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杯水车薪
“瞧您说的是哪儿的话?满满去我们家是给我们带福去的,哪儿用得上您自个儿去接。我们恨不得他在我们家再多住些日子呢,只是,我们家眼下发生了些事儿也不大能顾得上他,才不得不将他送回来。”李氏笑意盈盈地说道,若不是后面语气转变得那么快,顾氏可能根本就察觉不到她的不喜。
元昌和没太注意那些细节,反而问起了家中发生了何事,要不要紧。
李氏这才顺着杆子将家中发生的事儿添油加醋地说了出来,脸色也从喜色变得悲戚不已,似是天要塌下来一般。
元孟兴在一旁看得尴尬,若不是清楚地明白家中发生了何事儿,他恐怕也真觉得自个儿家里的日子非常难过了。
显然,元昌和和元孟福也被这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惊到了。
“孟德啊,怎么会醉成那样?要知道小酌怡情,大酌可是伤身啊。身体还好吧?”元昌和担忧地看着他。
“这不是新结交了几个朋友就多喝了些么,也是第一次喝那么多。”虽然被骂得狗血淋头的,但元孟德其实并没觉得自己喝醉有什么错,大不了下次喝醉就不回家了。
砸了家里一些东西,和结交了几个有用的朋友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元昌和叮嘱了几句,见他不甚在意的样子,默叹了口气,大哥再舍不得好好管管,这人就要坏了。
以前也不是没犯些错,日积月累的,错越来越大,却仍旧不知悔改。
他一个隔房的长辈也不好管得太多,爹娘都不管的事儿他来说岂不是惹人厌烦。
又问道事情是否解决了。
“爹和娘对之前已经下订的客人又道歉又赔偿的,这事儿才草草结了。只不过还是有一些客人……额……家中银子不够了……”其实家中的生意哪儿有那么多提前下订的客人,不过几人而已。
将这几人的钱给赔了,少了一部分爱吃他们家配菜的客人,虽是少了许多赚头,但也不会被这事儿拖累到什么程度。
更何况,家中还有元孟兴做伙计的工钱撑着。不多,却够过日子。
当李氏提到银子的时候,元昌和和顾氏哪儿能不明白他们此行来的目的。赵氏低着头不说话,连元孟福的心都砰砰跳,不安地搓动着手指,偏头瞥了一眼在院外玩得乐呵的孩子。
心头有担忧掠过。
“老婆子,你看家中能拿出多少钱,我们先还一部分给大哥家。”家中几乎入不敷出的情况元昌和又怎么能不清楚?这些年拆东墙补西墙借的银子在元昌平家已经成了大头了。
说来,这么久没有还上本就是他们的不对。
顾氏迟疑着,她手上所有的银钱最多不过两百文,对于他们家所欠下的债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今儿个大哥家来要债,明儿个又不知道是谁家了。
“当家的……我们家的,可能不够。”顾氏颤颤地望向元昌和,几乎要流下泪来,欠下的债还不上啊。
元孟兴欲言又止,想要说他们家并那么紧缺钱,可这不是拆他们自己家的台吗?故而也沉沉立在一旁不说话。
“有多少,你先拿来吧。”叹了一口气,元昌和道。
是他无能啊,这么些年,什么都没攒下来。也没能给孩子们攒下什么家财,倒是要让他们背上自己所欠下的债。
其实并非所有的债都是他们欠下的,元孟福、元孟旺两兄弟成亲也花了不少,以及家中七七八八的病。但和元珍的嫁妆相比,又不值当什么了。
因为元珍非要嫁去镇上,元昌和夫妇劝阻无用,终于托媒婆找到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虽说是填房,但也终究是摆脱了村里人的身份。
只不过如此一来,也只有在元珍的嫁妆上多添些重量,才能让她在夫家站稳脚跟。
嫁妆哪儿来呢?元昌和夫妇到处借的。
虽说这些年省吃俭用还了不少,还卖了一亩地,但哪儿能有那么多余钱能攒下来还。
顾氏磨磨蹭蹭,终于从不知裹了多少层的布袋里掏出一个破碎的荷包,将荷包一倾而尽,这便是他们家所有的银钱了。
元孟德夫妇脸色既不好看,欠了这么多年的银子都没让他们还,这一催,还只能还这么些?在他们家生意好的时候,可能一天就能卖这么多钱。
看着他们的脸色,元昌和也不好受。却还是说道,“孟德孟兴啊,你们二叔是个没本事儿的,眼下这些钱你们先拿去应应急,过些日子,我出去干活儿,挣一点还你们一点儿,指定不让你们日子难过。”
“当家的!”顾氏着急,想要劝说,那可是他们家所有的家当了。这一还,他们家吃什么!
