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元家夜聊
听见声音,元泽不好意思地扭扭身子下地,笑着说道,“爷爷,你回来了!”
元昌和见孙子泛着泪花的眼眸绽放星星点点的光,不由得软了下来。拍拍他的脑袋,“我们出去这么久你居然没有长大,反而哭起鼻子来。”
一番说笑,方才就别相聚的情绪已然消逝得差不多了。
元孟福又接过他们几个小的,一个一个的抱了抱。
只是盛姜拒绝了,“元叔,我长大了,不用被人抱着了。”
他只想一直记得那个属于爹爹的怀抱,那抹温暖、那抹眷恋。
元昌和听闻笑着说道,“阿泽啊,瞧瞧,你们差不多大呢。阿姜多男子汉?”
元泽抿着嘴笑笑,他眼下只是一时激动的,以后才不会了。
彼时,前院也传来顾氏的呼唤声,饭做好了!可以吃饭了!
摸摸肚子,未吃东西的两人的确是饿了。
一群人又忙不迭地跟着去了前院。
顾氏本想在父子俩吃饭时就让几个孩子歇了,但一来眼下的确还早着,二来,父子俩出去得太久,元泽他们还是很想和他们多黏在一起的。
瞧元泽那眼巴巴瞧着自己爹的眼神,好吧好吧,都留下吧。
于是,大人都在大桌上陪着元昌和父子俩吃饭,一边吃一边聊。
几个小的就在另一边小桌上玩着听着,桌上还有赵氏给她们备下的凉菜,也是惬意。
彼此将彼此这些日子身边发生的事儿挑三拣四地说了,元昌和才拿出这些日子挣来的铜板儿。
原本有些祥和的脸色变得有些暗淡,但语气仍旧上扬,强颜欢笑。
特别是元孟福,勾起的嘴角弥漫着苦涩。
“这是我们这些日子的工钱,你们先留着补贴家用。”元昌和道。
元孟福抿着嘴抬头瞥了他一眼,眼中意味万千。
“对了,还有老大,以后他就留在家帮着你们干些重活儿,老二和我去镇上找活儿干。等咱家把债还清,再买上几亩地,这日子也就宽松了。”元昌和道,只是不知道这宽松的日子能从什么时候开始。
元孟旺对于元孟福之前干活儿的事儿都一清二楚,明白此次其中必然也是发生了使这份活儿干不下去了。
也没有细问。
对于大哥能不去了干活儿,回家来买卖,元孟旺是欣然接受的。
如果可以选择,他更希望大哥和自己去镇上做买卖,而不是媳妇儿。
毕竟镇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妇道人家出面总是会有些不容易。
“爹,大哥。日后我们不必出去找活儿干,都留在家吧……”
“你这小子!说得什么胡话!男人们都留在家莫不是饭都不吃了?还是你也想学那陈正,要傍着媳妇儿不成。”元昌和怒火中烧,指着元孟旺骂道,气得胸口起伏不定。
元孟旺瞠目结舌,爹,咱能听人把话说完吗?
顾氏和赵氏也被他突如其来的怒吼给惊到了,顾氏拧了元昌和一下,“你这老头子瞎说什么呢!我儿子敢靠着媳妇儿养家我打死他!”
“你这老婆子!眼下是你儿子有这等想法,你拧我作甚?!”元昌和呲地一声,揉了揉自己可能会泛青的胳膊瞪了顾氏一眼。
“爹,我什么时候有这想法了,您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元孟旺无奈道,他爹什么时候也听风就是雨了。
“说!”慢吞吞地半天不说话,是要急死谁?
“是这样的。之前阿姜两兄妹不是做了酸萝卜拿去卖吗,我们瞧着这东西还是有很多人爱吃的,也能挣上些银子,所以家中眼下都已经扑在了这事儿上。以后爹和大哥也都在家中帮忙,用不了多久咱们地又能买回来了。”元孟旺道。
元孟福担忧地看了盛姜两兄妹两眼,有些坐立不安。
元孟旺还是很了解自家大哥的,“哥,这事儿是两孩子主动提起的,我们也不占他们便宜。挣来的银子都对半分。”
抬眼朝小桌的盛姜两兄妹望去,盛糖听得入神的神情被抓了个正着,突而挺背抬头,正大光明地笑着颔首。反倒是没有被抓住的尴尬了。
元孟福这才安下心来。
唯恐两兄妹在家过得不自在,或者是不得不答应他们来做这买卖。
元昌和思忖许久,“既然你认为这生意尚可,日后你们兄弟二人便接着做下去吧。”
这意思是他不做?
