义真谨奉诏。”
说完,竟是直接端茶送客。张昶虽然有些没太想明白的地方,但知道这位老友是个心思缜密、言出必践的君子,也不再多问,直接起身回宫复命。
送走张昶,皇甫嵩缓步踱回书房,继续拿起《春秋》,却怎么也看不进去。索性回房换上戎装,在后院小靶场射起箭来。
傍晚时分,皇甫坚寿回家,见皇甫嵩居然重拾起弃置许久的弓箭,心中颇感讶异。待射箭间歇,上前问道:“父亲,今日怎么有此兴致?”
皇甫嵩盯着庭院中被风吹摇晃的树枝,低声道:“起风了。”便不再多言。
不管是不是小皇帝自己的主意,皇甫嵩隐约意识到后日大朝会上也许会有惊天巨变。小皇帝专门联络他就是希望借助他在军中的威信关键时候助他一臂之力。皇甫嵩虽不会主动为朝廷除害,但陛下有令,为身后清名,为家族荣誉,他都不会不应。
君不见,张奂为了弥补当年过失,赐爵不受,一意归养田园,反而声名鹊起,子孙后代可以摆脱边地武夫的身份羁绊,跻身朝堂位列近侍。他皇甫嵩也可以有样学样。陛下伸出的橄榄枝就是他必须抓住的机会,托六尺之孤,可谓正中他的软肋。
在皇甫嵩摩拳擦掌的同时,未央宫中,刘协也没有闲着,在亲近宫卫的帮助下,练习前世和原身所学的技击之术。前世他长期搓磨在科员岗位上,学了点江湖拳法聊以锻炼身体、消磨时光。
至于原身,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曹髦刺杀司马昭、元子攸刺杀尔朱荣的故事,董卓交代过董璜,引导小皇帝亲近武夫、远离文臣。故而董璜刻意安排宫卫教习小皇帝击剑,分散他学习经典治国理政的注意力。
所以,刘协在方略已定的情形下,抓紧熟练技击之法,为了心中那个万一做着准备。
是日,侍中杨琦给刘协讲解了《论语·定公问》的涵义。送走杨琦,刘协看着宫苑内树枝摇曳,思忖着后日不知东风能否如期而至,竟想起三国演义中葛公借东风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