“二叔……”元孟兴有些无措,可他做不得什么主。
李氏却不管那么多,虽然很是嫌弃,却还是很坦率地走过去一串铜板一串铜板地数着收下。“二叔二婶啊,我也知道你们的日过过得不好。原先呢,我们家还好,过得去,借给你们多少银子都不当回事儿,甚至还常让元满去打秋风,但眼下不同了,我们家也难啊。在镇上,什么都要花钱,没点银子傍身不仅日子过不下去,生意也别想做了。喏,一共一百八十七文,就算作一百九十文吧,少还三文……”
“打秋风?”原本因为家中欠债没有及时还上的赵氏心中还有些歉疚,可这李氏说的是什么话!她简直要被气炸了。“当初明明是你们一家非要抱着满满去养一阵子的,现在说是我们打秋风!好不要脸。”
“是我说得不对,是送福!可无论他为什么去的,是我们家养着让你们家少养了一个人,还不是为你们好。二叔二婶,我爹娘可是心疼你们的。”事实上,当初要将满满抱去他们家的确是她和婆婆的主意,谁让她嫁去元家都快两年了,肚子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再加上婆婆生完大姑子以后,可是隔了十余年才生下她当家的。可不得着急嘛,想要找个奶娃娃去压压床,求求送子娘娘。
。
元昌和没太注意那些细节,反而问起了家中发生了何事,要不要紧。
李氏这才顺着杆子将家中发生的事儿添油加醋地说了出来,脸色也从喜色变得悲戚不已,似是天要塌下来一般。
元孟兴在一旁看得尴尬,若不是清楚地明白家中发生了何事儿,他恐怕也真觉得自个儿家里的日子非常难过了。
显然,元昌和和元孟福也被这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惊到了。
“孟德啊,怎么会醉成那样?要知道小酌怡情,大酌可是伤身啊。身体还好吧?”元昌和担忧地看着他。
“这不是新结交了几个朋友就多喝了些么,也是第一次喝那么多。”虽然被骂得狗血淋头的,但元孟德其实并没觉得自己喝醉有什么错,大不了下次喝醉就不回家了。
砸了家里一些东西,和结交了几个有用的朋友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元昌和叮嘱了几句,见他不甚在意的样子,默叹了口气,大哥再舍不得好好管管,这人就要坏了。
以前也不是没犯些错,日积月累的,错越来越大,却仍旧不知悔改。
他一个隔房的长辈也不好管得太多,爹娘都不管的事儿他来说岂不是惹人厌烦。
又问道事情是否解决了。
“爹和娘对之前已经下订的客人又道歉又赔偿的,这事儿才草草结了。只不过还是有一些客人……额……家中银子不够了……”其实家中的生意哪儿有那么多提前下订的客人,不过几人而已。
将这几人的钱给赔了,少了一部分爱吃他们家配菜的客人,虽是少了许多赚头,但也不会被这事儿拖累到什么程度。
更何况,家中还有元孟兴做伙计的工钱撑着。不多,却够过日子。
当李氏提到银子的时候,元昌和和顾氏哪儿能不明白他们此行来的目的。赵氏低着头不说话,连元孟福的心都砰砰跳,不安地搓动着手指,偏头瞥了一眼在院外玩得乐呵的孩子。
心头有担忧掠过。
“老婆子,你看家中能拿出多少钱,我们先还一部分给大哥家。”家中几乎入不敷出的情况元昌和又怎么能不清楚?这些年拆东墙补西墙借的银子在元昌平家已经成了大头了。