“爹?”元孟旺迟疑地喊道。
“还是有个人在外边干活儿好些,在镇上认识些人,万一以后有困难,大家伸出援手互相帮助也是好的。”元昌和道。
他没说的是,他还是对这桩买卖不是很信任,若是买卖真这么好做,哪儿还有人来种地,何不都做买卖去?
还是让他在外边吧,买卖失败了,至少他在外边干着活儿,还是能补贴补贴家里,当个支柱的。
顾氏也不是很想让他去给别人干活儿,在别人手底下,被像奴才一般呼来唤去的。稍不留神,还会被有心眼的人栽赃嫁祸。
故而,想要用真正的利益诱惑他留下,“老头子,你知道老二这次挣了多少钱吗?”
元昌和摇头,不是很想猜的样子。
顾氏左手竖起一根食指,右手又竖起食指和中指。“有这个数呢!”
“你这老婆子!一只手掌还不够你比个三不成!”元昌和很想翻个白眼,事实上,他也的确翻了。真是无语了。
“你管我!你猜不猜!”顾氏用眼神盯着他,一副你不猜就别想下桌的样子。
“三十文?”元昌和淡淡道。
“三百文?”语气稍稍上扬。
“总不该是三千文吧!”这数字,顾氏敢说他都不敢信。
一连猜了几个,顾氏都是摇头,元昌和自然也没了猜测的想法。
干嘛要这么无聊?
“老二,你来说。”顾氏放下举了许久的双手,不经意地理了理自己的衣襟。
“娘,这银子是你数的,我怎么知道。”元孟旺委屈道。
“你是不是傻子!”都知道了左手的一两,右手的二十文就是不猜!“一两二十文啊!”
。
元昌和见孙子泛着泪花的眼眸绽放星星点点的光,不由得软了下来。拍拍他的脑袋,“我们出去这么久你居然没有长大,反而哭起鼻子来。”
一番说笑,方才就别相聚的情绪已然消逝得差不多了。
元孟福又接过他们几个小的,一个一个的抱了抱。
只是盛姜拒绝了,“元叔,我长大了,不用被人抱着了。”
他只想一直记得那个属于爹爹的怀抱,那抹温暖、那抹眷恋。
元昌和听闻笑着说道,“阿泽啊,瞧瞧,你们差不多大呢。阿姜多男子汉?”
元泽抿着嘴笑笑,他眼下只是一时激动的,以后才不会了。
彼时,前院也传来顾氏的呼唤声,饭做好了!可以吃饭了!
摸摸肚子,未吃东西的两人的确是饿了。
一群人又忙不迭地跟着去了前院。
顾氏本想在父子俩吃饭时就让几个孩子歇了,但一来眼下的确还早着,二来,父子俩出去得太久,元泽他们还是很想和他们多黏在一起的。
瞧元泽那眼巴巴瞧着自己爹的眼神,好吧好吧,都留下吧。
于是,大人都在大桌上陪着元昌和父子俩吃饭,一边吃一边聊。
几个小的就在另一边小桌上玩着听着,桌上还有赵氏给她们备下的凉菜,也是惬意。
彼此将彼此这些日子身边发生的事儿挑三拣四地说了,元昌和才拿出这些日子挣来的铜板儿。
原本有些祥和的脸色变得有些暗淡,但语气仍旧上扬,强颜欢笑。
特别是元孟福,勾起的嘴角弥漫着苦涩。
“这是我们这些日子的工钱,你们先留着补贴家用。”元昌和道。
元孟福抿着嘴抬头瞥了他一眼,眼中意味万千。
“对了,还有老大,以后他就留在家帮着你们干些重活儿,老二和我去镇上找活儿干。等咱家把债还清,再买上几亩地,这日子也就宽松了。”元昌和道,只是不知道这宽松的日子能从什么时候开始。
元孟旺对于元孟福之前干活儿的事儿都一清二楚,明白此次其中必然也是发生了使这份活儿干不下去了。
也没有细问。
对于大哥能不去了干活儿,回家来买卖,元孟旺是欣然接受的。
如果可以选择,他更希望大哥和自己去镇上做买卖,而不是媳妇儿。
毕竟镇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妇道人家出面总是会有些不容易。
“爹,大哥。日后我们不必出去找活儿干,都留在家吧……”
“你这小子!说得什么胡话!男人们都留在家莫不是饭都不吃了?还是你也想学那陈正,要傍着媳妇儿不成。”元昌和怒火中烧,指着元孟旺骂道,气得胸口起伏不定。
元孟旺瞠目结舌,爹,咱能听人把话说完吗?
顾氏和赵氏也被他突如其来的怒吼给惊到了,顾氏拧了元昌和一下,“你这老头子瞎说什么呢!我儿子敢靠着媳妇儿养家我打死他!”
“你这老婆子!眼下是你儿子有这等想法,你拧我作甚?!”元昌和呲地一声,揉了揉自己可能会泛青的胳膊瞪了顾氏一眼。
“爹,我什么时候有这想法了,您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元孟旺无奈道,他爹什么时候也听风就是雨了。
“说!”慢吞吞地半天不说话,是要急死谁?
“是这样的。之前阿姜两兄妹不是做了酸萝卜拿去卖吗,我们瞧着这东西还是有很多人爱吃的,也能挣上些银子,所以家中眼下都已经扑在了这事儿上。以后爹和大哥也都在家中帮忙,用不了多久咱们地又能买回来了。”元孟旺道。
元孟福担忧地看了盛姜两兄妹两眼,有些坐立不安。
元孟旺还是很了解自家大哥的,“哥,这事儿是两孩子主动提起的,我们也不占他们便宜。挣来的银子都对半分。”
抬眼朝小桌的盛姜两兄妹望去,盛糖听得入神的神情被抓了个正着,突而挺背抬头,正大光明地笑着颔首。反倒是没有被抓住的尴尬了。
元孟福这才安下心来。
唯恐两兄妹在家过得不自在,或者是不得不答应他们来做这买卖。
元昌和思忖许久,“既然你认为这生意尚可,日后你们兄弟二人便接着做下去吧。”
这意思是他不做?
“爹?”元孟旺迟疑地喊道。
“还是有个人在外边干活儿好些,在镇上认识些人,万一以后有困难,大家伸出援手互相帮助也是好的。”元昌和道。
他没说的是,他还是对这桩买卖不是很信任,若是买卖真这么好做,哪儿还有人来种地,何不都做买卖去?
还是让他在外边吧,买卖失败了,至少他在外边干着活儿,还是能补贴补贴家里,当个支柱的。
顾氏也不是很想让他去给别人干活儿,在别人手底下,被像奴才一般呼来唤去的。稍不留神,还会被有心眼的人栽赃嫁祸。
故而,想要用真正的利益诱惑他留下,“老头子,你知道老二这次挣了多少钱吗?”
元昌和摇头,不是很想猜的样子。
顾氏左手竖起一根食指,右手又竖起食指和中指。“有这个数呢!”
“你这老婆子!一只手掌还不够你比个三不成!”元昌和很想翻个白眼,事实上,他也的确翻了。真是无语了。
“你管我!你猜不猜!”顾氏用眼神盯着他,一副你不猜就别想下桌的样子。
“三十文?”元昌和淡淡道。
“三百文?”语气稍稍上扬。
“总不该是三千文吧!”这数字,顾氏敢说他都不敢信。
一连猜了几个,顾氏都是摇头,元昌和自然也没了猜测的想法。
干嘛要这么无聊?
“老二,你来说。”顾氏放下举了许久的双手,不经意地理了理自己的衣襟。
“娘,这银子是你数的,我怎么知道。”元孟旺委屈道。
“你是不是傻子!”都知道了左手的一两,右手的二十文就是不猜!“一两二十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