说来,这么久没有还上本就是他们的不对。
顾氏迟疑着,她手上所有的银钱最多不过两百文,对于他们家所欠下的债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今儿个大哥家来要债,明儿个又不知道是谁家了。
“当家的……我们家的,可能不够。”顾氏颤颤地望向元昌和,几乎要流下泪来,欠下的债还不上啊。
元孟兴欲言又止,想要说他们家并那么紧缺钱,可这不是拆他们自己家的台吗?故而也沉沉立在一旁不说话。
“有多少,你先拿来吧。”叹了一口气,元昌和道。
是他无能啊,这么些年,什么都没攒下来。也没能给孩子们攒下什么家财,倒是要让他们背上自己所欠下的债。
其实并非所有的债都是他们欠下的,元孟福、元孟旺两兄弟成亲也花了不少,以及家中七七八八的病。但和元珍的嫁妆相比,又不值当什么了。
因为元珍非要嫁去镇上,元昌和夫妇劝阻无用,终于托媒婆找到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虽说是填房,但也终究是摆脱了村里人的身份。
只不过如此一来,也只有在元珍的嫁妆上多添些重量,才能让她在夫家站稳脚跟。
嫁妆哪儿来呢?元昌和夫妇到处借的。
虽说这些年省吃俭用还了不少,还卖了一亩地,但哪儿能有那么多余钱能攒下来还。
顾氏磨磨蹭蹭,终于从不知裹了多少层的布袋里掏出一个破碎的荷包,将荷包一倾而尽,这便是他们家所有的银钱了。
元孟德夫妇脸色既不好看,欠了这么多年的银子都没让他们还,这一催,还只能还这么些?在他们家生意好的时候,可能一天就能卖这么多钱。
看着他们的脸色,元昌和也不好受。却还是说道,“孟德孟兴啊,你们二叔是个没本事儿的,眼下这些钱你们先拿去应应急,过些日子,我出去干活儿,挣一点还你们一点儿,指定不让你们日子难过。”
“当家的!”顾氏着急,想要劝说,那可是他们家所有的家当了。这一还,他们家吃什么!
“二叔……”元孟兴有些无措,可他做不得什么主。
李氏却不管那么多,虽然很是嫌弃,却还是很坦率地走过去一串铜板一串铜板地数着收下。“二叔二婶啊,我也知道你们的日过过得不好。原先呢,我们家还好,过得去,借给你们多少银子都不当回事儿,甚至还常让元满去打秋风,但眼下不同了,我们家也难啊。在镇上,什么都要花钱,没点银子傍身不仅日子过不下去,生意也别想做了。喏,一共一百八十七文,就算作一百九十文吧,少还三文……”
“打秋风?”原本因为家中欠债没有及时还上的赵氏心中还有些歉疚,可这李氏说的是什么话!她简直要被气炸了。“当初明明是你们一家非要抱着满满去养一阵子的,现在说是我们打秋风!好不要脸。”
“是我说得不对,是送福!可无论他为什么去的,是我们家养着让你们家少养了一个人,还不是为你们好。二叔二婶,我爹娘可是心疼你们的。”事实上,当初要将满满抱去他们家的确是她和婆婆的主意,谁让她嫁去元家都快两年了,肚子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再加上婆婆生完大姑子以后,可是隔了十余年才生下她当家的。可不得着急嘛,想要找个奶娃娃去压压床,求求送子娘娘。
。